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致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等异常代谢及这种异常代谢状态对机体组织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的损伤。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口干、多饮、多尿,此外,往往还出现各系统受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可以简单地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糖尿病。老年人多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自诊要点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归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也就是“三多一少”。
多尿:一日排尿可达20余次,夜间多次起床,一日总尿量在2升以上。
多饮:喝水量及次数增加,一日可多达7~8升。
多食:食欲亢进,一日进食五六次,主食有时需0.5~1千克,菜量比正常人多1倍,仍不能满足。
消瘦乏力:2型轻症患者因多食而肥胖,但1型及2型中的重症患者消瘦明显,体重下降可达数千克,面容憔悴,精神不振,劳动能力下降。
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便秘、视力障碍、皮肤瘙痒等。
血液检查: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为尿糖阳性和血糖升高,以血糖升高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若饭后2小时超过11.1毫摩尔/升,或空腹血糖超过7.22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者,常出现电解质异常,严重者常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表现为:①酮症酸中毒并昏迷。②乳酸中毒并昏迷。③高渗性昏迷。④糖尿病肾病晚期可引起尿毒症。⑤糖尿病由于大量脱水,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此外,糖尿病由于神经病变,痛温觉障碍,易致烫伤或损伤,伤口不易愈合;自主神经损伤严重者,常出现足皮肤干燥、无汗、易龟裂。血管闭塞形成足坏疽,常并发感染。
按摩方法
方法一
1.患者俯卧,医者施一指禅推法在背部两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进行治疗,自膈俞至肾俞,往返操作约10分钟,然后用拇指按揉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命门和局部阿是穴,以胰俞和局部阿是穴为重点,每处约2~3分钟,其余穴位1分钟,接着用轻柔而快速的滚法在背部脊柱两侧进行治疗,重点在胰俞穴,时间约5分钟,然后直擦督脉和膀胱经第一侧线,横擦腰部肾俞区和骶部八髎区,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施振法于大椎穴约1分钟。
2.患者仰卧,医者先以一指禅推法推中脘、气海、关元,每穴约2分钟,然后用掌平推法平推二胁肋、上腹及少腹部,约6分钟;接着在脐部用振法,操作约1分钟;用拇指指端按揉双侧曲池穴,每侧1分钟;捏揉掌心第四掌骨与掌中纹相交处(手部胰反射区)5分钟;然后再用拇指指端按揉生殖腺测量穴(位于大腿内侧股三角下部,内收肌与缝匠肌之间)1~2分钟;按揉双三阴交穴各2分钟;捏揉足底内缘,第一跖骨小头下方区域(足部胰反射区)5分钟,最后擦涌泉,以透热为度。
方法二
姿势采用松静站立,病重患者可坐或卧式。
1.起势:平行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松静自然,舌抵上腭,两眼平行,轻轻闭合,安静3分钟。做中丹田开合,即双掌从身体两侧向中合拢按于中丹田(脐下1寸3分),做3个长嘘吸,深长,细柔,均匀,然后双手相对分开约0.6米,再反转掌心相对,合回至丹田处,连续3次。
2.按摩承浆穴:接起势,中指尖轻置于承浆穴上,先正(左转)后反(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呼时轻轻按下,吸时微抬起)。后两手自然松开放下。
3.按摩中脘穴:两手相叠(男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则相反),置中脘穴上,先正(左转)后反(右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4.按摩关元穴:方法同上。
5.按摩期门穴:两手分开置胁下,以手心抚于期门穴,先正(两手同时由外向内转)后反(两手由内向外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6.按摩肾俞穴:两手内劳宫穴置背后腰侧肾俞穴上,先反(由内向外转)后正(由外向里转),各按摩18~36次,然后三按三呼吸。
7.收势:中丹田开合3次,三嘘息。
以上为1遍,连续做3遍,最后收功可加做浴面动作。强调松静自然呼吸即可,但以腹式呼吸最佳。按摩不要太过,呼吸1次按摩1周,圆圈不要太大,手指或掌心不脱离该穴。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小时左右。
方法三
1.按穴位:取肾俞、肺俞、脾俞、胰俞、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拇指在上述穴位上揉按,每穴按摩1分钟,力量由轻渐重,先躯干后四肢,以有酸胀感为度。
2.拿四肢:端坐位,四指与拇指相对应放于下肢大腿上,由上而下,轻轻拿捏,一般从腹股沟拿到踝关节部。前面可拿捏5~10遍,后面再拿捏5~10遍,然后右手拿捏左上肢,从肩部拿至腕部,左手拿捏右上肢,从肩拿至腕部,10~20遍为宜,每日2~3次。
3.揉廉泉:端坐位,头稍向后仰,将拇指指腹放在廉泉穴处,食指放于承浆穴,做顺时针方向揉按,力量由轻渐重,局部酸胀为宜,每日2~3次。
方法四
1.摩腹:仰卧,两手掌根交替着力,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摩动100圈。
2.推腹:两掌着力,分别置于两侧腹部,自上而下直推腹部约2分钟。
3.擦腰骶:坐位,两手掌根着力,紧贴腰部,用力向下擦到骶部,如此反复操作1分钟。
4.按摩穴位:坐位,两手拇指端着力,分别按摩承浆、百会、攒竹、太阳、劳宫、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穴,共操作3分钟。
5.按揉膀胱经: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两手掌根交替着力,边推边揉,沿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至下反复操作3分钟,将胰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穴作为重点治疗部位。
6.捏脊:患者俯卧,裸露脊背,全身肌肉放松,医者两手自然屈曲成虚拳状,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横抵在患者尾骨上,两手交替沿脊背正中向颈部方向推进,随捏随推,如此反复3遍。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就向后上方提一下,可听到清脆的“得啦”响声,脊背皮肤微红、灼热感,这都是正常现象。
方法五
1.开天法:四指并拢,从印堂往后推过百会穴,每次推200次,频率为70~100次/分。
2.分顺法:四指并拢,从攒竹穴往颞部方向推,然后从耳上、耳后绕过风池穴,连续推200次,频率为60~100次/分。
3.展翅法:大拇指尖部压在风池穴上,其他四指共同摆动,犹如仙鹤展翅,微微用力,连续做200次,频率100次/分以上。
4.振顶法:双手的手指紧紧按着头的顶部,微微颤动用力,连续做300次,频率100次/分以上,速度要快而有力。
5.回推上肢:一只手放在另一臂的内侧,从手腕部起往里推到腋部,每次3分钟,频率70~100次/分。
6.回推下肢:双手从大腿内侧的根部往下推到脚踝部,然后再从足后跟部往上回推,每次5分钟,频率50~80次/分。
7.摩腹:取仰卧位,两手掌指重叠着力,置于上腹部,从左向右自上而下,反复摩动约7分钟,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深度适宜,以腹部温热舒适为度。
8.按足三里穴:用双手的拇指指尖部按在足三里穴位,徐徐用力。
9.捏揉掌心:拇指与四指相对,捏揉另一手掌心的第4掌骨与掌中横纹相交界处约5分钟。
10.捏揉足底:用手捏揉足底内缘第一跖、趾关节下方区域约5分钟。
自我按摩
1.用手掌在胸部行揉推法20~30次,重点在胸部左侧的心前区。
2.将一手放在另一手臂内侧,以手腕部至腋部行推法20~30次,两臂交替进行。
3.用手掌自剑突至脐部行直线推法20~30次,然后用手掌以丹田(关元)为中心行顺时针方向的环行推摩法50~100次。取穴:内关、中脘、期门、梁门、水分、天枢、气海、关元、中极。腹部穴位用中指按压,每穴1分钟。
4.用双拇指揉按小腿内侧,操作时需一条腿屈膝并搭在另一条腿上,痛点部位多施手法。取穴: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然谷、涌泉各1分钟。
爱心提示
◎轻者可以自由活动,以不疲劳为宜;病重者应卧床休息;肥胖者应加强运动,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之内。
◎注意居室温度,及时添加衣被,避免感冒而加重病情。
◎生活起居要规律,适当参加体育及娱乐活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勤洗澡和更换内衣,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皮肤瘙痒者忌抓破,可酌用止痒药。
◎重视饮食调理,做到定量,进食有规律。每日膳食可按蛋白质15%、脂肪25%、碳水化合物60%的比例摄入,保持总热量适当,避免肥胖。每日主食量按患者体重、劳动强度和营养状况来决定,在医者指导下调整饮食,切不可随意添加食物,以免引起血糖不正常波动,影响治疗,使病情加重。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含糖高的水果少吃),控制食盐摄入量,忌肥甘厚腻、辛辣、甜食及酒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