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学习就是探索未知。
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学习就是探索未知。
在一个夜晚,我与女儿聊起了对家乡的感觉,女儿竟一脸的神圣。
她说:
“回到老家,我有一种复古的感觉,也就是寻根吧,一切一切都太吸引我了!”
在青岛,女儿与孙欣姐姐成了爷爷奶奶最喜欢的话题。
可是,姐妹俩更想知道古老的故事。孙冉望着奶奶的白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和爷爷是怎么认识的?”
按山东旧风俗,小孩子一般是不能问老人婚姻过程的。可如今,老人也开明宽容了。
奶奶笑而不语,看了看爷爷。爷爷摸摸后脑勺,笑着回答:“我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妈妈,就把她领回家了。”
女儿不干了,追问:
“好几十年前,奶奶怎么是老妈妈呢?”
孙欣加上一句:
“我看过奶奶年轻时的照片,大眼睛、大辫子,可漂亮呐!”
不过,最让女儿动心的还是那部两块红砖头大小的《桓台孙氏家谱》。说实话,我大概也是头一回见到真正的家谱,而且是有自己名字在其中的正宗家谱。女儿自然更感到无比新奇了。
在这部《桓台孙氏家谱》的138页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立纪――昌玉”。孙立纪是我祖父,孙昌玉是我父亲。随后是在父亲名下,分出三支,即哥哥、我和妹妹,而在我的名下写着女儿的乳名冉冉,左侧是对我妻的介绍。
女儿饶有兴趣地读《桓台孙氏家谱》。其中,《桓台孙氏世谱序》开篇说:
“水有源,木有本,尊祖敬宗谁则无情,吾家寒族也自始祖徙居桓台东乡,距城十八里孟家店村,于今九世矣……”
为了避免“子不知父名,孙不知祖讳”,孙氏家族还成立了家谱委员会,并派人分赴全国考察本族来源。
当女儿读到《桓台孙氏家谱》最后的跋之时,惊叫起来:
“老爸,咱们是孙膑的后代呀!”
原来,跋文中记载道:
“为溯源求本,谱委立富(省监狱干部)去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访悉:在全国《孙氏祖谱》及孙膑故里研讨会上确认,孙老家是始祖孙公讳膑(号伯灵)的诞生地,是孙氏的大本营,今已传至70多世,历代由此转迁他乡者多……”
面对女儿的惊叹,我也大为震撼,这样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我怎么过去毫无所知呢?不过,毕竟2000多年的历史了,究竟是何关系很难说清楚。
于是,我回答女儿:
“有这个可能,但需要论证。你如果有兴趣,将来可以深入研究嘛。”
女儿激动不已,又去问爷爷。
爷爷说:“老家的人都这么说。”
回到北京,女儿马上打开电脑上网,查找孙膑的资料。一会儿,她将孙武与孙膑的图片与文字介绍都下载出来,我们一起对照分析。
据资料介绍,孙膑是孙武的后裔,的确是山东鄄城、阳谷一带人,大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传说他与庞涓同时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成为魏惠王的将军,因忌妒孙膑的才能,将其从齐国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即割去膝盖骨)。孙膑本不叫此名,遭此膑刑之后,被后人称为孙膑。他被齐国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田忌将军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使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孙膑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就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给予高度评价。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也叫《吴孙子兵法》,因为他是吴国将军。孙膑及其弟子撰写的《孙膑兵法》,又叫《齐孙子》,因为他是齐国军师。这两部兵法总结了春秋战国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著,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想,女儿心里会明白,孙武、孙膑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祖先,是一个一时难以搞清楚的问题。正像许多人都可以找出同姓的杰出人物,却均难以真正确认一样,即使确认了也不能说明自己了不起。但是,这个偶然的发现,毕竟让她欣喜若狂,让她自豪自信,更让她对历史产生了充满激情的兴趣。这些,不就足够了吗?
如何激发孩子探索未知的兴趣?为您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父母可与孩子多交流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孩子有了一定的启发,很容易产生新的想法,父母应及时发现孩子的新思维,抓住孩子们想知道的东西,鼓励孩子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即使孩子的想法暂时不会有什么结果,也不要给孩子泼冷水。此处不开花,自有花开处,父母要相信孩子有发掘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