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事长期得不到倾诉,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甚至患上抑郁症。
一位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她接了高中一年级的一个班,班里有位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个男生看起来很瘦弱很敏感,眼睛里经常透着忧郁和倔强。他很少和同学嬉笑打闹,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参加活动也是郁郁寡欢。上课的时候,这位老师发现他的眼神飘忽不定,很少举手发言,即使老师点到他,他也总是愣愣地站起来,词不达意地说完,脸红红地坐下,趴在桌子上半天不起来。
一次下午上作文课,他迟到了。迟到后的他竟然理直气壮地站在那里,桀骜倔强,没有丝毫的歉意。语文老师当时很生气,就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迟到?”可那位学生却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抬头也不说话,全班同学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他的头上。班里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大家都这样僵在这里。当时,那位老师真想用教师的威严压服他,但这是位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师,她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平静地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下课以后,老师找到了那位学生,让他到办公室里去一趟。学生来了以后,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说要给他再讲一遍课堂上的内容。那位学生有些诧异,也有点“受宠若惊”,脸色也缓和下来。过了一会儿,见气氛已经很融洽了,这位老师就说:“刚刚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并不是想批评你,因为老师知道你自己也不愿意迟到。我觉得你的自尊心很强,不愿意老师批评你,也不愿同学看不起你。”
那个学生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又把话咽了下去,又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脚尖。
这位老师说:“既然你不愿说,老师也不勉强你,你这样做肯定有你的理由。但我希望你把我当作大姐姐或者朋友,知道我只想尊重你理解你,而不会责难你讥笑你。你如果把心事说出来,你可以轻松一下,你没听说过吗?痛苦让两个人分享,痛苦就少了一半。”
后来,那位学生终于敞开了心扉,向老师倾诉了他的心事:原来,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丢下他和弟弟又娶了“那个女人”,而“那个女人”非常刁蛮,不让父亲和他们来往,也很少给抚养费……
老师通过这次倾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尽量给他更多的帮助:上课多提问他,尽管有些问题他回答得不那么理想,但老师仍然给他表扬,鼓励他进步;同时也发动学生和他一起玩,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另外,老师还经常和他聊天,让他有机会倾诉内心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和别的同学比,他还是有些压抑忧郁,但脸上却时常带有笑容,眼中少了些憎恨,性格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以说,这位老师的方法是很好的,在课堂上她没有逼迫孩子对迟到的理由作出解释,当课后关系融洽的时候,她又鼓励学生倾诉内心的烦恼。通过倾诉,她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
但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和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常常根据成年人的判断来断定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给他们申辩的机会,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样做,不仅堵住了孩子的嘴巴,也堵住了他们的心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其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因此,当孩子身上发生问题后,做父母的应该冷静下来,尊重孩子的独立的人格尊严,给孩子诉说的权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因势利导,把准脉搏,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然而,有些父母却认识不到给孩子倾诉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孩子一旦有问题,他们总爱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自己的话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在心底。父母不仅失去一次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的机会,孩子也会从此产生与父母对抗的心理。
倾听孩子的诉说,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这不是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不能视做听任孩子的狡辩,这是一种教育艺术。首先,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父母教育孩子也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孩子端正思想。其次,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孩子有了向父母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对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个极好的机会。
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子女还是一个孩子,就疏忽了他们阐述自己看法的理由。一味的指责和粗暴的说教,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症结。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应倾听孩子诉说原委。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父母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可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够做到的。父母们常常善于讲道理而不是善于倾听。如果孩子的心事长期得不到倾诉,严重者其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他们的心态也会变得不健康,甚至患上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约一亿人患有这种心理疾病,有的人症状明显,有的人则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只是看起来情绪比较低落,体力、脑力方面有些削弱,甚至有自杀倾向。也有的专家总结出了抑郁症的五大特征,它们是“懒”、“呆”、“变”、“忧”、“虑”:懒――无原因突然变得懒散,什么也不想做,甚至连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都懒得去应付;呆――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下降,思维缓慢;变――性格明显改变,自我感觉很差,觉得在体力、精力方面都不如别人;忧――忧郁悲观,意志消沉、缺乏自信,心情压抑、沮丧、忧愁、苦闷,对外界失去兴趣;虑――常常自卑,对许多事情过于忧虑,考虑问题总是往坏处想。
怎样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找到发泄的渠道?提出下列建议:
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有的时候,孩子要讲的话题也许是父母非常不感兴趣的,当孩子向您讲起校门口的小摊儿,讲起同桌的口头禅或者最近看的动画片的时候,即使您对这样的话题不感兴趣,最好也要静静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去倾听孩子的话。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正是他倾诉的机会,如果父母很不耐烦地打断他,让他到一边儿去,或者让他去做功课,就会打消孩子倾诉的积极性。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孩子交谈。比如,在饭桌上、散步的时候、旅途中,或者每天临睡觉前都可以与孩子交谈。临睡前人的情绪比较放松,孩子往往可以把最想倾诉的话说出来。不要总是在这样的机会里问孩子的成绩,那样可能会打消孩子表达的欲望。
鼓励孩子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表现出好奇、兴趣和热情,可以用眼神、手势、抚摩等方法,营造一个宽松的气氛。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还可以提问题,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多说话。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也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话题。
教给孩子一些表达的技巧。告诉孩子谈话的声音、语调、眼神会影响谈话的效果,让孩子了解与他人谈话的一些方法,并鼓励他们交朋友、向朋友倾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