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2004年金秋时节,海峡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呈现出一派热络景象:莆田市组织的《湄洲妈祖文物特展》正在台中、台北和台南巡展;即将成立的“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也在莆田紧锣密鼓筹备,海峡两岸已有120家妈祖文化研究机构申请入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热潮中,妈祖文化已成为莆田市的独特优势,成为连结海峡两岸的金桥。这座金桥的搭架,倾注着莆田市政协及其委员们的心血汗水。
一
莆田地处福建省中部沿海,与台湾相隔仅72海里。为加快莆田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市情,着力挖掘妈祖文化、天然良港、民营资本三大优势。莆田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参政议政,委员们充分认识到,湄洲岛是祖国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始终把“传播妈祖文化,推动两岸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
适时组织了“如何弘扬妈祖精神专题调研”,相继提交《打造妈祖故乡、海滨邹鲁的独特品牌》、《尽快成立莆田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改善贤良港天后祖祠交通状况》等二十多个重要提案,为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牵头组建了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由市政协领导亲自担任董事长,成立了以政协委员为主体的妈祖文化研究会,响亮地提出开展“妈祖文化”的研究课题。从此,“妈祖文化”成为一个“常用词”。
先后组织了“妈祖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和“闽台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特别是闽台两岸的专家学者提供上百篇论文,牵涉到民俗学、文化学、航海学、建筑学、历史学等,拓展了妈祖文化的研究领域。
积极挖掘并精心编排了“湄洲妈祖祖庙祭典”,使之成为与“黄帝陵祭典”、“孔庙祭典”并列的中华三大祭典之一。参与筹划建设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建筑群,使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妈祖宫庙建筑群,树立了威仪和风范。
这些年来,莆田市耸立了妈祖巨型石雕像,出版了《妈祖故事》录音带,发行了《妈祖》邮票,推出了妈祖金质纪念章,编排演出了妈祖戏剧,制作了妈祖音乐MTV……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市政协的努力。政协委员们采写编撰有关妈祖文化的书籍有二十多部。其中,老委员蒋维锬先生先后编撰了《论妈祖》、《湄洲妈祖》、《妈祖文献资料》、《清代妈祖史料汇编》等。
近年来,莆田市与省旅游局联合举办了“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每届都有全国或省政协的领导莅会指导,都有政协委员们参与筹划联络,妈祖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妈祖品牌越打越响,前来祖庙寻根谒祖的两岸同胞也越来越多。2004年,通过市政协台港澳侨委、湄洲岛管委会和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的多方奔波,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址设在莆田市,为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促进两岸交流搭建新平台。
二
妈祖是四海共仰的海上和平女神,仅台湾就妈祖宫庙一千五百多座,信众一千六百多万人。树同根、神同源、人同祖。在千千万万台胞心目中,湄洲妈祖祖庙,就是他们的生命之根;妈祖娘娘,就耸立在他们的精神家园。许多台胞以能来祖庙朝拜妈祖为一大心愿,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上千名台湾信众不顾种种阻力,秘密奔赴湄洲祖庙进香。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在莆田调研时强调,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在海峡两岸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妈祖是个勤劳、善良、见义勇为的渔家姑娘,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历史传说,应把其中的精华筛选出来,整理成具有连续性的故事,去反映妈祖文化,宣传妈祖精神,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遵照张副主席的指示,每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都可以看到莆田市政协领导和委员们活跃的身影。
1987年10月,莆田市政协牵头举行的“妈祖千年祭”活动,吸引了海峡两岸十万信众参加。3天后,台湾当局不得不做出开放部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9年5月,台湾宜兰县南方澳南天宫两百多位信众冲破艰难险阻,分乘20艘渔船护送妈祖圣像从海上直航湄洲,开启了两岸直航的先河。随后,湄洲祖庙成了两岸民间交流的热点。台胞们寻根谒祖,虔心捐建了祖庙西轴线的山门、大牌坊、钟鼓楼、升天楼、朝天阁和南轴线宫门、灵慈殿等。
1997年1月至5月,由莆田市政协倡导和参与的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成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妈祖金身先后驻跸18个县市的35座宫庙,受到台湾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金身所到之处,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岛内舆论感叹:从来没有一个活动能吸引这么多人参加,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把不同派别的政治人物平和地聚合在一起,只有妈祖做到了。随后,湄洲妈祖金身巡台活动照片,被编入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
2000年7月16日,台湾大甲镇澜宫妈祖进香团一行两千多人,不顾台湾当局阻挠,辗转千里护送开台妈祖等五尊神像到祖庙进香谒祖,19家台湾媒体共派出91位记者随团采访,4家台湾电视台联手通过卫星直播活动实况,在岛内引起轰动。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台湾民众大多数信妈祖,妈祖文化源于大陆,台湾文化是从大陆传过去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台湾拜妈祖几百年了,两岸之间的交流,是谁也挡不住的。”
在莆田市政协的有力推动下,近年来,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连获突破、盛事不断。2002年5月8日至11日,湄洲妈祖金身首次直航巡安金门。2004年5月,湄洲妈祖祖庙祭典团直航马祖岛,参加妈祖诞辰纪念活动及马祖天后宫重修落成典礼,岛上民众目睹壮观场面,激动地说,这是马祖岛有史以来最热闹的节日。
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凝聚力、向心力。笔者在湄洲祖庙采访时,碰见了土生土长的台湾台南县大学生黄静慧,她动情地说:“我是首次来大陆,一路行来感觉特好,到祖庙就像回到老家一样亲切,妈祖娘娘保佑着两岸的同胞,见证着两岸隔不断的情缘。”笔者问她,如果有人不让你们过来拜妈祖,行得通吗?她抬抬眼镜,认真地说:“不可能,绝对不能同意!”市政协三胞委副主任、湄洲祖庙董事长林金榜告诉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每年都有十万人次台胞来祖庙朝拜、七八百个台湾进香团来祖庙进香。如今,已有1275家台湾妈祖宫庙到湄洲祖庙认亲。市政协等有关部门和祖庙董事会,也组织了55个团组530多人赴台,开展妈祖文化交流及经贸考察活动,产生了良好效应。
三
良好效应不仅体现在文化的寻根认同上,体现在同胞的密切交流里,还体现在经济的双赢共荣中。这些年来,莆田市政协巧妙地利用妈祖文化搭台,唱出了两岸经贸合作的连台好戏。
从祖庙寻根到投资兴业,这是莆田许多台商走过的共同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台胞曾政仁就多次来祖庙进香,并捐资30万元建设祖庙升天楼。在交往中,市政协的领导动员他投资办厂,怀着对妈祖故乡的深厚感情,曾先生与同样信仰妈祖的台商周明朗先生联合投资300万美元,在莆田创办起亿承鞋业有限公司。
台商唐世明、吴江河、王秋雄、吴庆喜等,也都是妈祖的虔诚信众,在莆田市政协的深情感召下,这些台胞信众汇聚到妈祖故乡投资兴业。台商们纷纷表示,妈祖故乡就是我们的根。台资笏立、达福、协丰、新果等企业纷纷在莆田落户。
在政协委员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下,莆田市招商引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以台引台、以港引台不断向纵深发展。台商曾政仁先生的投资取得初步成果,又引进信仰妈祖的台商吴文仪先生,创办了涵江鞋业有限公司。吴先生取得成功后滚动发展,相继在莆田创办了大福、大永、大欣等8家规模鞋厂,总投资额达3200美元。
省、市政协特邀委员黄赛琴年年都要到祖庙进香,她在莆田创办的新威电子有限公司,与台湾通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慰山先生有生意来往。她利用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运用对妈祖的共同信仰,动员林先生联合投资5000万美元,在莆田创办了高科技企业台通(福建)有限公司,主产宽带可视电话等通信终端设备,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缴纳关税数千万元,企业月利润也达上百万元。
妈祖故乡党政部门的支持和政协的关心,使许多台资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台商唐世明先生创办的笏立鞋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拥有员工六千多人的大企业,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他又相继在厦门、东莞以及越南投资办厂,他认为自己是从妈祖故乡起家的,因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台湾丰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秋雄先生在莆田创办的协丰鞋业有限公司,专产世界名牌运动鞋,由于产品销路好,又在这里创办了新荔丰鞋业和配套厂协丰鞋模,并在福州创办了三丰鞋业,形成了大丰鞋业集团公司,年产值达二十多亿元,王先生的企业也挤进了台湾百大企业行列。他来莆田时真诚地向市政协领导表示:感谢你们的帮助!
许多台资企业的落地,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工艺,培训了大批技术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莆田市数千家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推动莆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