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文化具有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它与其他民俗文化一样,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1.传承性。某一类型的民俗在流播过程中自始至终有相同、相似的内容,或有大致相同的形式。有形态与性质两大类别。形态传承指民俗活动方式等外在形态;性质传承指信仰等内在因素。习惯是民俗传承的重要纽带。
2.变异性。某一类型的民俗在流播过程中内容或形式发生变化的特征。受地理环境、历史时代、民族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产生。这给移风易俗提供了可能性,可从中窥见一个民族的历史面貌或发展状态。
3.历史性,亦称时代性。民俗发展在时间上所呈现的特征。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事更替,社会经济、政治强烈地影响着民俗的形成、发展与消失。新俗取代旧俗,某些传统习俗的全部或部分发生变异,使某些民俗以其鲜明的时代色彩而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标志。由于民俗的更替、变异极为缓慢,故其历史性多不似历史事件以年月日时为标志,而以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划分。
4.地方性,亦称乡土特征。民俗发展在空间上所显示的特征。每一民俗的形成、发展和消失均受一定的地域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因而或多或少总要染上地方色彩。
生肖文化源自中国传统民俗,它是中华文明最朴素的科学成果之一,既是对宇宙规律的形象揭示,也包含着对人生岁月的寄托和祝福。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多姿多彩的动物形象,富于想象力的神奇传说,使之逐渐演变成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成为最具社会影响力、最有人情味的民间艺术杰作。
原始的生肖描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关系,人与动物是生肖中的两个主角,两个主角常只有一个主角(动物)登台表演。其原因是我国民族文化侧重内蕴、含蓄的内在美,人作为另一个主角,把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赋予了动物,使生肖原型动物得到美化,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生肖动物。
在民间,生肖形象进入生活领域后,也逐渐带上各种精神色彩。如虎在民间常作儿童鞋、帽的造型、饰物,给力量甚小的襁褓小儿以辅助力量,不受“邪”、“魔”侵害,能够健康成长,即所谓的“辟邪”。在民间文学艺术中,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老黄牛,《白蛇传》中的青蛇、白蛇,《嫦娥奔月》中的捣药玉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身上,都可以看到那种人们精神上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历史的推移,生肖动物的象征性中被人们融入愈来愈多的美好的愿望、精神的向往和心理的平衡。这是生肖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生肖被赋予愈来愈丰富的精神寓意、象征,并被美化为十二个精神偶像。
在各种各样反映十二生肖的艺术形式及作品中,无不将生肖动物加以拟人化的艺术夸张,其精神本质在于宣扬弃恶扬善,诚信乐观。人们从中能够看到:鼠的灵巧、敏感;牛的忠厚、吃苦耐劳;虎的热情、勇敢;兔的仁慈、典雅;龙的强大、磊落;蛇的神秘、冷静;马的奔放、洒脱;羊的恬静、温馨;猴的聪明、幽默;鸡的勤奋、敏锐;狗的忠诚、聪颖;猪的温柔、逍遥。从这些生肖动物生动、各异的性格,人们也能悟出一些世间的道理,感受一些生活的情趣。生肖文化最终带给人们的是自信、欢乐、友善和浪漫。
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代人再也不会认为自己与生肖动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关联,但生肖文化中蕴涵的精神美仍在吸引着人们。作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生肖文化也包含着现代生活中吉祥物的功能,生肖形象向世界传播着吉祥祝福、和平友爱、艺术美感,同时仍具有纪年的作用。
生肖文化是一种缘,它使亿万人拥有了同一个属相,“你属什么?”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永恒话题。生肖集邮也是一种缘,既与专题同好之间架起了心灵之桥,又被古代贤者引入了传统之门。
据介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问中国时,曾向周恩来总理出过一则谜语:“你们全国12个,人人占一个,请问是什么?”周总理听后笑答:“十二生肖。”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领导人闲谈时笑称:“按照中国的十二生肖,我属猪。”这些轶闻表明,中国的生肖文化具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作用,不仅赢得了各国民众的喜爱,也受到各国元首的重视,堪称“民俗外交形象大使”。
人生就是由酸甜苦辣所组成的一种斑斓好看的万花筒,每一个人的言行都标志着他的身份、情趣、文化。对于生肖文化和生肖集邮,我们应该认真思索、认真琢磨,才能细细品味、充分理解。只有反复地去感受它们,才能加深理解。
十二生肖是吉祥之物,幸运之兆,人生有年,年有所属。生肖使不同时代、毫不相干的人有了关联。一切皆为幸福、美满、吉祥、富有之象征,无论男女老少均在此间。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欣赏、所信奉,表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