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总参谋部参谋长或许要比国防人民委员更为重要。在斯大林的影响下,后者更像是一个代理人,经常当替罪羊。总参谋长经常要做一些实际的工作,而国防人民委员只能执行斯大林的决定。
1941年 朱可夫将军
红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或许要比国防人民委员更为重要。在斯大林的影响下,后者更像是一个代理人,经常当替罪羊。总参谋长经常要做一些实际的工作,而国防人民委员只能执行斯大林的决定。
现在朱可夫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制订先发制人的打击计划。当听说这个计划时,朱可夫大概非常吃惊。与此同时,战略上的一些要素,如看上去极为荒谬的防御位置——防御工事过于靠近边境线,部队集结在突出地带,就显得顺理成章。
几年前斯大林对一些将领的任命,也变得富有意义。
早在1940年夏,斯大林就决定,红军应任用那些熟悉乌克兰地形的将领。铁木辛哥曾任基辅军区司令,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N . F .瓦图京(N . F . Vatutin),动员部部长N . L . 尼基金(N . L . Nikitin)和总参谋部政委S . K . 科热夫尼科夫(S . K . Kozhevnikov)同样都在南方地区工作过。现在,作为基辅军区的前任司令,包括自己在内,朱可夫已经组建了一支来自南方的指挥团队。但这个计划本身仍然还处在草拟阶段,因为斯大林不想把它最后确定下来。同时,还没有一个备份的防御计划,即“B”计划,这个计划假定德国首先进攻苏联。结果,整个国家和军队都处于防御和进攻的犹豫之中,两个目标都落空了。
形势很不乐观。朱可夫认定,苏德的军事冲突来得要比斯大林预期的早。从德国回来的苏联代表们报告,德国的军事技术令人吃惊。同时,整个民族训练有素,警惕性颇高,意识很强,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心也很大,这也同样令人吃惊。
谦虚的德国人让苏联人参观了著名的亨克尔和容克飞机制造厂,滕珀尔霍夫机场和空军工业部(Air Force Ministry)。德国已准备轰炸英国,这是迄今对德国唯一的、真正的挑战,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夜间,第三帝国首都柏林的所有窗户都是黑的,只有接待外国人的帝王宾馆的入口处有一盏绿灯亮着。德国的领空被空军严密监控,英国空军看上去没有机会打败德国空军。
整个春季,苏联的情报人员都在不停地报告,德军正在边界集结。有些报告甚至说,未来的几周内德军将进攻苏联。然而,朱可夫和铁木辛哥看到的只是斯大林精心挑选的报告。当他们问为什么这样做时,斯大林只有一句话:“你们会知道你们想知道的一切。”
虽然朱可夫看不到情报人员的情报,但他能得到来自边境部队指挥官的情报,这都是些报警的电报。
4月16日,6架德国飞机侵入苏联领空,显然是侦察机。同时,按照苏联与德方先前达成的协议,苏联还在继续用火车向德国运送战略物资铜和镍。对德国进行的战争来说,这是相当重要的物资。苏德之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朱可夫发现形势很不利。斯大林重用朱可夫这件事本身就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体制还在运转。一个自我成长起来的天才被提拔到国家最重要的一个岗位上,朱可夫希望斯大林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设想他们在一起能做好备战工作。然而,任职仅仅几个星期,朱可夫就感到很灰心。朱可夫很快就意识到,斯大林不信任任何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完全依靠他自己的直觉。而他信任的都是些不值得一提的人。莫洛托夫是一个顽固的理论家,尽管他不会讲任何一种外语,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但却让他来主持错综复杂的外交谈判。那些失势的“老骑兵们”有种受污辱的感觉,他们已经找好了接替朱可夫的新人选。至于他们给斯大林提出的军事建议,无异是一种干扰,因为在他们眼里,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和国内战争时期的骑兵没有什么两样。
贝利亚掌管着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警察、边防部队、监狱、劳改营、国内情报机构和国外间谍网。他是朱可夫最讨厌的人。朱可夫都有些怀疑贝利亚在收集整他的黑材料。然而,斯大林对这些人的信任要胜过总参谋长。在高深莫测的斯大林和犹豫不决的红军之间,朱可夫发现自己只是两者间的一个变速挡,而且对每一个行动都要负起责任。特别令人不安的是,他根本无法指引红军,军队处于瘫痪状态。
唯一令朱可夫感到欣慰的是,他总能得到来自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的同情和支持。他们有着相同的背景和经历,都怀疑斯大林的战略指挥能力。如同一个小组,两人一起反驳了“老骑兵们”的恶毒批评和贝利亚的阴谋诡计,提醒斯大林边界局势的发展。朱可夫很快变成了领导者。他的雄心支配了一切,包括生存的本能。谨慎小心的铁木辛哥在他的鼓励下,也开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然,朱可夫还是那么直率,他和斯大林在许多方面观点不一致。来到莫斯科以后,能看到比以前更多的情报,他开始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这个国家都没有做好准备。单从数字上看,红军很庞大,有482万人,其中的290万人已驻扎在西部边界线。然而,这是一个误导人的数字。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武器,成千上万的士兵只能充当炮灰。
这个有着偏执狂的社会,由一群无能的、空洞的理论家把持着。如果一种新式武器能够得到政府的批准,那也是来世了。有时,为了制造一种新式武器,研制者不得不通过政府部门的层层审批,文件会从一张办公桌转移到另一张办公桌。最终,部队不得不使用过时的装备。
苏联拥有的飞机和坦克要多于德国。苏联红军有1.42万辆坦克,而德国只有3350辆;苏联有9200架飞机,而德国只有2000架。然而,纯粹的数字优势毫无意义。在苏联拥有的1.42万辆坦克中,其中有1万辆是过时的T-26型和BT-7型坦克。这两种坦克设计简单,装备简陋。新研制的中型坦克T-34和重型坦克KV性能优良,但部队只装备了1861辆,西部边界只有1475辆。
德国坦克并没有给访问德国军工厂的苏联专家留下什么很特别的印象,那些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联老兵更是瞧不上德国的坦克。早在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期间,苏德两支军队曾发生过冲突。当时斯大林派坦克和飞机支持左翼的共和国政府,而希特勒则派军队支持佛朗哥将军。苏联老兵的报告证实,即使是老式的T-26坦克也优于德国的T-I和T-II型坦克。德军坦克的装甲和炮火力量都比较薄弱,其较新式的T-III和T-IV坦克在这方面都有所改进,但仍比不上苏联尖端的中型T-34和重型KV坦克。T-34的装甲有45毫米厚,而德国的只有20~30毫米。KV的装甲更厚,达到75毫米,德国的火炮根本穿不透。毫无疑问,这些分析让斯大林感到非常高兴。问题是,技术上的比较和前面提及的数字上的比较一样,毫无意义。在理论上,苏军装甲部队要优于德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苏军装甲部队的力量也最薄弱。
就像是帆船时代的船长不信任蒸汽机一样,作为以骑兵为主的一战老兵,斯大林也怀疑装甲部队。伏洛希罗夫、布琼尼和库利克都狂热地支持斯大林,他们都认为,坦克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武器,不能大规模使用,就像一战时期一样。结果,苏军的坦克被分散使用,理论上加强了各个军事单位的力量,实际上,很难发挥坦克的集群优势。斯大林和那些老骑兵们都没有意识到,即使是新型坦克,如果分散使用也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与此同时,德军的装甲部队打败了法国,更不用说像比利时、波兰一样的小国了。其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看上去就像是一群正在迁徙的爬行动物。直到1940年底,斯大林才下令成立集中使用坦克的机械化部队,但到1941年初,红军也只有九支坦克部队。当年3月,朱可夫曾经艰难地劝说斯大林再组建20多支坦克部队。总体上说,苏军装甲部队的进展非常缓慢。
纳粹德国不但像其宣传的那样有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而且也比苏联更有秩序。德国的T-I和T-II型坦克虽然性能略逊于苏制坦克,但德国坦克的机械设备质量好,保养得也很好。苏联的武器设计者要胜过德国对手,但制造坦克的工人和驾驶坦克的士兵工资却很低,技术也不熟练。因此,苏联的T-26型坦克并不意味着就比德国的T-I型坦克性能更好。更要命的是,苏军的装甲部队中,只有80%的坦克能随时待命,部队还不得不经常修理那些抛锚的坦克。
新一代的苏军坦克装备了令人敬畏的口径76毫米的USV-39火炮,在2000码范围内,火炮可以把坦克装甲打成碎片。德国坦克还达不到抵御的效果。与德国坦克相比,这种火炮有极大的优势。但苏军炮兵部队司令库利克却认为炮弹越大,火力越强。他坚持要在坦克上装备口径107毫米的火炮。火炮口径虽然大了,却并不能保证其打击效果。这种火炮能不能像USV-39一样在相同距离内打碎装甲,连武器设计者也没有多少把握。当装备部人民委员鲍里斯·万尼科夫(Boris Vannikov)向斯大林抱怨这一切时,斯大林却并不认同:“107毫米火炮很好,我仍然记得它在国内战争时期发挥的作用。”
万尼科夫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火炮的了解,斯大林甚至还不如库利克。颇受争议的107毫米火炮还没有研制,而斯大林的火炮知识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他对新式火炮一无所知。
对107毫米火炮的讨论到此为止。坦克设计人员被要求绕过USV-39型火炮,立即着手用107毫米火炮代替USV-39型火炮。脾气直率的万尼科夫抱怨,这等于坦克上没有了火炮。他的话传到了斯大林那里,虽然斯大林没有马上表态,但人们都知道,万尼科夫将要为此付出代价。
另一件革命性武器——苏联第一代火箭炮BM13-喀秋莎,在斯大林和库利克看来,也不是传统武器。这种武器也被打入冷宫。总体上,苏制火炮不如德国火炮精确,其火力强,打击效果好,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攻击作用。装备着劣质火炮的超级坦克,不仅只是一个移动的被打击的目标,而且由于缺乏空军的支持,也会被敌机轻易地分散消灭。
斯大林对飞机也很着迷,但他怀疑每一种新机型。至少80%的苏军飞机都已经过时,而且这些飞机缺乏最重要的性能——速度。在所有的苏制飞机中,只有YAK-1型和LaGG-3型算是现代化的飞机,而德国的Me-110飞机性能肯定要优于苏制战机。
在保守主义意识的主导下,苏军仅有15%的飞行员接受过夜间飞行训练。1941年1~3月,飞行员的空中平均训练时间仅有12个小时,没有几个飞行员进行过高空飞行训练。战机、跑道和飞机库都没有丝毫伪装。1941年春,在西部边界一线,战机都以非常漂亮的几何形状停放在机场,好像一点也不害怕德军飞机来偷袭。
在掩护装甲部队方面,空军的劣势尤其突出。一辆德军坦克不能消灭苏联的KV重型坦克,但如果丧失了苏军空中的支援,那么,德国空军会轻而易举地炸毁苏军坦克。
苏德战争爆发前,因为致命的“意外”事故,红军每天要损失2~3架飞机,这意味着所有因“意外”事故损失的飞机高达600~900架。事故原因也没有被彻底地调查过。第29空军师的一位少尉驾驶的战机冬季时迫降在野外,雪很大,他找不到任何居民点,在驾驶舱内被困长达8天,最后在绝望和孤独中死去,死时只留下了简单的遗言。后来,飞机被意外发现。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时,感到非常震惊。与此同时,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通信也是一团糟。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公路凹凸不平,裂缝很多。许多桥梁都不能通行坦克或火炮。德国靠近边境的铁路一天可通过220列火车,而苏联最多也只能通行84列。
苏军也特别缺乏电台。波罗的海军区配备的电台只达到所需要数量的52%,基辅军区只有30%,西部军区只有27%。军官们都觉得电台太前卫了,更喜欢有线通信,如电话和电报。他们认为无线电波不安全,任何人都可以截获电台的信息。而电线和电缆都能看得见,用起来可靠,还能防止窃听。但这些电线或电缆大多都没有埋入地下,也没有派人巡视。
1939~1940年新兼并的地区也给苏联带来了不少麻烦。虽然新边界地区还能保持稳定,但这些地区的居民对苏联都怀有敌意。几个世纪以来,波罗的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西部边界地区与俄罗斯的联系时断时续。1940年被苏联兼并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度成为独立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过去一直是波兰的领土。现在,在这些地区,除过一些忠于苏联的干部外,当地居民都把红军视为入侵者。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曾看过一部反映纳粹军队侵入巴尔干地区的宣传电影,那里的居民热烈欢迎德军,年轻妇女还给德军士兵送上鲜花和葡萄酒。铁木辛哥把它斥之为德军“捏造”的情节。但苏联将军们很清楚,苏联西部新边界一带的居民可能也会以这样的方式欢迎德军。
就像朱可夫设想的那样,所有问题中,干部问题是最急迫的。大清洗处决了军官中的一些精英。现职军官中,70%任职还不到两年时间。这意味着,到1941年为止,团长都是由新近提拔起来的尉官担任,而军级干部则都由上校担任。
在225个团长中,没有一个在军事院校接受过训练。到部队视察的将军要求一位团长在地图上辨认一条溪谷的深度,这位团长答道:“我不会看地图,但我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抵达那里。”这条溪谷有13英尺深,其中还有一条小溪,那会延误部队几个小时的行进时间。这些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快速提拔上来的军官也不知如何保养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当将军们视察红军的第一支机械化师时发现,196挺冲锋枪中,有60挺就不能使用。
朱可夫还发现一种特别危险的情况,那就是许多不懂军事的人进入了高级指挥官行列。最令人震惊的事例是,年仅29岁的雷恰戈夫(Pavel Rychagov)竟然指挥着整个空军,基辅军区司令基尔波诺斯将军两年前还只是一个地区军校的校长。
每个军事单位都有一位政委,他们拥有和指挥官一样的权力。这往往使得军事指挥陷于混乱,如果在战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军事指挥从来都不是政委们的长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