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芬
在世界性的妈祖文化研究热潮中,妈祖故里学术界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研究群体:他们身处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他们对妈祖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了妈祖文化的传播和妈祖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广角镜:研究概貌
为世人千年传颂的妈祖文化在世界华人圈影响甚大。二十多年来,妈祖故里学术界从宗教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海洋学、艺术学等众多领域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催生了累累硕果。
1.学人采英。通过对郑丽航、蒋维锬主编《妈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中的著者索引及莆田学院图书馆的“妈祖文化资料库”的现代资料部分的补充检索(检索截止时间为2008年3月22日),检索到作者共1998位,篇目共3703条。其中,莆田作者182人,占全部作者数的9%;莆田作者的妈祖文化研究文章共483篇,占现代资料研究总量的13%。由此可见,妈祖故里的妈祖文化研究已经颇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很有造诣的学者,如蒋维锬、林祖韩、肖一平、林文金、黄国华等。
2.机构掠影。目前妈祖故里的妈祖文化研究机构主要有三家:一是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原名妈祖研究会),1987年成立,地点设在湄洲祖庙,主任是林文豪,办有《妈祖故里》报。二是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于2004年,会长是张克辉,系全国性社团,有会刊《中华妈祖》、会报《妈祖之声》,有一百七十多个会员单位。三是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设在莆田学院,所长是彭文宇,是目前国内唯一依托高校设立的妈祖文化研究机构,近年来研究成果丰硕,2008年,该中心申报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获得成功。
3.报刊精萃。莆田学院的《莆田学院学报》的“妈祖文化专栏”是特色栏目,于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莆田本地不少报刊也开辟了专门的妈祖研究栏目,如《湄洲日报》(海外版)、《莆田侨乡时报》副刊、《湄洲论坛》、《莆田乡讯》、《莆田通讯》等报刊都为妈祖故里学术界进行妈祖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阵地。
4.论坛走笔。二十多年来,在妈祖故里——莆田举行的较大规模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共7次(届)。至2004年莆田各界共组织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4次:1986年农历三月廿三,莆田县政协举办“纪念妈祖诞辰1026周年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由莆田县政协举办“妈祖千年祭暨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妈祖研究论文集》;1990年4月21日至25日,由莆田市政协、福建省社科联、妈祖研究会、莆田市社科联、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联合举办“妈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2004年11月1日至3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社科联等主办中华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编印《中华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稿》。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莆田湄洲主办的“湄洲妈祖·海峡论坛”共三届,主题分别是:“妈祖文化与两岸情缘”、“妈祖文化交流与两岸海上直航”、“妈祖文化与华人华侨”。
二、聚焦镜:研究特点
妈祖故里的妈祖研究学者群体,无论是在其学科背景、从业背景的广度,成员的年龄结构、职称和学历的层次,或是在成员的学术责任感和学术热情上,都堪称是极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学术梯队。他们积淀智力、蕴涵潜力、尽展活力、充满乡情,以强烈的学术责任感。炽热的乡土情感、执着的妈祖文化学术追求,催生了篇篇妈祖文化研究佳作。蒋维锬先生从事妈祖研究三十余年,硕果累累,妈祖研究俨然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正如他所说:“我研究妈祖文化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文化寻根。莆田作为妈祖故里,更有义务和责任把妈祖文化发扬光大。”妈祖故里的学者们正是秉持着传播妈祖文化的学术理想,不断投入到一轮又一轮新的研究中。
妈祖故里学术界的妈祖文化研究内容的范围广泛、史料翔实、论证合理、分析透彻,有不少重量级的创新之作:
1.侧重妈祖文化史实考证。二十多年来,妈祖故里学者蒋维锬先生、肖一平先生、刘福铸先生等在妈祖文化史实考证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笔者检索到蒋维锬先生的49篇文章、肖一平先生的14篇文章、刘福铸先生的13篇文章都与妈祖文化史实考证有关。他们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史料丰富,大量引证历代史志文献,有理有据,入情入理。
2.侧重妈祖文化史料汇编。迄今,妈祖故里学术界孜孜以求、甘为人梯,以肖一平、蒋维锬、刘福铸、郑丽航等学者为代表的妈祖故里学术界已编著多部妈祖文化史料汇编,为妈祖文化研究者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有代表性的汇编共6部:《妈祖研究资料汇编》(肖一平、林云森、杨德金,1987);《妈祖文献资料》(蒋维锬,1989);《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蒋维锬、杨永占,2003);《妈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郑丽航、蒋维锬,2005);《历代妈祖诗咏辑注》(刘福铸、王连弟,2005);《妈祖文献史料汇编》(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2007)。
3.侧重妈祖文化内涵挖掘。妈祖故里学术界对妈祖文化内涵以及它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挖掘,从理论上提升了妈祖文化内涵的价值。林文金先生早年就提出:妈祖文化“具有民族的内聚力”。林文豪、蒋维锬先生引经据典,认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妈祖祖庙常务董事和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周金琰认为,“妈祖文化中体现包容万物、敦化大方的气魄和追求和谐统一的风度与气质,具体表现在妈祖仁德行善,利济苍生上”,“要把妈祖文化的精义溶贯到各种妈祖文化活动中”,“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这其实是透过迷信概念之外的一种净化心理行为”。王连弟教授认为“生命意识、自然意识和道德意识是妈祖文化人文关怀取向的重要内涵”,并总结出“妈祖是和谐社会的和平使者,妈祖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永久呼唤,妈祖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情感依托,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侧重妈祖信仰传播状况研究。妈祖故里学术界主要从纵向的妈祖文化传播历史和横向的妈祖文化传播范围两方面对妈祖信仰传播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肖一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纵向研究了元、明、清三代,妈祖信仰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妈祖东渡台湾、日本,南进南洋各地的传播情况。蒋维锬先生主要从地域上对妈祖文化传播作了横向研究,主要研究了台湾、香港、澳门、宁波、烟台等地的妈祖分灵庙的历史渊源。刘福铸先生则从宋代诗词入手,深入研究了妈祖信仰的传播简况,还对福建妈祖信仰在元、明、清三代的发展特征及发展原因作了深入的系列研究。这一研究内容对莆田的地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5.侧重莆田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莆田市涵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副编审林祖泉提出,妈祖文化的大众性有助于旅游资源开发。以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和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系教师为主体的研究人员对莆田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作了深入研究。黄秀琳主要探讨了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以及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蒋长春、蔡加珍、林明太、陈超等学者结合莆田旅游业的发展探讨了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近年来,妈祖故里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妈祖文化旅游事业中,妈祖祖庙的朝圣游已具有一定规模。
三、放大镜:问题与空间
在妈祖故里学术界妈祖研究发展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用放大镜检查一下自身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一)研究人员之困:妈祖文化研究主体的学科范围还不够广泛,应当广泛吸收各学科人才加盟到妈祖文化研究中。主体的知识结构直接决定着妈祖文化的研究视阈。妈祖文化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主要是史学、文学、图书馆学、旅游学,从业背景主要是文史工作者、高校教师和新闻工作者。虽然已经比较广泛,但是仍需进一步充实,以增加学科交叉研究的实力。比如: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广告学、建筑学、信息资源管理、艺术创作、计算机软件开发、外语人才。此外,在校学生、对妈祖文化有兴趣的市民都可以参加进来。只有建立一支学科背景全面的研究队伍,妈祖文化研究的思路才能更加开阔,研究内容才能更加深入,研究技术才能更加精良。
(二)研究内容之困:妈祖文化研究内容还不够广泛深入,应当大胆创新研究内容,开拓特色项目,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妈祖故里学术界妈祖文化研究的内容空间还很大。在史料汇编方面,妈祖故里学术界前辈对妈祖文献汇编日渐充实,只是其检索途径偏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有所改进。比如对妈祖文化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研究其文化特征。又比如,妈祖研究文献本身的特点也值得再深入挖掘。在妈祖文化传播方面,妈祖故里学术界侧重研究妈祖文化对传播地居民的影响,已有成果以描述、介绍性文字居多,间或穿插史实考证类研究。如果引入现代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学的视角还可以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妈祖文化传播主体、共同的基础、传播载体以及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深入挖掘。在妈祖文化资源开发方面,目前妈祖文化资源的开发侧重于文学资源、旅游资源,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妈祖信仰成为一种文化理应被一定数量的群众所接受,它应当更多地面向应用,面向地方建设。妈祖文化产业研究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莆田妈祖文化研究的重点。比如:妈祖文化品牌研究、妈祖影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传播研究、妈祖工艺设计研究、妈祖庙宇建筑特色在公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等。妈祖故里学术界还应进一步研究决策层面的问题,撰写咨询报告,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此外,从妈祖文化研究到妈祖学研究的过程将涉及的多元科学层面问题也值得探索。
(三)研究方法之困:莆田妈祖文化研究方法还不够丰富全面。在比较研究方面,笔者在莆田学院“妈祖文化资料库”中检索到关于妈祖文化比较研究的文章有26篇,却少有莆田学者的成果。将妈祖文化中的一些事物和与其有些许相似但又有一定区别的事物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妈祖文化,明确妈祖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向。妈祖故里学者可以借鉴外地学者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创新,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建树,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妈祖文化的内涵,寻找妈祖文化资源开发的特色项目。在实证研究方面,妈祖故里学术界已经对妈祖文化资源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但还远远不够:田野调查还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资料还应当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立体思维在实证研究中应当得到充分关注。当前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还有些落后,总体而言,仍以定性描述为主,再加上少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这些珍贵的数据和个案还应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作为妈祖故里的学者,来到祖庙,仰望妈祖立像,朝拜妈祖神明,看到的应当不仅是它的精巧的做工、恢宏的气势或是朝圣兴旺的香火;还有这些现象的背景、原因、今后的发展;应当从妈祖庙这个点看到莆田、福建甚至中国,思考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净化人的精神世界,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总之,当前妈祖故里学术界的研究工作正逢妈祖信仰全球传播的可贵契机,可谓天时;身处妈祖故里可谓地利;研究基础好、团队精神强,可谓人和。只要妈祖故里学者齐心协办,多出创举,以妈祖文化研究和资源开发为特色的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一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