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红班”一词,也许对于九零前的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相反是亲切而又难忘的。现在被演化成了更现代化也更专业化的幼儿园。很快米冬雪也到了上育红班的年龄了,在没去那里之前,早就听说那里有多么神奇,后街的小姐姐在那学会了小学的广播体操动作,张阿姨家的哥哥去年还跟着育红班去中心校参加过演出,“我”小小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渴望,也想快些像他们一样“出人头地”,也能学到知识本领。明天,就要去育红班了,“我”辗转反侧,竟然也有睡不着觉的时候。我看着那时的自己,倒像个长辈似的,欣慰地点了点头。终于,到了第二天,“我”被奶奶早早地叫了起来,穿上自己平日里最喜欢的小线衣,还不忘戴上姑姑给买的花色手串,姐姐送的心形粉色塑料项链,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在一旁的我看得是目瞪口呆,简直无语了,好想上前劝一句“姐姐,你又不是去选美,非得给自己打扮成个布娃娃,这样好吗?”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她们都已经朝着育红班出发了。我三步并两步追上去,看着“我”脸上写满了开心,更是翻了一阵尴尬的白眼。心想:小时候的自己,真是不敢想象啊!大约10分钟的路,我们穿过两条街,就到了育红班的墙外。主教室其实就是7间瓦房,外墙是由红色砖头竖立着拼凑菱形镂空图案,墙外花坛的四周都是砖头的一角砌成的锯齿形围挡,很是精致有趣。“哇哦,原来这就是育红班啊!”小小的“我”踮起脚尖儿,趴在育红班的外墙上,睁大两只好奇的大眼睛,拼命地朝里面看看这儿又看看那。还没等我看清楚什么,就被奶奶一把揪住,训斥道:“你这孩子,还不赶紧过来!”“我”蹦着跳着随奶奶走进一个铁制拱门的小园子,拱门上有三个圆铁片,铁片上面的字已经模模糊糊,生了锈,不用看,猜也猜得出跟“育红班”意思差不多了。在教师门口,我看见了两位老师,一位是眼睛很大,有着乌黑长发,漂亮严肃的高个子女老师,“我”听小朋友都喊她“大班老师”。另一位是短头发,年纪稍大的圆脸女老师,应该就是“小班老师”,之所以这么自信,因为育红班里一共也就两位老师。小朋友们看见陌生的“我”,很好奇地聚了过来,“我”心里有些紧张起来。而且当“我”看大家都没有像“我”这样戴着玩具珠串项链,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地往下拽着衣袖,企图盖住手串,又觉得脖子上的项链也够显眼的,却无能为力了。一旁的我不禁偷笑着,被自己当年入园的囧样给逗乐。没想到大班老师一下子抱起娇小的“我”,亲切地问我“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小样子蛮可爱的。”小班老师接待了奶奶,简单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随后“我”便在两位老师带领下,参观了育红班。
先是从教室看起,最东面一间是小库房,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神秘奇妙的“百宝屋”了。有像我这样大小的孩子可以拿的各种各样的小纸伞,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我”还是头一回见。有表演用的道具冰糖葫芦,一看就是道具,因为每一串都大得离谱。上面的一颗圆形山楂就得有“我“半边脸那么大呢。还有下课玩得套圈玩具,还有摇摇小木马等,都是“我”最喜欢的。一旁的我也寸步不离,有幸跟着再一饱当年的眼福,虽然已年近30 ,却仍童心未泯。还没等“我”看完,就被往前领着,穿过一条小走廊,走廊墙上固定着细细的长绳,长绳上搭着各种图案的手帕,原来是晾着大家的擦手毛巾呀。再看身后的架子,一层层,摆放的全是小朋友喝水的水杯。来到临近的一间屋子,这间明显比刚才宽敞了好多,大大的长条木桌,木椅子,黑板又大又长,有个高高的讲桌。听老师说:“这是哥哥姐姐上课的大班教室。“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根立在黑板边的“长棍子”了,看得“我”有些心惊胆战。“我”猜想那定是来揍那些不听话的小朋友的,不敢再多看一眼。再往前走,是午睡的房间。一张张上下铺的小木床映入眼帘。有的床位上已经摆放了小被子和枕头了,“我”好生羡慕。就连通往上铺的小楼梯都是木质的,“我”喜欢得不得了,真想赶快躺上去。再往里走就是小班教室了,黑板没有那么大,教室里除了书本,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比起刚才的教室,“我”更喜欢现在的这间。就在“我”还不想出去的时候,“我”听见窗外小朋友的嬉笑声。原来,窗外的世界更精彩呢!有一次性能容纳3个小朋友的铁座椅秋千,有木马跷跷板,有高高的铁质大滑梯,还有两边长椅对坐式的隔空摇摇车,“我”也没听清它叫什么名字,但是看着小朋友们坐在上面摇来摇去,“我”肯定也会玩。整个园子里,,“我”最喜欢还是圆圆的绿色大转盘,转盘上有十多个小巧玲珑的座椅,红色的,黄色的,被环形铁围着,留出一个出入口,这里有趣得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也在想:虽然这里比不上现在的游乐场,没有精美的旋转木马,却有同样可以让你晕天转地的大转盘;没有可以开的碰碰车,空中摇摇车也够刺激;没有现在的多功能大滑梯,单薄的铁质滑梯也充满探索的期待;没有空中飞椅,简单的“分享款秋千”也足够梦幻了,这里给了我和“我”几乎所有早期童年的快乐,我又一次喜欢上了这里,也许这就是这个“育红班”独有的魅力。就这样,“我”无比光荣得正式地上育红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