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8400000011

第11章 将相野史

李斯自食恶果

李斯是一个可怜的悲剧性人物。他当初佐始皇,统一天下,位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声威赫赫,但一瞬之间,被腰斩、灭三族。作为丞相遭遇这种结局,在中国历史上实在为数不多,从李斯的人生轨迹看,他的结局同时又是他的人生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有一次,他看见一群老鼠躲在仓库的一个角落里吃东西,因是小角落,人与犬均不能到,所以老鼠悠然自得,旁若无人。李斯大发感慨,以他的天纵之才悟出了一条人生的道理:人不管是贤还是不肖,都是相对的。只要有个好的地方,不肖也会是贤,所处不好,贤也是不肖。老鼠为何物?居然能在仓库里悠哉享受,不是因为选了个好地方吗?

从此,他就以老鼠的活动规律作为他人生的参照物而走完了一生:只要有好地方,别的可以不在乎。

不久,他嫌吏太小,愤而离去,游荡江湖,以为再出之举。当时,正值战国末年,思想界异常活跃,其中有三家可谓天下显学:儒、兵、法。儒家主仁政,兵家主杀伐,法家主严刑峻法治国。

李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决定选一家之学以为阶梯。儒家太迂,他不喜欢;兵家太残,他害怕;只有法家,以法治天下,与时代的潮流又合拍,是干功名的最佳途径。于是他拜当时法冢的代表人物荀子为师,学法势术与帝王之学,与他同窗的还有韩国贵族的后代韩非。

因韩非人品很好,悟性又高,学习也努力,深得荀子喜爱,屡对人言:“帝王之术非韩子不能大,法冢之思非韩子不能广。”因此,李斯很嫉妒他。

几年以后,李斯学有所成,就跃跃欲试,想离师干事业去了。苟子问他是否在楚国显身手,李斯摇摇头,说:“楚王不中用,六国皆孱弱,不足以成事。只有秦国才是当今豪杰用武之国。”荀子道:“秦法苛峻,商鞅死之,你必小心。”李斯道:“商鞅佐孝公变法,位至丞相,最后车裂而死,但也功成名就了。”荀子默然。

几天后,李斯正式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时至无怠乃能成功,如今各国纷争,游说者主事,秦王欲吞并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奋争之时也。如果一个人处卑微之位而有计不行者,就等于有肉在面前而不敢抓。耻莫大于卑微,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微之地,又不想出世而求利,以无为自享,这不是壮士所为。所以,我决计西人秦矣。”苟子道:“你要走,我不留。处当今乱世,人情多伪,不可太看重富贵。你过于追求和看重功名利禄,将来必为所累。”

当时秦国的情况是:庄襄王死后,十三岁的儿子赢政即位,吕不韦为相。李斯早就听说过吕不韦的事迹,深为叹服,认为一个普通的商贾通过奋斗而位至丞相,封万户侯,实在不简单。于是他一人咸阳,就直奔相府而去。

吕不韦这时候正在学中原四公子之举措,招贤纳士,扩大势力和影响,还组织人马编写《吕氏春秋》一书。听说是苟子的高足来了,大喜,连忙引为上宾,并封他为著作郎,与人共撰《吕氏春秋》。

三年后,吕不韦把李斯推荐给秦王政,说李斯才堪大用。李斯见这十六岁的秦王政,英气勃勃,个头虽不高,但目光锐利如电,心想:真创业承世之主。当秦王问他富国强兵之策时,李斯道:“敢当大王之问也。秦自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争,关东六国与秦相战,已有六世了。今诸侯畏秦,众之所知,诸侯名为其国,实则为秦的郡县。现以秦国之强,大王之贤,乘得胜之威以灭六国,如灶上燎跳虱矣,灭诸侯、成帝业,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如果现在怠而不动,待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李斯之说,正中秦王政的思想要害,他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说:“先生之言,正是寡人日夜所思念的,此时不灭六国。还待何时?望先生时常面教寡人,寡人将与先生共富贵耳。”当即封李斯为客卿,在秦主政身边参与军政大计。

刚当客卿不久,秦国内发生了一件政治大事,李斯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才使自己的政治前途免于毁于一旦。

因秦攻韩甚急,韩王无计可施。这时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向韩王献计:郑国假装投降秦国,鼓动秦王政派人修水利,用以消耗秦之国力,延缓秦向外进攻。

不久,郑国的阴谋被识破,秦国内大哗,宗室大臣都说从别的国家来的客卿都是间谍、特务,应全部驱逐出去。秦王政因受郑国所骗,气恼不已,就下令把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全部赶出去。而李斯是楚人,也属驱逐之列。在他接到驱逐出境的命令后,就斗胆向秦王政上了一个奏章,毫不客气地指出秦王政这样做是愚蠢之举,是强大对手,削弱自己。并建议秦王政收回成命,重用客卿,为秦统一六国服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说:“自从秦穆公起一直到秦昭王、庄襄王,都有客卿,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商鞅、张仪、范雎等人,都是外国人,可他们并不是间谍,恰恰相反,这些人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怎么能一概而论都说客卿不好,要驱逐出境呢?”

李斯又说:“如果说外国的不好,那你秦王宫里用的包括官里装饰的玉石奇珍,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等,都是外国的,秦本国一样也没有,你为什么认为好呢?”

最后,李斯提醒秦王:“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你这样做只不过是削弱自己、壮大敌人,是把钱、粮和武器送给敌人的助桀为虐的愚蠢之举。”

秦王政天资聪明,下逐客令乃一时之气。李斯的《谏逐客书》语言非常激烈、措辞非常严厉,但秦王政认为他说得对,就停止逐客,宣李斯入宫,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秦王政此举被历史证明是对他统一中国非常关键的措施,如逐客,人才不为秦用,统一天下将遥遥无期。

秦王政见到李斯时,非常客气地道歉道:“寡人一时不明,以致逐客,先生直言劝谏,足见对秦国之忠。以先生之计,统一天下当从何处下手?”

见秦王虚心求教,李斯就向他提出了内部瓦解和军事打击两大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他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虫蛀于内,斧必毁之。现六国名义上是国家,有的实际上只有秦的一个郡县那么大,但如果他们内部团结,彼此又联合起来,那事情就麻烦了。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出重金,使善言之士游说诸侯,离间其君臣,杀戮其良将,使其内部崩溃,并继续远交而近攻的方针,然后大王选良将,率大军从外攻之,无不立毁。”

秦王一听,连连称赞:“真良策也。”于是拨重金交给李斯,让他去游说诸侯、大臣,使其内部瓦解,对重金的用法,秦王不问出入。

后来的实践证明,李斯为秦王出的这一计谋,确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胜百万雄是寡人日夜所思念的,此时不灭六国,还待何时?望先生时常面教寡人,寡人将与先生共富贵耳。当即封李斯为客卿,在秦主政身边参与军政大计。

刚当客卿不久,秦国内发生了一件政治大事,李斯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才使自己的政治前途免于毁于一旦。

因秦攻韩甚急,韩王无计可施。这时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向韩王献计:郑国假装投降秦国,鼓动秦王政派人修水利,用以消耗秦之国力,延缓秦向外进攻。

不久,郑国的阴谋被识破,秦国内大哗,宗室大臣都说从别的国家来的客卿都是间谍、特务,应全部驱逐出去。秦王政因受郑国所骗,气恼不已,就下令把所有在秦国的外国人全部赶出去。而李斯是楚人,也属驱逐之列。在他接到驱逐出境的命令后,就斗胆向秦王政上了一个奏章,毫不客气地指出秦王政这样做是愚蠢之举,是强大对手,削弱自己。并建议秦王政收回成命,重用客卿,为秦统一六国服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

李斯说:“自从秦穆公起一直到秦昭王、庄襄王,都有客卿,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商鞅、张仪、范雎等人,都是外国人,可他们并不是间谍,恰恰相反,这些人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怎么能一概而论都说客卿不好,要驱逐出境呢?”

李斯又说:“如果说外国的不好,那你秦王宫里用的包括官里装饰的玉石奇珍,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等,都是外国的,秦本国一样也没有,你为什么认为好呢?”

最后,李斯提醒秦王:“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你这样做只不过是削弱自己、壮大敌人,是把钱、粮和武器送给敌人的助桀为虐的愚蠢之举。”

秦王政天资聪明,下逐客令乃一时之气。李斯的《谏逐客书》语言非常激烈、措辞非常严厉,但秦王政认为他说得对,就停止逐客,宣李斯人宫,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秦王政此举被历史证明是对他统一中国非常关键的措施,如逐客,人才不为秦用,统一天下将遥遥无期。

秦王政见到李斯时,非常客气地道歉道:“寡人一时不明,以致逐客,先生直言劝谏,足见对秦国之忠。以先生之计,统一天下当从何处下手?”

见秦王虚心求教,李斯就向他提出了内部瓦解和军事打击两大统一六国的战略方针。他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虫蛀于内,斧必毁之。现六国名义上是国家,有的实际上只有秦的一个郡县那么大,但如果他们内部团结,彼此又联合起来,那事情就麻烦了。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出重金,使善言之士游说诸侯,离间其君臣,杀戮其良将,使其内部崩溃,并继续远交而近攻的方针,然后大王选良将,率大军从外攻之,无不立毁。”

秦王一听,连连称赞:“真良策也。”于是拨重金交给李斯,让他去游说诸侯、大臣,使其内部瓦解,对重金的用法,秦王不问出入。

后来的实践证明,李斯为秦王出的这一计谋,确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胜百万雄兵。比如秦将王翦攻赵时,碰到的对手就是当时天下名将李牧。这个李牧曾一战而破匈奴二十万众,被国人誉为“赵国北方长城”,极善用兵。李斯游说、贿赂赵王的宠臣部开,一次就送黄金一万斤,让他在赵王面前谗毁李牧。许诺事成之后拜为赵地郡守,结果李牧被撤职,后被杀。李牧一死,秦军如人无人之境,迅速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亡。

这样一来,游说工作收到了奇效:关东六国的国王想合纵又不齐心,国内又不团结,互相诋毁、拆台,眼看着秦国来攻,却无能为力,有兵,打不了仗,有将,又不昕指挥,人心惶惶,却不知问题出在何处。所以,秦王政只用了十年,就攻灭了山东六国。应该说,李斯的间谍工作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军事攻势的深入,统一六国的步伐加快了,而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的任务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因功,李斯被拜为上卿,负责新王朝建立的一切准备工作。

李斯也因此而踌躇满志。正当他大显身手之时,人世间的一段悲剧插曲发生了,它使李斯的人格蒙上了厚厚的污点。

一天,秦王政命他进宫,指着桌子上的几篇文章说:“卿知道这是何人所做?”李斯一看,原来是韩非写的《孤愤》、《说难》等文章。见国王相问,不知是什么用意,只好如实禀报:“此是臣之同学韩非所做,韩非本是韩国贵族的后代,深感韩国积弱,就把自己所学著述成篇,想以此打动韩王,壮大韩国。”

秦王政连声称道:“写得好啊!寡人能与这个人见上一面,死也无憾。”说完,命李斯给韩王去信,要韩非来秦国,否则,发兵攻韩。

韩王无奈,只好把韩非送入秦国。秦王政一见,大喜,当即要封韩非显职。韩非说话有点口吃,见秦王如此,就结结巴巴地说:“大王,这……这,显然不妥,臣……新来。”这时,李斯在旁,对秦王政说:“韩非之才,胜臣十倍。但新来就任显职,于秦法不妥,待以后再说吧!”秦王亦觉有理,只好作罢,就要韩非把自己的理论、思想全部写出来,以为秦国之用。

李斯心里就犯嘀咕了:韩非之才远胜于我,秦王又如此信任他,时间一长,肯定位在我之上。于是,他不顾同窗之谊,在秦王面前进谗言道:“韩非很想念故国。”秦王一听,火了:“寡人如此信任他,他还在思韩。这种人才不能流落他国。”就命人把韩非关起来。过了不久,李斯又对秦王说:“韩非在牢里颇有怨恨,奈何?”秦王是个性情暴躁之人,一听,大怒:“立即赐死。”

韩非进牢后,狱卒就对他说:“你的同学李斯颇见信于秦王,你没事的。”韩非笑着摇头道:“李斯其人,我深知:才在他之下,能友善待之;才在他上,必嫉贤妒能,我必死无疑。”这时,李斯命人给韩非送毒药来了,韩非对狱卒说:“如何?”就饮毒而死。

秦王政下了赐死韩非之命后,颇感后悔,连忙命人赦免韩非,但为时已晚。秦王政扼腕叹息不已,就命人把韩非的文章搜集整理成册,流传后世。韩非没想到的是死于同窗学友的手里,而对于李斯来说,韩非一死,去掉了自己实现理想的政敌,再也没有人与自己竞争了。

公元前223年,随着秦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战役的结束,秦统一中国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从西周分封诸侯时开始,经过八百年的纷争和厮杀,中国归于统一。

中国虽然统一了,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称谓、法律、制度及各种政策如何,成了令秦王政头痛的大问题,于是,他请教上卿李斯。李斯说:“中国虽有夏、商、周三朝,名义上统一,实则非也。大王统一中国,实乃开天辟地之举,功盖三皇,德比五帝。所以,统一后的国家及制度、名号必须有异于夏、商、周三朝,以为后世法。”秦王点头称是:“善!”并命李斯负责这项工作。

李斯乃苟卿高足,学的是帝王之学,学问功底也好,人又聪慧,因此,让他辅佐秦始皇这样的好大喜功的开国皇帝是非常合适的。为了秦王朝的建立,他辅佐秦始皇做了如下几件对后世极有影响的工作。

一、定称谓,合皇帝威严于一尊。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元年),秦王朝正式宣告建立。因秦是在西周八百年之后再度统一,所以,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除国号不改仍称“秦”外。一切均是新的。秦始皇自诩功盖三皇五帝,就废除春秋战国时有关国王的五花八门的称谓,改称“皇帝”,皇帝自己称为“朕”,不称“寡人”了,“命”称“制”,“令”称“诏”。而且这些名称只能由皇帝一人使用,用以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威,任何人不能随便乱用,否则,大逆不道,有谋反之嫌是要杀头的。此名称一定,两千多年尊之未废。

皇帝的地位一确定,李斯就制定朝廷三公九卿的称谓,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三公下属的九个行政部门,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对于这些名称,中国历代王朝都相继沿用,虽有小改,大同小异。

二、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因国家分裂、诸侯混战,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货币都有很大的不同。秦王朝建立后,李斯向秦始皇建议,为求秦王朝的发展和巩固,除了制度是新的外,语言、文字和货币、度量衡必须统一,人们才不会自行其是,才有利于秦王朝的发展和巩固。

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重大举措。没有此举,秦帝国只是空架子。始皇帝听后大为高兴,令李斯组织人马立即去办。首先是统一货币,废除六国的旧货币,改为以黄金和铜为两种基本货币,以黄金为上币,镒为单位,以铜为下币,半两为单位,径寸三分,外圆内方,重十二铢。在语言文字上,针对战国以来语言文字异形异读的现象,实行全国统一,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改史留大篆而为小篆文字,通行全国。在度量衡上,量制以二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度制以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行;衡制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三、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废分封为郡县。

秦王朝建立后,确立何种体制来巩固新建立的秦王朝,是摆在秦始皇面前的大问题。作为丞相的李斯又表现了他那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政治远见,大得秦始皇赞赏。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始皇帝置酒成阳宫,令群臣讨论建立何种政体,是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博士淳于越说:“周朝之所以延祚近千年,是因为封子弟为王。现陛下拥有海内,而子弟元尺土之封,实同匹夫,一旦王朝有难,何以相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则反驳道:“三王不同制,五帝不法常。周封同姓子弟很多,时间一长,就互为仇敌,攻战不休,周天子弗能制止。今海内一统,实行郡县制,诸子功臣以公家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

始皇帝一听,当即表态:“天下苦斗不休,是因为封王之故,今天下初定,又复立王,是树兵也,丞相之言甚是。”于是,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由国家委任官吏管理,以俸薪作为酬劳,官吏可随时任免,而王公子弟则多给俸薪养起来。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分封制造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两千多年遵之未废。

因皇帝不采纳自己的意见,那些读书人牢骚满腹,就聚在一起议论朝政,诽谤皇帝。见此,李斯上书秦始皇,建议有关文学之书、百家之语,皆烧之,不烧者,唯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人们想学知识,就以吏为师。这样一来,那些读书人的意见就更大了。李斯又建议惩治恶者,以为后世议朝政者戒。于是,四百六十个读书人被活埋于咸阳。

这就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也因之被骂了两千多年,究其始因,正是李斯出的馊主意。

因创建、佐命新朝之功,秦始皇拜李斯为丞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富大贵之人,其长子李由娶秦公主,他的几个女儿皆嫁秦公子,通过联姻的形式巩固权位,权势炙手可热。有一次,长子李由从三川回咸阳告假,李斯办了点酒席为儿子接风。这本是非常普通的家常饭,不知怎的,百官都知道了,结果门前车水马龙,拥挤不堪,朝中大小官员,皆来攀附。

但是,他没想到,灾祸就要降临到他的头上了。

秦始皇三十八年(公元前209年),始皇帝游会稽,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十七岁的秦公子胡亥同行。七月回至沙丘后,秦始皇卧病不起,就立下遗诏,要公子扶苏速回即位。信未发,秦始皇就去世了。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夺权阴谋产生了。

首先,赵高找到胡亥,说:“皇上死,长子扶苏回来立为皇帝,而你无尺寸之地,怎么办?”胡亥说:“本来就是这样,父亲死,不封诸子,传位扶苏,还有什么说的。”赵高道:“方今天下之权,在你、我及丞相三人而已,你仔细考虑一下:奴役人与被人所奴役有什么不同。”胡亥说:“这样做恐怕不好吧!废兄立弟,是不义;不奉父母而畏死,不孝;能薄而才小,强因人之功,是不能。”赵高道:“汤武杀主,天下称义;卫君杀父,天下称德。故大德不拘小谨,大行不辞小让。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必成功。”

经赵高这么一说,胡亥同意了,要他去找李斯商量。于是,赵高又对李斯说:“现皇上已死,遗书未发。赐长子书与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你与我之口,你说怎么办?”李斯一听,骇道:“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赵高道:“你想想,你的功劳与蒙恬比,孰高?与长子扶苏的关系,你与蒙恬比,孰好?如扶苏立为太子,哪有你丞相之位?现胡亥在此,仁厚忠孝,他如即位,你的子孙世代都享富贵,何去何从,你考虑吧!”

此时李斯的决定对秦王朝、对他自己,可谓生死攸关,他也明知这是篡位,大逆不道,但为了富贵,为了权位,他竟然同意了。他流着泪说:“独遭乱世,既然不能死,就活下去吧!”

胡亥即位后,赐死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杀秦公子、公主数十人,发数十万刑徒修阿房宫,生活骄奢淫逸无度。人世间的一切罪恶,被胡亥在几年内都办到了,而这一切,都是赵高教他的。

李斯见此,觉得不对劲,就要中书令赵高多劝劝胡亥,不要荒淫无度,要好好治国。可赵高自从沙丘政变后,就觉得李斯是个障碍,想除掉他,自己当丞相,可一直未有机会。这回李斯劝他去谏胡亥,他就假惺惺地说:“我是何人?敢与你丞相比?要谏,只有你丞相最合适。”

赵高是宦官,负责胡亥的生活起居。每次李斯要上书胡亥,赵高就推却说皇上正忙,待胡亥与宫女们鬼混时,就让李斯去向胡亥进言。胡亥正与宫女鬼混得热烈,见丞相入奏,就觉很扫兴,心里不舒服。以后李斯每次进谏,赵高都选择这样的时刻。胡亥火了,问赵高:“丞相何以如此?”赵高乘机进谗言:“丞相自恃沙丘政变有功,未能封王,所以有怨言,沙丘政变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一旦泄露出去,可不得了。”

此时已是泰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天下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紧急告急的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咸阳,但都被赵高压住。胡亥也偶尔听说农民起义,赵高都说是小股盗贼,很快就会平息。当陈胜派将周市率军三十万攻咸阳时,胡亥才知道真相,就责斥赵高,而赵高却反诬是丞相李斯的儿子李通勾结义军所致。胡亥大怒,逮李斯下狱,判腰斩,灭三族。

行刑那一天,李斯流着泪对儿子李通说:“现在我们再想牵黄犬、游上蔡,当个普通百姓,也不可能了。”说着,对天长叹道:“苟子曾说过,我太热衷于富贵,必为富贵所累。果然!苟卿,圣人也,我不如也。”

李斯终于成了秦王朝的殉葬品。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李斯对中国历史是有贡献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又是卑劣的。也许这是他早期对老鼠活动的观察所致,是老鼠的生活哲学使他飞黄腾达,又是老鼠的生活哲学最终使他遭到了悲惨的下场。

王翦功高不震主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一个将军一旦手握重兵、立功疆场时,皇帝就开始对他不放心了,如果这个将军的功劳越大,皇帝对他的疑心也就越重,这时如有人乘机进谗,那流血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因此,后世以“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来形容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险恶性。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中国历史上的功臣名将都在苦思脱祸之法,而秦始皇的大将王翦却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人。

王翦,陕西富平县人(古称频阳),生卒年不详。根据他的人生活动来看,应当是出生于秦昭王二十年(公元前287年)左右,死于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11年)左右。他出身贫苦,好舞刀弄拳,尤喜兵法,力大可以抱一头牛犊过河,但又谋虑深远。在家常对人挥动双拳说:“凭我这双拳,何愁富贵哉?”二十岁时就投身军旅,从此,王翦的一生就在军队里度过。

年轻的王翦由于办事沉稳,机智聪颖,作战勇敢和出色的武功,很快就在军队里崭露头角,尤得秦军统帅白起的青睐。白起把他调到自己身边作为亲兵,不久升为将军。在秦赵长平大战中,王翦作为青年将领独当一面,表现十分出色。白起常对人言:“吾没,秦欲混一海内,非王翦将兵则必败。”后他把王翦推荐给了秦昭王。

白起因与秦昭王的矛盾激化,结果被赐自杀,同时王翦也因此未受到秦王的重用。他一直是宫中的一个一般的头目,在默默中打发时光。

公元前二五一年,秦昭王死,子安国君即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安国君死,子异人即位,史称庄襄王。三年后,庄襄王死,儿子赢政即位,是为秦始皇。秦王政即位后不久,因一件关系到秦帝国命运的事件发生,王翦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秦王政一生的心腹大将而受宠不衰。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子楚曾因其母失宠而被派往赵国做人质。因秦、赵两国交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是凄凉。这时,赵国邯郸商人吕不韦见奇货可居,就在子楚身上下了一场政治赌博:出五百金资助异人在诸侯中活动以提高身价,同时又出五百金西入秦打通关系,让安国君立子楚为太子。当时见子楚在赵国孤身一人,吕不韦又把自己心爱的小妾赵姬送给子楚做妻子,不久就生下秦始皇。

吕不韦的“财博”获得了成功:安国君当国王后,立子楚为太子,安国君死后,子楚就是国王,史称庄襄王。并封吕不韦为丞相,食邑万户,赐爵文信侯。三年后,子楚死,秦王政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其母赵姬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王太后。

由于赵太后曾是吕不韦的宠姬,尽管后来又嫁给了异人,但两人旧情不断。加上国王年幼,赵太后又年轻寡居,寂寞难耐,就经常召吕不韦进宫约会。开始一段时间,吕不韦还依约前往,时间一长,吕不韦就去得少了,因国王一天天长大,万一以后有个闪失,不仅官位保不住,就连吃饭的家伙也危险。但太后不依,这样一来,吕不韦苦不堪言,苦思脱身之计而不得。

有一次,吕不韦偶尔听到门客在谈论一个叫嫪毐的人,好淫善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吕不韦就把这个人找来,拔掉胡子,作为假宦官送进宫去。太后一见,果然非吕不韦可比,乐不可支,就把吕不韦渐渐忘了。太后对嫪毐钟爱不已,还命秦王政封缪毒为长信侯,食邑万户,家童上升,资财巨亿。赵太后还与缪老生了两个儿子。

由于嫪毐是个品质低劣的痞子,靠生理功能骤致大富,就忘乎所以,对人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并经常在官人面前吹嘘:“我乃秦王假父,秦王百年之后,由我的儿子继位。”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正当缪毒得意忘形之时,作为官内侍卫长的王翦就觉得此事蹊跷,就报告了秦王政。秦王政一听,气愤地说:“我何来假父?把这家伙抓起来。”王翦一听,就劝他:“此事出自太后,不那么简单,待臣调查清楚再说。”

不久,王翦回服:确有其事,并且还生有两个儿子。秦王政一听,大怒:“发兵,把长信侯活埋!”王翦办事稳重,粗中有细,就对秦王说:“此是大王家事,如有不慎,有损大王声威,只有如此如此。”说着,就在秦王耳朵边嘀咕一阵。秦王一听,喜日:“此计甚妙!”第二天,宫内就传出消息:国王病重,不能举行亲政大典了。

消息传到在雍地闲居的赵太后宅邸时,嫪毐高兴得手舞足蹈:“国王驾崩,我的儿子就是国王了!”他怕夜长梦多,宫内有变,就要赵太后下诏:让他带兵人宫,扶君清乱。赵太后怕伤了秦王政,不敢传旨。嫪毐一听,怒骂道:“妇人之见,当今国王是你的儿子,我的儿子就不是吗?不管谁当国王,你都是太后。”赵太后只好照办了。

哪知这是秦王政的诱蛇出洞之计,正当嫪毐带兵入宫,只听一声鼓响,秦王英气勃勃地站在城墙上。嫪毐吓得半死,待缓过神来,只见王翦带兵飞驰而来,大吼一声:“反贼嫪毐,速来受死!”嫪毐只好纵马而逃,结果被王翦活捉过来。

因平叛有功、王翦被秦王封为上将军,赏赐甚多,时间是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随着秦王地位的巩固,统一天下的大事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秦王政的心腹大将,王翦理所当然地挑起了扫荡六国的历史使命。

当时整个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名义上虽是七雄争霸,但真正有力量的只有两个国家,即秦与楚,其他国家名为一国,有的实则只有一个郡县那么大,比如韩国。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势益强。到了秦昭王时,中原六国被秦将白起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到了秦昭王晚年,中原六国已经被秦国攻得支离破碎。因此,秦统一中国已是大势所趋了。

秦王政即位后,统一中国的步伐加快了。平叛、亲政大典一结束,就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略决策:在政治和外交上,采纳李斯和尉缭的建议,继续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六国联盟。同时,又不惜重金收买六国内部的大臣以为间谍,削弱其力量,破坏其行动。

在军事上,秦王政以王翦为柱石,带兵对中原诸国全线扫荡。王翦也不负君望,打得十分出色。他采取先北后南,先弱后强,先中原后楚国的方略,结果只有几年的时问,秦国就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二三。年,王翦率十万军队攻韩。韩是小国,又经过几十年的秦军攻击,已经脆弱不堪,所以,王翦很快就将韩都阳翟(河南新郑)包围起来。但阳翟城墙坚固,王翦久攻不下。最后,王翦采纳将军蒙鹜的建议:以河水灌城,韩王安抵挡不住,只得投降。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率二十万大军攻赵。部队出发前,秦王政就对王翦说:“寡人受苦于赵,几死。秦、赵不并立,望将军为寡人雪耻。”但是,王翦在攻赵时,碰到了强硬的对手,那就是赵国名将李牧。两人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李牧的纵深防御使王翦几次进攻均未奏效。几十万大军暴露于荒野之上,如不能尽快突破对方防线,时间一长,就会师老秦军,后果是很严重的。

正当王翦无计可施之时,他的副将李信给他出了主意:“现赵国宠臣郭开用事,此人贪财庸鄙。将军何不效武安君战长平之法?”王翦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在征得秦王政的同意下,决计用反问法除掉李牧,为秦军攻赵扫清障碍。

一方面,他派人前往赵营提出休战议和,李牧不知是计,见王翦要和,求之不得。彼此休战,并与王翦书信往来。另一方面,王翦派人到赵国,出黄金一万斤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让其暗中散布流言蜚语,离间赵王与李牧的关系,还把李牧与王翦的书信往来作为证据,说李牧与秦军议和是为投降作准备。赵王迁是个毫无头脑的庸人,听到流言和宠臣的挑拨,便怀疑李牧有通敌之嫌,就解除了李牧的兵权,起用毫无指挥才能的赵葱为将。李牧不服,赵王迁就授意赵葱把李牧杀了。

赵葱一到位,就改变李牧的防御作战态势,主动向秦军进攻,结果被王翦打得大败,赵葱被杀,赵军溃败,死伤八万。王翦乘势把赵都邯郸包围起来攻打。一个月后,邯郸破,赵王迁被俘,赵亡。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远在北方的燕王喜见秦军破韩,灭赵,大军到了燕国的家门口,大恐,就命太子丹想办法阻住秦军的攻势。此时的太子丹也无回天之力,只好命壮士荆轲携着燕国地图和匕首去秦国假投降,想在趁秦王接见自己时,把秦王刺死。这就是历史悲剧:荆轲刺秦王。结果行刺失败,荆轲被杀。秦王政大怒,就命王翦率军北上攻燕。王翦在易水河畔大破燕国十万之众,燕举国大恐,要求割地求和。秦王道:“必杀太子丹乃和。”结果燕王喜只好把太子丹杀了,但秦军并未停止进攻,一直追击燕军于蓟北(今北京),燕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燕王喜只好逃往辽东。至此,秦军已全部占领了燕蓟之地。

此时,整个中国除了东边的齐、南方的楚外,基本上为秦国所有,而作为秦国统帅的王翦与秦王政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十分微妙起来。

王翦率二十万大军向北进发,一路上,斩将夺隘,所向无敌。他获韩王假于阳翟,亡赵王迁于邯郸,杀燕太子丹于易水,逐燕王喜于关外。消息传到秦都咸阳,秦王政的慰问使者络绎于道,各种奖励、赏赐源源不断,又是加官晋爵,又是奉诏持节慰问,别人皆以为喜,而王翦独忧。

他儿子王贲不解,问:“父亲有大功于国,国王甚是信任,别人皆以为喜,而你独忧,何也?”

王翦道:“犬子何知?秦王其人,胸隼、蜂头、豺声、长目,此种人寡恩,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囚母、杀弟,车裂假父,鸩杀宰相,令人寒心。我现在率几十万精兵强将,他能放心吗?明是慰问,实是对我不放心。”说完,长叹一声,“但愿我不要步白起的后尘。”

所以,攻燕一结束,王翦就主动交出兵权隐居,以消国王猜嫌。

作为秦王政来说,尽管王翦是他的心腹大将,有大功于国,可随着王翦功劳越来越大,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于是,伐燕战争一结束,只要能不用王翦就不用,理由是:大将军有大功于国,年事已高,要好好休息。

此时的秦王政已是十分天下有其六了,就按抑不住那统一天下的雄心。见北方大体已平,就想挥军伐楚,举兵南向。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八月,秦王政詈酒成阳宫,大会群臣,商讨伐楚方略。

要不要伐楚,朝廷上下已没有太大的意见分歧了,而如何伐楚,需要多少兵力,意见就不统一了。当秦王政询问需要多少兵力时,将军李信恃仗年轻气盛,冲口而出:“楚乃垂死之国,二十万人足矣。”秦王转头问老将王翦:“将军以为如何?”王翦沉吟半晌,答道:“楚不比中原小国,地域辽阔,兵多将广,尽管衰朽不堪,还是有力量的,据我估计: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一听,吃了一惊:“六十万?倾秦国之兵也不够这个数,将军何其畏楚如此?”于是秦王政认为李信年轻有为,勇敢果断,才堪大用。于是很高兴地表扬李信:“还是年轻人的勇气足,王将军老了,锐气没有了,被楚国吓坏了。”

见秦王这样说自己,王翦一声不吭。退朝后,就稳居不出,自称有病,悠哉山水去了。

果不出王翦所料,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中了楚将项燕的诱敌深入之计,退路被切断,结果秦军大败。消息传到咸阳,秦举国震动。作为一国之君的秦王政更是寝食不安,这是他即位以来的最大的一次败仗。于是,他深恨楚国,决计灭楚。在将领的人选问题上,他想到了王翦,看来还是王翦的意见对,姜还是老的辣。

他知道王翦的病是心病,就亲临王翦府上探问,并承认自己失策,但王翦不答。秦王政道:“请老将军挂帅如何?”王翦道:“臣老了,也没有了锐气,身体又有病,不能替大王驱驰了。”秦王政知道他还在生自己的气,好说歹说,可王翦就是不答应。最后,秦王政急了,就对王翦跪下:“请老将军看在先王分上,再替寡人辛苦一趟吧!”王翦一见,连忙把秦王政扶起,缓缓地说:“如大王真要用老臣,六十万人,一个也不能少。”见王翦答应了,秦王政喜日:“定如将军所请。”

于是,秦王政下诏在全国招兵,替王翦凑足六十万大军。出发那天,秦王政亲率群臣送到灞上,拉着王翦的手笑道:“请老将军早奏凯歌。”但脸上乌云密布,笑得很不自然。待大军出发后很久,他还站在那里不肯回宫,因为他心里不踏实:倾全国之兵交给一个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王翦当然知道秦王的内心世界,为了保证对楚战争的胜利,又不致使自己功高震主,让秦王怀疑自己,所以在部队离开咸阳、过了灞上不远,自己又连忙策马返回。此时,秦王还站在那里,见王翦一人返回,不解地问:“将军何故返回?”王翦道:“我老了,以后替大王出力的机会也不多了,趁我现在还能动,想为子孙谋点田产。反正为大王出力,功再大也不能分侯。”秦王政一听,大笑:“大将军平楚之后,功盖天下,何愁不富贵?”王翦道:“大王也不要认为我有功,我只求良田美宅足矣。”秦王政一听,爽快地答应:“咸阳西边一万亩良田就是你的。”

王翦一听,心里踏实了,连忙策马向前。过了不久,他又派他儿子王贲来见秦王政,要求国王把咸阳东头的五栋府第赐给他。秦王道:“寡人准你父亲所请,赐府第八处。”王贲连忙磕头谢恩而去。

大军还在行进途中,王翦又派人去见秦王,要求把国王所赐府第周围五十里作为他的猎场,好老了休息、打猎。秦王一听,哈哈大笑:“王将军也太多虑了,只要能灭楚,寡人何惜封赏?”就下诏:赐王翦一百里的青山作为行猎休憩之所。

作为一个统帅,临阵前如此再三求田问舍,为子孙谋产业,实不多见。这好像不是在打仗,而是在生意上讨价还价。对此,王翦许多下属将领大为不解,都认为王翦太过分。这种指责包括他的二儿子王苗在内。

但王翦不这么看,私下对王苗说:“秦王把六十万大军交给我,不这样做,他能放心吗?这个仗还能打吗?我不是在为子孙谋田产,而是在替自己找活路。我请一次,秦王不会相信,请两次、三次,秦王就会相信了,把六十万大军交给我也不会怀疑了。”

其实,真正的大战略家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王翦对秦王有担心,秦王对王翦亦不放心。当王翦一而再、再而三地求田问舍,如商贾一般时,他的心里踏实多了:如王翦有异心,决不会这么做。所以,他回宫之后,对左右说:“求田问舍,看来王翦也并非真英雄。”

见王翦率大军伐楚,楚王负刍命楚将项燕率军四十万御敌。项燕乃楚之名将,曾大败李信之二十万众。他见秦大军出动,说:“上次李信败归,王翦何能为?”

当王翦得知与自己对垒的是项燕后,就一改李信长驱直人的战法。大军到达天中山(今河南汝阳)的秦楚交界处时,就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筑垒设防,不与楚战,即使楚军挑战,王翦也不应战,只有迫不得已才回击。每日令将领与士卒同吃同住,休养生息,整训军马,增强体力,进行一些跳高、跳远、投掷一类的活儿,还把军中有一技之长的士兵组成特种部队,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备。

见王翦如此抗敌,诸将大有不解。王翦道:“楚国大兵多,如我引军深入,楚军分散各处,这个仗有得打,同时还有可能重蹈李信的覆辙。如我在此坚守,定能吸引楚军于秦之正面。时间一长,楚必松懈,可乘势一举灭之。”

楚将项燕见王翦按兵不动,大为迷惑,也只好率军坚持于秦军正面,与之顶牛角。这样坚持了一年后,项燕以为秦军没有攻取之意,加之劳师日久,士气松懈,遂决定引军而东。正在楚军放松戒备,准备拔营东归的时候,王翦率数十万大军猛扑过去。楚军仓皇应战,十分被动。经数日激战,楚军主力大部被歼,项燕只好率残部向江浙一带退去。

见项燕败退,王翦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信率领过汉水、下长沙,平岭南;而自己率另一路大军顺长江而下,在项燕后面猛追不舍。于公元前二二三年,攻下项燕的最后据点:椒越(今浙江诸暨、杭州一带)。楚亡,项燕被杀。

楚亡之后,秦王政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秦王朝,史称秦始皇。而王翦在灭楚之后,马上交出兵权,不问世事,过着隐居的生活,最后不知所终。当然秦始皇也未食言,不仅兑现了对王翦的全部许诺,而且还拜王翦之子王贲为大将,子孙五代世袭。

相传,项燕死时曾有遗言:“我身死秦将,秦将必没于楚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王翦隐居后,坚决反对他的后代投军。他对孙子王离说:“道家忌三代为将,杀戮过重之故。我家已有三人为大将,杀戮过多,现天下已平,投军已非上策。”

但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确是说不清道不明,王翦坚决反对他的孙子当兵,可他的孙子王离最后还是成了秦国的将军。十多年后,始皇死,胡亥立。三年后,农民起义爆发了,第一个攻人咸阳,灭亡秦鼠的是楚人沛公刘邦,而项羽入关时,在关外与他大战的正是王翦的孙子王离,因大势已去,结果王离被项羽所杀。项羽入关后,烧了阿房宫,又掘了秦始呈墓。

作为一代名将的王翦,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在战争中,善于捕捉战机,时机不到,静如处女,时机已到,形如脱兔,知彼知己,稳操胜券。同时,又能机智地处理自己与秦王政的关系,才大主不疑,功大主不震,最后避免了受谗被杀的悲剧,安然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同类推荐
  • 回到大宋当王爷

    回到大宋当王爷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异族铁蹄,踏遍中原。汉家衣冠,不复存焉。这一年,历史的滚滚车轮出现偏差,一只偶然而来的蝴蝶振动了翅膀,改变了崖山之战。
  • 历代王朝更迭

    历代王朝更迭

    根据真实史实所收集记载的历代王朝更迭兴衰,开拓历史视角,让我们中国人更懂中国人的历史。
  •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本书一改过去那种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到大清王朝覆灭的真实历史过程。每小节中的内容紧密连接、环环相扣,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些该表现出来的大道理、一些能对读者有用的启迪智慧之语已经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主宰明朝

    主宰明朝

    穿越总是来的那么不可思议,那我何不利用我超越明朝几百年的科技和知识来改变明朝,挖掘别国人才,占领他国领土,让世界为我所用。
  • 三国之罡气纵横

    三国之罡气纵横

    这是一本关于三国变身方面的中二小说,突发奇想地想给三国武将们添加一点类似罡气化型的元素。赵云的银甲小将化身,吕布的血色战神,张飞的豹头环眼,每个武将充分个性化,都有自己的技能。在这里,赵云一枪戳穿了长安城墙,张飞蛇矛一划,大地一分为二。君主有独特的君主技,文臣可以呼风唤雨。面对三国本土人物过于变态的实力,初来乍到的王镇选择该随波逐流,平平凡凡,还是逆流而上,拼死向前?让我们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
  • 我就是韭花

    我就是韭花

    故事讲述农村姑娘,背负着贫穷来到大城市打工,与柯子龙偶然相遇,在柯子龙疯狂的追求下,他们相爱了。然而,柯子龙出国考察的未婚妻回来了,戏剧性的察觉到了柯子龙的隐情,并跟踪捉奸。柯子龙向未婚妻摊牌不喜欢她,从此韭花和他的未婚妻展开了争夺战,柯子龙在家庭的压力下抛弃了韭花……韭花背着精神补偿二百万回到家后,得到村人的歧视,最终嫁给一位大自己八岁的光棍。
  • 侠武九天

    侠武九天

    每个人都不是主角,每个人又都是自己的主角,这是一个经历见识了欺骗,利用,仇恨,爱恨纠葛的人一生的冒险,他如何用自己的剑保持自己的本心,并且继续向前走下去……本书无系统,无金手指不无限流,希望路过的书友能加个点击收藏,砂子感激不尽……
  • 堕落天使说爱你

    堕落天使说爱你

    “那我们赌一局如何?”天帝“赌什么”灵珠“就赌你有七情六欲,本帝让你在凡间过一世,若这一世,你拥有了七情六欲,即是你败,若无,那便是你胜。如何?”“败了如何?胜了又如何?”灵珠皱了皱眉,似在考虑这赌是赌还是不赌。“败了,你便要为天庭生产不同颜色的珍珠;胜了,本帝便赏你六座城池,怎样?”“成交!”低头思索的她并未看见天帝眼角滑过一丝算计。
  • 仙道狂

    仙道狂

    仙,追风逐月,长生不死!道,天地之理,三界之律!狂,纵情随性,狂放不羁!谁说修仙只能循规蹈矩,且看狂者吞吐天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校园聚焦

    校园聚焦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是天使吗是个恶魔吧

    是天使吗是个恶魔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之原因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世界的冷漠欢迎来到这里即将为您开启一场难忘的奇幻之旅
  • 古道情

    古道情

    两个贵族小孩,自小相知相惜。接着阴谋的降临,使得他们分开各地!飞阳莫希背景离乡。十五年后,小乞丐在缘来客栈吹萧一曲,引来大家的好赞之外,一个绝色佳人泪落蒙脸紫纱。飞阳莫希结果如何?飞阳、莫希能否执手走回堇国?
  • 总裁的替身小娇妻

    总裁的替身小娇妻

    她安沫兮本来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一次醉酒,与沐氏集团总裁,竟然发生一夜情!!!从此她平凡的人是慢慢变的不平凡.﹉﹉﹉﹉﹉﹉﹉﹉内容片段“你这个贱女人,永远也别想让漓爱上你。他是属于我的,就算我们分手了,我相信他也是爱我的。哼,而你不过只是个我的替身罢了”一个身着大红色长裙,双手环胸的看着地下狼狈的安沫兮.“求求你,不要打掉孩子他是无辜的.求求你·····安沫兮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保镖硬生生按在病床上,送近冰冷的手术台上而她只能无力呐喊.“我们已经没我有关系了,请你自重”。安沫兮冷冷道
  • 长晴

    长晴

    一个半人不人半鬼不鬼的大哥大,一个时常怀疑自己脑子有病的店长哥哥,一个游荡人间无所事事的天神大人,三个不同的种族凑在一起的沙雕又虐心的灵异悬疑故事。
  • 超级大亨

    超级大亨

    一次偶遇,两个女人,三角恋情!女人,事业,真的只能选择一种吗?弥漫硝烟的商海,祸国殃民的女人,看王笑如何拥有着所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