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益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一向讷口少言的少年,心中思量了一下,问道:“石可有何灵法?”
“禀谢师,石已于昨日一试,运使灵气化作罡风,可割稻草,其速甚快,耗费灵力较少,或可为黔首收获。”
石被众人目光注视,大耳涨红,但还是有十足的信心。
“大善,有此一法,或可为黔首省却收获之劳。”
农民对天气的变化是最为敏感的,往往秋收之时,一场大雨就能让农民损失惨重,如今有了更快速的罡风割稻,有其可行性,难题就在异人的数量需要足够多,才可辐射整个楚国。
届时,秋收就一定会成为一场喜悦的盛宴,而不是劳累的代名词。
谢益在得到这个好消息的同时,不免又期待石还有何新想法。
“可还有何所得?”
“石有一思,于今还无法实现。”
“何思?”
“石欲以灵力驱使稻苗种入土中,虽以灵驭一石击物易耳,然种苗不可一次种一苗,故需一次性驱使数量极多之稻苗,石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可气馁矣,于此道继续钻研,未尝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石必竭尽全力于其中。”
谢益环顾堂内这四个正直青春,血气澎湃的少年,虽然还十分年轻,但已见其崭露头角,眼中闪烁着对求知的渴望,憧憬着对未来美好的愿望,予他们寄语道:“劝君要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①
......
于谨身房中惊喜连连的谢益在告别四人之后,孤身乘车往景鲤之家门而去。
不多时,到达之后被事先景鲤吩咐等候在门口的仆人迎至景鲤所在之处。
谢益见景鲤在堂外悠闲地摆弄花草,调笑道:“今日可不是楚律所规定的休沐之时,汝无故闲于家中,枉顾律法,视廷理为何物?”
“哼!予他五十条命也弗敢冲入景氏之家门。”景鲤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
景氏在楚国的政坛上屹立了四百年之久,根基之深厚,可不是“四世三公”那般简单就能形容的,故景鲤无视廷理也不见奇怪了。
“哈哈!君今日可是有何高见与益?”
景鲤于昨日突然的邀请,谢益明白这不可能仅仅只是为了邀请他到景氏家门一游,交流交流感情。
景鲤停下摆弄他的花草,示意谢益入堂中在谈。
...
及入堂内坐下,
景鲤便直接开门见山道:“鲤曾与大王言说变法,君可曾听说?”
景鲤身为公族,却游说楚王变法削减大夫公族的封地,积极改革兵役,不允许贵族再私募军队,被其任朝堂右尹的大父②上奏罢免官职,于家中闲置,正巧景常外出任官,才踏上了丰县之行。
此事谢益虽不知细节,但于郢都中已经快半年了,这些风闻还是有所了解的。
见谢益点了点头,景鲤接着说道:“不久前,鲤与大父言,大争之世,必要有所变革,提出‘赐姓’一说,大父虽年迈,其慧更甚以往,已经答应鲤之谋划。”
话刚一说完,谢益的心脏顿时好像被人掐住了,微微不受控制颤动的双手完全表现出他内心已经掀起狂风巨浪,失神片刻后,他连忙问道:“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
景鲤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十分肯定。
谢益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行性还是太低,贵族方面肯定会强烈抵制,到时阻力太大,引发冲突,难以收场,故出言道:“可是此事无法绕过其他大夫公族,空提此事,恐发动乱。”
“朝中仅有三族,昭,屈,景三族议定,无乱可生!”景鲤对除了三大公族之外的贵族不屑一顾。
谢益也认为主要的矛盾点就是三大公族是否一致同意,但如今能有能量让三族一致同意的人无疑就是景鲤的大父,故出言试探其大父是否愿意出马:“汝大父可为此奔走游说昭氏,屈氏乎?”
“大父已于昨日拜访昭氏,屈氏,言其利,二族皆已答应。”
“此事已成!与益何关?”谢益明白事情做到这份上,有无自己已经无关大局。
“汝,鲤,太子三人上奏‘赐姓’予太师,为师请命,人之常情,造其势在先,于郢都中酝酿,等待时机成熟,三族联名上奏在后,则可成矣。”
“大善!”
......
注①:出自杜秋娘《金缕衣》,原句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此处以“要”字替代了“莫”字。金缕衣:代指成就事业。
注②:大父,祖父或外祖父。
PS: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