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1987年,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圣诞,时任莆田市副市长的翁毅彪同志诚邀当时在莆田已小有名气、能熟练烹饪莆田地方风味菜的王文基设计一套富有妈祖故乡风味特色的宴菜,以宴请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和海外朋友。
王文基披阅典籍,扎进莆田湄洲岛,广泛收集民间文化的营养,了解当地的风味佳肴,历经数十次尝试,巧妙地把妈祖故乡的地方风味、宫廷供品和民间供品三者特色加以发挥,以湄洲岛上的海鲜为主料精心制作,设计出了36道宴菜,最后经过筛选和确认,把其中的12道菜定为“妈祖宴菜”,并于当年九月初九妈祖羽化1000年纪念日当天隆重推出。
为了使客人了解“妈祖宴菜”的独特文化内涵,人称“妈祖基”的王文基师傅特意给12道菜分别取名为:丹凤朝阳、湄岛秋菊、万灵拜圣、窥井得符、一帆风顺、妈祖寿面、龙王点兵、发财有余、喜庆花篮、群仙迎驾、妈祖寿桃和全家福,将传说中的海上守护神林默娘的神话故事一节一节化为席上珍馐,从中可管窥妈祖文化的特点,令游客在宴桌上既有视觉美感,又有饮食口感,并弘扬了妈祖文化。丹凤朝阳,寓瑞祥腾飞之意。王文基以太阳寓妈祖爱民之心。湄岛秋菊,寓如意、团圆。中国人以菊花寄托如意团圆的美好心愿,妈祖生前特别喜欢菊花。万灵朝圣,吉庆之意,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四海水族都到湄洲朝圣,体现妈祖精神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窥井得符,寓聪明智慧。传说妈祖12岁时,在港里村一井边嬉戏,菩萨派使者从井中为她送来天书,法力大增,得符亦有得福之意。一帆风顺,寓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明代航海家郑和虔信妈祖,自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五年(1430)奉旨七下西洋,路上多次风浪的袭击,屡受妈祖神助。妈祖寿面,寓平安长寿。以花生紫菜蛋松拼成太极图案,象征法于阴阳,生生不灭之理。龙王点兵,寓求苦救难之意。传说妈祖有十八陪神,首座四海龙王,她救苦救难,有时也遣陪神前往救助万民。发财有余,寓富贵丰足,取材于宋大商人三宝经商故事。传说三宝赴西洋经商时,泊船湄洲,次日启锚不起乃向百姓请教当地有何神灵,百姓指引湄洲女神最灵。三宝乃向女神许愿,若经商顺利,回来重修庙宇,在妈祖庇佑下三宝发财回来,遂于湄州扩建女神庙,重塑金身。喜庆花篮,取材于宋三宝经商故事。三宝在女神庇佑下经商顺利,到湄洲献花奉香感谢。群仙迎驾,寓妈祖精神光昭明,取材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妈祖在群仙簇拥下,在湄峰神化升天的传说。妈赐寿桃,寓福寿绵长,以兴化特产桂圆糯米等精制而成。全家福,此菜遵循莆田宴俗在宴席结束时推出,表示圆满成功,以后全家更加团结互爱、欣欣向荣。
“妈祖宴菜”经大众媒体和妈祖信众传播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莆田市随即把它作为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一个旅游项目推出,受到旅游者特别是来湄洲朝圣的台湾妈祖信众的欢迎。不久,王文基在莆田办起了“妈祖饭店”。1991年,台湾鹿港天后宫旅游团396人到湄洲朝圣后,王文基在兴化宾馆成功置办了50桌“妈祖宴菜”款待他们,引起轰动,一时间名声大噪。这之后,各种荣誉随之接踵而至。1991年11月,“妈祖宴菜”在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妈祖朝圣旅游研讨会”上博得一致好评,当月正式获得国家专利,这是除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外,另一个拿到国家专利的菜肴,填补了莆田市在饮食业上国家专利的空白。“妈祖宴菜”获得国家专利之后,王文基所经营的“妈祖饭店”生意愈加红火。饭店开业10年来,先后接待回乡探亲访友的海外乡亲旅游团队近九百个、近五万人次。他还常利用自己和“三胞”打交道的机会为莆田引进投资项目二十多个,投资额达九千多万美元。
1993年,“妈祖宴菜”获科技成果爱迪生金杯奖。2002年,台湾美食天下杂志社登出妈祖宴菜与莆田风味小吃专题。王文基说:“‘妈祖宴菜’来源于勤劳勇敢而又热爱和平的莆仙人民所创造的妈祖文化。我将以这次‘宴菜促小三通’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妈祖文化,进一步加强两岸饮食文化交流,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