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老小比上面的几个哥哥们都小很多,当年离家时,家里也没钱给他,光身子出去的。成家前那几年也陆续寄了点钱回家。等他成家时老头身体不好,家里也没存着啥钱,就给了200块钱,连他寄回来的钱都没给够。
老小心粗也不计较,可做父母的心里不好受,老头就私底下跟她商量:“前面几个哥哥成家都给了钱,老小从出去家里总共就给了200,太少了。我走了之后,如果收的礼钱有多,就多少补一点给他。”
她一直把这事记在心里。她怕其他儿子有意见,没敢在儿子们给的养老钱里面拿。这些年自己养点鸡,种点菜,平日里赶集了去卖点钱,就这么省吃俭用慢慢攒了6000块钱。
原想着偷偷给老小,可没等偷偷给呢,就遇上老三生病急用钱。她这个做娘的总不能自个儿有钱不给,让儿媳妇去娘家借吧?她就借了,这一借就借出事了。
其他几个儿媳妇,精的精狠的狠,只老三媳妇,那就是个棒槌!
这住在一个屋檐下,虽说没在一个锅吃饭,可她做点什么好的,儿子媳妇不好跟着过来吃,老三家的两个孩子哪次没吃上?平时小孩跟奶奶在一个屋檐下,就是出门也放心不是吗?更不要说,农忙晒场的时候翻谷看谷,平时帮忙喂鸡喂猪,哪样不是看到就顺手做了?
可她眼皮就那么浅!
这老三看病,她拿了钱给老三媳妇,说好了,手头宽裕了就还给她。老人家存个钱是真不容易,全是从鸡屁股里面一点点抠出来的。可这借了,老三媳妇就不想还了,说是手头太紧,再等等。你说手头紧今儿不还,明儿不还,这都大半年了还不还?你手头紧,娘家妈妈生日你倒又是钱又是东西大包小包的?她就说了:这钱是老小存我这儿的,做哥哥的总不能用了弟弟的钱不还吧!
这下好了,老三媳妇本来是想看笑话,就偷偷跟老二、老四媳妇说,老小瞒着媳妇在娘那藏私房钱。老二媳妇、老四媳妇比老三家的精明,一听就明白了:哪是老小的私房钱,是老太太给老小的私房钱。
这下好了,6000块钱就这么漏出来了!
这事一漏出来,许老大一直都觉得自己照顾家里少了,钱是老娘自个儿存的,只要老娘照顾好自个儿,她愿意给谁都行。他压根就没跟媳妇说这事。
老小觉得这事儿他是受益人没立场说话,而且他也不想为了这6000块钱引起兄弟阋墙,就跟老娘私底下说,这钱他不能要,让她自个儿吃点好的、用点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要紧,别老想着存钱给他。
老三倒知道一些来龙去脉,可事情爆出来是因为自己借了老娘的钱,老婆不愿意还引起的,他没有立场表态。说到底家里太穷,想要有志气都没那个底气。
老二、老四两个既是兄弟又是连襟,家里媳妇的态度或多或少都影响到他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奶奶一直都在看病吃药,这个钱一直是许奶奶先从条件好点的老二、老四家先拿,回头五兄弟年底报帐,兄弟平摊。
可许奶奶存了这么多钱,他们心里难免不会想,这平日里老娘看病买药的钱是不是太多了点?老三这次借钱,他们是知道了,就只借了这一回钱?老三跟老娘可是住在一个屋檐下!
这6000块的事,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盘算,可谁也没提议三对六面地说清楚,最后是稀里糊涂地混过去的。可这人有没有意见,那可就说不清了。
欠钱的老三家暂时没钱还,老三媳妇估计是被老三骂了,整日里拉着个脸,住在一个屋檐下,还把孩子拘的紧紧的,不让他们去奶奶家。也不叫老太太帮忙做事了,俨然就是一副不想打交道的样子。
所以,无论老二媳妇、老四媳妇做什么,老二、老四都是做一副不知情的样子,或者也是面子上说两句,动真格那还真不会。他们才是一家子。
再说回别人说的,孙子孙女塞红包的事儿。
她知道,这话是老二媳妇传出来的。老二家的老大许沛,从生下来到五岁都是由她带,到五岁上了,白天跟着老二媳妇,晚上还是跟她睡。
小时候多乖呀,又会说话,总是说长大后要孝敬奶奶。
她也知道,小孩子嘛,说的话当不得真。
许沛出去第一年回来,倒是拿了100块钱给她,说是孝敬她的,又说今年刚出去,没存到钱,等明年过年给个大点的红包。她也笑呵呵地接了,心里也满意孩子不是白眼狼,记着她的好。
第二年回来,她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没有存到钱,红包就不给了,祝奶奶身体健康。她也高兴,也不图孩子的钱,有句话惦记着,她也开心。
第三年不说红包的事,连拜年也是年初一随着大人们一起来坐了一会儿,就再没登门。她就明白:行了,别想太多,孩子们自个儿过得好就行了,你带他们的时候,也没想图他们以后能怎么滴。
可你不给红包,我不怪你,咱也不是贪图孩子钱的那种老人。可还到处说年年给红包,这算什么事?我带了她五年,就得100块钱,还得年年领情?!
行吧,谁叫是自家孩子呢,只听说给自家孩子贴金的,没见过为这种事撕破脸的。咱也丢不起这个脸,就这么着吧!
倒是老大家的许漫。她很少回家过年,也是,老大再婚之后,那个后妈惯会做表面功夫,她在家被排挤地倒象个客人。这大过年的,回来看着还不够生气的。
过年虽然回得少,一年也会回来一两趟。每次回来了,也不像许沛敲锣打鼓地到处宣扬。都是躲在屋里,悄悄地塞钱。每次也不多,一般是200,300的塞,500、800也给过。还说,奶,别吭声,留着慢慢花。
有次跟孩子说,百年之后想买件像样的老衣,她倒急了,直说“奶奶要长命百岁”。这长命百岁可不就成了老妖精了吗?还说:“奶,你别急,我去大城市给你买,买最好的那种”。结果下回就真买回来了。那衣服真好看,还绣花,地主婆子也就穿那样了!
那孩子就是太实诚,唉,最担心的也是这孩子,也没个家,老大了还不嫁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大的事情,心里有阴影。可,能怎么办呢?她老了,实在是管不动她们年青人的事。
其他几个孙子,不说也罢。只当是没有带过吧,她做到了奶奶的本份,对老许家问心无愧。下去了,对着老头子说话也响亮。话说回来,这要是老头子还在,她哪里会落到这种地步……
许家是个大家庭。许漫有些事知道,有些不知道。可知道也没用,她自个儿还没个落脚处,没法把奶奶接去照顾。那些又都是长辈,她做小辈的能说哪个?就是把这些事说给老爸听,他也没办法管到自己弟媳妇身上去。毕竟老人家在老家,有病有痛需要照顾时,在身边的还是在家的兄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许漫能做到的,就是多回几次老家陪陪老人家,听她说说心里话。还劝她少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自己好好保重身体。奶奶每次都说,可惜她不是她的老闺女。她这辈子就吃了没有闺女的亏。这家里有个姑奶奶,就是嫁出去了,媳妇们也不敢这么怠慢她。
她本来已经决定了,今年年中就辞职,不出门打工了,看在家做点小生意还是就近找份工作。这些年也存了一点钱,到时租个房子,叫爸爸出面把奶奶接到县城去,以后好好照顾她。当时奶奶还笑眯眯地说好,说等着享她的福,到时她结婚生孩子,还帮着带曾外孙。
可这她离职的报告都打上去了,一切本该朝设想的发展,可奶奶身体……
“小漫,你奶奶走了。”刚下汽车,还没上火车,许老大就打电话过来了。
老娘的病今年反复了好几次。前几次医生也说病危,可后来又挺过来了,都是虚惊一场。一周前再度恶化,原想着象前面几次一样有惊无险,就没有提前打电话通知女儿。可没想到昨晚上突然下了最后的病危通知,医生也说这次脱离危险的机会渺茫。
他想到女儿从小跟奶奶就亲,不能见她奶奶最后一面,会是终身的遗憾。所以才今早上一早就打了电话给女儿。可没想到,才几个小时,老娘就去世了。
听兄弟几个说:老二家的姑娘许沛嫁得远,三个孩子又没人照顾,就不回来奔丧了;老三家的姑娘许湉孩子才满周岁,说是最近也不乖,估计只能等出殡上山那天回来给她奶送行;老四家的小子许霆在外面打工,说是请不了假也不回;老小家的小子许震读高二,学习紧不敢耽误,就不回来了。
这么算下来,只有老二家的小子许霄因为前不久老婆生儿子,正好在家;老三家的小子许霖因为回家相亲正好赶上;最后就是还没到家的女儿许漫。
自家闺女回来一趟不容易,要转四趟车。现在天气这么热,老娘又是病逝,家里商量着只停丧三天就出殡。这实在没必要赶来赶去。
他本来就不信这些神神道道的,这人死了哪还有什么鬼魂?孝道在生前,这死后的道场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罢了。所以,他才会打电话给女儿:“家里只准备停丧三天,要不你就别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