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寻常疣。
附记:笔者经验。屡用有效,若配合药物治疗,则效果更佳。具体方药可详见《名医百家集验高效良方》一书。
配穴方三取阿是穴(疣部)。
灸法:用艾炷无瘢痕灸,疣部常规消毒后,用1%普鲁卡因局麻2~3分钟后,置小艾炷于疣的顶端点(艾炷与疣等大),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除去艾灰,用镊子钳住疣体,稍用力钳动几次即可剥离,再以小手术刀轻刮疣的基底,将其除尽,使成一线之凹陷。
一般灸1壮即可。如疣较大,必要时可灸2壮,创口多在3~4日愈合。除个别较深的损害外,愈后多无瘢痕。
主治:寻常疣。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奇穴疗法》。屡用效佳。疣发面部者不用此法。
白癜风
白癜风又称白驳风。是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亦有之。病程缠绵不愈,根治颇难。
【病因】
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郁不畅,复感风湿之邪,搏于肌肤,致气血失和,血不荣肤所致。
【症状】
局部皮肤突然出现色素脱失斑,以后逐渐扩大,呈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白斑,呈单发或多发,并伴无痒痛等自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取阿是穴(患处)。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白斑处熏灸,距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灸治时可由外向内一圈一圈地逐渐缩小灸治范围。开始每次均将白斑灸到高度充血(呈粉红色)。每日灸1次,连灸治7~8日,以后每次灸至白斑呈深红色;或接近患者正常肤色,每日灸1或2次。直至与正常肤色相同时再灸3~5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白癜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用此法治疗6例,经28~36次灸治后,均获痊愈。
配穴方二主穴:肺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白斑局部。配穴:斑发头面者,加昆仑、阳谷;斑在上肢者,加手三里、中渚;斑在下肢者,加风市;斑生阴部者,加丘墟、太冲。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灸至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但不起疱为度。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白斑范围大者,可于斑内增灸数点。②用药炷灸,取当归、桑叶、五倍子、威灵仙各100g,石菖蒲、白芥子各30g,全蝎10g。共研细末,制成药炷,在患处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蒜灸,在白斑上隔蒜灸3~5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④用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各灸20分钟,每日灸2次,20次为1个疗程。初始施灸时应灸至白斑局部皮肤高度充血呈粉红色,灸7或8次后,每次灸至深红色或接近肤色为宜,一般灸30次后,白斑可转正常肤色或接近正常肤色。⑤用温和加梅花针灸,先用梅花针叩刺白斑至微出血后,再用温和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白癜风。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临床屡用,确有一定效果。少数病人可以治愈或减轻。平时适当进行日光浴有助白斑减轻。
配穴方三肺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白癜风穴(位于掌侧中指末节横纹中心至中冲穴连线的中下1/3点处)、皮损区。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但不起疱为度。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白斑范围大者可在白斑区内增灸数点。②用艾炷隔蒜灸,在皮损区内连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20次为1个疗程。皮损区可多灸5~10分钟。
主治:白癜风。
附记:笔者经验。临床屡用,可获得较好疗效。若配合药物外治,则疗效更佳。
黄褐斑
黄褐斑又称肝斑,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的疾病。本病好发于颜面部,其他部亦有发生。多见于女性青年,儿童、男性青年亦有之,尤以妊娠期女性(妊娠斑)为多。
【病因】
多因邪毒壅滞肌肤,经脉失畅;或饮食不洁,虫积内生,以致虫毒气滞,郁于颜面肌肤所致。
【症状】
颜面凸起部位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黄色褐斑,颜色深浅不一,多呈对称性。无自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四白、迎香、肝俞、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褐斑局部。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在褐斑区灸3~7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红润为度。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雀啄灸,在黄褐斑局部灸5~1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注意勿烫伤皮肤。③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2壮(或5~10分钟),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黄褐斑。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平时注意精神调节和饮食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偏嗜五味及日光曝晒,对防止黄褐斑加重有积极意义。
配穴方二大椎与两侧肺俞穴形成的三角区、皮损区。
灸法:①用艾条加梅花针温和灸,先用梅花针在三角区、皮损区内叩刺至微出血为度,再用艾条温和灸,三角区10~15分钟,再重灸三角点(大椎、肺俞(双))和皮损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蒜灸,在大椎、肺俞(双)、皮损区各灸3~5壮,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上法灸后再用紫草洗方外洗皮损区,洗后涂五白散。两法并治,效果尤佳。
主治:黄褐斑。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尚属满意。
雀斑
雀斑是一种黑色素增多,在鼻面部形成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形如雀卵上的斑点,故名雀斑。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儿童亦有之。且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多因肾虚而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袭,肌肤失润所致。
【症状】
鼻面部可见针尖到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数目不一,散在或密集,对称分布,互不融合,无鳞屑和渗出,无自觉症状。且夏季加重,冬季则减轻。
【疗法】
配穴方一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2周1次,坚持长期治疗。
主治:雀斑。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有效。平时避免日光曝晒。
配穴方二大椎、肺俞、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皮损区。灸法:用艾条加梅花针温和灸,每次取3~5穴及皮损区,先用梅花针轻轻叩刺各3~5分钟,再行温和灸各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雀斑、黄褐斑、蝴蝶斑等。
附记:笔者经验。临床屡用,坚持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若配合药物熏洗患处,则效果更佳。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古称癞皮疯。属中医癣病范畴。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头、眼睑、颈项、背肩、前臂外侧,腰部和阴部等处。
【病因】
多因湿热邪毒,蕴于肌肤,阻滞经络,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
【症状】
局部阵发性皮肤瘙痒,皮肤增厚,皮沟加深,呈多角性丘疹或苔藓样变。
【疗法】
配穴方一风池、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承扶、委中等。
灸法:用艾灸综合法,每次选2或3穴,用中强刺激。皮下针:沿患部四周皮下横刺,不断捻针,使其胀感向四周放散,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皮肤针:先用75%乙醇对患部消毒,再用皮肤针(即梅花针)重叩患部,然后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均可。然后用艾条温和灸,1日灸2次,每次30分钟。针刺后再用艾条灸尤佳(拔火罐、艾条灸不适宜会阴部)。
主治:神经性皮炎。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治疗37例,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配穴方二主穴:阿是穴、膈俞、风池、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行间。配穴:风湿热证者,加太渊、太白、阴陵泉;偏血虚风燥者,加足三里,重灸膈俞;瘙痒难眠者,加神门、照海。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先在皮损处涂上蒜汁,放置艾炷,每炷间隔1.5cm。点燃施灸,灸后覆盖消毒敷料,每日灸1次,灸至皮损正常为止,怕痛者可于艾炷未燃尽前压灭。灸后灸点处的皮肤变焦黄,结痂后2~3日脱落,如形成灸疮,可行局部处理,一般不留瘢痕。②用艾炷隔莱菔根灸,取鲜莱菔根切成0.2cm的薄片,用针刺数孔,置患处上放火炷灸5~7壮,隔日灸1次。③用艾炷隔蜂房灸,每次取3~5穴,取炒蜂房米适量,用黄酒调制成厚约0.5cm的小圆饼,放穴位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3~5壮,隔日灸1次。④用艾条熏灸,每次取3~5穴,各灸5~10分钟,局部可围绕皮损区从周围向中心直接熏灸或隔姜灸,每次灸30分钟,30次为1个疗程。⑤用丹药灸,取硫黄15g,水飞朱砂、樟脑各4.5g,麝香1.5g。依法制成丹药,直径0.2~0.3cm,将药粒置皮损上,点燃施灸,待火熄灭后,连灰罨在皮损上,每点只灸1壮,如皮损面积较大,可连药粒数枚(间隔0.5~1.0cm),1次点燃施灸,灸后注意保护灸疮,每10日灸1次。⑥用药烟熏灸,同湿疹。取艾绒、白芷、苍术各15g,银杏、苦参各12g,硫黄6g。共研细末,用棉纸卷成药捻,点燃熏灸患部,每次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日灸1次。⑦用热吹烘法,在皮损上涂以均匀而极薄的风油膏,用电吹风热烘,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3~4个疗程可治愈。
主治:神经性皮炎。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治疗神经性皮炎,近期疗效较好。皮损治愈后仍需治疗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同时注意:避免衣领摩擦,切忌搔抓及用热水烫洗,忌食辛、辣、荤腥发物,多食水果。
配穴方三取皮损区(患部)。
灸法:用艾条回旋灸,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皮损区部位,用点燃之艾条旋转熏灸:距离皮肤0.5~1寸,灸至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皮肤稍呈红润时,用右手掌小鱼际部压患部,由轻而重,做有节奏的旋转揉动,通过揉动所产生的力协同艾灸之热力向肌内层组织透达,等揉至皮肤表层艾灸之热力消失后,照上述方法再灸、再揉,反复数遍。至所灸揉部位皮肤发红,患者自觉热力透达肌肉深层,且感轻松舒适为度。每日灸1次,若见症状改善明显者可改为2~3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兼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银屑病
银屑病属中医学的牛皮癣、白疕、松花癣等病范畴,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病多缠绵,根治颇难。本病好发于颈项部、四肢伸侧、四肢弯处(肘弯、膝弯)、头皮、发际、骶部等处。但多数在项部,亦有多处发生。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病。
【病因】
多因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所致;或因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热伏于营血;或饮食不节,过食腥发动风食物,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蕴阻肌肤;或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多与情绪波动有关。
【症状】
初起为米粒到黄豆大红色或灰褐色或皮色正常的丘疹或斑丘疹,干燥而结实,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增厚,状如牛颈之皮,厚而坚。其形边界清楚,可呈地图状,其上覆盖有多层松散的银白色鳞屑,刮除之可见半透明的薄膜,再刮之有点状出血。自觉阵发性奇痒,搔之不知痛楚。或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脉濡数或濡细,苔薄或薄黄。当情绪波动之时,瘙痒随之加剧,且易复发。
【疗法】
配穴方一取皮损区(患处)。
灸法:用艾条熏灸,取艾条(含麝香者佳)点燃,从内到外呈环形状熏灸患处,灸至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润为度,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灸1次。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洗。内外并治,每获良效。
①内服方:薄荷、蝉蜕、黄连各10g,乌蛇、连翘、生地黄各15g,丹参30~60g,忍冬藤、土茯苓各30g,荆芥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或3次服。②外洗方,蛇床子、苦参各60g,雄黄(后下)10g。煎水反复搓洗患部20~30分钟,每日2次。
主治:牛皮癣。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一般用此法综合治疗10~15日即愈。
配穴方二①曲池、支沟、风池、合谷、素髎、血海、三阴交、皮损区;②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大椎、皮损区。
灸法:上列两方,随证选用,按法施灸。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及皮损区,各灸10~30分钟(皮损区重灸30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雀啄灸,每次取3~5穴及皮损区。先用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再用艾条点燃行雀啄灸,各灸10~20分钟,皮损区灸30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蒜灸,每次取3~5穴及皮损区,各灸3~5壮,皮损区灸7壮,若皮损面积大,可用排炷灸。灸至局部皮肤温热、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