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银屑病(头面及上肢部用方①,腰背及下肢部用方②)。
附记:笔者经验。坚持灸治,多获良效。若配合药物内服、外洗,则效果更佳。
手足癣
手足癣是一种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相当高。本病尤其在夏季炎热季节易发或加重。
【病因】
多因湿热下注,蕴积肌肤,多病发于下;或风热毒邪,壅滞肌表,而病发于上。凡此均可导致气血凝滞肌表失养而发病。
【症状】
手足癣多同时并见。发于手者又名鹅掌风,发于足则称后脚癣。
【疗法】
配穴方一手、足病损区、甲癣区、曲池、合谷。
灸法:①用艾炷隔莱菔根灸,足癣取鲜莱菔根切0.2cm的厚片,用针刺数孔,置足癣区灸5~7壮,隔日灸1次。②用艾条(或香烟)温和灸,甲癣选用小艾条或香烟点燃后移近病甲缘及中心进行熏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2或3次,连灸15日。③用火柴灸,将火柴划着燃烧后吹灭,迅速按灸病损区灸点上,待冷却后移去,每个灸点灸1壮,由外向内,灸点间隔5mm,并与曲池、合谷交替灸治,每日灸1次,灸2次后,改用隔日灸1次,一般10次可愈。④用药蒸气熏灸,鹅掌风取艾叶120g或鲜侧柏叶300g,加水煮沸后将热药液倒入广口瓶中,将手掌置瓶口熏灸,冷后再热再灸,每次灸10分钟,每日灸1或2次。⑤用热吹风灸,鹅掌风取风油膏或雄黄膏涂搽患处后,用电吹风热吹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灸1或2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3~4个疗程可愈。
主治:手足癣。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主穴:手掌皮损区范围内(包括甲癣部及病灶周围5mm的健康皮肤)。配穴:合谷、曲池,交替使用。
灸法:用火柴灸,每个灸点相隔约5mm。操作时先将火柴划着,待火苗刚燃烧尽时(切不要燃及木材部),即将其拂灭,并助其火苗之热气,迅速按压于灸点上,患者有瞬间灼热感,待火苗冷却后移开,如此逐点施灸,每个灸点灸1次(若角质层较厚处,可配合梅花针弹刺数下,才施予灸治),灸治自近心端开始,由外而内,直至灸完选定的部位为止。灸治病例均不发生水疱。每日灸1次,经治2次后,视病情变化,可改为隔1~2日1次,一般10次可愈。
主治:鹅掌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7例,痊愈6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达100%。
硬皮病
硬皮病属中医皮痹、虚劳病范畴,是一种进行性皮肤肿胀、发硬、萎缩的慢性皮肤病。一般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种。
【病因】
多因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湿三邪乘虚侵袭,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气血凝滞,经脉失养所致。
【症状】
轻者皮肤不仁,捏之板硬,形成点、片、条状,色泽淡紫或似象牙之色,日久则皮肤菲薄,光滑发亮,状如羊皮纸;重者则皮肤顽硬干枯,肌肉萎缩,紧贴于骨,光滑无毛,骨节肿痛,屈伸不利,手僵足挺,形如披甲,状如干蜡。
【疗法】
配穴方一①大椎、肾俞;②命门、脾俞;③气海、血海;④膈俞、肺俞。
灸法:用艾炷隔药饼灸,取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份。共研细末,以蜂蜜、葱水各半调匀、捏成小药饼,以丁桂散间灸为主,部分局限性患者加用刺络拔罐。每次取一组穴,4组穴交替使用。每次各灸3~5壮,灸至面部皮肤温热、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或每周灸2次,每穴灸2壮。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主治:硬皮病。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21例(其中系统性硬皮病5例,局限性硬皮病16例),结果:有效12例。
配穴方二皮损区、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命门、神阙、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灸法:①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附子饼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每周灸2次,3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局限性硬皮病。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具有温肾助阳、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故坚持治疗,多获良效。
配穴方三皮损区、肾俞、命门、脾俞、血海、膈俞、大椎、夹脊穴。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及皮损区。先用梅花针用中度手法叩刺至微出血为度,再取艾条点燃各熏灸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附子饼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或先按揉,后艾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硬皮病。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坚持治疗,多获良效,若配合中药内、外并治,则效果更佳。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临床上一般分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类。是一种无原发皮损的瘙痒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
多因湿热蕴于肌肤,复感风邪,不得疏泄,营卫失和所致;或因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前者以青壮年人所患为多,其证多实;后者以老年人为多见,其证多虚。
【症状】
皮肤阵发性瘙痒,往往以晚间为甚,难以遏止,每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痒处可一处或多处,甚至遍及全身,搔之不休。皮肤可见抓痕,表皮剥落,甚至皮破血流,并伴有疼痛,皲裂,潮红,湿润,血痂,甚则皮肤增厚,呈现色素沉着,湿疹化或苔藓化样变等。常常伴有夜寐不安,白天精神不振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灸法:用艾条温和(或回旋)灸,在上述穴位上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皮肤瘙痒症。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多效。
配穴方二大椎、肺俞、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先用梅花针轻叩数遍;再取艾条点燃,做温和或回旋灸,各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皮肤瘙痒症。
附记:笔者经验。屡用效佳,一般连治1个疗程可愈。
脱发
脱发又称斑秃。一般分为局限性脱发和全部性脱发两种。根据临床表现又分斑秃、早秃和脂溢性脱发三种。前者中医称油风脱发,后者中医称发蛀脱发。是一种常见而无明显自觉症状的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发病为多。
【病因】
多因血热内蕴,热极生风,风动则发脱;或气血亏损,肝肾不足,风邪乘虚外袭,发失所养;或气滞瘀阻,血不养发所致。
【症状】
发病突然,头发连片或全部脱落,甚则连及眉毛、胡须、腋毛等随之脱落。
【疗法】
配穴方一阿是穴(患部)、血海、膈俞、足三里、百会。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在穴位及斑秃之部位施灸,各灸10~15分钟,以灸至皮肤微红灼热为度,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鲜姜擦,用鲜姜切开,在斑秃处擦至皮肤微红为止,每日灸1次,或隔日用梅花针叩刺,隔日用姜擦,交替进行治疗。或再用艾条熏灸之,直至治愈为止。
主治:斑秃。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主穴:风池、肝俞、脾俞、肾俞、斑秃局部。配穴:血热者,加曲池、气海;血瘀者,加膈俞、丘墟、太冲;血虚者,加足三里;肝肾不足者,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5~10分钟,局部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梅花针加艾条灸,在斑秃局部先用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用干棉球擦去血迹后,再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梅花针生姜艾条灸,在斑秃局部先用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再用生姜片擦至局部至有灼热感,然后用艾条熏灸2~3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斑秃。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配穴方三主穴:根据经脉和皮部的分布原理,分5个针灸区域。即双头维穴之连线为一区;上星穴与百会穴之连线处为二区;双率谷穴连线处为三区;百会穴四周旁开2~4cm处为四区;双风池穴连线处为五区。配穴:头晕、乏力者,加肾俞、太溪、足三里;胃部不适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失眠心烦者,加内关、心俞、太冲;有瘀血证者,加大椎(刺血)。
灸法:用梅花针生姜艾条灸,前发际与颞部脱发者取一区、二区;以头顶部为中心脱发者取四区、三区、二区;全头性脱发者取五区、四区、三区、二区;每区刺激宽度为2cm左右。随证加取配穴。按所选定区域和穴位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叩刺。叩刺密度要均匀,力量适度,一般由轻到重,慢慢叩刺至局部出现点状出血为度;3~5分钟之后,以鲜姜(或鲜蒜)切片涂搽叩击过的部位,至患者有温热感或局部潮红为佳,然后以艾条点燃熏灸,各灸5~10分钟。配穴或用针刺,视虚实补泻之,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早秃、斑秃及脂溢性脱发。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屡用有效,久治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