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麦道90客机载着麦洁、皮小冬、第九探组两位警员以及三位小侦探前往法国。对于头一次坐飞机的三位小侦探来说,这是十分新奇的经历。可惜当时是晚上,窗外是一片漆黑,漫长的行程让一开始兴致颇高的米多西他们很快就进入梦乡,靠着舒适的坐椅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米多西睁开了眼睛,机舱里的人大多还都在酣睡。米多西扭头发现窗外很亮,仔细一看,机翼下方是如棉絮般的云彩,一眼望不到边。耀眼的阳光穿过淡蓝色的天空,顿时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你们醒了?”麦洁在米多西他们身边说,“快到法国了。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告诉你们。”
“什么事?”米多西问。
麦洁看着窗外说:“韩林根本没死,他还活着!”
“什么?”米多西揉揉眼,努力让自己觉得不是在做梦。麦洁的话让他感到太突然了。
韩林没有死?这是怎么回事啊?
原来,去年特别流行“越狱”。越狱的电影、越狱的故事到处都是,甚至“越狱”成了网上的流行语。而这其中大多是反映监狱阴暗的一面,甚至丑化和扭曲所有的监狱,暗示了警察的无能和极端。一时间,各处监狱都发生骚乱,很多囚犯蠢蠢欲动,试图加入“越狱”这一“时尚”的活动中去。
为了震慑骚动不安的罪犯,防止更大的混乱,法国政府决定,凡是重刑犯越狱被俘,一律宣称击毙,其他刑犯轻伤称重伤。于是越狱的韩林赶上了这股风。因为他是无期徒刑的重犯,就被拉入“击毙”的队伍。
最近因为连续出现两起关于韩林的凶杀案,中国警方联系巴黎警方帮助查寻韩林的档案和资料时,巴黎警方发现韩林资料上显示他被击伤并转移到另一个监狱。于是他们就告知中国警方,可以直接来了解情况。
因为这还是机密,所以麦洁直到这时才告诉米多西他们。
麦洁看米多西他们很吃惊的样子,心里想,这也难怪,她自己知道这消息时也不敢相信。
米多西说:“这就是说韩林现在被关在一个偏远的地方?”
“那也不算偏远,在勒阿弗尔附近。”麦洁看着手中的法国地图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的欧木棋问:“那我们下了飞机还要再坐车吗?”她可是最怕晕车了。
“不!”麦洁说,“我们要先同法国警方交涉,并调取韩林的资料,明天再去勒阿弗尔。”
米多西沉默了一下,转身对欧木棋说:“你可以好好品尝一下面包夹香肠了。”
“那叫热狗!老土!”欧木棋笑着说。
为了维护“中国形象”,米多西他们自从到了法国就十分矜持,不论坐立都十分端正,不苟言笑,真把同行的中国警察们乐坏了。这种状态至少持续了两天,直到米多西他们“腰酸背痛腿抽筋”而不得不做罢。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档案,大家终于对这个神秘的“幽灵”有了一定的了解:韩林热爱艺术,小时候就喜爱绘画,学习成绩虽然平平,但艺术天赋很早就表现出来了。他是个磨磨蹭蹭的慢性子,但对艺术的感觉很敏锐,善于在普通的生活中捕捉艺术的瞬间。他温文尔雅,谦逊有礼,虽然也有些小缺点,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才俊少年、青年。
他师从罗布丹。罗布丹是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而韩林更是在现实主义绘画中表现得出类拔萃。
这就得提一下《韩林的自画像》,这是韩林入狱前的最后一幅作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风格,而是有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味道。这幅画中的韩林一反温和、恬淡的性格,而是显示出高贵、傲气,甚至充满霸道和敌意,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有评论认为这是韩林内心压抑、愤世的表现。大多数人说这是韩林转型的新作,更有人说这是韩林决定掷笔杀人的绝笔之作,这些都是韩林入狱后加以评论的。
“韩林为什么要杀死老师罗布丹呢?从法国资料中看,他和罗布丹关系一直不错,罗布丹也一直器重韩林啊。”米多西问。
“可是当时,只有韩林嫌疑最大,其他人都有不在场证明啊。”欧木棋说,她看过关于那起案件的资料。
当年案发在游艇上,罗布丹乘他的私人游艇在塞纳湾游玩,游艇正平稳驰骋在大海上。本来私人游艇就不大,船员并不多,所以一到开船的时候,船员和船长都各司其职,忙得不得脱身。
几乎每天中午的午餐前,韩林都要去同罗布丹说话,两人聊天后再吃饭。案发那天中午也不例外。罗布丹有两个佣人,见中午到了就离开罗布丹身边下到船舱的厨房准备午餐。他们临走时,韩林刚进屋。等他们准备好午餐到甲板上的船舱来请罗布丹时,发现罗布丹的房门反锁了,怎么也打不开,于是就喊人。船员和同时也在船上的罗布丹的另外三个学生于是闻讯赶来。等船长找来钥匙打开门看时,罗布丹正躺在安乐椅上,胸口汩汩涌出鲜血,而韩林则半蹲在屋子另一边,手里握着一把滴血的水果刀……
当时佣人在厨房,如果他俩要出来作案就会经过轮机室门口,但轮机室的水手没有看见他俩出来,而罗布丹的另外三个学生都在首舱,他们都证明各自在画画,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没有离开。他们几乎快画完的画也是墨迹未干,颜料用得很讲究,根本不是临时作假画出来的。
而韩林的陈述是自己和老师说着话,说着说着就头晕了,等清醒后,就发现刀在自己手上。这样的说法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因为韩林喝的咖啡杯里,经过检测根本没有任何精神和麻醉药品。
所有证据都证实,韩林就是杀害自己老师的凶手。法国警方据此逮捕了他。
虽然至今人们都在争论这件事,但当时法庭的判决早已成了定论。
出了巴黎向北,沿着塞纳河,田野、工厂、树林交织着出现在视野里。方正整齐的麦田如金色的毛毯横卧在原野上,工厂和小镇点缀其中,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让人心旷神怡。
不一会儿厂房多了起来,坐在列车上的米多西他们正在穿越又一个工业区。高大宽阔的车间顶棚列着整齐的队形,卧在铁路边。转眼间,一条公路和铁路并行起来。公路上各色各样的汽车来来往往,有的重型卡车从列车边驶过时让人怀疑它比列车还高大。看起来这些匆忙的车辆都在赶时间,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它们忙忙碌碌。但米多西总觉得自己比它们还要忙碌,因为飞驰的列车把这些奔波的汽车们甩得老远,跑得比它们还急。
纷繁嘈杂的流行音乐替代了田园诗,人流络绎的商场替代了花香叶茂的阡陌。一声不响间,时间过得飞快,列车到鲁昂了。一些乘客下去了,又一些乘客上来。趁着换乘之际,米多西站起身舒活了一下筋骨,不由地想起昨天晚餐时想起的一些事,因为后来皮小冬打岔,米多西忘记了,而现在又想起来了,就马上抓紧时间再思考一下。
如果凶手不是鼠老板,那么一定是和张栋宇以及姚远熟悉的人。这个人借《韩林的自画像》的名义杀死了两个人。凶手和死者应该和韩林有关系,或者很熟悉。鼠老板对韩林一知半解,进一步说明他应该不是凶手,更没有必要借韩林的名义杀人。
如此一来画展和偷画都是偶然。那凶手是如何比警察先知道张栋宇的住处的?其一,可能如皮小冬所说,凶手早知道张栋宇的住址;其二,凶手在画被盗后费尽周折找到了张栋宇的住处。
如果是其一,说明凶手同张栋宇关系非同一般;若是其二,则说明凶手有非同寻常的侦查手段。凶手究竟用了什么手段呢?难道在丢画后,我们疏忽了寻找张栋宇的一个重要线索吗?
米多西坐下身来,把案件从头回忆一下。他发现,他们一直试图解释密室和幽灵,把鼠老板作为怀疑对象带进凶杀案,却没有考虑一些客观问题,譬如凶手杀人的原始动机是什么?骗保杀张栋宇似乎成立,可是为什么要摆《韩林的自画像》在尸体面前?就是为了制造密室幽灵杀人的场景?警察又不是小孩子,总不会被这个伎俩吓得晕头转向吧,虽然米多西倒是被吓了一跳。姚远直奔《韩林的自画像》而去是因为什么呢?魔法吗?凶手杀她的动机是不是和韩林有关啊?总有个现实的原因吧,看来凶手真的扰乱了大家的思绪,应该把密室和幽灵的阴影先放一下,再把鼠老板这个插科打诨的推开,简单地看待这些案件。
杀害张栋宇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案,一个了解“黑衣人”的凶手,一定不会对那屋子里的名画陌生,为什么他没有顺手牵羊拿走近在咫尺的名画?
许多谜团需要解开,这一切都要在见了韩林之后才能知道。看来法国是必须来一趟的。说到韩林,米多西心里五味杂陈,这个一直未曾谋面却令人胆寒的“幽灵”马上就要见到了。哎!真怕见到韩林!但又不得不从他那里获取线索,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