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李宁前往杨荣府去。
杨荣是内阁大臣,太子右谕德,二品大臣。
可以算的上是朝中重臣,府宅却很低调。
李宁敲响杨家府门。
门开,仆人露出半身。
“这位公子,你找谁?”
“这位大叔,小子李宁,受故人引荐,特来求见杨荣杨大人。”
门子看来人像个读书人,以为又是哪个学子想来求老爷指点的。
“不好意思,这位公子,我们老爷不在。您也不用再来了,我们老爷说了,他不会指点你们这些学子的。”
“这位大叔,你误会了,其实我是··”
“好了好了,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都是这种说辞,我见的多了。你快走吧,别来了。”
李宁还要解释,门子已经边把李宁往外推了。
“阿福,什么时候事情啊。”
“夫人好,二小姐好。这个少年又是想来求见老爷的,我让他赶紧走。”
此时几名女子从门外要进府,恰好看到了眼前这一幕。
李宁听了门子的话,想来应该是杨夫人和杨家二小姐。
李宁向妇人行礼。
“杨夫人安好,小子李宁,宁波人士,受解缙解大人推荐,求见杨大人。”
“哦,可有凭证?”
“有书信一封。”
李宁奉上书信,杨夫人接过,一看内容,还真没错。
一旁戴着面纱的杨家小姐,凑过去看了眼。
“还真是呢。呵呵,你这书生挺奇怪的,既然你有书信,怎么前来拜访都不递拜帖呢。”
李宁这才想起来,古人拜访一般都是有拜帖的,自己来的急,竟然忘记了这茬。
门子阿福有点郁闷,你有书信怎么不早说,差点挨夫人批。
“李公子,请先入府等候,我家老爷应该马上就回府了。”
说着,杨夫人请门子将李宁引进去。
李宁在客厅等着,自有丫鬟送上香茗。
一炷香时间后,杨荣从宫中返回府中,听夫人说有个少年持有解缙的书信求见。
作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之一,杨荣与解缙的私交还是不错的。之前解缙遭到贬黜,杨荣也曾向皇上求情,说过些好话,只是没能起到什么作用。
杨荣对于解缙的眼光是认可的,而且解缙的才华其实是在自己之上的,他引荐的人,想来不差。换身便服后,杨荣前往客厅。
杨荣走进客户时候,也在慢慢打量少年,少年人正襟危坐,挺有涵养。
李宁发现有人来到客厅,赶紧起身。见来人一身便服,三十多岁的男子,想来应该就是杨荣。
“李宁见过杨大人。”
“嗯好,你说你有解缙交给我的书信,我看看。”
李宁赶紧奉上。
杨荣接过李宁奉上的书信看了内容,确实是解缙的笔记。
信中说,这个叫李宁的少年聪慧,传颂一时的那两首词就是他作的,希望杨荣能收他为弟子,教导他言行。
看罢书信,杨荣对站着的李宁道:“你知道信中说的是什么事情么。”
“知道,解缙是请您收我为弟子。”
“嗯,解大人我是信的过的,你那两首词我也读过。不过我仍要考较你。”
李宁应允,杨荣便考较了李宁一番。
李宁的功底还是比较扎实的,对于杨荣的考较回答都很让其满意。
“你的学问相当不错,收你入门也可以,不过我不只看学识,还要看人品,既然你是解大人推荐的,想来不差。便收你入门,你可以愿意。”
“当然愿意。只是学生有一事想先禀告杨大人,学生现在是锦衣卫中人。”
“无妨,我杨荣收门生只重其人品,其他一概不管,即便你是锦衣卫中人,我也收得。”
李宁当即下跪。
”学生李宁,见过老师。“
“好好好,快起来。你可有表字。”
“学生今年十五,尚未取字,还请老师赐字。”
杨荣沉思一阵。
“宁,宁静致远,取志远如何,志向高远之意。”
“志远多谢恩师。”
自此,李宁拜入杨荣门下,赐字志远。
当天,杨荣与李宁聊了许久后,李宁才回去。
第二日,李宁花了身上大半银子,置备了厚礼,正式登门杨府。
古人拜师是很注重礼仪的,昨天来的匆忙,今天李宁算是正式拜师。
这次门子阿福早就得了交代,这李公子可是老爷的门生,今日前来拜师,态度自然亲切的不行。
跪拜师傅师母,敬茶,奉上六礼束脩,李宁算是正式入门,以后便是杨门弟子。
李宁将特意购买的厚礼给师母杨氏奉上,师母高兴,赞他懂事有礼,并留他用午饭。
借此,李宁得知了师傅杨荣家中人员的情况。
杨荣与杨氏目前育有两子三女。
长子杨恭,年十七,在国子监读书,这次没能见到。
二女杨茉,比李宁小几个月,也就是昨天门口见到的戴面纱的女子,端庄秀丽。
三子杨让,年十一,微胖,有些调皮捣蛋。
四女杨箐,才八岁,和李宁妹妹差不多大,可爱乖巧。
五女杨丽,现年四岁,呆萌可爱。
李宁还是相当擅长交际的,一顿饭的功夫,就使得杨家全家人对他很有好感。
此后几天,李宁都等到杨荣下朝后拜访,接受杨荣的传授点拨。
杨荣不愧是名臣,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更是全才,对军事政务方面也都有很多独特的见解。而这些也正是李宁所欠缺的地方,从杨荣这,李宁受益良多。
而杨荣也觉得李宁孺子可教,很多东西一点就透,举一反三,越发喜爱这个弟子。
六月底,李宁来向杨荣辞行,他打算隔日便去苏州探望姑姑。
临行前,杨荣赠送了几套珍贵的书藏,并告诫李宁,行事莫要坏了杨家门风。
李宁谨记拜别。
师母杨氏还有些不舍,短短几日,就觉得李宁是个特别好的孩子。当然不是因为李宁每次来都会带上礼物,最主要的是李宁聪明,很会讨人欢心。
隔日,李宁与小六、猴子、二胖,四人还与赵虎拜别,一人一马正式踏上前往苏州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