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每3~5年增加一倍,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过时了。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如果有人问我,面对新世纪的教育,哪一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请读《学习――内在的财富》,这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那么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呢?该书提出了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即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实现。该报告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学会求知也可说成学会学习,其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谈到学会学习时,特别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生成为‘科学之友’。”同时又指出:“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每3~5年增加一倍,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过时了。我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工作出色”,而且要求每个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把终身教育定义为:“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从这个概念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终身教育与个人社会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时间上说,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人在一生中,需不断地接受连续性的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既有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早期的“文化教化”,更有成年后为适应社会而能动选择的教育和学习;再从内容上来看,终身教育把“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内容都作为连续教育的内容,它既贯穿于人的一生,更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
可见,终身教育是相对一次性教育而言的,指传统教育体系以外的教育。过去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念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从就业的那一天起,他接受教育的历程便终结了,除非另有机会深造。而终身教育的理念则强调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甚至整个人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这样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弃。
终身教育的提法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随着战后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兴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教育学家们抨击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大力提倡建立终身教育体制。
实际上,现代信息社会的确对人们的学习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据专家估计,2000年,美国有13%的工种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两个高级级别的语言精通程度。美国劳动部对劳动者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划分了不同的等级。他们认定,仅掌握初等数学知识运算技能的劳动者,未来只能从事洗衣工之类的工作。在信息时代,人们应该学会的基本数学运算包括:计算比例、解释条形码、计算贴现率、利率、盈亏、价格涨幅和佣金。更高一个层次的数学技能是,人们必须熟悉统计、微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现代代数。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要求人们的知识与信息同步发展,甚至对信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时代对人们的更高要求,学校的职责更加提高,不仅应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必须是授人以渔竿,而不仅仅是鱼。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挑战,也是教育无法回避的挑战。
事实证明,终身教育体制的确为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美国在总结它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经验时认为,教育不仅从娃娃抓起而且贯穿整个人生,对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功不可没。
有的父母总觉得终身学习没有什么必要,尤其认为这个观念对自己没有意义,认为自己已经这么大年龄了,没有发展的可能了。但事实上,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即使要保住饭碗,也是需要终身学习态度的。
香港《明报》2001年9月2日曾经发表社论倡议港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社论还指出,如今科技泡沫爆破,全球经济陷于谷底,对于一些低技术的工人来说,知识型经济只能意味着裁员及减薪。香港公开大学校长谭尚渭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说,“香港的繁荣需要港人终身学习。”要迎接知识型社会的挑战,香港人必须不断自我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香港的领先地位。
可见,即使您有知识、有文凭,一张文凭终身受用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况且,随着就业观念的改变,许多人不会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而愿意有更多的尝试。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工作的变化和挑战。因此,如果您要很好地发展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首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就不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多形式、一辈子的事情。当然,孩子一次考试的成败也不再具有决定意义,而只具有相对意义。因为在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的机会大量存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接受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过去我们常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今天,这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
怎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拥有21世纪的通行证?提出下列建议:
父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也以父母的行为作为成年的样本。如果父母不爱学习,想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几乎是空谈。想教出爱学习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自己表现出对知识、对学习的爱好和渴望。除了辅导孩子功课,父母也应自己在工作、业务上多充电。除了看电视,也要看一些报刊书籍,除了去公园游乐场,也要多去去图书馆、博物馆。而且,不仅仅是陪孩子去。
告诉孩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有的父母天天逼着孩子读书,当孩子表现出厌学情绪时,父母往往会说:“你考上大学,就可以天天玩了。”且不论这种方法是否有效,这类话语本身就是向孩子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学习只是目前这一阶段的任务。我们身边也能见到一些大学生,虽是天之骄子,却不思上进,厌倦学习,这是否正是他们父母“心理暗示”的恶果?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现在学,以后玩。”而是告诉他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学习有千万种途径。父母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学习,绝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不仅仅是学习学校的课程;学习,也绝不仅仅在课堂、在书桌,而是有千万种不同的途径。父母也应当引导孩子,把每天的生活、每天遇到的人与事、每天进行的活动都视为学习,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