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wford,Jackson和Godbey(1991)提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基于休闲的三个发展过程:休闲偏好的形成、人际关系和协调、参与水平,把休闲限制因素分成三类: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不但解释了行为发生的限制因素,而且还解释了形成偏好、行为发生前的限制因素,改变了以前认为休闲限制是静止不变的假设;并提出这三类限制是以一定的阶层关系进行运作并发挥制约作用的。该理论把休闲行为作为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扩大了研究视角,也为本研究提出的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的假设性理论框架奠定了基石。然而,当我们在考察休闲体育行为的时候,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在休闲体育行为中的持续或中断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对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限制因素进行重新思考。
对于已有的休闲动机理论和休闲限制阶层模型,作者引发出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休闲体育行为的发展变化阶段划分
人的行为发生与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也并不是一个全或无的现象。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就把休闲行为分为三个阶段:休闲偏好的形成、人际关系和协调、参与水平,其目的是以动态的眼光对休闲限制因素进行分类。然而,对于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它并不一定始于偏好的形成,也不止于行为的发生。一方面,个体在闲暇时间里所形成的休闲偏好,有可能对休闲体育行为产生意向,也可能对其他休闲行为产生意向。也就是说,当个体有了闲暇时间,他有可能只是想看电视、玩电脑,或者喝喝茶、聊聊天,又或者去旅游、逛街等,而并不一定会想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对休闲体育形成偏好、产生意向之前,应该还有一个阶段是对休闲体育行为无偏好、无意向阶段。
另一方面,行为发生了的个体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能会中断或返回到早期阶段;而停止某行为的个体也可能打算再次开始。譬如说,有些人每个周末都会和朋友一起去打球;而有些人办了某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去了几次后就再也不去了。这种现象是休闲体育行为改变过程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而原有的休闲限制模型中的三个阶段,却不能包含休闲体育行为改变的所有阶段。
思考二:休闲体育行为动机因素的动态发展
已有的关于休闲动机的研究大多基于某一视角进行阐述,当我们考察休闲体育行为时,这些理论就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SMS‐6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把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归为六个因素,并指出了这六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但SMS是由Pelletier等(1995)在法国最初发展出来的,其最初的问项来自对运动员的访问,因此,该量表可能更适用于竞争性的运动情景中。相对于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该量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ILM主要关注个体休闲行为的内部动机,包括自我决定、胜任、承诺、挑战四个方面。而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外部动机,如为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了掌握某种技能、为了更积极地度过空闲时间、为了逃避其他的事务等等。
LMS主要考察个体参与休闲活动的动机,包括知识、社会、胜任/征服、刺激避免四个方面,Iso‐Ahola和Allen将动机详细为七个方面,但还是不能完全解释休闲体育行为的整个过程,即对于个体行为发生之前的动机、行为发生之后(行为持续或行为中断)的动机没有涉及。
REP主要测量个体通过休闲而想要达到的目标,包括19个方面,相对来说涉及的内容较全面。但是对于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在各个阶段,其动机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在早期阶段,可能是出于学习、健康体适能、逃避社会压力等因素,而在后期可能出于自由、认识自我、创造等因素。
不同的动机类型(外部的或内部的)会影响活动的选择、参与活动的努力、坚持性以及情感的体验。已有少数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动机变化的动态特征。Mullen和Markland(1997)认为,虽然外部动机可以作为促进个体参加最初的活动计划的因素,但在最初的采用和随后的坚持之间动机是可以改变的,并假设调节在整个阶段发生的转变,从非自我决定(外部调节)开始,通过有限的自我决定(内摄调节),到中等程度的自我决定(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到完全的自我决定(内部动机去胜任,体验和/或学习)。他们用跨理论模型中的改变阶段作为理论框架去检验这个假设,结果发现,个体在最初的前三个阶段——前意向、意向和准备阶段比个体在行动和保持阶段有较少的自我决定isarantis和Bibble(1998)研究表明,与那些锻炼动机更多外部定向的人相比,更多自我决定的人报告有更强的活动意向和有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Li(1999)发现,经常锻炼者(个体每周参加活动两次或更多次)比不经常锻炼者(个体每周参加活动一次或不活动)报告了更高的内部动机去学习、去体验。另有研究表明,关于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关系,一方面,在促进行为的形成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的(Atkinson,1964;Porter&;Lawler,1968);另一方面,当个体在某一种动机中表现出很高的程度时,在另一种动机中就会表现出较低的程度(Har‐ter,1981;Lepper&;Hodell,1989)。
思考三:影响休闲体育行为持续的限制因素
许多行为理论和模型不但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行为,而且还解释了人们是如何坚持该行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将关注点放在休闲行为发生及之前的阶段(偏好的形成-行为的发生),而对于行为发生之后的阶段(中断/持续)可能遭遇的限制因素,则没有明确涉及。
休闲体育行为与其他的休闲行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首先,休闲体育行为是一种个体直接参与的身体活动。在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过程中,个体与客体(包括参与的活动、周围的环境等)会产生一种互动,从而产生一种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感受。如个体所从事体育活动的挑战性水平和自己行动的能力都高于他们平常的水平,并且二者达到平衡时,这时个体能够感觉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高峰,最佳和最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潜能,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已达到极致,会使人进入迷狂状态的一种快感,即高峰体验。而如果某种身体练习的难度远远低于个体的技能水平时,个体所产生的体验却是厌倦,而不是“畅”。
其次,休闲体育行为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休闲行为。个体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些体验,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愉悦度和满意度,从而影响个体是否会持续该休闲体育行为。
2.4.2未来研究的方向
因此,要考察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和限制因素,首先要基于合理的行为理论,对休闲体育行为发展变化的阶段作一个明确的划分。其次,运用动机理论、休闲限制理论考察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和限制因素,应该从动态分析的视角,考察各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的动态变化,从而更清晰地把握各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律。第三,研究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和限制因素,还需要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变化,关注变通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基于对已有理论的分析和引发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关于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的解释性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