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有的家长说他的孩子“在家如虎,出外如鼠”,就是长期把孩子关闭在“小天地”的结果。所以,引导孩子从小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和集体活动对孩子而言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带小孩出门是个“包袱”,不愿意带小孩出门参加社交活动的思想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只有经历各种“大场面”,才能锻炼他的良好的交往素质、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同时,其求知欲也会得到有利的发展。
(1)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之间的竞争应以合作为前提。
作为父母,有责任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学会与人合作。许多表演、游戏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商店、学校、办公室以及街道都是体现合作精神的场所。应该给孩子购买一些能促进他们合作精神的玩具、游戏卡等。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打扑克,要让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合作者中的一员,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伴合作,与双方共同的对手竞争。
鼓励孩子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在那里人们不会相互排斥,大家相互平等,不受歧视地共同参与活动。
让孩子多参加学校内部举行的活动。有些学校经常为一些在合唱、舞蹈、戏剧表演等方面具有特殊兴趣的学生举行内部活动。尽管某一学生不可能成为歌星、舞星之类的人物,他也可能被安排担当某一具体而重要的角色,如伴奏、指挥、场景等。应当鼓励孩子经常参与这类活动。
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接受合作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他在学校组织的小组活动中将表现得能力更强,从中学到的东西更多。
(2)在集体竞争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有人引导的竞争性活动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些竞争活动要建立在个人的支持与集体的配合之上。
那些既讲求集体荣誉,又允许个人通过竞争发挥个体努力的活动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大多数球类运动,如垒球、手球、足球、水球等;
通过个人表现来实现的团队竞争,如网球、游泳等;
辩论赛与集体演讲;
与别的学校一起举行的管弦乐表演或其他集体活动。在集体竞赛中,个人都是作为集体的一员而参与竞争的。他将得到其他成员的感情支持,并因自己在集体中的杰出表现而受到他人的欢呼和称赞。不理想的个人发挥也可以通过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的努力来予以补偿。
在这样的竞争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对待胜败,如何支持团队中的其他伙伴,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在最大的成功机遇中培养了自己的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此外,作为父母,应尽可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活动。孩子与父母一起参加,让孩子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孩子向父母“展示并讲述”他在学校中的进步与收获的良机。
每当学校组织运动会、一年一度的音乐会、文艺晚会、放学后举行一场足球赛等之时,父母也应该尽可能参加,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不要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批评,也不要将孩子与同一小组或团体的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尽力去夸奖孩子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一切,将会极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