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古时代
人们以为男女两性从古至今一直是不平等的,男尊女卑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天然”秩序。事实并非如此。综合大量研究性别问题历史的专家的观点,两性关系的历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时代先民社会中的男女平等关系;文明时代男权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关系;近现代由男权社会向男女平权社会转变过程中逐渐趋向平等的两性关系。
在历时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中,男女两性和谐而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人们的主要活动和生存手段是狩猎和采集,因此这个时期的社会又常常被称为狩猎采集社会。那是一个男女相互尊重的年代。有解剖和生理证据证明,当时的社会是男女平等的,女性受到男性的尊重,女性对人类社群的繁衍生息的作用如果不是比男性更重要,至少也是与男性同等重要。
人类学调查记录表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比我们所以为的要高得多的男女平等程度,由于狩猎与采集食物的需要,女性像男性一样设计工具。残留到今天的采集狩猎社会并不是那么刻板分工的,男女的角色跨度宽泛。例如,阿格塔和姆巴提(AgtaandMbuti)这一狩猎采集社会就是男女平等的。
更精细的研究发现,漫长的原始社会,还可以分为前后两段,以发射式武器的发明来划线。在前一段时间,女性比男性的地位略高一些;在后一阶段,男女关系趋向平等。
在发射式武器未发明之前,人类从狩猎获得的食品远远低于从采集获得的食品,人类主要不靠打猎而靠采集存活,因此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女性。在那个时期,女性既是生命的赋予者,又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的提供者,人类社会主要靠女性生养子女,提供主要的食品,因此女性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母系社会是一种关于古代社会形态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过一种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在母系社会中,世系按母系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实行男性到女性家中居住的从妻居的婚姻居住制度;家庭的权力集中在母亲手中。
这一假说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学家巴霍芬(J.J.Bachofen)学说的影响。巴霍芬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之间存在着毫无限制的性关系(杂婚),这种关系排除了确切认知父亲的可能性,因此,世系只能依母系来计算。古代的一切民族起初都是如此。母系社会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权制的确立,大体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世界上不少民族仍然保留有母系社会的残迹,在北美洲、澳洲、亚洲都有发现,在我国云南永宁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发现。
恩格斯也认为:古代男女平等,从私有制产生后,女人才成为男人的财产,才回到了私领域。
这样一个“女尊男卑”时代的存在的证据就是在许多古老文化中都有发现的女神崇拜。古代东方和中东国家都有过女神崇拜的记载。概括地说,在男女平等的社会,造物主往往是女性或一对男女神祗;在男权社会,造物主则大多是男性或动物。前者大多被认为是从身体中制造出来的;后者则大多被认为是从身体之外的其他东西如泥土等物质中制造出来的。
容格提出过女性原型理论(feminine arche typal theory)。他认为,女性气质作为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东方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如印度教、道教都认为,女性是人心的中心部分。容格从人类心理的根源角度上论述女性原型理论的作法,曾一度引发了激烈的论争和大量关于女神象征的研究。
世界男女地位对比变化的一个标志是:世界从女神中心转变为男神中心。宗教信仰和偶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两性力量对比的变化。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以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基础的;或认为只有农业部落才经过母权制,畜牧部落则一开始就是父权制,或母权制父权制并存;有些人甚至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母系社会从未存在过。
后来,发射式武器被发明出来,女性的地位略有下降,女尊男卑的状况改变为男女同等重要。狩猎武器被用于战争,女人采集和缝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猎人和士兵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而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男人。
在原始部落社会,从氏族制度看,既有母系氏族,也有父系氏族;从居住制度看,既有母系居住制,也有父系居住制;社会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monogamous)为主,一夫多妻(polygyny)、一妻多夫制(polyantry)为辅。这些制度都表明,当时的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
二、父权制时代
父系社会是一种关于古代社会形态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过一种以父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父系社会中,世系按父系计算;实行父系继承制;实行女性到男性家中居住的从夫居的婚姻居住制度;家庭的权力集中在父亲手中。
这一假说受到19世纪经典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启发,人类学家摩尔根(L.H.Morgan)通过对部族社会的研究提出,形成父系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人们不但能识其母,而且能识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存在于原始公社与私有制社会的交替时期,大体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生产力的提高使男性逐渐在主要的生产部门取代女性并占据重要地位。氏族中男性所占有的财产增多,改变母系社会的要求最终引起了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实现了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的过渡。直至近现代,世界上不少民族仍然保留有父系社会的残迹。但是,也有学者置疑父系社会这种进化论理论框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父系社会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列维?斯特劳斯曾说过:“我敢断言,甚至远在奴隶制和阶级统治存在之前,男人就建立了一种针对女人的观点,它后来导致了我们所有人中间的差异。”(转引自Meyers,8)公元前4000年,文明开始出现,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结束了男女平等的体制。父权制应运而生,随即传播到全世界。在父权制社会中,男人成为统治者,人类从此丧失了原始社会的男女平衡。
从那时起,女性的地位一路下降。这一倾向在过去4000年间不断加速。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殖民统治,剥削压迫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南太平洋人,也将欧洲的父权制带到了殖民地。他们的殖民地在那时大多已经有了自己本土的父权制,而那些没有父权制的社会则被改造为父权制社会。
父权制是作为针对女性的征服、控制和统治传播开来的。古希腊的家庭关系有三类:自由人男性与奴隶的关系;自由人男性与自由人女性的关系;自由人男性与自由人子女的关系。在三种关系中,男性均处于高等级地位。男权社会的家长们通过男孩成人仪式的举办,给他们灌输拒绝女性的观念和态度,用粗粝、自我否定(而非自我牺牲)、服从“上级”男性的价值观,极力否定男孩与母亲的关系,使他们拒绝那些肯定生命的品质,如养育性、同情心、温柔、爱情等等,尽量把他们培养成富于攻击性、竞争性、好勇斗狠、坚忍残酷的人。
在原始社会,人们关注的是社群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自父权制出现以后,人们开始将战败者赶走,或将他们变成奴隶。男性在战争中变成主要人物。与狩猎活动来自同一原因。他们对失败者实行奴役、索要贡品的作法,占领他们的土地,女性的性和生育能力也变成男性的财产。女性丧失了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
新的劳动分工将人口分为三部分:有攻击性的人群;有用或有才能的人群;一般服役的人群。女性的地位再也不像初民社会中那么重要,而降低到从属地位,女性原来所拥有的经济政治功能被剥夺殆尽。
自从社会变成了男权制的社会,男性被视为唯一养家的人,而正是这种养家人的角色最终造成了性别分层。男女两性的角色分化是社会分层的逻辑和历史的根源:私领域和公领域,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养家成为男性权力的核心。男性与女性在公私领域平分责任的观点很少能够得到男性的赞成。
男人的地位提高是“适者生存”吗?这样说似乎不无道理。所谓“适者”主要表现在体格和体力上。原始的生产和战争靠的完全是人的体力,体力上的高下野蛮地决定了人在社会中地位的高低。因此可以说,产生男权制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它与采集相比,需要更多的体力付出)和战争对于人的体力的要求。女人由于身材比较小,体力稍弱于男性,再加上在生育和哺乳期间,劳动生产力下降或完全失去劳动生产能力,所以输给了男人。与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比,女性的权力从较大规模的社会组织转向较小规模的亲密关系。
在男权制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之后,两性关系向着不平等和男尊女卑的方向急转直下。
首先,它表现在女性在文化、思想、哲学领域的地位下降了。1690年,麦纳哲(Gilles Menage)写了一部《女哲学家史》,收录了20位希腊女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她们生活于纪元前12世纪至亚里士多德去世(纪元前322年)期间。(Jaggar,etal.,15)希腊人总是把萨福列为他们的伟大诗人。根据记载,苏格拉底的一位老师也是女性。阿斯帕西亚未留下任何哲学着作,但苏格拉底向她求教并公开承认受到教诲,已是公认的事实。这都证明,女性的地位在古代并不如后来那般低下。只是由于父权制和男权制统治日益深入广泛,女性的地位才变得越来越低下。
其次,女性在宗教中的地位下降了。所有的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新教)都是父权制的,传播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些宗教的神都是男性的。古代的女神崇拜变得十分罕见。
第三,女性继承和拥有财产的权利下降了。公元前6至4世纪,希腊宗教仪式用服装主要是由女性制作的,男性制作的是盔甲、武器和盾牌。古代捐献时,很多人捐衣服,衣服是财富的形式之一,证明当时女性有财产权。随着男权制的发展,女性才被一点一点地剥夺了财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