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纳齐布录是完颜宗弼的后裔
扈伦国以及后来的扈伦四部中的乌拉部和哈达部的始祖是大名鼎鼎的纳齐布录,而纳齐布录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大金国的名将完颜宗弼,其俗称为金兀术。纳齐布录是完颜宗弼的后裔。
完颜宗弼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完颜宗弼在宫廷斗争中,遭到海陵王完颜亮的打击,被贬斥到宁江州。他在这里筑城居住,这就是乌拉弘尼勒城。乌拉,沿江也;弘尼勒,要塞也。(赵东升:《扈伦探踪》。)城名的意思为沿江要塞。过了多年,完颜宗弼的后裔中有一支人从乌拉弘尼勒城北迁倭罗孙地方,把姓氏也改为了倭罗孙氏。倭罗孙的曾孙即是纳齐布录。
毕恭《辽东志》说:“海西山寨之夷曰熟女真,完颜后,金之遗也。”《开原图说》说:海西女真“盖金完颜氏正派”。
因此,我们说,扈伦国的始祖纳齐布录是完颜宗弼的嫡派子孙。明人也肯定纳齐布录的族人是“金遗种”、“金代部落之遗”,乃是完颜氏的后裔。
第二节 纳齐布录建立扈伦国
倭罗孙的曾孙为纳齐布录,他后来建立了扈伦国,成为纳拉氏家族的开创者,所以《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家族档册》即《纳拉氏宗谱》称其为太祖,他的全称是倭罗孙·那哈拉·大妈发·莫勒根·巴压·纳拉氏·纳齐布录。对这个全称的详解如下:“倭罗孙”为姓氏,系以地为氏;“那哈拉”,“那”表尊称,“哈拉”为姓,“那哈拉”,意即“贵姓”、“尊姓”;“大妈发”在女真语中为太祖或高祖之意;“莫勒根”为勇士、善猎者之意;“巴压”即“巴彦”,是富人之意,或者译为贵人。全称的整个意思,可译为:倭罗孙部太祖为勇敢的虞猎部贵人姓纳拉名纳齐布录。(赵东升:《扈伦四部世系匡谬》,本书作者对全称的译法与赵东升先生略有不同。)这不是纳齐布录的自我称呼,而是后人在修谱时加给祖先的尊号。
看到这个尊号,我们不禁要问,纳齐布录本是大金完颜家族的后裔,他在改姓“倭罗孙”之后,为什么又改姓纳拉氏呢?
纳齐布录是倭罗孙的曾孙,他于元明之际建国于辽东。清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奉清高宗弘历之敕编纂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他的早期活动较为翔实,其中对他改姓纳喇氏也有明确的记载,《通谱》载:“乌喇本国名,初名扈伦,其始祖名纳齐布录,独处辉发、乌喇两界之启尔撒河源。有闻其墨尔根(勇士、善猎者之意)名,自虎密雅拉库河来访者,纳齐布录留之为弟,名之曰德业库。居无几,德业库别去,其传说声誉,蒙古可汗闻之,令兵百人往访,欲迎归,以女妻之,锡之户口产畜。纳齐布录诳云:携父母偕往,遂登高峯不下,蒙古兵衣甲趋上,纳齐布录射之,矢无虚发,兵不能上。问其姓,随口应之曰:纳喇氏。遂相传为纳喇氏云。蒙古兵退,避居乌喇河滨。乌喇居人,讶上流有羽毛逐流而下,使二十人往觇焉,纳齐布录赠以所猎获禽兽、皮肉、羽毛。二十人归白其众,众迎归,奉为部主,纳齐布录纳一女子,生商坚多尔和齐。后复还故处,不知所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23.)
扈伦国的创建者纳齐布录从倭罗孙姓改新姓纳喇氏,从表面上似乎是“随口应之”之举,其实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之后才做出的决定。纳喇(拉)氏远在金代就已久负盛名,不过金代称之为拿懒氏,后转音为纳拉氏。金代之拿懒氏是强族著姓,同金代的国姓完颜氏世代联姻,其部族分布广、势力大。(赵东升:《扈伦探踪》。)为了重振本家族即完颜氏的事业,他首先改称倭罗孙姓氏,这是为了牢记曾祖父倭罗孙重振家族的遗愿,继而又改姓纳拉氏,这是因为他必须借重纳拉氏这个庞大家族的名义和势力作为号召,纳拉氏比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完颜氏的影响要大得多。
纳拉氏的强大势力可以从辉发部和叶赫的兴起上看出来。纳拉部后来发生分化,至少有两次为外来部族所占据,其中有一支南下而发展成辉发部,另外一支向西迁移而发展成为叶赫部。不论是辉发部还是叶赫部,慑于纳拉部的强大势力和影响,都不得不冒姓或改姓纳拉氏。(赵东升:《扈伦探踪》。)
纳齐布录由倭罗孙氏改姓纳拉氏,是在他被追捕逃跑时的事情,不料,这件事情影响深远,“打下了扈伦四部首领皆姓纳拉的基础”。(赵东升:《扈伦四部源流考辨》。)
关于纳齐布录的早年生平,尚有《那拉氏宗谱》一书,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语言也非常洗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们把有关内容抄录于下,纳齐布录的名字在该宗谱中一律简称作纳齐布:
“粤稽我族先世起业,原据于满洲国长白山,居纳喇河滨,遂因以纳喇为满洲著姓。赋国十二世,老祖讳纳齐布,移混同江西扈尔奇山以东启尔萨河源处,独自居焉。而纳齐布善猎,贤声不泯。虎密雅拉库河居人前往探访,恰遇贤士纳齐布,问曰:‘汝知贤士纳齐布否?’老祖纳齐布问曰:‘汝访贤士纳齐布何为?’其人答曰:‘欲食贤士所捕之禽肉,欲衣贤士所猎之兽皮,甘为契友。’老祖答曰:‘即我是也。我无妻子房舍,处于旷野,与修隐无异,汝则焉能禁受?’其人答曰:‘是知无房舍而来者。’老祖纳齐布曰:‘汝既至此,可为兄长。’其人未许,老祖纳齐布居为兄长。以来访者名曰得耶库,欢欣得一手足,食以甘美禽兽肉,服以猞狸狲、虎皮,常为生业。得耶库日尽会贤士老祖纳齐布两三次耳,心中惊恐,并苦于独居,遂逃去。将此贤名闻于蒙古,蒙古差派札拉固奇(官名,来自蒙语达鲁花赤,满语作jarsuci,意译为审判官)率领百人,以捕牲资装而访。访遇,则曰:‘贤士居于此,我等蒙古汗差令探访,会见时许以赐汝子嗣,并令掌管奴仆民等及牲畜各项,因而奉差探访贤士。’老祖纳齐布诳曰:‘如此我自然欣去,须往领吾父母。’言讫,登高峰而坐,磨矢以待。何以迟久不至?伊寻视老祖处于高峰。札拉固奇呼曰:‘贤士速将汝父母领下。’老祖答曰:‘我父母已故,讬言欲逃出汝等之手耶,我不与汝等同往蒙古。’令披甲趋上,老祖纳齐布凡所指处,矢无虚发,射退蒙古,撤兵而回。老祖下高峰自思:我名传于遐迩,难以在此久居。即之乌喇河上哨,于岸旁构舍二所,一所积聚禽羽,一所积聚兽毛,付之中流,入西乡。其居人讶上流有羽毛逐流而下,因此亦知有一善猎者。差人二十名沿江两岸,每岸以十名探访。寻访之士,见背负禽兽皮肉者,问其详细,老祖纳齐布赠以所猎获禽兽皮肉羽毛。寻访二十人归告其众,众与阖乡人等相商,欲聘请贤士——我等食贤士所捕之禽肉,请贤士食我等所获之谷。议毕,前往聘请。聘至,乡人问于贤士纳齐布曰:‘汝欲娶美妇,则娶美妇,伊夫另为娶妻;汝欲娶处女,则娶处女。’老祖纳齐布答曰:‘如娶妇,吾与其夫同居乎?’遂娶女焉。”(赵立静:《满族家谱选》。)
纳齐布录一家自祖上起就与锡伯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到纳齐布录祖父时,他们这一支人就栖身于锡伯部,并且同锡伯人世代结亲。纳齐布录的父亲娶了锡伯女人,生下了纳齐布录。而纳齐布录本人也娶了锡伯王之女为妻。《纳拉氏宗谱》说:“太祖倭罗孙·那哈拉·大妈发·莫勒根·巴压·纳拉氏·纳齐布录,伊父母祖居锡伯。远祖为大金完颜氏。太祖少有勇力,善骑射,年十八,保锡伯王,并娶锡伯王女为驸马。太祖屡建奇功,锡伯王赐以所得之纳喇部,为部长。”
《纳拉氏宗谱》提供的这段资料很重要,它明确指出,纳齐布录为大金完颜氏的后裔,而且向我们揭示了纳齐布录脱离隐居生活之后的经历和事业。他以自己的忠诚和贡献得到了锡伯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就给他抓住兵权、掌握军队创造了条件。(赵东升:《扈伦探踪》。)他暗中培植私人势力,他在狩猎时结识的一些好友,如喜百、德业库等人,成为以纳齐布录为首的小集团的中坚力量。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纳齐布录脱离了投靠北元势力的锡伯王,率军进入松花江与辉发河交汇处之金沙河一带,在这里建立了部落联盟,称“固伦”(国),定都于吉外郎地方。这个部落联盟占有辉发、定国军、牛头山、东京城一带地方。部落联盟的政权维持了十二个年头。永乐三年(1405年),锡伯兵攻破吉外郎城,纳齐布录在两名勇士喜百、德业库的全力保护下,率领二十名亲兵突破锡伯兵的重重包围,逃回到祖宗故地乌拉弘尼勒城原籍。在这里纳齐布录重新创业,以乌拉城为根据地,于永乐四年(1406年)建立了地方政权,《开国方略·纳齐布录传》记载说:“元明之际纳喇氏建扈伦国于辽东”,(赵东升:《海西女真与朝鲜的关系》。)就是指的这件事。初建的扈伦国辖地不大,势力不强。但到扈伦国强盛时,疆域北起呼兰河、东到牡丹江、南至辉发河这一狭长的地区,包括明代的兀者、肥河、呕罕河、达鲁木、塔山等大小百余卫,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地方政权。
第三节 从多拉胡其到古对朱延
纳齐布录生有一子一女,他的一子就是尚延多尔和齐。尚延多尔和齐这个名字中的“尚延”,意为共主,即盟主、君主;还有人解释为白色,尊贵之意。(赵东升:《乌拉国史略》。)我们选择前解。多尔和齐通常写作多拉胡其。多拉胡其为锡伯王女瓜儿佳氏所生,其父纳奇布录隐居于辉发河源之后,他继为扈伦国的第二代国王。
多拉胡其继为扈伦国国王之后,“重用贤能,强化军队,扩张领土,使扈伦国很快地强盛起来”。他从1427年开始,大兴土木,修筑宫殿,扩建城池。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他还亲自去北京朝贡,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优待。从此以后,一些部落和卫所陆续加入扈伦国,多拉胡其被众人奉为盟主。后世家族则称其为“哈萨虎贝勒”。他统治扈伦国的时期成为扈伦国的鼎盛时期。多拉胡其本人则成为扈伦国“历代国王中的佼佼者”。(永吉县政协:《乌拉古城史话》。)他的家族成员中有不少人也跟其沾光做了明朝卫所的官员。多拉胡其为纳拉氏二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多拉胡其生有二子:长子名佳玛喀、次子名撮托(或称硕朱古)。无论是《武皇帝实录》,还是《高皇帝实录》,在记载乌拉国三世祖的时候,都出现了错误。《武皇帝实录》写道:“始祖名纳奇卜录,生上江朵里和气,上江朵里和气生加麻哈芍朱户,加麻哈芍朱户生瑞吞。”(《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1.)《高皇帝实录》写道:“其始祖纳齐卜录生商坚朵尔和齐,商坚朵尔和齐生加麻喀硕朱古,加麻喀硕朱古生绥屯。”(《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4.)这两部实录以及其他清代史籍,在记载乌拉国三世祖的时候所出现之错误在于,把多拉胡其的两个儿子的名字佳玛喀和硕朱古(撮托)合在一起,误作一人,写成了加麻哈芍朱户(或加麻喀硕朱古)。
多拉胡其故去后,由其长子佳玛喀继承扈伦国的王位。这时兀者卫南迁并入了扈伦国,佳玛喀不仅以扈伦国国王的身份活动,他还在正统八年(1443年)正月取得了明廷兀者前卫指挥使之任命,(《明英宗实录》卷100.)并且此后还晋升为都督。明朝史家称之为加木哈。(赵东升:《乌拉国史略》。)他成为扈伦国的第三代国王。
佳玛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都勒希、次子扎拉希、三子速黑忒、四子绥屯。佳玛喀的长子都勒希继承扈伦国第四代国王时,蒙古和明朝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扈伦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15世纪中叶明英宗统治时,蒙古卫拉特部(瓦剌)首领也先曾经短期统一蒙古,成为瓦剌部的首领,于1439年继其父脱欢之后为蒙古太师,兼并蒙古各部,并乘胜东取兀良哈三卫和女真诸部。
塔山卫系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正统十一年,析置塔山左卫,命弗剌出掌卫事。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各部兵马分道南下攻明。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率领五十万京兵仓促亲征,出居庸关至大同。王振听说前方明兵败退的讯息后,慌忙退兵,并一再改变撤退的路线,因而贻误了军机,当撤退的明兵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的骑兵追及,明兵五十万覆没于也先两万骑兵的冲击之下,明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愤怒的明将击杀,是为土木之变。明朝从此急剧地衰落下去。
景泰元年(1450年),又发生了脱脱不花大举侵犯海西女真和辽东的重大军事事件。
脱脱不花本为元裔阿寨台吉的长子,因为受到瓦剌部首领脱欢、也先父子的拥立和控制,所以明朝人称其为瓦剌可汗。宣德九年(1434年),脱脱不花与脱欢合作大败东蒙古太师阿鲁台;正统三年(1438年)他又与脱欢攻杀阿鲁台所拥立的阿岱汗。(陈永龄:《民族词典》第1008页。)景泰元年(1450年)脱脱不花率兵三万大举侵犯海西和辽东,残杀塔山左卫都指挥使弗剌出、兀者卫都指挥剌塔、肥河卫都督别里格等女真名酋数百人。《少保于公奏议》卷8.这样一下子就打乱了东北女真各部的政治布局,也使扈伦国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势力急剧转弱,维持了几代的部落联盟扈伦国几乎瓦解。经过大动荡之后,塔山卫和塔山左卫两卫部众南移,在扈伦国境内定居,改称塔山前卫。都勒希兄弟四人,分为两股势力,三弟速黑忒和四弟绥屯率领自己的家族部落北去塔山,取代了塔山卫的领导地位。之后,他们又被蒙古人赶出塔山地区。速黑忒率领部众,英勇抗击蒙古兵的进犯,功勋卓绝,明朝授为左都督。后来在一次抗蒙战争中,速黑忒牺牲。(赵东升:《扈伦四部源流考辨》。)有人说他身后无嗣,其实速黑忒遗有一子,名巴尔托,但年幼,没有继承速黑忒的职务,这一支家族的权力便落到了四弟绥屯的手中。绥屯率领家族南迁,来到今吉林市附近的永吉县境内,改称塔山前卫。
速黑忒牺牲后,绥屯竭力谋取塔山左卫的贡敕。根据明朝的规定,非直系不得承袭。绥屯便将速黑忒的死秘不上报朝廷,而令其长子克什纳承祧速黑忒,冒其名入贡,而明廷也以为是速黑忒,对其优礼有加。(赵东升:《乌拉国史略》、《扈伦四部源流考辨》。)
绥屯为其长子克什纳把其三伯父速黑忒所遗留的一切谋求到手之后,绥屯父子三代人,特别是绥屯的长子克什纳、克什纳的长子彻彻木、四子旺济外兰,全力经营塔山前卫,使其逐渐扩大,几乎取代了扈伦国的地位。克什纳以承祧速黑忒为名,承袭了塔山前卫的都督职务,并且以速黑忒的名字,用他遗下的敕书入贡;他还为明朝捕杀了开原边外的山贼猛克,打通了女真各部至开原的贡道,因而得到了明朝嘉靖皇帝赐给金顶大帽、蟒袍玉带的赏赐。克什纳都督冒充速黑忒的名字,一时之间成为女真诸部的领袖人物。
扈伦国的另一股势力是扈伦国的国王都勒希和他的弟弟扎拉希。扎拉希的事迹无考。实际上这一股势力只有都勒希一支。扈伦国的第四代国王都勒希虽然晋为都督,但其事迹平平。继承都勒希而成为扈伦国第五代国王的是他的第三子古对朱延,而不是长子额赫商古,也不是次子固森桑古鲁(明人称为尚古),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都勒希有三个儿子:长子额赫商古(厄和桑桑乌)的生平事迹不详,次子固森桑古鲁(尚古),三子古对朱延。(赵东升:《扈伦四部研究》第84页。)
都勒希的次子固森桑古鲁(尚古)是位桀骜不驯的人物。都勒希死后,明廷以其次子固森桑古鲁袭职。明朝规定,明朝女真卫所官员,父死子继,照例降一级任用,二十五年不拢边,方能晋级。根据这条规定,固森桑古鲁只能袭职为都指挥使。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仅仅当了六年多都指挥使的固森桑古鲁申请晋升都督(正二品)没有获得允准,便因而聚众造反,阻断贡道。女真诸部非常痛恨他。但是不久朝廷却允许他纳款(投诚),并升其为呕罕河卫都督。固森桑古鲁得到朝廷的任命,便表示放弃扈伦国国主的位置。(赵东升:《扈伦四部世系匡谬》、《扈伦探踪》。)这样,都勒希的三子、固森桑古鲁的三弟古对朱延就当上了扈伦国的第五代国王。朝廷的这次赏罚不公的事件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从此,无论是明廷,还是扈伦国,在海西女真中均号令失灵,特别是扈伦本土的乌拉部纷纷脱离纳拉氏而他去。扈伦国的国土已缩小到方圆不足百里了。
自从扈伦国分裂成以速黑忒、绥屯和以古对朱延为首的两股势力以后,除了巴岱达尔汉刺杀克什纳都督引起古对朱延的干涉外,两股政治军事势力各在不同的地域谋求发展。古对朱延在原扈伦国范围内勉强维护着扈伦国的空架子,后来这股势力发展成为乌拉部,速黑忒、绥屯一支势力则发展成哈达部。因此,我们说,乌拉部与哈达部是由共同的始祖纳齐布录发展成的两个地方政权。
第四节 乌拉部的建立
扈伦国第五代国王古对朱延统治时,扈伦国瓦解,各部纷纷从扈伦国脱离出去,乌拉本土分裂成若干个小部落。由于蒙古残余军队的侵扰和水灾的泛滥,乌拉弘尼勒城日益萧条。扈伦国成了个空架子。
古对朱延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太安、次子名太栏。太栏继为第六代扈伦国王。这时的扈伦国已经濒临灭亡。然而太栏的儿子布颜是个精明强干、百折不挠的杰出人物。他的身上洋溢着扈伦国二世祖多拉胡其的作风。他继为扈伦国第七代国王后,率领部众,跋涉几百里,从寄居地返回乌拉,收拢了诸多个小的部落,兼并了几个卫所,逐渐恢复了乌拉部的故地。对外他取得了同祖同宗的哈达部王台的支持,经过十年的恢复发展,终于建立了乌拉国,实际上是乌拉部,自号贝勒,而废弃了旧的扈伦国号。这一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成为乌拉部诞生的一年。(赵东升:《扈伦探踪》。)
乌拉国与哈达国,或者准确些说,乌拉部和哈达部本是来自同一个祖宗,那就是纳齐布录。因此两部具有结为盟好、共同发展的天然基础。哈达部在王台的统治下已达到鼎盛时期,王台成为东方女真各部的盟主,布颜听命于哈达,乌拉国也日益强大起来。
布颜生有六子:长子布干、次子布勒希、三子布三代、四子布云、五子乌三代、六子博克多。其中长子布干和六子博克多为同母所生,系嫡出,而其余四子均为庶出。(赵东升:《扈伦四部世系匡谬》。)
布颜卒,长子布干继为乌拉贝勒。他基本上奉行布颜的路线,竭力维护哈达汗王台在扈伦四部中的盟主地位,他们共同为维护明朝北部边境的安全做出了贡献。后来王台死后哈达部发生了内乱,女真各部众叛亲离,乌拉才摆脱了哈达的控制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
布干生三子:长子布丹、次子满泰、三子布占泰。
布干于万历三年(1575年)继为乌拉贝勒,万历十四年(1586年)去世。布干死后,他的二子满泰继为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