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溪(五输穴)位于脚腕前面脚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正中两筋骨间凹陷中。功用:通调肠胃,舒筋利节。主治:头痛、腹胀、便秘、面肿、踝关节炎、风湿病、眩晕、癫癎、癔症、肾炎、足腕下垂、肿痛、麻痹、面赤、目赤、胃热谵语、眉棱骨痛、臌胀、肠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眩晕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内庭(五输穴)位于足背第2趾、第3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功用:调理肠胃,祛风活络,清热镇痛,通络化滞。主治:胃脘痛、腹胀、痢疾、便秘、急性与慢性肠炎、牙痛、鼻出血、间歇热、脚气、腹痛、肠鸣、阑尾炎、口眼喎斜、喉痹、胸背红肿疼痛、足背痛、咽喉肿痛、面神经麻痹、吐酸、口臭、痤疮、三叉神经痛、腭扁桃体炎、肠疝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厉兑(五输穴)位于足背第2趾外侧趾甲角外约1分处。功用:清热利湿,通调肠胃。主治:胸满、胃痛、腹胀、水肿、便秘、腭扁桃体炎、牙龈炎、口肌麻痹及萎缩、急性鼻炎、癫狂、多梦、神经衰弱、癔症、鼻出血、喉痹、尸厥、口噤、昏厥、热病汗不出、黄疸、胸痛、趾肿、足冷、足胫寒冷、三叉神经痛、面肿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足太阴脾经穴本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左右共42个穴位。
隐白(五输穴)位于足拇趾内侧,趾甲角外约1分处。功用:开窍醒神,益气统血。主治:昏厥、癫狂、呕吐、腹胀、急性肠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子宫痉挛、小儿抽搐、食不下、鼻出血、下肢瘫痪、吐血、便血、尿血、小儿惊风、休克、精神分裂症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公孙(络穴)位于足内侧,第1跖趾关节后1寸,骨下凹陷中。功用:健脾利湿,通调肠胃。主治:胃脘痛、急慢性肠炎、下腹部痉挛、肠鸣、腹胀、呕吐、泻痢、痞块、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心内膜炎、热病、黄疸、疟疾、水肿、癫癎、癔症、子宫内膜炎、足痛无力、多饮、霍乱、心烦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脚气、呃逆、腹痛腹泻、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足踝痛、头晕、心悸、胸痛、消化性溃疡、痛经、胎盘滞留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商丘(五输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功用:健脾利湿。主治:腹胀、肠鸣、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痢疾、肠炎、黄疸、小儿抽搐、便秘、痔疮、癔症、百日咳、舌强肿痛、足踝关节红肿、疼痛、麻痹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三阴交(交会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凹陷中。功用: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主治: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产科疾患。如胃脘痛、腹胀、肠鸣、泄泻、糖尿病、眩晕、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子宫脱垂、不孕症、滞产、遗精、早泄、阳痿、遗尿、尿频、疝气、脚气、肠疝痛、纳呆、崩漏、闭经、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癥瘕、尿血、小便不利、水肿、荨麻疹、胎衣不下、阴茎痛、消化不良、夜寐不安、痢疾、阴部肿痛、脚气、下肢肿痛、麻痹、瘫痪、产后血晕、恶露不绝、睾丸缩腹、神经性皮炎、湿疹、腹痛肠鸣、大小便难、尿潴留、腿痛、偏瘫、突眼、脱发、丹毒、臁疮、冻疮、面部黄褐斑、慢性肾炎、淋病、睾丸炎、盆腔炎及急慢性肠炎、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皮肤瘙痒症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地机(郄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胫骨后缘凹陷中。功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遗尿、腰痛、食欲缺乏、胃肠痉挛、下肢冷痛、麻痹、功能性子宫出血、精液减少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阴陵泉(五输穴)位于膝窝里面横纹头下2寸,胫骨头下缘凹陷中。功用: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主治:腹膜炎、肠疝痛、遗尿、尿闭、阴道炎、急慢性肠炎、肾炎、腹胀、黄疸、腹痛、膝痛、月经不调、妇人阴痛、腿膝肿痛、麻痹、阴茎痛、遗精、喘逆、小便不通或失禁、阳痿、赤白带下、痢疾、前阴痒痛、肥胖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骨(膝盖)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功用:调和气血,祛风利湿。主治:经闭、外阴瘙痒、子宫内膜炎、睾丸炎、淋病、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慢性腹膜炎、脚气、腿膝肿痛、股内侧痛、贫血、气逆、腹胀、麻痹、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状疱疹、湿疮、丹毒、带下、疥癣、银屑病、痤疮等。为治疗皮肤病要穴。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箕门位于血海穴上6寸,两筋间凹陷中,外展屈膝时凹陷最明显处。功用:健脾利湿。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阴囊湿疹、淋病、遗精、阳痿、睾丸炎、子宫痉挛、大腿肿痛、麻痹、下肢瘫痪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冲门(交会穴)位于曲骨穴旁开4寸,腹股沟外端纹头中。功用:调中益气,温经活血。主治:小腹胀痛、小便不利、疝气、睾丸炎、子宫脱垂、精索炎、阴道炎、淋病、崩漏、胃痉挛、腹痛、腹泻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府舍(交会穴)位于冲门穴上n 7寸处。功用:调中益气,温经活血。主治:癥瘕、疝气、睾丸炎、子宫脱垂、便秘、阑尾炎及急慢性肠炎、霍乱、小腹胀痛、肠麻痹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腹结位于脐中旁开4寸,再下1.3寸处。功用:调气活血,温经散寒。主治:绕脐痛、寒泻、腹胀、疝气、急性阑尾炎、腹膜炎、阳痿、咳嗽、脚气、便秘、痢疾、肠梗阻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大横(交会穴)位于脐中旁开4寸处。功用:通调肠胃。主治:流行性感冒、习惯性便秘、痢疾、泄泻、腹痛、绕脐痛、多汗症、四肢痉挛、脏躁、肠麻痹及肠寄生虫病、胆道蛔虫症、肥胖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大包(络穴)位于腋正中线,第6肋间隙中。功用:理气活络。主治:肺炎、喘息、胸膜炎、咳嗽、哮喘、气短、膀胱麻痹、消化不良、四肢无力、全身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手少阴心经穴本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左右共18个穴位。
极泉位于腋窝正中,两筋间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主治:心肌炎、肋间神经痛、胸部神经痉挛、心痛、胸闷、心悸、干呕、乳汁不足、肘臂冷痛、癔症、气短、腋窝痛、咽干烦渴、肩臂痛、瘰疬、心包炎、腋臭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少海(五输穴)位于肘关节内侧(尺侧)横纹头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化瘀宁心。主治:肺结核、胸膜炎、淋巴结炎、瘰疬、手指厥冷、牙痛、头痛、眩晕、尺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颜面神经痛、心痛、头项痛、呕吐、腋下肿痛、手颤、臂肘部痉挛、上肢不能抬举、健忘、癔症、精神分裂症、暴喑、手挛、善笑、神经衰弱、上肢麻木、痉挛性结肠炎、精神分裂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灵道(五输穴)位于神门穴后1.5寸,两筋间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宁心醒神。主治:肘关节炎、肘部神经痛、尺神经麻痹、癔症、心痛、干呕、暴喑不语(急性舌骨肌麻痹及萎缩)、神昏、失眠、悲恐、手痒、臂肘挛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通里(络穴)位于神门穴后1寸,两筋间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宁心醒神。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腭扁桃体炎、神经性心悸、上肢神经痉挛、癔症、盗汗、神经衰弱、心痛、惊悸、怔忡、癫癎、急性舌骨肌麻痹(暴喑)、目眩、舌强不语、咽喉肿痛、臂腕酸痛、指挛、妇人经血过多、崩漏、肩臑肘臂内后侧痛、腕臂痛、遗尿、心律失常、房颤、癔症性失声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阴郄(郄穴)位于神门穴后5分,两筋间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养阴安神。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腭扁桃体炎、心悸、上肢神经痉挛、癔症、骨蒸盗汗、子宫内膜炎、肺结核、神经衰弱、心痛、惊悸、失眠、喉痛、干咳、呕血、失声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神门(五输穴)位于手掌面尺侧第1道腕横纹的两筋间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宁心安神。主治:心痛、烦满、心悸、怔忡、多梦健忘、失眠、神经衰弱、无脉症、癔症、癫狂、鼻炎、舌肌麻痹(失声)、心脏肥大、慢性泄泻、食欲缺乏、糖尿病、小儿惊风、呕血、吐血、恍惚、老年性痴呆症、悲哭、目黄、胁痛、掌中热、大便脓血、头痛、眩晕、咽干不欲饮、喘逆上气、痫证、喉痹、遗尿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少府(五输穴)位于环指和小指之间,掌心内第1道横纹尺侧凹陷中。功用:行气活血,清心导火。主治:心脏疾患、心悸、癔症、间歇热、失眠、小便短赤、遗尿、妇女生殖器疾患(阴挺、阴痛、阴痒)、手掌多汗、手指拘挛、上臂神经麻痹、前臂神经痛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少冲(五输穴)位于小指桡侧指甲角处约1分。功用:行气活血,清热醒神。主治:心脏疾患、神经性心悸、癫狂、肋间神经痛、喉头炎、热性病、休克、脑出血、中暑、小儿惊风、癔症、胸胁胀痛、心痛、中风昏厥、面色紫暗、面目红肿、疥疮、心肌炎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手太阳小肠经穴本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左右共38个穴位。
少泽(五输穴)位于小指外侧(尺侧)指甲角约1分。功用:清热醒神,活络通乳。主治:脑卒中昏迷、头痛、项强、目翳、鼻出血、疟疾、热病、喉痹、心脏肥大、前臂神经痛、颈项神经痉挛、肋间神经痛、缺乳、急性乳腺炎、精神分裂症、昏厥、乳房过大或过小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前谷(五输穴)位于小指外侧(尺侧)第5掌指关节前横纹赤白肉际凹陷中。功用:清热疏风。主治:疟疾、呃逆、头项强痛、耳鸣、耳聋、目痛、鼻出血、腭扁桃体炎、颊肿、鼻塞、急性腮腺炎、热病、乳汁不足、急性乳腺炎、前臂神经痛、手指麻木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3~5分钟。
后溪(五输穴)位于小指外侧(尺侧),第5掌指关节后横纹头上方的赤白肉际凹陷中。功用:散风清热,疏经活络。主治:癫狂、鼻出血、耳鸣、耳聋、角膜炎、目翳、腭扁桃体炎、盗汗、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癔症、疟疾、感冒、热病、肘臂或颈项痉挛疼痛、小儿麻痹后遗症、鹅掌风、手指挛急、目眩、疥疮、目赤、腰痛、落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腕骨(原穴)位于手腕外侧(尺侧)腕横纹前约1横指赤白肉际凹陷中。功用:清热散风,舒筋活络。主治:肘腕及五指关节炎、腰痛、头痛、耳鸣、呕吐、胆囊炎、颊颌炎、泪囊炎、目翳、颈项强痛、尺神经麻痹、臂痛、指挛、手肿、糖尿病、上肢瘫痪、胁痛、黄疸、热病、胃炎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阳谷(五输穴)位于手背腕横纹外侧(尺侧),尺骨小头之前凹陷中。功用:清热泻火,舒筋利节。主治:眩晕、耳鸣、耳聋、颈颌肿痛、口腔炎、牙龈炎、小儿抽搐、小儿疳积、臂痛、手腕酸痛、热病、癫癎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养老(郄穴)位于阳谷穴上1寸,尺骨小头最高点,桡侧骨缝中屈肘掌心面朝小指侧内旋,尺骨小头桡侧显出的凹陷即是。功用:清热利湿,疏经活络。主治:肩臂神经痉挛及麻痹,视力减退,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落枕,手腕酸痛,上肢麻痹无力,急性腰痛、肩、背、肘、臂酸痛,项背强痛,呃逆,急性腰扭伤,急性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支正(络穴)位于阳谷穴上5寸,筋骨之间。功用:清热养阴,疏经活络。主治:头痛、项强、颈肿、目眩、糖尿病、癫狂、精神病、尺神经麻痹、臂痛、肘挛、神经衰弱、手指酸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小海(五输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嘴)与肘内高骨(肱骨内上髁)之间沟中。功用:清心泻火,舒筋利节。主治:肩、肱、肘、臂之诸肌痉挛及尺神经痛,听觉麻痹(耳聋),牙龈炎,舞蹈病,下腹痛,精神分裂症,颈项强痛,小便短赤,癫癎,上肢震颤,瘫痪,头痛,眩晕,咽喉肿痛,颊肿,牙痛,耳鸣,痫证,尺神经痛,过敏性结肠炎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肩贞位于腋窝后面竖纹头上约1寸凹陷中。功用:舒筋利节。主治:肩胛酸痛、上肢关节炎、上肢肿痛、麻痹、肩周炎、耳鸣、耳聋、手臂麻木不能高举、腋汗、瘰疬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