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怎样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孩子的童年。
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对我说:“我是孩子的爷爷,我现在跟我儿子的矛盾很大,我儿子把孩子搞得太紧张了,给孩子请了四个家教,上七八个班,孩子每天晚上十一点前甭想睡觉。双休日也安排得满满的。我说这么做是拔苗助长,孩子肯定受不了。我儿子说我太落伍了,这是竞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老先生很无奈。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儿童的成长?
父母生怕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落后于人,所以早早为孩子规划人生。于是,童年就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挤占,童年时代的梦想就被父母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的各种计划无情地替代。孩子的童年已经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童年。
更多的儿童被无情地打磨成一台台学习机器。这种打磨也许是父母无意识的行为,但对儿童的成长却存在着致命的打击。
事实上,童年时代是有特别意义的,很多奇思妙想的萌芽都来自宝贵的、不可替代与重复的童年时光。在一个人的童年,吃什么、穿什么往往不那么重要,而玩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这两个字很有意思,什么是学生?我赞同一位教授的分析:学生是要学会生,而不是学会死。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生存。我们的教育怎样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孩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的、自由的,他就有无限的张力;如果他的童年是过于沉重、过于劳累的,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他就封闭了,没有开放、没有发展。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的、傻傻的、胡说八道的时光,看似没有发展,实际上他在悄悄地、慢慢地进行着各种探索。童年的这些探索对人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有个大科学家说得好:“我生活在一个苦难的旧社会,但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天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新社会,童年却充满了苦难。”
我曾与原国家教委的副主任柳斌交谈,他说素质教育的目标首先就是把小学生给解放出来,要让孩子有一段梦想的时光,要让他们有一个自由发展的阶段。自由发展绝不是一片空白,孩子们实际上是在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探索着这个世界。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这个世界。
爱孩子,就来捍卫孩子的童年。
关于捍卫童年,做受孩子尊敬的师长,我的感触是:
把童年还给孩子。尊重儿童的权利,并创造自由发展的条件,让孩子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超越自己是幸福的。
爱孩子,就是捍卫童年。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我们有理由主动去抗击一切破坏孩子童年的观念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