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老先生,年过五旬,是洪武年间的老童声,因多次院试不中,便息了再次科考之意;平日以教授周边孩童蒙学为生,老族长便派人请来教族中娃娃读书习字。鲁老先生家离李家村十多里路,因路途稍远,每日往来不便,族里便安排每两日用牛车接送,授课半日。
授课地点选在宗祠偏厅,偏厅不大,所以稍显拥挤,条件也简陋,桌椅不够,因此自带条凳,需要几个人围一张桌子,课本是先生誊抄好的,几人共一本。
今天是第二次授课,或许是进入夏季天气开始热起来,很多人昏昏欲睡,又或者无心听讲开着小差。
由于都未曾蒙学,所以鲁老先生先从千字文习字开始。
虽说李宁不是这帮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是十三岁才开始蒙学,确实是太晚了些。所幸的是李宁有着现代人的知识和成熟的认知,以及“金手指”。当李宁第一次翻开千字文课本的时候发现,自己头脑变的异常清醒,内心清净,一本千字文看一遍便能记住七八成,两三遍就能记住全文。
发现天赋时候,李宁内心非常兴奋,暗喜:看来穿越文没有骗我,这就是我的“金手指”,这天赋基本和过目不忘没啥区别啊。
对于李宁来说,繁体字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前世经常没事在宝岛论坛厮混,抨击下分裂分子的不法言论,宣传下伟大祖国;因此一本千字文大多都认识。李宁听讲的同时也在思考,怎么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毕竟对于李宁来说夫子讲课进度实在有些缓慢。
对于李家村的大多数孩童而言,最幸福的时刻已经不是能吃上一顿肥肥肉,而是夫子结束教学说下课的时候。鲁夫子结束了今天的授课,登上牛车准备回家;赶车的是族长的孙子李生财,因赶的一手好牛车,因此接送夫子的活自然落他身上。
“生财叔,请等一等。”李宁追近车前,“先生,学生有问题向您请教,送送您吧。”
鲁夫子对李宁有印象,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授课时候认真听讲的学生。
“既如此,汝便上来吧。”
待李宁坐定,牛车缓缓而行。尽管铺了厚厚的稻草,牛车减震效果依然很差,李宁有些不适应,夫子却很淡定。
等适应些牛车的颠簸,李宁才开口:“先生,我已将千字文背熟,先生是否可先将后续课业交予我。”
鲁夫子听完很是生气,觉得李宁完全是在欺骗他,千字文全文也只在课堂上诵读过两遍而已,你一个之前从未识字的少年竟然能背诵下来,简直天方夜谈,之前留下的好感顿无。
李宁看出夫子不喜,赶紧恭敬补充道:“还请夫子考验。”
“既如此,那你就开始背诵一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李宁背的很顺畅,没有停顿。
夫子转怒为惊:“你以前当真未曾习得?”
“未曾!”
“老夫再考较你,我诵读一段文章,你若能记下五成,老夫便信了。”
“还请先生诵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夫子取的是《大学》中的前两段,“如何,可听清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谓知本。”李宁随口诵来,并无丝毫错漏。
鲁老夫子这回彻底相信了,想到自己当都要是有如此天赋,也不至于至此还是个童声,必然在科举一途有一番成就,想到这些不免觉得有些心灰意冷。叹口气道:“汝之天赋高于常人,吾不配教之。我家里有些书籍,便赠与你吧。”
“多谢夫子,学生必当铭记。”李宁很恭敬。
“你有此番天赋,只要勤学不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想必你亦有心科举吧,可知我朝科举制度?”
“正要向先生请教。”
“洪武十七年,自太祖皇帝颁布·····”
洪武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科举成式>,确立了明朝八股取士(雏形)的制度。明朝的科举制度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分为童试、院式、乡试、会式、殿试五级。
童试:通过地方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但很多读书人考到须发皆白,仍是一介童生。
院试:在府、州的举行,又分“岁试”、“科试”两级。岁试是童生的“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也就是所谓的“秀才”。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乡试,成绩劣者要受处罚甚至取消生员资格。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
乡试:每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通过者即为举人,便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又称春闱,乡试后的次年于京城礼部举行,中者即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李宁听完夫子讲述才发现,科举远远比自己想的更加艰难。
鲁夫子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仅仅是比李宁家好上些。离开时,夫子送了李宁几本书,这都是夫子曾经科考时使用过的,尽管已经有些破旧,但看的出夫子曾经很爱惜它们。李宁非常感激夫子,不仅给他讲解了科举之事,而且还送了他此时最渴求的书籍。鲁老夫子尽管学识有限,但为人颇为宽厚,李宁觉得有朝一日有所成,当以厚报。
回去的路上,李生财愈发觉得李宁这小子能耐,一路上听不懂他和鲁夫子说些什么,但觉得好生厉害,不明觉厉。鲁老先生可是十里八乡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李宁竟然能和他对答如流,而且临出门还送了书给李宁,可见老先生对李宁非常欣赏。将来这小子估计了不得,因而对李宁更加和蔼客气。
山间小路,牛车缓缓远去,余晖拉长了影子,直至再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