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
近年来,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普通的词语被人们非常广泛而且频繁地应用着,这个词语就是“下岗”。人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发现这种变化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似乎一夜之间,工人们发现自己的铁饭碗有些不牢靠了,就算自己“只想当个工人”,也不那么容易了。今天自己可能还有工作,明天或许就变成了下岗工人,只拿一点儿失业救济金,很难靠政府再给安排工作了。与此同时,医生们发现自己也不再是不敢被得罪的人了,下岗竟然离自己很近了。1997年底,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医院关闭,120名医务人员转岗分流成为不可逃避的现实。习惯于靠单位吃饭的中国人,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是不是科技人员就不用下岗了呢?事实证明,科技人员同样需要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据报道:截止到1998年4月底,因知识陈旧,技术老化,沈阳共有1405名科技人员下岗。其中,年龄在55岁以下的有1005人。沈阳市电缆厂的一位主管科技的副厂长说:“科技人员是财富,但不求创新,十几年没成果,企业不能白白养着,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际作用。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同样下岗。”而且,还有更令人们震惊的事情。据新华社天津1998年4月5日消息,考核不合格的博士也下岗。据悉,前不久,天津大学的一名博士,因没有通过授课前的考核,被免去上讲台及其申报教授的资格。博士下岗这件事在天津大学的青年教师中产生了震动。实际授课水平不行也评教授的现象从此在天津大学画上了句号。你是博士又怎么样?如果你的能力不够,照样要被淘汰!天津大学在一线授课的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800多人,占授课教师的一半以上。这些教师虽然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但教学经验少,加之有些人重科研轻视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规定,教师必须凭“课堂教学岗前培训合格证”、“课堂教学验收合格证”才能上讲台。要获得这“两证”,教师必须先修完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测量法、教学评估管理学四门课,试讲必须通过学校专家评审组的验收。如今,有6%的教师,其中有硕士、也有博士和博士后,由于没有获得“两证”,被免去了上讲台的资格,也被免去了申报教授、副教授的资格。同时,学校课堂教学督导小组还对获得“两证”的教师进行抽样跟踪调查,并对一名教师出示了黄牌。
从工人下岗到博士下岗,这个世界真的是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的人才概念正在发生转变,已经开始由资格概念转为能力概念。
资格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司机要有驾驶证、会计要有会计证、教师也要持证上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资格的重要性。近几年的考研热、考博热、考证热,正是人们认识到资格的价值的具体体现。但是,大家必须认识到,光有资格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人应该超越资格本身,去追求综合能力。资格和技能是紧密联系的,资格是技能的证明。技能也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需的东西。社会对技能的需要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朝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发展。一个人如果想适应多种职业,就必须学习多种技能,原来只注重某一次或者某几次职业技能训练的做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只有具备了综合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博士下岗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时代呼唤能力,需要能力。父母们把孩子抚养长大,自然希望孩子能够做一个有能力的人。可目前孩子们的能力状况实在让人担忧,有的孩子要值日,需要父母请假去帮忙;有的孩子已经读了大学,还要请保姆帮助洗衣服;更有甚者,有的人考上了研究生,因为怕离开父母而不敢就学……上述的案例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已经见到许多。一个缺乏能力的人,在竞争与挑战并存的社会怎样生存呢?难道不令人忧虑吗?
那么,什么是能力呢?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而“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从这个角度出发,父母和教师们应把培养孩子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而决不仅仅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学历的书呆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还说过这样的话:“直觉、觉察力、判断力和使一个集体紧密团结的能力,这些的确不一定是持有最高文凭的人独具的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成为真正的强者?提出下列建议:
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当有些事情孩子能够自己做的时候,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单独锻炼能力的机会。
综合能力要综合看。与人合作、交往、管理、解决冲突等能力都属于综合能力的范畴,父母和教师们不要把能力仅仅理解为获得高分数。
培养孩子的实干精神和服务精神。因为任何成功的人都需要实干,需要与他人配合,为他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