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澄侯、沅甫、季洪老弟左右:
十三日专吉字营勇送信至家,十七日接澄弟初二日信,十八日接澄弟初五日信,敬悉一切。三河败挫之信,初五日家中尚无确耗,且县城之内毫无所闻,亦极奇矣!
九弟于二十二日在湖口发信,至今未再接信,实深悬系。幸接希庵信,言九弟至汉口后有书于渠,且专人至桐城、三河访寻下落。余始知流甫弟安抵汉口,而久无来信,则不解何故。岂余近日别有过失,沅弟心不以为然耶?当此初闻三河凶报、手足急难之际,即有微失,亦当将皖中各事详细示我。
今年四月,刘昌储在我家请乩①。乩初到,即判曰:“赋得候武修文得闲字。”(字谜败字)余方讶败字不知何指,乩判曰:“为九江言之也,不可喜也。”余又讶九江初克,气机正盛,不知何所为而云然。乩又判曰:“为天下,即为曾宅言之。”由今观之,三河之挫,六弟之变,正与“不可喜也”四字相应,岂非数皆前定耶?
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生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②,以求力挽家运。第一,贵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和,以致今冬三河之变,嗣后兄弟当以去年为戒。凡吾有过失,澄、沅、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箴规而惩改之。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蕙二家。又,父母坟域必须改葬。请沅弟作主,澄弟不可过执。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写铺帐。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莱。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二字切实做工夫,至今愧恨,是以谆谆言之。余详日记中,不赘。
“注释”
①请乩:占卜问疑。
②洗心涤虑:涤除私心杂念,比喻彻底改悔。
“当代阐释”
体孝道,存家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提到“孝”,我们便会想到历史上感人肺腑的“孝”行,想到历史上各朝各代对孝德不遗余力的宣传。《孝经》云:“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德行的根本,教化就从这里开始。在《尚书》中,不孝敬父母,被列为最大的恶。
《礼记》说:“凡为人之子,冬温而夏清,昏定晨省。”说的是儿子对父母之礼,冬天设法使父母暖和,夏天设法使父母清凉,晚上为父母整理床铺,早上向父母问安。让父母冬暖夏凉,一般人都容易做得到。但有的人却连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他们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做到,而是没有想到,那不就是没有孝心吗?
《尚书》云:“奉先思孝。”侍奉先祖首先要想到尽孝,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如果想都没有想到,那又怎么谈得上做到呢?所以心中无论装有多少事、多大的事,总有一块应是留给父母的,这就是做子女的本份。如果连这点本份都没有,那就不成其为人子了。
《孝经》云:“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化就从这里开始。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家庭的安宁、社会的稳定的向往,是百业兴盛的基础和柱石;它还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建立和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追求。
中国古代历史中,凡成功者,都是孝顺的典范。远古帝王虞舜孝感动天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因为舜的生母去世娶了继室,并生下了一个儿子,由于继母的陷害,舜的父亲就和舜的继母、异母弟象一起想办法害死舜: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雀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汉文帝刘恒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是薄太后所生。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民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氏饱读经史,受儒家传统文化熏染颇深,非常重视处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强调以孝悌为本,把“孝友传家”作为自己家族的优良传统,也就是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在这封家书中提到的,治家一定要“贵体孝道”还要“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曾国藩希望通过这些准则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而达到家族的团结和睦,从而使家族长盛不衰、香火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