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东汉军断续平定南郡巴郡诸蛮夷之战
一、平定南郡蛮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南郡(今湖北江陵)(音屠)山蛮雷迁等,聚众反抗汉朝的统一政权,寇掠吏民。刘秀于是派遣武威将军刘尚,率兵1万余人平定,汉王朝为消除其再次反汉的基础,迁其部落7000余人至江夏郡界中(今湖北武汉以西一带地区)。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南郡巫县(今四川巫山)巫蛮许圣等以苛捐税赋沉重难忍,聚众起兵反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夏,汉王朝派遣使者督荆州诸郡兵1万多人前往镇压,许圣等率众依托长江巫峡的险要地势,顽强防守,汉军久攻不破,便采取分路迂回,自巴蜀、鱼复会攻巫县,巫蛮军战败逃散,汉军乘胜追击,又大破许圣军。许圣降于汉军,汉遂将巫蛮部众迁至江夏郡。至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江夏蛮起兵反汉,复由州郡兵剿平。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即在黄巾大起义的前四年,江夏蛮再次起而反抗东汉末期的黑暗腐朽统治,与卢江黄禳领导的汉族人民的起义联合,共拥众10多万人,攻占附近县邑,声势很大,坚持数年,后来,被卢江太守陆康率军镇压。
二、镇压板榍蛮夷部族的起义
板椐蛮原居于巴中地区,在汉高祖刘邦还定三秦时,板榍蛮部族曾选调吏卒跟随刘邦军夺占关中。由于板栅蛮“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陈(阵)”。光武中兴以后,汉为镇压羌族部落的反抗,常常征发板棺蛮人东征西战,板榍蛮为巩固中国当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汉王朝的中后期政治越来越黑暗腐败,贪官污吏对兄弟民族肆无忌惮地奴役压迫,从而迫使板蛮人民数起反抗。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十二月,巴郡板蛮复起兵反抗,板蛮人民起义军勇不可挡,三蜀及汉中诸郡兵均败在其手下。汉灵帝派御史中丞萧瑗率益州兵镇压,连战连败。
汉王朝面对板蛮人民如火如茶的斗争,深为忧虑,汉灵帝欲调发重兵前去征伐。于是让益州计吏提出进兵征讨的方略。汉中上计程包奏称:“板榍蛮人世代为忠吏顺民,其人勇猛,善于兵战。永初中年,羌军攻入汉川一带,郡县莫能征讨,幸得板榍蛮人相救,羌军才败退,故都称板榍蛮为神兵”。接着又一一列举了板蛮人的战功后,程包认为,不是板蛮人想反,而是被地方官吏的苛政逼迫而反。“长吏乡亭更赋至重,濮役楚,过于奴虏,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刭。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汉灵帝采纳广程包的谏议,遂派太守曹谦说降了板蛮。
§§§第六节 东汉军断续平定和镇压西南夷反汉之战
一、平定益州郡诸蛮夷反汉的经过
益州郡夷栋蚕、若豆等,在王莽当政时期,曾率部众反对王莽的黑暗统治。王莽当时派宁始将军廉丹率兵10余万人前往镇压,交战数年,汉军未能取胜。东汉建立后,太守文齐遣使降于东汉。
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夷渠帅栋蚕与始复(今云南永胜北)、榆、栋(今云南姚安北)、连然(今云南安宁),滇池(今云南澄江西),建伶(今云南晋宁南)、昆明诸部落叛汉,杀长吏。益州太守繁胜率兵征讨,被蛮军战败,退保朱(音殊)提(今云南昭通)。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派武威将军刘尚等率广汉、犍为,蜀郡等郡军及朱提夷军共1.3万人,前去镇压。刘尚率军渡泸水(即今金沙江),入益州界,诸蛮夷叛军知大军已到,纷纷弃营垒而逃。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汉军与栋蚕等蛮夷军交战数月,蛮叛军屡战屡败。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正月,汉军乘胜追击蛮军至不常县(今云南保山),斩栋蚕以下7000人,俘获5700多人,诸夷叛乱遂告平定。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诸蛮夷起兵反抗东汉后期的反动统治,攻下郡治(今云南澄江西北),捉住太守雍陡。汉王朝派御史中承朱龟率军围剿,被蛮军击败。朝中一些大臣认为,益州远在边外,且“蛮夷喜叛,劳师远役,不如弃之”。太尉椽李颐积极主张派兵讨伐。于是,汉王朝遂任命李为益州太守,与刺史庞芝调发板蛮军前去围剿,结果将诸蛮夷军击破,雍陡被放回。
二、镇压哀牢夷反汉的经过
汉明帝永乎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今云南盈江东北)王柳貌率其部众5,1万多户,共55.3万多人附汉。汉王朝以其居住地哀牢,博南(今云南永平西南)二县,并将益州郡西部都尉所辖之不韦(今云南保山)、唐(今云南永平西北)、比苏(今云南云龙),揲榆(今云南大理北)、邪龙(今云南巍山北)。云南(今云南祥云东南)六个县合并为永昌郡。郑纯为西部都尉时,为官清廉,哀牢诸蛮夷均诚心依附于郡守的统治。郑纯死后,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哀牢王类牢不满守令的政令,遂杀守令而率部众反汉,攻拔了唐城。太守王寻逃奔模榆。哀牢以3000兵马攻打博南(今云南永乎西南),声势越来越大。汉王朝为镇压哀牢的反汉,招募越、益州,永昌等郡夷汉人,组成9000人的军队,前往征讨。建初二年(公元77年)春,邪龙县的昆明夷卤成等应募,并率部众与诸郡兵将类牢军击败,类牢被斩。
三、镇压邛都夷反汉的经过
邛都(今四川西昌)夷,聚居于汉武帝所开辟的邛都县一带地区。王莽当政时,郡守枚根调邛人长贵为军侯。更始二年(公元24年)长贵率部众攻杀了枚根,自立为邛谷王,充任太守,以后降服于公孙述。刘秀统一蜀地后,封长贵为邛谷王。并十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授予长贵以越太守印绶。
汉光武帝建武十九车(公元43年),当武威将军刘尚率军进击益州夷时,途径越。长贵惧怕南方由汉统一后,“威法必行,已不得自放纵,即聚兵起营台,招呼诸君长(蛮夷首领),多酿(制)毒酒,欲先以劳军,因袭击尚”。长贵的这一阴谋,被刘尚军侦知,即先分兵占据邛都,击杀长贵,将其家人迁于成都。
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姑复夷又起兵反叛,益州刺史率军平定,斩其渠帅,将叛乱平定。
四、平定永昌益州蜀郡诸夷反汉的经过
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卷夷大牛种落封离等反汉,杀死遂久县令。第二年又进一步联合了永昌,益州、蜀郡诸夷反抗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掀起大规模起义。起义夷众达10多万,攻破20余个县邑,以烧官府、毁城廓来发泄他们多年倍受压迫的愤怒。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述说:“骸骨委积,千里无人”。东汉王朝十分震惊,命益州刺史张乔选调能征惯战之将率兵镇压。
张乔遂派遣从事杨竦率兵至揲榆,向诸夷起义军准备进击。但惧于夷军兵盛,未敢妄动。便先以诏书告三郡吏民,招募勇士,许以重赏。于一切准备就绪后,遂于永初六年(公元119年)十二月,与封离等夷军大战,夷军战败,被汉军残酷地斩杀3万多人,被俘1500多人。封离等惶恐,遂杀了其共同起兵的渠帅,被迫投降于杨竦,其余36个种落也降于汉朝,西南夷人民的一次大规模起义遂告失败。杨竦为了缓和诸夷人的愤怒情绪,将任意欺压诸夷人民的贪官污吏90人的罪恶行为,上书汉朝廷治罪。
五、镇压都夷反汉的经过
早在西汉武帝时期,都夷居住区(约今四川汉源一带),即划为都县。到汉明帝永平中年(约公元66年前后),都夷以及与都夷杂居的汶山夷以西的白狼、木、唐等100多个小国部落130多万户,共600万以上的人口,均统一于东汉王朝的统治之下,称为臣濮。当时的益州刺史朱辅,治理这一地区,政绩卓著,颇得汉夷各族人民的拥护。
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衍种夷合兵3000多人反汉,攻夺蚕陵城(今四川省茂汶西北),杀死长吏。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春,旄牛夷(居于今四川汉源一带地区)起兵反汉,攻打零关(今四川洛峨边),杀长吏。益州刺史张乔与西部都尉率兵将其平定。
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蜀郡三襄夷复起兵,攻占蚕陵,杀长吏。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犍为属国夷人部落也起兵反汉。益州刺史山昱,率军击破夷军部众,斩首1400多,其余均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