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元
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首次巡游台湾,成了震撼海峡两岸乃至全球的头条新闻。从1月至5月,女神巡台100天,行程万余里,足迹遍及三十几座宫庙,朝拜信众逾一千万。两岸传媒一致认为,妈祖打破了隔绝四十多年的围墙,千年走一回,是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的最成功的一次信俗文化交流。
笔者有幸作为湄洲妈祖金身巡台的第一批护驾团成员,伴驾一个月,身历其境,见证了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片段,“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历史的光环定格在这一刻——1997年1月24日上午11点40分,运载湄洲妈祖金身的长荣航空波音专机,安全抵达台北桃园机场,举世瞩目的湄洲妈祖金身出游台湾100天的活动拉开序幕。
当天,在台北机场台湾各地十多个宫庙的妈祖信徒三千多人,冒着寒风细雨云集机场,等候庄严时刻的到来。12点50分,妈祖专机徐徐驶近长荣航空维修机棚,这里是免检通道。当妈祖金身出现在机舱门口时,全场一片欢腾,信徒们身着妈祖庙服,手持香火,向神像顶礼膜拜,场内鼓乐喧天,香雾缭绕,有的抬来本宫妈祖神像载歌载舞,恭迎湄洲妈祖神像驾临。台南大天后宫组织了二百多人的车队,舞着被妈祖收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驱车三百多公里到台北机场接驾。台北同乡会也到机场迎接家乡神女。台湾十多家传媒二十多名记者在现场抢新闻,采拍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性画面。据悉,几家大电视台都调整了播出时段,现场直播了这千年一遇的头条新闻,各报刊社都及时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消息,配发大照片,有的说妈祖金身驾到,信众热血沸腾,有的发表评论,肯定这一盛举,说乃世界之最。
机场举行迎驾典礼后,妈祖金身乘坐雕有十二根龙柱的金碧辉煌的圣驾銮车,在三辆圣火车和各种车队护驾下,浩浩荡荡沿着高速公路直奔台南大天后宫。
銮驾抵达台南时,已是万家灯火,妈祖金身所到之处,人流如潮,万头攒动,争睹神女风采。多次“街途为之塞”,几乎“寸步难行”。
晚上8点30分。妈祖金身抵达台南大天后宫,顿时烟花爆竹齐鸣,鼓乐喧天,人们不约而同脱帽肃立,只见十几个信徒直伸手臂,把銮驾高高举起来,庄严地、虔诚地、小心翼翼地把神像安置好,信徒们合十礼拜,有的情不自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夜该宫通宵达旦,灯火通明,接受信徒朝拜,锣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台报说“台南大天后宫夜未眠”。
笔者在台一个月,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到过十几个宫庙,深感妈祖深入民心,扎根于宝岛大地上。在朴子,有个老太太带病提着氧气袋前来朝拜;有的驱车几百公里,从台北、台中赶来上香;有的携儿带女,虔诚行三跪九叩礼;在新庄,一女信徒冒雨一步一叩首,我在旁数着,她全身扑在地上——五体投地,行了九九八十一叩大礼,虔诚至极;在朴子,有个老人向护驾团索取名片,说一定要到湄洲进香;有的抱着出生才几个月的幼儿前来叩拜,祈求平安。不少宫庙为妈祖举办专场文艺晚会,有的请来名影视歌星,拍摄专题电视节目。妈祖金身离开嘉义天后宫时,蔡董事长,七尺男儿,挥泪举行移驾仪式;妈祖从南投移彰化时,宫主蔡女士泪流满面,一个人关在房里哭了好久;离开嘉义时,有个信徒拦住护驾团车子,递上一封信,说见到湄洲祖庙尊神,三生有幸,信中附有一千元台币,说一定要转交湄洲祖庙。
每到一个宫庙,迎送驾祭典都是当地的县长、市长、议员和各界知名人士,据笔者观察,他们是真心敬拜妈祖的,大多数人都祈祝两岸和平发展,国泰民安;且发现,台湾政要离不开妈祖,谁不敬妈祖,谁就没有选票。妈祖专机刚到台北机场时,有少数人打着建国党的旗号,在机场一角唱反调,当场被迎驾的信徒臭骂,搞得灰溜溜的。第二天,建国党赶快登报声明,说此事与该党无关,是少数人所为。台湾传媒惊呼:“妈祖好风光”、“妈祖真伟大”。有一天,在台南,有个地方小骚动,台湾信众说,没关系,是“台独”作秀,争选票。拜妈祖,他们不敢乱来,否则会被揍死的,信然?
事实证明,不管台北、台中或台南,湄洲妈祖所到之处,均出现万人空巷,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面。笔者曾第一时间从台湾电传新闻稿回莆:《湄洲妈祖金身驾临台湾》、《台南万众欢腾迎神女》、《台湾掀起妈祖热》、《一路高歌向天涯》等,均为现场写实新闻。我发现,在台胞心中,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是绝大数台胞的共识。
在台某宫庙,我带回一本《鲲岛三字经》的小册子,作者庄先生从“台湾史”、“地理志”方方面面,引经据典,有力地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同乡开会时,会议厅张挂福建和台湾省地图,上面写着:“台湾两岸是故乡”。所谓台语,就是闽南话。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是方块的中国字招牌,横的竖的挂满街道两旁,路名也叫“上海路”、“南京路”等等,到处是闽南腔,一如置身于厦门、泉州,商店门口大多建有雨披,也与闽南街道相似。连战、李登辉、陈水扁等一批政要,祖籍均为福建。陈水扁的台独谬论曾受到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批判。而在台湾各大妈祖庙,笔者常看到这些政要名人朝拜妈祖的大幅照片。祭祀妈祖时,文武百官、军民人等均行三跪九叩大礼。
台湾每个妈祖庙,都一致确认“灵溯湄洲”、“香分湄岛”、“灵迹肇湄洲”。大家争的是,谁最早从湄洲分灵来妈祖。朴子配天宫已有314年历史,该宫郑重地珍藏1920年赴湄洲进香的庙旗。迎驾时,朴子市的十二位女中学生身穿湄洲女服饰,梳着妈祖发髻,随妈祖金身绕境;北港昔称笨港,清康熙三十三年湄洲僧人树璧奉妈祖像结茅于此;新港奉天宫门口匾额直书“天后湄洲妈祖”;南投慈善宫叫“南投湄洲天上圣母慈善宫”;嘉义港口宫,花一亿新台币建一座“湄洲公园”;彰化万兴宫,当地多林姓,为此,庙服上印“台湾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圣母”字样。台湾报纸说:“海外妈祖信仰都是以福建湄洲为缘起,分身遍四海”,并说,“同根共源,一脉相承”。善哉!说句实在话,在湄洲妈祖巡台期间,台湾传媒作了大量的长篇幅、大图片、长时段的报道。头一个星期,每天几个版都是妈祖唱主角。业内人士说,台湾七十几个频道都宣传报道了妈祖巡台的盛况,有的频道还连续播放妈祖传奇故事,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妈祖立德、行善的圣迹。我曾经说,我们应该向台湾传媒表示感谢。
台湾人在想什么呢?他们为啥如此信仰妈祖?笔者接触了各阶层人物,他们都盼望发展经济,提高生活,盼望快点三通。一个驾驶员对笔者说,老百姓希望安居乐业,不要打仗;一个商人说,我在大陆做生意,三通后可以节省好多运费;有人说,没三通,台商在大陆做生意,一年多花几百亿台币。嘉义有个布袋港,一个千吨级码头,港口建了许多仓库和商品房,主人指点说,对面就是厦门港,很近,三通后,这些商品房马上升值。
1997年,两岸关系还是乍暖还寒的微妙时期,台胞见到我们,都感到新奇,同时表现出一种共同的乡愁,如台湾诗人写的“现在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老台胞的乡愁更甚,他们不想像于右任先生一样:“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一般的台胞见到我们,都问祖籍地,都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心情,都有“或恐是同乡”的期盼。两岸隔绝四十年,台胞见到大陆来的人,格外亲切,看到大陆来的湄洲妈祖,也感到格外亲切。为此,湄洲妈祖金身驾临,台胞一方面是对神灵的敬仰,另一方面是乡愁得以排解,长期被压抑的思乡之情得以释放。
在南投,有个宫庙的董事说,我已经到湄洲祖庙三十一次了,第一次是偷跑去的。有个妈祖信徒说,第一次偷跑到湄洲,回台后,当局说要处分我,我说“我拜妈祖,何罪之有”,后来也不了了之。大甲镇澜宫的常务董事董振雄对妈祖情有独钟,他出版了摄影集《心灵原乡》(共三册),用几百幅照片,表现了大甲信徒执着弘扬妈祖文化的方方面面。湄洲妈祖巡安兴化时,他也特地来莆,随行拍摄了一组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在台北,我拜访了台胞施国荣先生,有意思的是,他的几个孙子,名曰莆安、莆威、莆恩,名中均有“莆”字。施先生嘱我写“安泽扬四海,恩威震五洲”的楹联,刻在妈祖像旁,让子孙带到美国去(已定居美国),说“让他们不忘本,不忘祖宗,不忘家乡”。实际上,妈祖已成为祖国、家乡、祖宗的代名词了。
在台时,2月19日晚,小平同志逝世,台湾媒体作了大量正面报道,称邓小平是一代伟人,他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祖国大陆作出了贡献,并报道了小平的生平。有的台胞看了央视四套的十二集电视纪录片《邓小平》。台湾书店里公开出售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
2月20日中午,海基会请护驾团吃饭,秘书长张良任站起来说,昨天,邓小平先生不幸逝世,我代表海基会表示哀悼,中午我们以茶代酒。在饭桌上,宾主亲切交谈,互相寻根问祖,大多祖籍福建,有的说到过厦门、福州,路过莆田,并翘起大拇指,称赞发展很快,特别称赞厦门建设很好,城市很干净。张良任说,他很想去大陆看看,已经申请了。闽台交流协会的同志笑着说,好,欢迎你到福州。罗家怀先生说,爷爷奶奶是仙游人,父亲退休后回老家几次,带回不少仙游的工艺品,我也对罗先生说,欢迎你回仙游老家看一看,届时到莆田城关找我,他笑着点头,与我用茶水干了一杯。
在台一个月,处处是乡亲、乡情、乡心、乡愁,处处是“天边的归雁披残霞”,雁叫声声,好似在呼唤,乡关在何方?
和平、发展、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湄洲妈祖巡台的内涵所在,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