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康教育让群众了解碘缺乏的危害和预防的方法,经常性地食用紫菜、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正确使用碘盐,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
第五节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即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传染病目的的一种措施。免疫接种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预防效果明显的工作。美国曾分析了接种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的成本效益,分别是1:11.9,1:7.7和1:6.7。天花在全球消灭,其疫苗的接种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planningimmunization)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按一定的顺序将生物制品(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对某种传染性疾病产生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该传染病的目的。
(一)疫苗
凡自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种类也随之扩展。
1.减毒活疫苗此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病毒)在人工驯育的条件下,促使产生定向变异,使其毒力降低,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此类疫苗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过程,从而获得免疫力。这类疫苗是活的疫苗,运送和贮存一定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并注意有效期。如麻疹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2.灭活疫苗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类毒素疫苗。此类疫苗对贮运条件要求相对较低,有效期相对较长。细菌或病毒灭活疫苗是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细菌、病毒或立克次体灭活处理而制成的制剂,此类疫苗完全丧失致病力,但仍保留相应的抗原性;类毒素是外毒素经人工方法脱毒处理而制成的,如白喉类毒素。
3.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有效的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插入易于培养的载体细胞,在载体细胞增殖时可表达有效特异性抗原成分,将其取出制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如乙型肝炎酵母重组疫苗。
4.亚单位疫苗是指从细菌或病毒的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的特异性抗原成分而制成的疫苗。如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5.合成疫苗仿照特异性抗原的某些成分,用人工方法合成抗原而制成的疫苗。此类疫苗正在研究中,尚未应用于临床。
(二)免疫程序
实施计划免疫首先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即给什么人、什么时候接种什么疫苗,以充分激发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最佳效果。制订免疫程序主要依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控制规划及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效果和实施的可行性等。
2.儿童计划免疫的补种要求儿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未接受相应的疫苗接种,应进行相应的免疫补种。
(1)脊髓灰质炎疫苗补种:4岁以下的儿童补满3次,4岁时加强1次;4~6岁未服满3次者,补满3次后,不再复种;7岁以上儿童不再补服。
(2)百白破三联疫苗补种:1~3岁从未接种者,补种3次;曾接受过1次接种而时间不超过半年者,可补种2针,曾接受过2针者,补种1针;以上情况完成后的第10~14个月时,对于年龄未满4周岁者,可加强接种1针。4~6岁从未接种过的儿童,补种2针(第一次0.5ml,第二次1ml);曾接种过1针而时间不超过半年的,补种1针;曾接种过1针而时间超过半年的,补种2针;曾接种过2针的,不再补种。
(3)麻疹疫苗补种:1~6岁儿童曾在1岁以内初种后未再接种,或从未接种者,可补种1次,待7岁时再加强1次;7岁以上儿童曾在以前接种过,而6~7岁时未接种,可补种1次,不再复种。
(三)计划免疫实施
1.接种点及接种人员准备
(1)城市和有条件的城镇开设接种门诊,农村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开设接种门诊,实行按期按时接种(按日、周、旬、月接种)。
(2)接种人员具中专以上学历或从事防疫工作2年以上,具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经过计划免疫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人员相对固定。
(3)启用新疫苗时,对接种人员进行接种前培训。
(4)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计划免疫科普知识。
2.接种前准备
(1)确定接种对象根据卫生部和当地卫生部门颁发的儿童免疫程序,确定应接种对象;清理接种卡(簿),核实接种对象;主动搜索并发现辖区内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接种对象。
(2)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证接种卡由医务人员保存使用,接种证由家长或监护人长期保存使用。
(3)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确定对象后,列出接种对象清单,填发接种通知单。采用送通知单或广播、口头通知、预约通知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通知中要说明接种对象姓名、接种日期及地点、接种疫苗名称。
(4)领取疫苗准备冷藏包,根据本次各种疫苗的接种人数计算并领取疫苗数量,办理登记手续,检查疫苗名称、数量、批号、生产单位及有效期,按要求放入冷藏包内。
(5)准备物品①接种用具:按接种人数的1.2倍准备注射器及针头,接种卡介苗的需专用注射器,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需准备消毒的小口杯、药匙等;②消毒物品:消毒棉球或棉签、75%酒精、消毒镊子;③急救用物:1:1000肾上腺素、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针灸针等;④其他用物:体温表、水盆、治疗盘、接种记录用品等。
(6)接种场所准备接种环境整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定时消毒;有条件者实行一苗一室,如条件不具备,应设专用的工作台,并有醒目的标志;卡介苗须专室接种;备齐工作台和坐凳;布置有关儿童保健及计划免疫的宣传资料。
3.接种时要求
(1)维持接种秩序,保证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2)核实接种对象接待儿童及家长,回收接种通知单;检查接种证、卡,核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接种何种疫苗。
(3)询问健康状况询问其近期的健康状况及过敏史、疾病史、接种史及接种副反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确认本次能否接种;有禁忌证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4)确认疫苗无误核对疫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如过期、变色、污染、有凝块或异物、无标签、安瓿有裂纹、受过冻结的液体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5)正确使用疫苗安瓿开启后按规定温度存放,活疫苗半小时内用完,死疫苗1小时内用完。百白破、乙肝疫苗应充分摇匀后使用。
(6)正确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疫苗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方法均按说明书及上级预防部门规定执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要看其服下,凡吐出者要补服。
4.注意事项
(1)卡介苗严禁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2)脊髓灰质炎疫苗不能用热水送服,服疫苗后不马上喝热水,并做到一人一匙。
(3)含有吸附剂的疫苗要采用肌内注射或皮下深部注射。
(4)接种活疫苗时,局部用75%酒精消毒,应待干后再接种,不能用2%的碘酊消毒。
(5)麻疹疫苗接种后,不要用酒精等消毒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6)接种两种疫苗时,要分部位、分针管,严禁在同一臂上接种两种疫苗。
5.接种后处理
(1)接种后及时在接种卡、证上登记所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及接种时间和接种者姓名。
(2)接种后不马上离开,观察15~20分钟;交代接种后应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必要时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3)清理工作统计、登记使用和废弃的疫苗,开启未用完的疫苗予废弃,未启用的疫苗做好标记,按要求存放于冰箱,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物品清洗,及时增补。
(4)核对核对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对尚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再补发通知。
(5)统计按要求填报各种报表,统计、上报本次各种疫苗接种情况。
(四)疫苗接种反应及护理
1.一般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表现①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红肿直径在0.5~2.5cm 以下为弱反应,在2.5~5.0cm 为中反应,大于5.0cm 或虽未超过但伴有淋巴腺或淋巴管炎者为强反应;含吸附剂的疫苗,少数接种后可出现硬结;接种某些活疫苗可出现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接种卡介苗,2周左右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2月左右结痂。②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体温在37.1~37.5℃ 为弱反应,37.6~38.5℃ 为中反应,大于38.5℃ 为强反应;个别儿童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少数接种麻疹疫苗后6~12天,出现一过性皮疹。
(2)一般反应处理局部反应一般不需处理,较重者可用局部冷敷,卡介苗接种后局部破溃可涂龙胆紫预防感染;全身反应轻者,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防受凉,重者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等作对症治疗。
2.异常反应及处理
(1)异常反应表现①晕厥:个别儿童由于恐惧、精神紧张、空腹等原因可在注射时或注射后数分钟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率加快等。②过敏性休克:
极少数儿童在注射后数分钟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弱、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休克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可出现急性精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