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往往掩盖了其人格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并有可能变成一枚可怕的“定时炸弹”。
1998年10月10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村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该村唯一一个大学毕业生刘宇虹喝农药自杀了。正值大好年华,正值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大干一番的时候,她为什么自杀了呢?请听一听大家是如何说的。
村民说――刘宇虹成绩好在四邻八乡是出了名的,她学习非常刻苦,一心要考上大学,将来把父母带出穷乡僻壤。她父母也以她为骄傲,尽管家里很穷,但父母借债、卖房也要让她上大学。她考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在家里大宴宾客,她父亲说那是他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学校老师也对她大加赞扬,常常用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村里的孩子们都把刘宇虹当做学习的榜样。刘宇虹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一直不敢把这些事情告诉父母,只说等等就好了。
老师说――刘宇虹上了大学后成绩很一般,没有什么特长,没得过什么奖学金。她是系里唯一一名三年大学中一直享受困难补助的特困生。她很自卑,而极度自卑又导致了她的心理要求极度自尊。安排她干清扫学院之类的活儿,她觉得丢人、没面子,不肯干,反复做工作也做不通,说多了她就流泪,平时和同学有什么小别扭也爱掉泪。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毕业分配上,分配不如意,她的心理绝对难以承受。
同学说――毕业前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就业市场,刘宇虹只去了半天,回来后她的脸色特别难看。同学们劝她说,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到就业市场招人,很多用人单位都得自己上门去找。她总说自己没钱,只有回县里等待分配。当时,大家都在忙着找工作,谁也顾不上陪她,她就天天到图书馆看报纸杂志,或者干脆躺在床上听磁带、看小说。毕业前两天,同宿舍的姐妹们到公园游玩合影,她也没去。
从刘宇虹身边人的叙述中可以发现,她的求学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如果把这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非常耐人寻味。
无疑,在上大学之前,刘宇虹是常人们眼中的“好孩子”,这在村民们的叙述中已经得到证实。但上了大学之后,作为“好孩子”的她,惊愕地发现自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自己家境贫困、成绩一般、口才一般,不善于交往,过去在村里同龄伙伴中存在的优势,现在几乎都不存在了。唯一支持她认真读书、继续做“好孩子”的信念就是“将来带着父母离开农村”。尽管看到了自己的劣势,她仍然没有积极投入崭新的生活,没有在学业、文艺、交际能力等诸方面广泛参与,不愿意自己去找工作,不和同学一起游玩。最后,她用消极等待为自己谱写了一首迷失的悲歌。
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
浙江淳安县梓桐镇外桐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某,是大家眼里的优秀学生。从跨进小学校门那天起,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试时,他仅仅因为数学成绩考了90分、名次降为班上的第5名就自杀身亡。据老师说,他的语文成绩是98分,仍是班上最高的;
沈阳市铁路局吉铁一中的衣某,学习非常刻苦,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前几名,但他竟然在考场上用刀刺伤了同学解某,刺死了同学马某。衣某杀人的原因是他认为解某原来和自己关系不错,现在居然和马某好,这太使自己丢面子了;
湖北省荆沙市某镇高一(7)班一女生,在期中考试时将试卷递给另外的同学传抄,监考老师发现后,当即没收了她的试卷。当晚,该女生便离校出走,一周后,其尸体在该镇牯牛江段浮起。据悉,该女生一向好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是全校70名优秀学生之一。
看了一个个案例,我们不禁要问:“好孩子”究竟怎么了?这些老师和父母们眼中的“好孩子”,为什么竟然成了“问题孩子”?下一个又会轮到谁?
比较而言,许多老师和父母都更宠爱“好孩子”,他们要强、乖巧、听话、成绩好、安分守己、不惹事,什么事情都让大人放心。但是,这些“闪光点”往往掩盖了“好孩子”人格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最终导致了上述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好孩子”都会出问题,绝大多数“好孩子”还是相当优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们就有理由忽视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据上海市一家著名的心理咨询中心调查发现:“好孩子”在心理上往往比一般孩子更脆弱,他们身上常常存在成就焦虑、任性、孤独、脆弱、自负、依赖、缺乏创造性、独占欲强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发生在普通孩子身上,比较容易被老师和父母注意到,而发生在“好孩子”身上,则容易被成年人忽视,或者说使成年人发生情感偏移,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从而使弱点变成隐患和“定时炸弹”。因此,希望广大父母和教师都来关注“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让“好孩子”的心理状况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该如何关注“好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提出下列建议:
有意识地向孩子传达一些观念。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教给孩子平等、服务、奉献、合作、关注、爱心等等观念,让孩子尽量做到心中有他人。
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父母或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关心他人、平等待人,注意孩子身上的功利主义倾向。
关注孩子在同龄伙伴中的位置和感受。父母不仅要让孩子在班集体里与伙伴友好相处,也要关注孩子在一些临时性的群体、陌生人群体或邻里、亲戚等同龄伙伴中的位置,指导孩子们在不同的群体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身上具有这些症状:经常会为没有当上班干部掉眼泪;特别重视考试成绩和名次;竞争对手没考好就幸灾乐祸;情绪经常大起大落;特别怕别人议论自己的不足;任何事情都想做得比别人好,父母或教师就要注意多对孩子进行引导。
正视孩子所遇到的挫折。有时孩子遇到了一些挫折,父母首先受不了了。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心理极为不利。另外,必要时父母或教师还要制造一些生活中的难题,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去体会挫折,教会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以良好的心态去战胜困难。
对孩子的成熟、老成持谨慎的态度。如果您的孩子是小干部,经常会有出头露面的机会,父母要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成熟和才能,既给予肯定又要小心面对,注意孩子“优秀”后面的心理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