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他们的历史课还会有这样活泼的形式。当时,我们简直看傻眼了。
2001年,我和孙宏艳女士主持了“多元文化与青少年的成长”这一课题,访谈了大量去国外参加民宿活动的孩子。他们告别父母和老师,在国外陌生人的家里生活一个月或几天,有的还被安排到国外的一些学校去上课,了解国外的教学情况。
其中,在美国参加民宿的几位中国学生曾被一所中学的历史课惊得目瞪口呆。这是一堂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课。白人老师在课上想尽办法诋毁黑人学生,结果惹得黑人学生大怒,用粉笔、文具拼命投掷老师以示抗议。结果老师也开始还手,课堂一时混乱,犹如一场战争。在一场纷争后,老师这才说明本义,原来,美国南北战争中,黑人就是因为权利一再遭到侵害,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才最后酿起了一场战争。这种教法虽然不能说没有局限,但起码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场战争的根源,并引起了学生继续探究、了解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
天津的高中学生吕行军说:
真没想到,人家是那样上历史课的,这在我们中国几乎想都不敢想。可以说,在我到美国之前,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他们的历史课还会有这样活泼的形式。当时,我们简直看傻眼了,本来语言就有些不通,再加上这样的课堂形式实在出乎预料,所以,刚开始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看见黑人学生非常愤怒的样子,我们知道一定是老师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双方打起来了。
正当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老师说出了这堂课的目的和课堂内容。当时,我们这些中国学生禁不住鼓起掌来。
我们在中国上过各种各样的历史课,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我们的老师几乎都是让我们背诵历史年代、人物生平以及各种大事记。这些知识记下来不容易,忘得倒非常快,每次考完试,不到第二天,我就全忘光了。过去,我问我爸爸妈妈一些历史知识,他们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现在才理解了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老师其实也挺想改变历史课的上法。比如说,老师曾经让我们像国外的学生一样写一些小论文什么的。但是,长期生活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已经不会写那些东西了,最主要的是我们不敢有自己的观点。即使我们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也只能把这些历史资料拼凑起来,写一些我们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东西。
事实上,不仅仅是历史课应该改革的问题,其他的一些课程也应该改变教育方法。我们的学生所羡慕的,就是美国学生在课堂上那种自主的学习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许多教师也一心想改变教育方法,却效果不佳呢?关键还是没有认识到教育者的地位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过去,教师往往是“独奏者”,即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讲到底,顶多有几个提问,这样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独奏”的教育行为。
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被人们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认为教育存在的两个弊端是“讲授式教学”和“储蓄教育观”,他提出应该对学生实施“对话式教学”和“解放教育观”,这种观点正是要求教师不要再做“独奏者”。
他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讲授”,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学生的任务是听讲,把老师的话储存起来。他认为这种关系是垂直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弗莱雷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把这样的教育称为“储蓄式教育”,老师自然是“独奏者”,学生倒成了“旁观者”。他说:“这种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
弗莱雷还列举了“储蓄教育”的一些现象。比如,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学;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总是不用去思考;教师总是讲授,学生总是顺从听讲;教师总是执行纪律,学生只有遵守;教师有权选择并制订规定,学生则遵守规定;教师有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有权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则要适应这些教学内容;教师成为知识的权威,学生只能听从教师。
试想,这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充分发挥主动性吗?能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吗?因此,弗莱雷认为,教育应该是对话性的,是师生平等的、民主的、真实的、积极的交流。
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来自外界的新刺激接受与否,都必然要经过个体拥有的认知水平、情感系统、意志能力等的筛选和改造。个体不仅要改造新的对象,而且要改造自身,不断遇到矛盾并不断解决矛盾,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的过程。这一理论就要求教师从主导地位演变为辅导地位,从“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作为“伴奏者”,教师更多的是作为知识的启发者,而非灌输者。拉夫尔?泰勒曾经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在同一班上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经验。假定教师正在解释某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把精力集中在教师的解释上,因而他能看出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能根据教师的解释,从自身的经验中找出某些例证;与此相反,另一名学生可能正在一心想着即将到来的篮球比赛,他正全神贯注筹划这场比赛。尽管这两个学生坐在同一个班上,但他们并没有同样的经验。教师的基本手段是提供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泰勒的这一说法说明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去学,让学生有机会去学,而教师作为一个辅导者,应尊重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权利。
过去,学生一般被迫接受学校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在教学语言、内容或安排方面都是如此。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怎样改变教师的角色,让他们为学生们好好“伴奏”?提出下列建议:
掌握“问”的艺术。与讲授知识相比,启发、鼓励、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更大的职责。这要求教师以及每一位教育者掌握“问”的艺术。怎样向孩子提问?怎样引导孩子提问?怎样让孩子讨论问题?怎样让孩子从问题着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些都需要教育者们认真思考。
要教会孩子处理、分析大量的信息。掌握学习的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对教师及教育者而言,关键是教会孩子如何收集、筛选、整理、分析、综合大量信息,从一道题、一篇文章、一本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