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7300000012

第12章 L

牢骚

人们常用“牢骚”这么一句俗语来形容某某人的抑郁不平之感。《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那知这两位公子因科名蹭蹬……激成了一肚牢骚不平。”

在我国上古时代,“牢”与“骚”乃是不相干的。

“牢”原指圈牛马之处,“骚”则有打扰之意。这是从造字方法上就可看得出来的。跳蚤爬到马身上,扰得马很不痛快,于是,“骚”的引伸义就是忧愁。

查《说文解字》:“骚者,以文忧也。”看来,那时牢骚是要写成文章的。然而,管养马的奴隶大多是不识字的,发牢骚的只能是那些逐臣贬客之类的文人。

如,屈原被流放,行吟泽畔写了篇《离骚》,大大地发了一通“牢骚”;司马迁说“离骚”是“离忧”;班固说是“遭忧”;杨雄则“牢骚”,看来还是杨雄说得比较准确。

屈原发牢骚出了名,后人便把发牢骚的诗人统称为骚人;李白不是有这样的诗句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诗圣杜甫也说过:“抚迹忧酸辛,平人固骚屑。”范仲淹更把“迁客”与“骚人”并列起来,看来发牢骚者自古就有。

世事纷纭,可感、可叹、可气的事总是会有的,绝不会事事尽如人意。然而,发牢骚无济于事,于人、于已都是有害无益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因此,我们遇事应多换几个角度想一想,千万不要发牢骚。

狼狈

“狼狈”一词,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处境的困难或窘迫。可是,对于它的来源却颇多误解。影响最大的要算唐朝文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其云:“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段成式为了自园其,竟凭空臆想出谁也不曾见过的兽——狈来。

其实,“狼狈”是典型的割裂造词的产儿,它的前身是“狼跋”。

《诗经·狼跋》云:“狼跋其胡,载蹇其尾。”意思是说老狼前进时,踩着下巴下的肉,后退则踩着它自己的尾巴。跋,是踩的意思,胡,是下巴底下的肉。

汉代人毛亨,解释这句说:“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跆其尾。进退两难。”后人为了简便,割裂诗句,截取“狼跋”二字概括这两句诗意,以表示进退两难。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云:“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因为读音的相近,“跋”又写作“狈”,为晋人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还有写作“狼贝”的,为《后汉书·任光传》:“狼贝不知所向。”更否定了狈是一种野兽的说法。

至于用“狼狈为奸”形容坏人勾结干坏事,则与此无关,纯属受唐人段成式文章影响所致。

老百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是《百家姓》一书中开头的两句。

提起《百家姓》,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百姓”这一口语。你若问别人:“什么叫老百姓?”他会含笑告诉你说:“这还用问,老百姓就是众多的普普通通的人民嘛。”其实,在我国古代,“百姓”并非指芸芸众生的庶民、农夫,而是指地位仅次于诸侯的贵族。

“百姓”一词,追根溯源,最早见于《尚书·尧典》,该书中有这样的话:“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百姓”与“黎民”对称,而不是二者等同。所以,古代学者有位名叫郑玄的文士注释得很清楚,他说:“百姓,谓百官族姓,万邦,谓天下众民。百姓者,群臣之弟子是也。”。

盘庚迁殷以后的商朝,达到了奴隶制的兴盛时期。在商王这个最大的奴隶主之下,辖有诸侯、多生(姓)、多子、百僚、庶尹等大小奴隶主。商朝的奴隶主,同时也是贵族,这些贵族总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奴隶没有姓。由此可见,“百姓”的最初本义,乃是指那些能够接受封地辖民,实际上是统治者嫡系势力的贵族。只是战国时代以后,伴随着封建制彻底取代了奴隶制,“百姓”这才逐渐演变为平民的通称。

露马脚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尤其是那些弄巧成拙的事一旦败露,人们就会说某人某事露了“马脚”。说起这句俗语的来由,还与古代一位大脚皇后有呢。

相传,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当过牛倌,做过和尚,所以,在选择终身伴侣时,与一位平民出身的马氏女子结了婚。那位出身耕织之家的马姑娘容貌还算过得去,但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天足”。当时以“三寸金莲”为美,女人脚大,是一大忌讳。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仍念马氏辅佐有功,将她封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然而,“皇恩”虽重,但深居内宫的马皇后却为自己脚大而深感不安,在太监宫嫔面前从来不敢将脚伸出裙外。

一天,马皇后忽然心血来潮,提出要到当时京都最繁华的三山街去逛逛。这马皇后在轿内朝两边张望,见各家店铺货物琳琅满目,店内人头攒动。正当她看得高兴时,突然卷起一阵狂风,把轿帘掀起一角,恰恰把她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本来众百姓虽奉诏可以在店内买卖,不许朝街上张望,也就无由看到大脚的。偏偏有一家布店的店小二,出于好奇,这时,正朝门外偷看,这一来马娘娘的大脚就让他看到了。店小二看到就算了,却到处乱讲,结果传到了皇宫。朱元璋龙颜大怒,立即命刑部追查传话之人,最后查到了那个店小二头上。自然店小二全家被斩,另外连累三山街的千余人口全部发配到人烟稀少的西番(今青海省)去了。

这虽了结了“露马脚”一案,但是“露马脚”这个词儿却在群众的口语里生了根,并且有贬义了。

老皇历

要弄清“老皇历”的含义,得先知道关于“皇历”的来龙去脉。

“皇历”的称呼起于唐代——

相传,我国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开始有了历法。用甲骨文记载的历书,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书。历书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还是在有了印刷术之后。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是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的《宣明历》。

宋朝时,宋太宗每年到了岁末,都给文武百官各送历书一本。这本历书里刻有农历月、日,辰时和节令,以及耕作、种植方面的普通知识。因为历书系皇帝所送,故此叫它做“皇历”。

因为“皇历”里面所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一年为限,第二年就应变更。如果拿起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月、日、节令,那一定是错误的。旧此,便有了翻“老皇历”这么一句俗语,用于讽喻因循守旧,不思变化的人。

老寿星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把长寿老人尊称为“老寿星”。

据古书记载,“寿星”本是一种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极老人星”。由于它的“寿”字应了人的年岁长久,而星星犹如日月经天,永不泯灭,所以,人们爱把“三寿”老人(即上寿一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统称为“老寿星”,并塑造出一个寿神的形象。

人们想象,老寿星美髯长须,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手执鲜红的寿桃,怀抱一根龙头拐杖,笑眯眯地出现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

老八股

有许多文章,读起来千篇一律,文中的惯用语:既繁复而又冗长,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人们对此常嗤之于鼻,谓其为“老八股”。

要弄清“老八股”这句俗语的含意,得先明白何谓“八股文”?

八股文是我国明,清两个朝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又叫“制义”“时文”“八比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破题”是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下自“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中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叫八股文,也称“八比”。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朝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用讽刺文笔指出:读书人为定科举这一荣身之路,必需死啃《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死钻八股文,把头脑弄得愚昧无知,迂腐朽烂。并尖锐揭露曰:用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在钓鱼:功名是毒饵,八股文却是钓钩,可谓一针见血。《儒林外史》中那些犹如范进的话生生艺术形像,正是这段文字的注脚。

关于八股文体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一是仿照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帖经”,有人说它起自宋代王安石所定的经义取士制度,清人焦循甚至说它与元曲有某种渊源关系。现代广东著名作家、学者吴有恒,根据《明史选举志》考证,认定用八股文取士,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军师刘伯温协理下制定的。

朱元璋本是位贫农出身皇帝,原不喜欢浮夸的长文章。有一官员上章议事,读给他听,读了六千字尚未讲到正题,朱元璋为此龙颜大怒,下令打了那人一顿板子。再读下去,却发现后面所议是对的。他对那官员说,你早不说那空话,岂不免挨这顿打。朱元璋大概是想纠正浮夸文风,才制定八股文格式的吧,殊不知这一来,又成为一套框框,流毒直至现在,这可能是朱元璋始料来及的。

文章最宜活,最忌死。照着个框框为文,那能不死?欲出好文章,需抛除滥调,唯陈言之务去,这才活。

有诗为证:

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翻新做出来。

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

冷板凳

明代有位戏曲理论家名叫魏良辅,对昆腔在字、腔、板眼各方面的练唱技术和南北曲唱法的区别颇有研究,专门写了一部《曲律》。

在这部戏曲论著中,有一段关于“冷板凳”的话,其云:“清唱,俗语谓‘冷板凳’,不比戏场借锣鼓之势。”在戏台上唱戏,道具多为靠背椅子,至于板凳,那是乐师们坐的。台上唱戏,有锣鼓一敲,场子里顿觉热闹,故旧时的戏院都有一条者规矩,即开大幕前先来一番锣鼓,叫闹闹场。乐师们坐着,敲打着,放在下场门一侧的板凳自然就会被坐热的。这时候,场面当然也就会热闹起来。如若没有乐师敲锣打鼓,演员只能清唱,那场面自然就冷清得多。看来这梨园行话是很有几分道理的。

传说有个叫小三儿的名角到上海唱戏,因事先未拜访那邦地头蛇,结果登台那天,戏院门口也不给出大广告,戏单也不发,开场时冷冷清清,只有场子后边票价低廉的高脚凳上有些观众,前面只稀稀拉拉坐着喝倒采的地痞流氓。特别是换场时,地头蛇们有意安排将椅子换下,放上条板凳在戏台中央,弄得全场大哗,戏也唱不下去了。这真是对“冷板凳”这一俗语的生动注脚。

自从有了这句梨园行话,一经流传套用的就多了,据《辞海》记载,旧时讥笑乡村私塾先生的清冷职位,受东家冷遇叫“坐冷板凳”,上门作客,主人不甚愿接待,不与客人多攀谈,冷淡敷衍。宾主相对枯坐,弄得来客十分无趣,不得不起身告辞,这也叫“坐冷板凳”。

狼心狗肺

人们常用“狼心狗肺”这么一句俗语,来愤愤谴贵与怒斥那些忘恩负义、做小凶残的家伙。

古时有位善良的农村青年名叫慈生,打柴回来时路见一只受伤的乌龟,便将它抱回家中精心饲养。那龟为报养护之恩,送了一粒能起死回生的宝珠给他。

不久,慈生又上山砍柴,见林内扔了一具心肺被掏空的尸体,尸旁一狼一狗为争食而斗死。慈生挖出狼心狗肺置入尸体中,用宝珠将那人救活。那人千谢万谢,虽归还宝珠,却心生歹念。于是上县衙诬告慈生偷了他的宝珠,结果,慈生被押上公堂遭了一顿毒打,夺走了宝珠。

慈生回到家中就气病了。有一天,梦中听见蜜蜂和蚂蚁对他说:“你的遭遇我俩巳知道。现在公主得了重病,明天皇帝贴榜招贤,你如此这般便可夺回宝珠。”接着教了慈生一个巧妙的办法。

第二天,慈生揭了皇榜,来到宫中,对万岁爷说:“公主此病,要大枣七枚,丝线七条与宝珠同蒸,喝下那水即可痊愈!”

皇帝听后连说:“寡人有的是宝珠,这好办,这好办!”慈生连连摇手:“非小民那颗宝珠才起作用!但它却被一个长着狼心狗肺的家伙骗走了。”接着将经过详细告诉了皇上。

皇上听了很是气愤,当即派人将那糊涂县官及坏蛋抓来。先将那七品芝麻官打了几十大板,革职为民,然后勒令那坏家伙交出宝珠,并处以极刑。刽子手砍下他的头颅后又遵旨剖腹验看,果然是狼心狗肺。

洛阳纸贵

俗话说,洛阳出才子,为啥哩?那是因为洛阳地处中原,历代帝王都喜欢在这里建都,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好像星星赶月一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来,梦想着有朝一日平步青云,弄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

西晋司马氏建都洛阳的时候,来洛阳求官的人比哪个朝代都多,就连远居江东的才子陆机、陆云兄弟,也老远地跑来,投靠在大官僚石崇门下,终日在金谷园中饮酒赋诗,盼着有个进身的机会。在这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当中,有一丑一俊两个人,最惹人注目:丑的叫左思,俊的叫潘安。

潘安每次坐车出门,一街两巷,男女老少,不管是走路的,还是做买卖的,都争着去看这个当世的美男子。大家一边齐声喝彩,还一边往车里扔果子。

左思哩,因为人丑得出奇,一说话还是个结巴嘴,平日就不大喜欢出门,要是偶然上一次街,一街两巷的人不光指指捣捣耻笑他,还一个劲地往车上扔石头,用不着走半道街,车里的砖头瓦块就装满了。

潘安不光脸蛋子漂亮,心眼也活套,说起话来甜得像个巧嘴八哥。他见朝中贾皇后专权,就变着法儿去结交贾皇后的兄弟贾谧。加上他出身名门大家,写诗作文落笔成章,文辞又华丽,所以,不久就当上了著作郎的大官儿;左思出身寒门,人丑口讷不说,脑子又死板,更不会看风使舵,自然难于当上大官儿。还有,左思写文章思想不敏捷,一篇《齐都赋》三两千字整整费了一年功夫。所以,他在洛阳虽然也有点名气,潘安和陆氏兄弟还一百个瞧不起他哩!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左思样子不好看,心里可秀气哩。还说那篇《齐都赋》吧虽说写得时间长了点,经过反复推敲,文章可是满篇锦绣,宇字珠玉,气势宏伟,壮丽无比。

人常说笨鸟先飞,这话一点不假。左思写完《齐都赋》,又准备着写《三都赋》啦。那三都?三国魏都邺城,吴都建业,蜀都成都。左思知道自己读的书少,见识不广,别人做官都找肥缺美缺,他偏偏请求去当秘书郎。啥是秘书郎?就是掌管国家图书经籍、手里没权没势的小官。

他本来就不爱交游,自从洛阳街头受辱以后就更少外出了。人家当秘书郎清闲自在,他上任后却比谁都忙,一天到晚钻到书堆里,读罢了抄,抄罢了又读,弄得连吃饭睡觉的空儿都没有啦。后来,许多人都知道,左思为写《三都赋》可上劲儿啦。消息一传开,潘安笑疼了肚子,骂他太不量力。陆机说,我从江东来到北方,就是想搜集材料写《三都赋》哩,既然左思口出狂言,就让他先去写,量他也写不出什么惊人的文章,到时候我再写出来,非狠狠羞辱他一番不可。陆云冷笑一声说,这个丑八怪写的文章,怕只配给我拿来盖酒瓮……

左思听了这些人的风凉话,不光没生气,写《三都赋》的决心更坚定了。他老家在齐国临淄,故乡的风物掌故了如指掌,就这样,一篇《齐都赋》还花了一年工夫。如今要写《三部赋》,无论是学问还是经历,都感觉吃力。他没到过成都,就上门请教阅历丰富的名人张载,向注了解那里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邺城离洛阳不远,他裁骑上毛驴跑去实地考察、访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他都认真向人求教,日夜研读,直到弄个水落石出才放手。为了写这篇文章,左思都快得魔症了,无论办公、读书、走路,吃饭,就连做梦想的都是《三都赋》机只要想起一个好句子,就随时随地记下来。

冬去春来,经过了漫长的十年岁月,本来就长得丑陋的左思背也驼了,头也秃了,剩下的发须也像霜打的一般。但是,他终于写出了《三都赋》。

左思十年苦功没有白费,《三都赋》一下子震动了京都洛阳。大司空张华亲笔写了序。说它能与当年班固名噪一时的《两京赋》比美。文采也不在张衡的《二京赋》之下,还夸左思是当今的洛阳才子哩。这一来,洛阳城中的达官显贵、土农工商,就连闺中少女。个个争抄《三都赋》,无不以先读为快。

抄书的人越来越多,洛阳市上的白纸卖得飞快,纸商见有利可图,一日数次涨价。到后来。“洛阳纸贵”就成了一句成语,一直流传到现在。

陆氏兄弟看了《三都赋入佩服得五体投地。陆机说。我构思中的《三都赋》怎敢和左恩相比!陆云再也不敢提盖酒瓮的事了。弟兄俩想起十年前在众人面前说出的狂话,在洛阳实在待不下去,羞得连夜收拾行李,溜回江东去了。

至于那个小白脸潘安,因为巴结贾谧升了官,整天和石崇一伙人泡在金谷园中饮酒作乐,再也没见他写出过好文章来。后来,贾皇后被废,贾谧被诛,潘安和石崇被当做同党受到株连,又一齐被砍了头。

留连忘返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乃是一对孪生姐妹,有着血缘关系。俗语“留连忘返”的由来便是一个生动而又明显的例证。

形容人们对景物的依依迷恋,常用“留连忘返”这一俗语。但恐怕很少人知道,这句俗语乃是由“啖榴裢而忘返”演变而来的。

“榴裢”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中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榴莲,果实球形,表面有许多硬刺,果肉白色,可以吃。”榴裢原来产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丰美多汁。它的外形简直与蜷缩成园球形的刺猬毫无二致。举刀切开,肉质似黄色雕玉,但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溢出,往往使初见者望而生畏。初尝有异味,但当你吃上几口后,就会被其甘美所征服,令你舍不得离去,这便是“啖榴植而忘返”。

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了“留连忘返”这么一句俗语。值得一提的是,“留连忘返”常被误写为“流连忘返”,有的文人墨客亦如此,笔者认为这是应当纠正的。

流言蜚语

有句俗语叫“流言蜚语”。这句话中之所以冠以“流”与“蜚”字,即指这些言语无根无据,大多是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古人称蟑螂为“蜚蠊”。这种虫子十分令人厌恶,它体扁平,只要一个极窄的缝隙,都可以藏身;蜚蠊生性贪婪,吃食物,纸张、肥皂,甚至吃粪便,更可恶的是它一身恶臭、到处玷污食物,传染疾病。由“蜚”联想到蟑螂,再把其劣性与“流言蜚语”对照起来看,两者不是非常相似么?

蜚蠊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有极强的生命力。“流言蜚语”至今没有消失,在一些人中又极有市场,有力地证明它是一个顽症。

在流言蜚语面前,我们绝不应听之任之,由其自由活动,应该像对付蜚蠊那样,见了就加以歼灭。即使一下子不能叫“流言蜚语”从此绝迹,也应叫它无多大的活动场所。大家不听、不信,不传,而且加以蔑视,必要时给子回击,“流言蜚语”也就无法“流”和“飞”了。

狼子野心

清朝乾隆年间有位侍读学士纪晓岚,在他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民间传说:

有个富裕人家偶然得到两只狼崽,便把它们同家犬放在一起饲养。由于它们能与家犬和平共处,长大后仍很温顺,富翁也就忘记它俩足狼了。

有一天,那富翁在在厅堂的躺椅上睡觉,梦中忽然听见“呜呜”发怒声。他惊醒了,起来向四周一看,连一个人也没有。富翁又躺倒在睡椅上,佯装打盹,静心细听动静。不一会,他听清是家犬在不远处呜呜地叫。他悄悄起身,躲在暗处窥视,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是那两只狼窥伺着他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将要咬他的喉颈,狗发出呜呜的怒声,是阻止它们走向客厅的睡椅边。于是,富翁便令家人立即将那两只狼捉住杀掉,并剥了它们的皮!

这便足“狼子野心”这一俗语的来由。自古云“兽性难改”,富翁却忘记了这一古训,将两只狼崽捉到自己家里来养,怎能不留下祸患,幸亏义犬救主,这才使富翁保住了性命。

两袖清风

比喻一个人为官清廉,老百姓常用“两袖清风”这么一句俗语赞誉之。说起它的来由,还得从明代讲起——

明代有一个名叫于谦的人,是位民族英雄。他政治上有杰出才能,曾率领军民抗击瓦刺的入侵,使祖国转危为安。

于谦在读书时,写了一首七言诗《石灰吟》以言志:“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来他做了官,仍信守诺言,为官清廉。当时,朝廷有个叫王振的宦官,此人依权仗势,经常贪赃受贿。每逢朝会,各地官吏都不敢不向他赠送礼品,否则就要吃苦头。

一次,于谦要进京办事,一些同僚劝他:“你虽然廉正无私,不想攀权附贵,可也总得送点人情,带点线香、蘑菇,手帕之类的土特产啊!”身为封疆大吏的于谦哈哈一笑,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为此,他挥毫写了一首小诗: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从此,“两袖清风”便传为佳话,渐渐成了一句民间口头俗语。

梁上君子

作为窃贼代称的“梁上君子”,是成语又是俗语,它出自《后汉书·陈实传》。

陈实是东汉颖州郡许县人,他平日为人公正,心地宽厚。人们有时发生争执,就要请他来判断是非,讲明是非曲直,这些人离开后没有一个有怨言的。以至他们叹息道:“宁愿受刑罚惩处,也不愿让陈先生责备。”

当时正赶上年景不好,老百姓非常穷困。一次,有个小偷在夜里悄悄进入他的住房,爬在屋梁上。陈实暗中发现后,就从床上起来,整理,拂拭好衣服被褥,然后把儿孙们喊了过来,脸色严肃地教训他们说:“一个人不能不勉励自己,力求上进。干坏事的人本质未必不好,是因为:坏事做多了,形成了习惯,最后便成了坏人。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小偷听后大惊,忙从房梁上自己跳了下来,伏在地上叩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恶人。你应该好好约束自己,返回正路。不过,这首先得从忍受贫困做起。”陈实让家人送给小偷两匹绢,放他走了。

从此,整个许县再也没有发生盗窃事件了。

驴年马月

在我国北方,当人们形容不知何年何月,茫茫无期时,常常说“驴年马月”。

“驴年马月”是句俏皮话,在唐朝时就有了流传。

《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慧寂禅师,啮镞拟开门,驴年亦不会”。在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驴年,说“驴年”就是指永远也不会有的年。

“马月”是陪衬着说的,驴和马都是北方常见的牲畜。在“非驴非马”、“驴唇不对马咀”等一些北方口语中,驴马常被牵扯到一起。

六亲不认

何谓“六亲”呢?是指哪六种亲属?对此,自古以来说法不一。

一说,《左传》载:“父子、兄弟,姑姊(父亲的姊妹),甥舅、婚媾(妻子的家属)、姻亚(丈夫的亲属)为六亲。”这“六亲”中除了直属血缘家族成员外,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姻族成员。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六亲”的范围,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说,《史记》中规定“外祖父母、父母、姐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为六亲”,这里也包括近亲和姻缘近亲的成员;

三说,《新书·六术》中规定“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父兄弟、同曾祖父兄弟、同族兄弟为六亲”,这里只有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父系血亲,不包括姻亲;

四说,《老子》王弼注以“父、母,兄、弟、夫,妇”为六亲;

五说,《汉书》中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解释“六亲”的这五种说法,后人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说法,即认为“父母、兄弟、妻儿”为六亲。这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的,最富有代表性,并把“六亲”缩小到了家族这个最小的范围。

两好合一好

早年间,陕西有个梁好,因打抱不平,得罪了地方豪强。地方豪强串通官府,要拿梁好治罪。梁好听说后连夜辞别了老母妻子,复身逃往河南。

梁好在河南一个小市镇上住了下来,幸亏还有几十两纹银,便在街上开座小杂货铺。梁好的生意公买公卖,待人和气。十里八乡的人都爱到这儿买点油盐酱醋,为的是秤头上小吃亏。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一天早上,梁好刚开店门,见门外站着个衣服破烂的乡下人,这人拿几十枚铜子儿买盐。

梁好和气地说:“老乡,多买点吧!这回进的是大青盐。”

乡下人苦笑着说:“掌柜的,不怕你见笑,上集卖挑柴,还罢账就剩这几个钱,凑合着少称点吧!”梁好听着觉得鼻子一酸,称盐时故意把秤杆翘得高高的,又格外多抓了两把。梁好边往那人口袋里倒盐,边和善地问:“老乡,你是那庄的?”那人回答:“我叫葛一好,城西葛家庄的人。”

从此以后,葛一好进城把柴卖了,总要到梁好店买点油盐。

梁好看葛一好人很忠厚,店里忙不过来时候,常让他帮忙招呼生意,临走时送他些油盐酱醋和米面。

这年秋天收成不好,葛一好拉下一屁股账,要账的整天围住门,葛一好愁得眉毛拧成个疙瘩。腊月二十三晚上,葛一好夫妻把两个孩子哄睡,二人相对落泪。

葛一好望着老婆长叹一口气说:“前晌我碰见‘逼死鬼’,他明知道今年收成不好,硬要限三天里把新账、陈账连本带利一齐清,要不,就来封咱家的门。”老婆听了气得直哆嗦:“天哪,这个‘逼死鬼’真要逼死人了!”

葛一好试探着对老婆说:“我想出个拙办法,不知中不中,这年月少吃缺喝的,娃们跟着咱饥一顿饱一顿,也实在可怜,我想把孩子——”“卖”字还没出口,老婆就吃惊地说:“你想卖孩子?”葛一好痛苦地点了点头。

老婆一听要卖孩子,立时哭得说不出话来。想想穷家小户养活个孩子多不容易:

一岁二岁娘怀抱,

三岁四岁跟娘跑;

没有吃的挖野菜,

没有烧的拔荒草。

如今,要把孩子卖到那不知是善是恶的人家,天哪,这简直是摘自己的心!不卖儿子吧,没钱还账,三天后“逼死鬼”就要来封门,这十冬腊月可往那里存身?

葛一好老婆思前想后,最后心一横,对丈夫说:

“不卖娃们,把我卖了吧!总算给咱葛家留条根。娃他爹,你千万想开点:带着娃们慢慢过吧!”葛一好想:

吃饭还是家常饭,

穿衣还是粗布衣;

知热知冷结发妻,

衣服破了没人补,

父子们可有谁膺记?又想着老婆跟着自己没吃过一顿可口的饭,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如今为了还账让卖掉自己,真是少有的贤良老婆哪!葛一好忍不住抱住老婆大哭。老婆也哭得昏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葛一好把两个孩子锁在家里,带着老婆来到梁好家里,对梁好说:“梁大哥,我看你实在忙得很,给你找了个帮手,身价三锭元宝,你看咋样?”

梁好见女人青衣布衫,利利爽爽的,只是眼泪未干,满面忧愁,便小声问葛一好:“这女人是哪里人?家里为啥要卖她?”

葛一好颤声说道:“家里穷,要账的整天围着门,没办法她家里才托我把她卖了。”

梁好说:“我给你几两银子,你先交给她家还账,你把人还带回去。可怜巴巴的。”

葛一好说:“她家人虽穷,从不平白受人钱财,你不留人,人家是不会要钱的。”

梁好心想:这还是忠厚人家哩!于是,梁好就拿出三锭元宝,并要留葛一好用饭。葛一好婉言谢绝,接过元宝,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梁好关切地问:“兄弟你是咋啦?”葛一好支吾着说夜受风寒,得了窜鼻子风。梁好问葛一好年货置办得咋样,葛一好说一切都置办齐了。说完辞别梁好,悲悲切切回家去,走着,走着,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点点下掉,他生怕被别人看见笑话,忙到路旁水坑边胡乱洗了两把,掉了魂似的走回家去。

送走葛一好,梁好放心不下,急急追来。走到水坑边,见有个手巾包,拾起打开一看,里面有三个元宝。看看路上没有葛一好的影子,只得转身走回家去。回到店内,梁好把手巾包取出放在桌子上。葛一好女人两眼直直盯着手巾包。

梁好对女人说:“这是我刚才在一个水坑边拾的”。

女人一听放声大哭:“这是俺娃他爹的手巾,为还账没办法才把我卖到这里。”梁好这才恍然大悟,急忙拿起手巾包向葛家庄走去。

梁好到了葛家庄,打听到葛一好的住处,老远就听到孩子们在屋里痛哭。

梁好大步走到院里,柴门紧闭,心想:不好!一脚把柴门踢开,看见葛一好直挺挺吊在梁上。

梁好急忙卸吊,连连呼唤;“兄弟醒来!”

一会儿,葛一好慢慢睁开眼,瞅着梁好怔怔地问:“这是在哪里?”梁好说:“葛兄弟,你咋要走这一步路?”

葛一好这才醒悟过来,放声大哭:“没办法把你弟妹卖了,指望卖人钱还账,钱又丢了,后天‘逼死鬼’就要来封门,俺爷儿们可咋活啊!”

梁好劝住葛一好,帮他还了账,带着葛一好父子还店,对葛一好说:“从今往后,你同弟妹住在这里帮助照料家务,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千万不要见外。”葛一好全家从此在店里住下来。葛一好帮助梁好照管好门面,女人料里内务。异姓人相帮相依,胜过亲兄弟。

自从葛一好夫妇来后,店里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梁好看到葛一好女人、儿子,想到自己远在陕西的老母妻子,心中感到沉甸甸的,有心回家把老小接来,又担心碰到过去的豪强。想到这些,整天闷闷不乐。

葛一好看梁大哥眉头紧皱,关心地问:“哥哥,你有啥不痛快的事,快点告诉我。”梁好见问,就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葛一好说:“哥哥,请放心,我上陕西把伯母、嫂嫂接来。”梁好大喜,第二天就打发葛一好上路。

葛一好到了陕西,按梁好说的找到梁家庄。一打听,人家说;自梁好走后,官府来捉拿扑了个空,扬言要拿家中人治罪,梁好一家竟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

这么大个陕西,到哪里去找呢?葛一好心中非常着急。一天,来到一个市镇,见当街摆了无数个竹篓,感到非常奇怪:这是做啥哩?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连年荒早,人们没办法,卖人哩!竹篓里装的是大姑娘,小媳妇,不准看,揭开哪个篓,交过钱就把篓里的人领走。

葛一好暗自思忖:这年月兵荒马乱的,梁大哥母亲、妻子恐怕早巳不在人世了,我何不给梁大哥买个女人带回去。他揭开了一个竹篓,见篓内是个眉清目秀二十七、八岁的女人,心中大喜,急忙付过钱,这妇人把钱交给旁边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婆子,说:“娘,这点钱你祖孙俩俭省着过日子,我,我再也不能在娘跟前了。”

这女人眼泪鼻涕地擦了一把又一把,那老人从身后拉过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流着眼泪说:“娃啊,你爹走时,你刚生下,这几年,你妈为咱祖孙俩吃尽了苦头,没办法你妈自卖自身!你再让你妈看上一眼,给你妈磕个头,也是你妈生养你一场!”

那骨瘦如柴的孩子张着一对惊恐的眼睛,想到今后再也没有妈了,便“妈”的一声,扑到母亲怀里,死死地抱着妈妈。年轻女人也紧紧抱着孩子,祖孙三人放声大哭。

葛一好看着这些,想到自己当年卖女人的情景,忍不住扑簌簌掉下眼泪。这时候,那年轻女人擦了把泪说:“客官,俺走后,撇下婆婆和孩子,无依无靠的,求求你带上他们,让俺全家都逃个活命吧!”那老人也向葛一好苦苦哀告:“相公,你行行好,把俺俩也带去吧,俺能给你缝缝补补,烧茶做饭,伺候你一家老小。要不,撇下俺这一老一小也是死的多,活的少。”葛一好看婆媳俩说的实在可怜,心想:“自己从小父母双亡,就带回去当个妈吧!”

葛一好带着这祖孙三人,回到河南。谁知道梁好一见就放声大哭起来。那女人一把拉过孩子,说:“儿啊,这就是你爹!”原来,这祖孙三人,竟是梁好的母亲、妻子、儿子。葛一好如梦方醒,连连称巧,劝住梁好一家不哭,又叫过自己的女人拜见伯母、嫂子,吩咐伙计安排住处。两家人干脆住到了一块儿,欢欢乐乐过上了好日子。

千百年来,人们夸奖梁葛两家,总是忘不了梁好葛一好的名字。又因为梁与两、葛与合同音,从此,这“两好合一好”的俗语也就传开了。

礼薄情意重

“礼薄情意重”是句俗语,又称“礼轻人意重”。它出自一个“千里送鹅毛”的有趣故事——

据南宋罗泌所撰《路史·云南俗传》记载:唐朝贞观年间,云南土司缅氏为了表示对唐王朝的爱戴,特派部属缅伯高带着一批宝物和一只长得十分可爱的白天鹅,去长安朝见唐太宗。一路上,缅伯高对白天鹅精心照料。一天,又匆匆赶路,来到沔阳湖边。他见白天鹅叫声嘶哑,非常口渴,便放它到湖边去饮水。谁知白天鹅饮足水后就展翅高飞而去。缅伯高赶紧扑上去,却只抓下了一根鹅毛。这可把缅伯高急坏了。他思来想去,实在无计可施,只好把那根鹅毛用锦缎包好,并写了一首诗,去见唐太宗。诗云: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唐天子,请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李世民看了这首诗后,非但未责怪缅伯高,反而高兴地收下礼物,并回赐丝绸、茶叫、玉器等中原特产,还留缅伯高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缅伯高深为感动,回云南后大赞朝廷盛情。

后来,人们就用“千里送鹅毛”来形容“礼轻人意重”,并逐渐演化成了“礼薄情意重”这么一句俗语。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是父亲的俗称,也是倨傲者的自称,还是春秋时大哲学家李耳的尊称。李耳著的《道德经》,通称《老子》。可见“老子”一词是多义的。

传说李耳生下来就白了头发,故命名为“老子”。他所著《道德经》,虽仅五千余字,却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含义深刻。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仲尼前往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拜访李耳,向他问“礼”。孔夫子聆听其言,深受启迪与教益,折服得五体投地,感叹地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乎?”

孔夫子认为:老子简直是人中之龙。他给了老子多么高的评价,老子真不愧“天下第一人”啊!

“老子天下第一”即源于此。

碌砖也有翻身日

“青草里碌砖也有翻身日”,这是一句古话。要知这句话的由来,请看下面的故事——

传说,从前有一个小木匠叫碌砖,有一天他跟师傅去给人家造房子,见东家房里的绣花姑娘为他端茶送饭,非常热情,不觉产生爱慕之心。房造完后,他就要师傅去给他说媒。

师傅讲;“这姑娘叫青草,是远近百里独一无二、才貌双全的少女。曾经有不少小伙子向她求过婚,但都因无法达到她提出的条件而自甘罢休。现在你这个穷苦的手艺人竟想向她求婚,还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小碌砖讲:“不管怎样,请师傅去说说看,或许能够说得戍呢!”师傅被他缠不过,只得答应。

第二天,师傅就上门去说了,东家娘娘一见小碌砖长得英俊朴实,先自有了七分欢喜,也就领着小碌砖去见她的女儿。不用说,青草姑娘早就看到小碌砖手脚勤快、手艺出众而爱慕在心,现在见小碌砖前来求婚,哪能不高兴呢!但是,她为了考验小碌砖对爱情的追求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决心,也就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要一根一丈二尺长的通天竹;二是要一对金鹁鸪;三是要三斗三升夜明珠。

要是小碌砖办到这三件,方才答应结婚。小碌砖一听,可犯愁了,只得回来跟师傅商量。师傅讲:“这三件东西都是世上少有的宝贝,要得到这三件宝贝可难啊!你除非是上西天去问大佛,才能设法寻到!”小碌砖听了点点头,马上打点行装,上西天问大佛去了。

小碌砖晓行夜宿,不停地走啊,走啊,不知跨过多少条河,翻过多少座山。一天,他经过一家种竹的人家。这家人问小碌砖“到哪里去?”小碌砖讲:“我到西天问大佛去!”人家一听他到西天问大佛去,就讲:“小碌砖。我家三亩竹园不出笋,啥道理?你代我问问大佛吧!”“噢。”小碌砖答应一声,就继续赶路。走啊,走啊人家。人家问小碌砖:“到哪里去?”小碌砖讲:“到西天问大佛去!”人家一听他到西天问大佛去,就讲:“小碌砖,我家三亩稻田不生谷,啥道理?你代我问问大佛吧!”“噢。”小碌砖答应了下来,又继续赶路。

走啊,走啊,眼看西天就要到了,小碌砖不觉加快了脚步,谁知道,茫茫大海横在前面,挡住了去路。小碌砖很焦急,不知怎么办才好。正巧,一条龙从海里游过来了。

小碌砖马上招呼龙:“龙啊,龙啊,你快游过来驮我过去吧!”龙问;“你到啥地方去?”小碌砖回答说:“我要到西天问大佛去!你能帮我驮过大海去吗?”

龙听了说:“好!我就驮你过大海,不过,你见到西天大佛时,也代我问问,我已经修炼好几千年了,为什么还不能上天呢?”“噢”,小碌砖答应着,骑在龙的背上过了海,又走了一段路后,终于来到了西天大庙。

他看见庙里有三个大佛,一个立着碰到天,一个坐着碰到天,一个躺着碰到天。小碌砖刚要问讯,庙里的小神童走来说:“这里有个规矩,叫问三不问四,只准问三桩。”小碌砖不觉一愣,心想,先问自己的事情呢还是先问人家的事情?他思想斗争了一会,终于决定为人家着想。

他搜问立着的大佛;“佛啊!有一家人家三亩竹园不出笋,啥道理?”

大佛讲:“只因他家竹园里东北角上有一根通天竹,拔掉了通天竹,笋就出来了。”

小碌砖听了很高兴,又去问坐着的大佛:“大佛啊大佛,有一家人家三亩稻田不生谷,啥道理?”

大佛讲;“只因他家稻田里东南角上埋着一对金鹁鸪,挖出了金鹎鸪,谷就长出来了。”

小碌砖听了很高兴,又去问躺着的大佛:“大佛啊大佛,有一条龙修了几千年,还不能上天,啥道理?”大佛讲,“只因这条龙嘴里含着三斗三升夜明珠,吐出了三斗三升夜明珠,龙就能上天了。”小碌砖听了很高兴,还想问下去,只见庙里的小神童走了过来,对小碌砖讲:“我早就对你说了,这里有个规矩,叫做问三不问四,你已问了三桩,就不好再问别的了。你回去吧!”小碌砖听了,不得不离开大庙回家了。

小碌砖返回海边,龙游过来驮他到了对岸。小碌砖告诉龙,“只因你嘴里含着三斗三升夜明珠,所以不能上天,你吐掉三斗三升夜明珠就能上天了。”龙听了很高兴,吐出了三斗三升夜明珠,送给小碌砖,然后飞上天了。

小碌砖又继续往回走。他走啊走,又到了那一家种稻的人家。小碌砖告诉他们:“只因你家三亩田的东南角里埋着一对金鹁鸪,挖掉它,田里的稻谷就长出来了。”那种稻的人家果然去挖了。只见田里倾刻长出了像狗尾巴那么长的稻穗来。那人家很高兴,就把一对金鹁鸪送给小碌砖做报酬。

小碌砖又往回走,他走啊走,走到那一家种竹的人家。小碌砖告诉他们:“只因你家竹园的东北角上长着一根丈二长的通天竹,拔掉它,园里的笋就出来了。”那种竹的人马上去把通天竹砍掉了,只见竹园里转眼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竹笋来。郡人家为了表示感谢,就把这根通天竹送给小碌砖做报酬。

就这样,小碌砖一直走回了家。

见到师傅,他把上西天问大佛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师傅听了很高兴,夸奖小碌砖做得对!又把一根通天竹,一对金鹁鸪,三斗三升夜明珠,仔细玩味一番,然后让小碌砖把这三件宝贝交给青草姑娘。青草见到这三件宝贝,又听小碌砖讲了取宝经过,深深佩服小碌砖那惊人的毅力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也就收下了宝贝,答应了这门亲事。东家娘娘心里高兴极了,连忙准备办嫁妆,选择吉日良辰,为女儿完婚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有一个村庄。村里住着两个富裕的员外,一个姓路名遥,一个姓马名力。两个员外虽颇有家资,却是心地善良,村子里的穷人遇上难处还能得到他们的关照。两员外之间也情同手足,来往密切。

一年,马员外家突然遭了火灾,万贯家财化为废墟,路员外时常接济他。一天,他对马员外说:“听说贩猪买卖不错,我给你一些钱你去试一试。”马员外连忙答应,过几天就在外面买了一群小猪,但是他时运不转,没几天,小猪就全都死光了。

路员外又对马员外说:“听说现在贩布有销路。我再给你,一些钱去试一试吧。”马员外心想:试一试也可以。又托人买了一批白布,恰好又碰上霉雨季节,屋漏雨淋,不到一月,将一匹匹白布全都霉烂了。

马员外因做生意不成,又长期受路家恩惠,日夜焦急不安。

一夜,马员外正在床上翻来复去,辗转难眠,朦胧之间突然感觉有一张白纸蒙住了嘴巴,呼吸困难,只好拚命挣扎,醒来才知做了一场恶梦。

第二天,马员外将此梦告诉了路员外。路员外想了一想,给马员外圆梦说:“听说千里之遥,有一‘白纸口’的地名,莫非天意叫你到那里去谋生。”马员外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再说在此地也无法生存,也只好如此了。路员外又亲自送二千两银子给马员外前往“白纸口”安家,又另送了几百两盘缠钱。马员外一家告别路员外启程上路了。

一日,行至一古庙前,庙宇行将倒塌,几个和尚正在打点到外地游方。马员外上前问道,“各位长老何故要离开此地?”有一和尚答:“只因此地连年灾荒,无人进香,只好另谋生路。”马员外一想:路员外有二千两银子在我这里,何不拿出一千两,一为地方造福,二为路员外扬名。想罢对和尚说:“我愿出一千两银子修庙,免得你们流落他乡。”和尚一听非常高兴,请来各种工匠忙动工修庙,并按马力的要求在庙前竖一石碑,上刻“路遥的钱,马力的手”八个大字。

马员外离开庙宇,行至一条河边。只见来往过河的行人都要沿河而上数里,才有桥过河。马员外想:为何不修一座桥,方便行人。马员外对村里人讲:“我愿出一千两银子修桥,不知你们是否愿意出力?”村里人那有不肯的,忙请来工匠动手修桥,桥头仍竖一石碑,上刻“路遥的钱,马力的手”八个马员外一家不顾千辛万苦,总算到了“白纸口”。因为他没有钱了,只好搬进一间没人住的破房子里,将屋内打扫干净。暂时住下来了。后来,马员外无意之中,在床底石板下挖出一大缸金子元宝。从此以后,马员外买田置屋,骡马成群,又富裕起来了。他还经常周济附近的穷人。

再说路员外不久也遭了火灾,烧得一贫如洗。路员外想到马员外,便一家老小前往白纸口,想找一个栖身之地。

路途中,路员外瞧见一庙前石碑上刻有自己的名字,便问庙中长老,得知是马员外做的好事,对他很是敬佩。路员外辞别长老后又行至一桥上,只见桥头又立有同样的石碑,找人一问,方知马员外又做了一件好事。路员外于是更加相信,他结交的朋友是诚实可靠,为善助人的,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也并非忘恩负义之辈。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马员外。

马员外自从来到白纸口之后,无时不在想念路员外,现见他们一家到来,真是高兴万分。路员外将家中遭遇对马员外一讲,马员外连忙安慰他,又摆酒设宴为路家接风洗尘,又将自己的财产分一半给路员外。路员外便重整家业。

从此,路马两家更加亲密,两个老员外共享田园之乐。

后人所讲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是由此传下来的。

梁山上的军师——无用

传说元朝末年,张士诚在草埝(今江苏东台县草埝镇)起义,请施耐庵做军师。施耐庵运筹帷幄,很快在江北打出了局面。接着,打到了江南。节节胜利使张土诚骄傲起来。他贪图享乐,看到苏州城美女多风景好,就要定都苏州。施耐庵劝告张士诫说:“大王,你是属兔的,又姓张,张者獐也,怎能离开草呢?我看,还是以江北草埝一带做基础为好,然后逐步用兵,夺取天下。”张士诚享乐心切,施耐庵的话半点也听不进去,硬在苏州城住下来,抢掠美女财宝,日夜吃喝玩乐。

施耐庵看到张士诚如此腐败,叹息道,“可惜当年项羽,不听劝告,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今天我纵有满腹经纶,奈何不遇明主,又有何用呢?”说罢,挂印而去。没有多少年日,张士诚果然败亡了。

张士诚的失败,施耐庵一直耿耿于怀,他觉得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后来,施耐庵写水浒时,特地把智多星军师的姓名起做吴(无)用,意即责备自己没有能帮助张土诚平定天下,军师也无用啊。

就这样,“梁山上的军师——无用”成了一条人们口头常说的俗语,一直流传至今。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考试模式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考试模式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概念、理论基础、基本特征;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主要论述了教育观念的构成、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等;素质教育定位,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政策等。立在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语文知识小丛书:简明文言语法常识

    语文知识小丛书:简明文言语法常识

    《语文知识小丛书:简明文言语法常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热门推荐
  • The Female Vision

    The Female Vision

    In this brilliant and strongly argued new book, Sally Helgesen and Julie Johnson demonstrate why “the female vision”—what women notice, what they value, how they connect the dots—constitutes women’s most powerful asset in the workplace.
  • 傅先生一直暗恋我

    傅先生一直暗恋我

    钢琴世家的江谨甯为了继续习武,被迫与傅泊忱同住屋檐下。“我钢琴弹得好可以治好你的失眠。”“我自小习武可以给你安全感。”“我会彩虹屁,我会哄你开心,所以,收留我吧!”明知道对方浑身是刺,炽热的心却忍不住靠近。毕业晚会那天,他冷漠地说他从未动过心,她落荒而逃。七年后,她是著名钢琴家,他是商界霸主,本以为不再有任何交集。直到某天,男人将女人堵在墙角“老婆,好久不见。”
  • 鬼魂密码

    鬼魂密码

    他就读于三流大学,一场意外让他丧失了所有记忆,更糟的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周围,非正常死亡一桩接一桩……一次不经意的化妆舞会,戴上面具的他,身体里突然拥有了神奇的力量,那是漠视一切的冷酷与傲慢,终日与黑暗与邪恶为伍,他是一匹来自地狱的孤狼!
  • TFBOYS之夏日之歌

    TFBOYS之夏日之歌

    进来看看就知道了作者很懒。。。。。。。。。。
  • 一日一日

    一日一日

    想记录下身边的奇趣见闻,和他人分享所见所闻所感,在时间这条单一行程的轨道上,最后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在终点和喜欢的人相见。
  • 桐木可栖

    桐木可栖

    落一一作为自己新书的主人却因为伸了个懒腰穿越到了自己书中的炮灰女二落衣衣身上当初为了让剧情跌宕起伏落一一本着虐反派求故事生动的标准将落衣衣塑造的跋扈骄纵没想到却最后坑了自己行吧自己落下的坑自己来填得罪的人自己来道歉没有做的事情自己亲自解决可是啊歪欠下的情债请问是要怎么办本文双洁
  •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玩游戏测试智力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玩游戏测试智力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间已经溢走你该努力了

    时间已经溢走你该努力了

    如果你还在过着一复一日的生活,对未来没有期待,也不知道以后的_该去干些什么?没有自己的计划,整天无事所成,对于一切都感觉无所谓。顺应环境……就算过得不好,也并没有想要去改变。而是顺应着生活而生活-我想告诉你——人生只有一次,让你的人生绚丽多姿吧.
  • 兽血狂魔

    兽血狂魔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异世大陆,繁荣的国度。空间裂缝,异兽降世。注射兽血成为世界的兵器,在这个随时可能丧生的国度,改造新生儿,这一切只是为了抵抗异兽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