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种超越常人的态度,把不幸化为有幸,把悲伤化为快乐是一种能力。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创造幸福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快乐是靠自己去创造的,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只要用心去超越,我们就会感受到更多快乐。没有磨练的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的生命因此少了几分应有的精彩。一棵树只有经历了风吹日晒,它才会更加枝繁叶茂。
请思考一下: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与挫折,关键是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快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能力,它促使我们去面对失败和挫折所带来的痛苦。转念一想,有谁不是在快乐中感受着痛苦,又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呢?有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呢?挫折其实并不可怕,而是我们没有学会用积极快乐的心去面对,不是吗?
我们常听年长的人说,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没有遇到过挫折,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相比之下,永远的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心愿。
一个人的生长过程就像一棵树一样,总有风雨的陪伴,还会有枝枝丫丫的烦恼。如果我们是懦弱、不敢面对挫折的人,便畏缩着不再生长;而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的人,则无畏暴风雨的袭击,依旧会挺立在风雨中、阳光下,待到雨过天晴时,等待着我们的将是更美好的未来。
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他因直言进谏而遭腐刑,并因此遭尽世人的白眼。依大多数人的看法,上天带给司马迁的挫折足可以使他内心痛苦到郁郁而终。可他并没有选择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而是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通常,一个人在遭到严酷的挫折以后,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司马迁正是选择了后者,才得以创作出如此鸿篇巨制。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要学会勇敢去面对。就拿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考试来说,既然是考试,就会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和失败就像是生活中的阳光和黑暗一样,人人都不可避免。有句谚语讲的好:马儿虽有四只脚,有时也会摔一跤。我们的学习就要在失败中打磨,如果是一个经得起失败恐吓的人,就一定有能力赢来崭新的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牵着一头驴子去集市,走在路上的时候,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救出驴子,但试了很多方法终究没能把它救出,驴子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农夫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实在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为了免除它长久的痛苦,农夫决定把这口井填起来。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大家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扔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明白主人的决定时,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过了一会儿,驴子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非常好奇,便都往井里张望,然而,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人们大吃一惊:当人们把泥土扔进井里的时候,驴子不仅没有被泥土埋住,反而主动抖落身上的泥土,并在站到泥土的上面。就这样,驴子将落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不一会儿,这头驴子便升到井口,它得救了!
我们看到驴子的境遇,就能联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并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身上。“泥沙”就是学习、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同样也是一块块垫脚石,如果我们一经打击就灰心失望,垂头丧气,那才是真正的失败。只要能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勇敢地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里,我们也能安然无恙地脱困。就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跌倒一次就能有所领悟,而不在于莫名其妙地跌跌起起。”要从“枯井”中体味到成长的契机,并运用智慧将“泥沙”抖落掉并站上去,那才是真正的进步。
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男孩看到带回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条细微的裂缝,里面的蝴蝶痛苦地挣扎了很久,还是没能出来。善良的男孩不忍心看蝴蝶受苦,便用剪刀剪开了蛹,帮助蝴蝶出来。但是,由于蝴蝶没有经过化茧成蝶之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于出壳后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就飞不起来,还没有来得及体味飞舞的快乐就死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挫折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要想收获快乐首先要历经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练,也是每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经历挫折的人态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积极面对挫折,挫折就是改变命运的要素,消极面对挫折,挫折就是加速死亡的毒药。
由此看来,成长的挫折并不是什么坏事,挫折和失败绝不能和交厄运划等号。就如我们在日益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能证明什么,灰心丧气只能使自己的心情备受压抑。相反,如果能换个角度来面对失利的挫折,重新审视自身的优缺点,就能在失利中总结出不足,就会帮助自己去追求更大的进步。
所以,我们要从艰辛的求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培养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来说,挫折总是加快我们成长进步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