人们常常说做人要诚信,不要欺骗人,但是,有时候,说说无伤大雅的假话比真话更有用,就像人们常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就是这个道理。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两种在交际过程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讨人喜欢的处世技巧。这种处世技巧非常简单,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恰当地使用它们,就会为自己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
暑假的一天,某中学的学生刘一阳和同学张小海一起去逛街,两人来到商场时,遇到了同班同学苏强正拎着一个大袋子从商场出来。
刘一阳看见苏强的样子很高兴,便问:“苏强,你今天心情很不错嘛!”
苏强高兴地说:“当然啦,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运动鞋!”说着,从随手的袋子里拿出那双鞋向两位同学炫耀。
刘一阳拿过鞋来看了看说:“看着质量真不错,一定很贵吧?”
苏强正要说话,却被张小海抢过话头儿说:“我看着这鞋不怎么样啊!我告诉你吧,现在商场很多东西质量特别不好,我看呀,这双鞋的进价顶多几十块钱,你多少钱买的啊?”
苏强听他这么说,脸色立即拉得很难看,低声说:“本来要卖400多元的,现在搞活动,只需要200元!”
张小海说:“什么?这么贵?我觉得不值!你还不如去专卖店买,质量有保证一点。”
苏强瞪了张小海一眼,不再理他。
这时,苏强的妈妈过来了,苏强连忙将两个同学介绍给自己的妈妈。
刘一阳礼貌地说:“阿姨好!”
张小海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说:“阿姨,您是在市棉纺厂上班吧?看样子您是不是快要退休了?”
苏妈妈因为长期工作比较辛苦,看上去显得苍老,她尴尬地说:“我才刚满40岁,离退休还早呢!你是不是觉得我像50岁呢?”
张小海刚想说“是的”,但他还没有说出口,刘一阳立即抢着说:“阿姨,小海跟您开玩笑呢!我觉得吧,您比我妈年轻多了。”
苏妈妈欣慰地笑着说:“这孩子多会说话!”
苏强不高兴地瞟了张小海一眼。张小海脸上挂不住了,他在心里嘀咕着:“晕,大人不是喜欢讲真话的孩子吗?难道实话实说也错了吗?”
朋友,在以上的故事中,你喜欢刘一阳,还是张小海呢?为什么张小海说了真话,反倒惹怒了苏强,而刘一阳说了假话,却受到了苏妈妈的夸奖呢?这就是“遇物加钱”和“逢人减岁”的魅力之所在。
买东西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行为。通常来说,人们的购物心理是自己能够用“廉价”来购得“美物”,便可以说明自己是一个精明人。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精明的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认可的。
所以,当我们购买了一件物品后,要是自己花了50元,别人却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相反,当我们花了3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又往往会有一种兴奋感,感觉自己很会买东西。正是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的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故事中,苏强买到了打折的鞋子,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张小海不知道运用“遇物加钱”的谈话技巧,让苏强觉得自己不会选东西。张小海当然只能被苏强瞪了一眼。
由此看来,在生活中我们以后说话时,只要对别人购买东西的价格高估就可以了。当然“价格高估”也要注意,首先我们要对商品的物价心里有底,其次是不能过于高估,否则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逢人减岁”的说话技巧就是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身显得年轻,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试想,我们周围的人,又有谁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不要过早地老去呢?比如,你是一位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却被别人看作中年人了,你的心里能高兴吗?就像苏强的妈妈,明明看上去并不年轻,但刘一阳却利用了苏妈妈喜欢让人说自己年轻的心理,说苏妈妈“您比我妈年轻多了”,当然,也就受到了苏妈妈对他的夸奖。
为此,在日常社交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说话技巧,使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当然,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假如面对的是幼儿或少年,我们就要用“逢人添岁”,也就是把对方的年龄往大说,这种说话的技巧效果会较好,因为幼儿或少年往往有一种渴望长大的心理。
说到底,我们这里所说的“遇物加钱”和“逢人减岁”,实际上就是投其所好地说话。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我们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对于这样的“美丽的错误”与“无害的阴谋”,我们多说一些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