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公元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四十六岁中进士,五十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有“诗囚”之称,现存诗歌五百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孟郊的诗深得韩愈推崇,时人誉为“孟诗韩笔”。孟郊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评。有《孟东野集》存世。
家境凄苦,仕途未达
孟郊一生在艰苦中成长,坚持操守,耿介不阿,以耕读自励。他在三十岁(公元780年)以前,一直在家乡下帷读书,奈何时运未济,而仕途未达。他在《叹命》诗中自嘲:“三十年来命,惟藏一卦中,题诗还怨《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可知三十岁,仍在《蒙》卦中,穷困未申,唯耕读以待转机。
少时巧对,智挫钦差
孟郊出身微贱,但读书用功,方才出众。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
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唷!小叫花子,你甭狮子开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是对不出,我就判你个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钦差大臣阴阳怪气地说。“请吧。”孟郊一点也不害怕。
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
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一听,气得浑身像筛糠,但是有话在先,一时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
这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孟郊,又阴阳怪气地说:“小小猫儿寻食吃。”
孟郊看着像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银子呢,只好做贼心虚了。
仕途艰难,作《登科后》
孟郊从三十岁到四十一岁,辗转于河阳、河南、长安、苏州之间,在长安认识韩愈。韩愈喜其诗之钩章棘句,务求奇险,与他的风格相近,称其诗为“雄骜”,在《荐士》诗中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并在《醉赠张秘书》中称孟郊诗具有“天葩吐奇芬”的才华。可惜孟郊取仕的途径,一直有如李白的《蜀道难》,仕途之难难似上青天。
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秋,孟郊四十一岁,至湖州,取乡贡进士,遂往长安应试进士,可惜落榜。四十三岁再应试长安,又落第。从他的《再下第》诗:“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可知孟郊作为一介贫士,心境的失意与懊恼。
据清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四》记载,孟郊于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登进士第,时已四十一岁。唐人科举,进士科最难,明经科较易,因此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岁登进士第,还算年轻。难怪孟郊四十六岁登上进士榜,高兴的心情,从他的《登科后》一诗来看,几乎把几十年为仕途的努力和艰辛,都一扫而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士子登第,人生一大快事。末两句便成隽语。春风得意,一日之间,都将长安花看尽,何等愉悦而近轻狂,成语“跑马观花”就源于此。
《游子吟》,千古流传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但孟郊并不因登第后就立即改变生活困境,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今江苏宜兴西)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他著名的《游子吟》,便是赴任后所作的诗,用以感念母亲的培育,因此在诗题下自注:“迎母溧上作。”诗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短短六句诗,对母爱的歌赞,至今犹脍炙人口。全文三联都对仗,唐人称为“小律”,也是六句的律诗。标题用《游子吟》,也属于乐府诗。诗中结句,用比兴手法,寸草心暗示子女孺慕父母之心如寸草那样有限,而母爱慈晖,恰似三春阳光,无所不在,诗中道出真挚的亲情。宋人苏轼《读孟郊诗》曾云:“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诗以至情感人,这便是孟郊诗集最动人之处。
“郊岛”情结,韩愈诗友
“郊岛”为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二十八岁,是其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
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贾岛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孟郊为“清奇僻苦主”,贾岛则为“清奇雅正”的升堂七人之一。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二家诗“清奇”“悲愁”,造句刻炼,白描不用辞藻,是共同之处。但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潘德舆以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此论有代表性。
苦吟诗人,奇崛险怪
孟郊诗以字名集,称《孟东野诗集》。孟郊诗集,唐时尚无定本。只有韦縠《才调集》中选了孟郊的一首《古结爱》,诗云: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孟郊诗集,在北宋初叶,始有刻本。最早为汴吴镂刻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据《崇文总目》所载,北宋宋敏求蒐集孟郊遗稿,去其重复,得十卷,共五百一十一篇。并作分类: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类。
孟郊诗以短篇的五古居多,孟诗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诗句不蹈袭陈言,多白描手法而自所开创,不用典故,不雕章绘句,诗语出自肺腑,平易而不素淡,自然而不藻饰。但诗的内容,却由于生活的困顿,而冥思苦吟,务求奇险。他的诗一扫大历平庸靡弱的诗路,而与韩愈同开奇崛险怪的诗风,时人有“韩孟派诗”之说。又因其与贾岛以推敲、苦吟著称,孟郊在诗中喜用“苦”、“寒”、“饥”、“贫”、“老骨”、“老恨”等词,颇多苦语,故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评,后世遂以“苦吟诗人”称之。
“文学成就”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孟诗在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辞藻,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练,雕刻其险。如韩愈所说“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
其中,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生活、愤慨贫富不平,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石淙》、《寒溪》、《游终南山》等。虽然社会生活内容不同,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诗的特色。有些作品如《秋怀》等,则情调不免低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句,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当时的心情。
“点评”
孟郊一生困顿贫寒,性格耿介孤直,不谐流俗,虽有很强的功名心,却因不善变通而少所遇合。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他的诗多五言古体,大部分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如《长安旅情》。孟郊诗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寒”。所谓“寒”,就内容而言,多写贫寒穷愁之苦,如《秋怀》。也有不少篇章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诗风质朴深挚,词意透辟。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他的诗深得韩愈推崇,时人誉为“孟诗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