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
这里有两个不是滋味的故事:
故事一某先生是公司老板,每天公务繁忙,应接不暇,女儿的事情自然全交给了母亲。这天,这位难得在家休息的父亲在家里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让他转告他的女儿一些事情,他很认真地记下来了。等到晚上女儿和妈妈回来的时候,父亲拿过记录的纸条,很认真地转达那个女孩子的留言。他说的时候,女儿先是一脸严肃,后又怪模怪样地鼓起嘴巴,最后是女儿和母亲一起哈哈大笑。笑声吓了父亲一跳。原来电话是女儿打来的,她和妈妈打赌,看父亲是否能听出女儿的声音,结果,女儿赢了!
故事二某位先生在国外留学多年,谈起教育问题很有见地。我建议他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也许对别的父母有所帮助。那位父亲说:“有用吗?我的意见在家里都不能实施。”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妻子根本不让他说话,说他说的那些都是瞎招,不符合目前的国情,孩子听了他的话就考不了高分。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别的。一位有着25年教龄的老教师说:现在学校请父母们来开会,每次来的母亲总比父亲多得多,结果家长会常常变成了母亲会。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开通了家教咨询“孙老师热线”以后,接到的263个咨询电话中,由母亲打来的占87%,而由父亲打来的仅占9%。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名叫蒋英姿的学生写过的作文《要爸爸干啥》。他写道: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男孩是爸爸生的,女孩才是妈妈生的。昨天我的小姨在医院里生下了一个小弟弟,我才明白:原来男孩也是妈妈生的。那么,要爸爸干啥呢?
爸爸每天早出晚归,一回家就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他既不会烧菜做饭,也不会洗碗刷锅,连被子也不会叠。他的脏衣服臭袜子全是妈妈洗干净的。他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还要把我们支得团团转,给他倒茶、拿烟灰缸、端洗脚水、递拖鞋。他看到扫帚倒地也不会去扶一下子。他在对我们说一定要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时一点也不脸红。他自己做不到的事总要求我们去做。他没上过大学,他就千方百计想把我们整入大学。他对我们的吃喝拉撒和喜怒哀乐从不操心,可他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每天晚上都要检查家庭作业,抽查白天没有学过的课文,过不了关就别想睡觉。他平时寡言少语,但教训起我们来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从来就看不到我们身上的优点,也从来没表扬过我们。有一回我考了第二名,只比第一少了1分,心想这回爸爸该满意了吧!谁知他拿过我的通知书质问我好几遍:“为什么要比人家少了1分?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长着一颗脑袋同样一双手同样两只眼同样两个耳朵同样从早到晚坐在教室里,你为什么就心甘情愿比人家差?”我心里不服气,不就是差1分吗?还有那么多不如我的人呢,就会让比这个比那个,你自己为什么就不比比人家?
爸爸从外面回来,从不像妈妈那样为我们带点小礼物,所以我们对他的来去也从不关心。妈妈外出一天,我们总觉得有一年那么漫长,而爸爸出去几个月我们都不会想他。他不在家的时候我们都不会想他。他不在家我们反而玩得更自在。
这个孩子的真心感受,值得广大父亲深思。他不喜欢父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的成长不需要父亲的关注。专家经过比较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曾在《我要做个好父亲》一书中,深入探讨过父教的得失,并总结出好父亲的11个守则,如用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良好习惯、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宽容高于惩罚、尊重孩子的权利、家教的核心是责任、爱是没有条件的、让孩子依赖自己、童言无忌、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权利,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等等。这里,我提醒父母的是:
(1)父亲对孩子的体格发展速度有很大影响。和父亲接触多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都要好于那些较少和父亲接触的孩子,他们患有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概率较低。这是由于父亲大多会和孩子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或游戏,同时,还爱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带有一定技术和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劳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给孩子的影响却相当大。
(2)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曾作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另一些研究者还报告说,缺乏父爱的孩子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大多焦虑、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并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成人以后会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他们把儿童的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3)父亲是孩子的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对北京、山东、江苏、广西与新疆5省市区2100多名在校中小学生性格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父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影响”。一些研究还发现,父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男孩子的影响大。如果一个男孩子在童年失去父亲,则很容易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将一直影响到这个男孩子上大学以后。相反,那些和父亲相处时间较长的孩子,容易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等。
(4)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是孩子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为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性别社会化的第一源泉。子女最初是在家庭中模仿父母,进而模仿其他男女角色。父亲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做是将来发展自己的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楷模”,女孩子则从观察父亲如何对待母亲的过程中了解到男人应该如何对待女人,这对女孩子成人以后的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缺乏父爱,男孩子容易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甚至出现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长大以后难以为人夫和为人父。而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则常常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婚姻危机。
由此可见,父亲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实在是占据了重要的作用。据专家们的研究认为,孩子在婴儿时期,以母亲教育为主,上小学后父母责任各半,上中学后以父亲的教育为主,因为此时父亲的影响力上升而母亲的影响力下降。但是,现在许多父亲却认为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教管孩子应当是女人家的事情。也有的父亲爱说“我实在太忙了”。然而,难道一个“忙”字就可以使父亲们理所当然地推掉了做父亲的责任了吗?工作是永远也忙不完的,而孩子每天都在长大。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孩子,那么,请父亲们记住音乐家贝多芬说过的一句话吧:“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希望父母共同携起手来,为孩子的成长尽自己的责任。
怎样做个好父亲,用父爱支撑孩子的成长?提出下列建议:
关注孩子不在时间长短。做父亲的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当您有了这种意识以后,您就可以见缝插针教育孩子了。比如,当您送孩子到学校的时候,您可以给孩子讲一讲马路上的见闻;看电视的时候和孩子讨论一些国家大事,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带孩子作一些具有冒险性的活动。父亲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作一些例如跑步、爬山、滑冰等等母亲很少作的活动,以弥补母亲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父亲要注意小节。父亲还要很注意自己的仪表风范,给孩子做个模范,因为孩子往往是在生活中向父亲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