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众小姐坐在一间屋子喝茶,便有一名衣着华丽的少女将头上的一支长镶红玉金扁簪露出来给旁边的人瞧:“……你瞧我这簪子,这是我祖母叫人打西北寻得的鸡血红玉,由巧匠细细地镶嵌上去,这便是我的生辰贺礼,世上独一份儿的。”
旁边的女孩儿们皆赞叹道:“正是文家姐姐才配得上这般精美华贵的簪子,我看比宫里头贵人用的也不差了。”
温眉看过去,那文阁老家嫡出的五女眉眼如画,却有种说不清的傲慢。浑身上下的衣饰皆是上品,钗环伴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响动,风华绝代。
文家小姐自然也该傲气,她的祖父是三朝元老,父亲学富五车,是当今皇上做太子时的太傅,满门清贵。这里的各家小姐,除了拔尖的几位,没人比她的出身更高了。
另外一边的沈淑妃之亲妹便讥笑了一声,露出手腕子上的紫玉镯子出来,给众人瞧:“这是陛下赏我姐姐的,波斯国的贡品,她因说紫玉衬了我的闺名,便赏赐给我了。”
沈家最小的六小姐,闺名唤作紫韵,与沈淑妃一母同胞。两姐妹一个美艳娇弱,一个小家碧玉,感情极好。
一向奉承着她的几家小姐忙夸赞道:“真是精致,多亏了姐姐才能瞧上两眼,若不是姐姐,我们这些乡巴佬上哪能瞧见这样贵重的东西。”
温眉对于她们奉承的话术表示心服口服,换作她自己可说不出这么真情实感的话。
那夏老将军的嫡次女便坐在窗边,慢悠悠道:“西北正生战事,不说为边关的战士们祈福,倒只顾着自己的金银珠宝。”
夏家小姐说这话可是再合适不过了,众人一时安静下来,毕竟人家父亲兄长可是真上了战场的。
不过也有觉得被落了面子的,文五小姐磨牙:“花你家银子了?你心气不顺,也别往我们身上撒气,说这些不好听的话。”
夏二小姐绝不会忍耐不驳她,眼看着两个人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陆菁英带着几个丫鬟走进来,仿佛什么都不知道般含笑道:“聊什么呢这样热闹?今日来了我家做客,客人不高兴,自然就是我这做东道主的招待不周。有什么不满意的,只管告诉我,可别闷着气回了家去,气出个好歹可怎么办呢?”
这话说的有水准,一方面轻轻揭过吵架的事儿,将责任都归于自己。另一方面提醒她们不要闹大,赶紧消消气,对彼此都好。
文、夏两位小姐便也不再开口,渐渐地平复了心情。
陆菁英作为嫡长女,哥哥还没娶妻,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又年纪尚小,待客的事宜自然只能全落到她头上,但只看她游刃有余,便知道早已历练出了解围的能力。
不知道是不是各家嫡长女皆是如此能干,温夕想起了已经出嫁的长姐,她从前在家中也是什么都能安排得面面俱到,做事干脆利索。
陆菁英命丫鬟们分发了每人一小碗红枣燕窝羹,半甜清温,用来饭后解腻的。
稍坐一刻钟的时间,众小姐便被太太们叫去前院,告辞回家了。许氏在跟各家太太的聊天中也不知道是打听到了什么好消息,神情舒畅地领着三个女孩儿坐上马车,一到家便叫了温嫣过去,陪她瞧瞧账本子。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为了二姑娘的亲事。
温眉跟温蓉各自回房里休息。
正院里,内室。
许氏累了一日,懒懒的倚靠在临窗大炕上,对面坐着也有些疲惫的温嫣。慧香早已经预备下雨前龙井,此时正端给二人,许氏擦了手便捧起茶盏来抿了一口,摆摆手示意她们出去。
慧香便带着众丫鬟婆子退出去,只留许氏母女二人单独说话。
许氏先抬起眼,看了看那坐得端正的少女,这是她最小的亲生女儿,却不如长女出挑能干,总是淡淡的,也不喜欢掺和这府里的事,性子并不讨喜。
但她还是千挑万选,给她相中了一户人家。许氏徐徐道:“你的亲事有着落了。我今日见到了顾中书令夫人,她虽是继室,嫡出的九哥儿却深得尚书大人欢心,那九哥儿比你长一岁,听说四岁便能读书写字,人也机灵,不是个蠢的。今年他便在准备科考的事宜,已过了院试,将来考上个好名次,派个官,便不靠家里了。”
她顿了顿,继续说下去:“不是嫡长子,便可以决定分不分出来过活。分出来,又没有婆婆每日晨昏定省,只要夫君是个有本事的,将来说不定还能封个诰命。”
温嫣沉默了一会儿。
这门亲事可以算得上是中上了。虽然是继室所出,比不得先头太太生的,但是只要争气,不愁日子不好过。
但是哪有这么十全十美的事,当初长姑娘那样风光大嫁,十里红妆,一朝嫁入显赫权贵,泼天的富贵。虽然丈夫疼爱,房里还有两三个从小服侍的妾室。婆婆家世不凡,规矩大,上头两个妯娌,出身都比长姑娘高一些,她们可以称病避着,长姑娘却不能,每日晨昏定省是少不了的,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也必定是她伺候。
虽说不是长子可以分出去单过,但若丈夫不愿呢?温嫣心里乱糟糟的,只听着许氏喝一口茶润喉,慢慢开口:“只不过,尚且不知道那哥儿的人品性情如何,等老爷晚上回来,也得跟他商量商量。”
温嫣就压下心中的愁绪,她轻轻点了点头。
晚间温老爷办完了公事回府,吃晚饭时许氏便说了此门亲事,温老爷惊讶道:“顾家?他家长哥儿不肯考功名,经商也不会,房里纳了十二位姨娘,庶子庶女不敬嫡母,只怕家风不正罢。”
许氏于是就迟疑着说:“这个我也问了顾家太太,她说长哥儿是先头亡妻生的,并不由她管教。”
温老爷便皱起眉头:“虽说如此,到底名义上是她的继子,难道真就任由其放浪不羁?由此可见那顾夫人只怕不是个心善的。”
许氏想到自己和殷姨娘,不由得分辩道:“不是自己生的,又不孝顺继母,还管教什么?养好自己生的,不知便比旁人好上多少了。”
温老爷懒得跟她吵架,第二日便去细细打听了一回,归家告诉许氏,夫妻两人一道总结——顾中书令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情。婆婆因为是继室,出身并不高,州府官宦人家的庶女,性子一般,不是害人的,但也不代表好相处。长哥儿长姐儿二哥儿皆是前头亡母生的,另外还有中间姨娘侍妾生的几个子女,直到八哥儿九哥儿十哥儿才是如今的顾夫人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