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就像一只惊弓之鸟,生活在恐慌与害怕之中。胤礽怕他的地位不稳固,怕兄弟们惦记着他的位子,更怕父皇哪一天不高兴要教训他,他使劲的想办法如何才能稳固自己的位子。可惜的是他想到的不是怎样讨父皇的开心,而是如何进一步拉拢朝廷上其他大臣帮助他自己。这恰恰是康熙最讨厌的事情。
种种迹象表明,他正在朝着毁灭的方向撒丫子狂奔。
到目前为止康熙的一切做法都没有制止住太子党的膨胀。此时如果再不给太子来上猛烈的一棒子,不让他尝尝痛苦的滋味,他是不会住手的。
但是一想到要教训胤礽,康熙便想到死去多年的赫舍里皇后,想到和她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实在不忍心教训她给留下的唯一的孩子,“赫舍里,你在地下过得还好吗?你知道你儿子现在的所作所为吗?胤礽现在的行为越来越让人难以容忍,我该怎么办呢?”真是让人纠结啊。
正因为对赫舍里皇后的思念,他一忍再忍,实在是不愿意过分修理胤礽让胤礽难受,让在九泉之下的赫舍里氏难受。可是眼看朝廷上的党争越来越严重,不少派别都利用太子为所欲为,大好江山的隐患越来越严重,而太子却丝毫不知收敛地迎合他们。
康熙已经暗下决心,为了朝廷的稳定,一定要狠狠敲一敲胤礽!“唉,赫舍里,除了是你的丈夫外我还是皇帝,有些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我要考虑整个朝廷的安危,只能对不起你的家人了,对不起你了。”
他决心要除掉太子身边最重要的一个人。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第四次南巡路过德州,太子在德州生病,病的不轻。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康熙非常担心胤礽的病情。为了让他好起来,他特地选派最好的大夫来给给胤礽看病,并让太子留在德州养病。还让胤礽的外叔公索额图特地到德州照看胤礽。
索额图来了,胤礽很高兴。因为他没想到生病了还可以跟索额图商量以后如何继续在朝廷上培养自己的势力。
更让胤礽没有想到的还在后面。
胤礽病好后和索额图回到北京。好歹索额图这次去德州照顾太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结果非但没有收到一句表扬的话,反而隔三差五的挨康熙的训斥。
以前也经常被康熙训斥,经常挨骂甚至都习惯了,不过这段时间的挨骂索额图却非常害怕。这些训斥非比平常,之前挨骂都是些办事不力等无关痛痒的话,而这次皇帝骂他,一开口就直接给扣上贪污腐败,图谋不轨,欺君枉法的帽子。
“这些可都是死罪啊!”索额图感到这次情形大大的不妙。
朝廷上的那些老狐狸们也也嗅到了浓浓的火药味,特别是那些跟索额图有过节的人。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一道又一道弹劾索额图的折子送到康熙的手里。
接下来就是索额图倒霉的时候了。
回到北京的第二年,索额图便被圈禁在宗人府。几个月后,他就被康熙处死了。
当年鳌拜如此作乱,最后的结果只不过是被软禁。而索额图作为康熙曾经的左膀右臂,朝廷上的元老重臣最后的结果却被赐死。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勾结太子,激怒了康熙。
得知索额图死了之后,康熙心中的怒火并没有褪去,他怒道,“索额图乃本朝第一罪人!”
从原先的股肱之臣到现在的本朝第一罪人,索额图一直以来不过是康熙的一颗棋子。
索额图回来后,先是被怒斥,接着被降职,再是网罗罪名,然后被圈禁,最后被处死。这一切的一切,康熙都让太子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
索额图的死对太子和他身边聚集的人来说是目前为止他们受到的最重要的一次打击。
伴君如伴虎,即使是康熙这样的皇帝也不好伺候。索额图虽说结党营私,但他的功劳还是有的。单就帮助康熙擒鳌拜,跟沙俄谈判这两件事就是很大的功劳。如果从赫舍里皇后那里论亲戚的话,康熙还得管索额图叫一声叔叔。可是他从德州回来,一年的时间之内就被康熙处死了。像他这样的官是不好做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做官,每天轻轻松松快意潇洒一生,和两三个好友每天吟诗作对这样的日子不好吗?
不好。有些人还真就想不开,非得找刺激。这种升官发财的情结是当时很多人的情结,读书为了做官,做官后还要升官。比如说接下来的一个人为了有机会做官竟然考了一辈子的试。
“怪人”蒲松龄。
蒲松龄的一生和这个怪字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一辈子写的就是妖魔鬼怪,奇闻异事。而他的平生经历也称得上怪这个字。
崇祯十三年,蒲松龄出生在济南府淄川的蒲家庄。
这孩子从小聪明伶俐,老师让背的内容别的同学得背很长时间甚至得背好几天,他却只念几遍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这人在读书方面有非常高的天赋。
拥有这样好的条件按理说日后该金榜题名,可是他读书这条道路却很诡异。
离奇的科举之路!
十九岁那年,蒲松龄参加童生试。
童生试又叫童试,因为考试的学生叫童生所以有这么个名字。
这里的童生并不一定是小孩,只要来参加考试的人无论年龄大小一律被叫做童生。运气差的话可能一直考不过,有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来考这个试的,他们也叫童生。哈哈,这是胡子一大把的老童生了。
童生试主要分三场,县试、府试、院试,蒲松龄以十九岁的年龄参加童生试,竟然来了个三连冠,三场考试都让他得了个第一!考场上四五十岁的童生一大堆,他这个年龄算是很年轻了。
拿一个第一就已经不简单了,蒲松龄一口气拿了三个,这可真是学霸中的学霸,霸中霸。
“听说蒲家庄一个人年轻小伙子县试府试院试连拿了三个第一,了不得!了不得!”蒲松龄的事迹争相被邻里乡亲们传颂。
蒲松龄因为这次考试得了个秀才,这是他的第一个头衔。而他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第二个头衔还要在五十多年之后。
十九岁就连中三个第一这件事就足以说明蒲松龄的学问底子应该是很高的,可奇怪的是蒲松龄此后五十多年的时间不断参加科举,无论怎么考每次都名落孙山。
一个少年天才,考了五十多年的试一直考不上举人,这也真是件怪事。可见能考上举人的都不是一般人。怪不得范进五十多岁考了个举人直接高兴得疯了呢。
不过人家范进是之前一直都连个秀才都没中,直到五十多岁中了个秀才,接着考试就中举人了。但是蒲松龄只有十九岁就以高分考中秀才,按理说他接着应该也会考上举人的,可是此后五十年时间竟然考不上举人,怪哉,怪哉。
蒲松龄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个举人,然后再考个进士,将来做官。他的最终梦想就是能有个一官半职。可惜的是考了五十多年也没考上举人。
直到康熙五十年的时候,七十二岁的蒲松龄又一次来考试,这次那些监考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每次考试都看到这个老头儿来,每次榜上都没有他的名字,年纪这么大了还来考试,真是怪可怜的。”
实在是不愿看到他这一把年龄再来了,监考官给他一个“岁贡生”的头衔,算是照顾照顾这个老头儿吧。
这也是蒲松龄科举生涯的第二个头衔,从此以后他就告别了他的科举生涯。
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去考试,每次考试前还要很长时间的复习,可是每次都考不好,搁现在有些学生考个几次考不好就要崩溃了,但蒲松龄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五十多年啊。他的心再宽,面对这样的情况心里的愁闷肯定不会少。
天天这样读书准备考试,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考虑怎样赚钱,他这一辈子主要靠教书挣点钱贴补家用。
钱挣不到,开销倒是挺大的。生的孩子多,原先一两银子他和他老婆花,现在又添了好几个孩子,还是只有这一两银子,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
这时很多家庭的人口状况和蒲松龄家一样,人多。康熙末年人口开始快速增长,这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同样也潜藏着很多隐患,之后这些问题越来越明显。
除了在外面考试不顺利外,蒲松龄的家务事也不顺心。他的嫂子是个小肚鸡肠的女人,做事泼辣,经常欺负蒲松龄一家人。蒲松龄是个文弱书生,怎么着他也不会和嫂子顶嘴的。而蒲松龄的老婆性格内敛,也不好意思惹怒嫂子。于是蒲松龄一家就成了软柿子,经常被泼辣嫂子欺负。
因为他嫂子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后来他在些《聊斋志异》的时候塑造了好几个悍妇的形象。这也算是蒲松龄的一种报复方式。
自己挣不到多少钱,当初分家的时候嫂子在从中作梗,自己也没分到多少东西。蒲松龄的一生过得憋屈又穷酸。
这个世界如此捉弄他,他也要嘲弄这个世界。蒲松龄在复习准备考试之余开始了另一条道路。在他眼中看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