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用艾炷隔葱盐灸,取葱白90g,生食盐30g,共捣烂如泥制成葱盐饼数个,厚0.5~0.8cm,置于穴位上,上放艾炷,点燃灸之。两穴同时灸治至穴位皮肤微充血为度,每日灸1或2次。灸治次数,可视病情而定。
主治:各种腹部术后腹胀(包括胃部分切除、阑尾切除、结肠切除、剖腹检查、小肠部分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子宫切除、剖宫产等术后腹胀)。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①治疗效果:用此法治疗130例,显效(灸后6小时内排气畅快,壁平坦,肠鸣音恢复良好者)98例,有效(灸治后16小时有排气,病人自觉腹胀减轻,肠鸣音蠕动弱者)25例,无效(术后腹胀,灸治后48小时仍不见排气,病人自觉腹胀不减,肠鸣音听不到)7例,总有效率为95%。②注意事项:因天枢穴系两侧同时灸治,因此,两侧选穴亦以切口不经天枢穴之部位为宜,对于经天枢穴部位之手术切口,如部分剖腹探查术,原脐旁的大切口之胃大部分切除术等则不宜用本法。此外,灸治时应注意火候,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增加感染机会。
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的一种急性常见病。
【病因】
一般分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前者多因蛔虫、食积、肠套叠等因所致;后者多因肠麻痹或肠痉挛等因所引起。
【症状】
腹部绞痛、呕吐(呕吐物常含有胆汁和粪便)、无大便、肛门不排气,听诊或可闻及尖锐的肠鸣音。
【疗法】
配穴方一大肠俞、左大横、关元。灸法:①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各灸3~5壮,每日灸2或3次。②用艾条衬垫灸,取桂枝、白芷、公丁香、急性子、王不留行各等份,共研细末,伴入适量面粉,调成稀糊状,制成药物衬布,铺于穴位上,用艾条点燃,各在布上按灸3~7次,每日灸1或2次。注意防止烫伤。
主治:麻痹性肠梗阻。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有效。
配穴方二中极、气海、大肠俞、三焦俞、承山、上巨虚。
灸法:①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或2次;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
主治:肠梗阻。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三神阙、关元。
灸法:用艾炷隔葱盐灸,取食盐(研细)、葱白各适量,共捣烂如泥做成小圆饼状,厚约0.5cm,直径大于艾炷底部,覆盖在穴位上(在神阙穴上再盖1片生姜),上置艾炷,点燃各灸3~5壮,每日灸1或2次,至愈为止。主治:肠梗阻。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多1次见效。
配穴方四主穴:至阴(双)。配穴:呕吐明显者,加针内关、下脘;泄泻明显者,加刺足三里、阴陵泉;腹痛明显者,加刺内庭、中脘。
灸法:用温针灸,取主穴,交替刺激。将患儿仰卧位,助手握住四肢,避免动弹。针刺至阴穴,加灸15~20分钟(须防烫伤)至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每日1次。
上法同时,根据包块部位,另手揉按腹部包块处,先用手指轻轻提捏,顺肠蠕动生理,逐渐加重手法揉按,直至包块消散,1~2小时之久。
主治:肠套叠。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用此法综合治疗12例,经1次治愈者5例,2次治愈者7例,治愈率达100%。
肾炎
肾炎又称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多属中医阳水,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肾炎多属中医阴水,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易治,慢性难疗。
【病因】
病变三脏(肺、脾、肾),基本在肾。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急性肾炎多由外邪犯肺,肺失宣降所起,日久不愈,三脏必虚,“穷必归肾”而致慢性肾炎。或先由三脏病变,功能失调而致水湿内停,复感风邪所致。
【症状】
起病较急,水肿始自眼睑,次及头面与全身,多伴寒热、咳喘或腰痛,尿检有红、白细胞及蛋白或血压增高,或咽喉肿痛,多属急性肾炎。或全身水肿,腹水膨满,肢冷畏寒,重在脾虚;水肿重在下部,腰膝酸软,动则气喘,则重在肾虚;或周身肿胀,腹水明显,胸腹胀满,重在三焦壅滞等。根据家传经验:“凡水肿,重在上部,重在肺;重在下部,重在肾;周身水肿,重在脾。凡肌肤肿胀处,以手指按之,迅即复起,多为阳水;迟缓而复者,多为阴水。阳水责之肺脾;阴水责之肾脾。总之三脏相干,惟各有侧重而已。”
【疗法】
配穴方一肺俞、膀胱俞、三焦俞、水道、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灸法:①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②用艾炷隔赤小豆灸,下肢水肿,每次取3~5穴,用赤小豆研末,以淡盐水调制成小圆饼置穴上,上面再放艾炷,点燃,各灸6~8壮,每日灸1次;③用艾条温和(或回旋)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④用灯火灼灸,每次取2~4穴,用明灯爆灸法,各灼灸一下,每日灸1次,可直灸至肿消。
主治:水肿(阳水)。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此法有宣肺利水,健脾祛湿之功,故用之效佳。
配穴方二主穴:脾俞、肾俞、命门、气海、水分、足三里、复溜。配穴:尿少者,加膀胱俞、三阴交。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④用灯火灼灸,每次取2~4穴,用阴灯灼灸法,各灼灸一下,每日灸1次,可连灸至肿消为止;⑤用太乙神针灸,在脾俞、小肠俞、天枢、丹田、水分、足三里穴施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灸5~7次为度。
主治:水肿(阴水)。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此法有健脾化湿、温肾行水之功,故用之多效,久用效佳。
配穴方三主穴:阴陵泉、三焦俞、水分、水道、膀胱俞、三阴交、气海。配穴:咽痛咳嗽者,加肺俞、尺泽、外关、合谷;面部肿甚者,加水沟;胸闷恶心者,加内关;脘闷甚者,加中脘、足三里;便溏者,加天枢、上巨虚;畏寒肢冷者,加肾俞、关元。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5~7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7~10天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4~6穴,各灸3~6壮,每日灸1次,7天为1个疗程;③用温针灸,每次取6~8穴,留针30分钟,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④用灯火灼灸,每次取6~8穴,各灼灸一下,每日灸1次,连续灸至病愈。
主治:水肿。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配穴方四①肺俞、膀胱俞、列缺、曲池、合谷、三阴交、风池;②脾俞、肾俞、膀胱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气海。
灸法:上列两方,随证选用,按法施灸。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灸1次,慢性者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葱姜灸,每次取4~6穴,取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分敷穴上,再上放姜片,艾炷置姜片上点燃灸之,各灸5~7壮,每日灸1次,慢性者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条温和灸,各灸5~15分钟,每日灸1次;④用温针灸,每次取4~6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⑤用灯火灼灸,每次取4~6穴,各灼灸一下,每日灸1次,直灸至肿消为度。
主治:肾炎(急性肾炎用方①,慢性肾炎用方②)。
附记:笔者经验。一般用本疗法治疗可愈,若病重者应以药物内治为主,本疗法为辅,内外并治,疗效尤佳。具体方药可详见《秘方求真》一书。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系指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的总称。属中医淋证范畴。本病多见于女性,尤以初婚女性发病较多,男性亦有之,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
《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断,故谓之淋。”本病多因湿热下注,蕴结下焦,使之膀胱功能失调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多由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侵犯尿路,引起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等发炎所致。
【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腰痛或伴有发热、周身不适、下腹坠胀等症状。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脾俞、肾俞、膀胱俞、气海、关元、水道、中极、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京门。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5~10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多用于膏淋、劳淋、冷淋。②用艾炷隔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附子饼灸,可在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穴施灸,各灸5~7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多用于乳糜尿。④用艾炷隔盐灸,用食盐填满脐窝,每次灸5~10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多用于冷淋。⑤用艾炷隔知柏地黄丸灸,取知柏地黄丸(大丸)切成薄片,用针刺数孔。每次取2~4穴,将药片置穴上、上放艾炷,点燃,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多用于血淋。⑥用艾炷隔补中益气丸灸,取补中益气丸(大丸),切成薄片,用针刺数孔,每次取2~4穴,将药片置穴上,上放艾炷,点然,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多用于气淋。⑦用艾炷隔山药灸,取鲜山药用盐水浸泡10分钟后,取出切成0.2cm薄片。每次取3~5穴,将药片置穴上,上面再放艾炷,点燃,各灸4~8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⑧用艾条温和灸,急性尿路感染:每次取3~5穴,各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前列腺肥大:在关元、会阴、足三里穴各灸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⑨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泌尿系感染。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临床屡用,对慢性泌尿系感染有良好效果,急性泌尿系感染应配合药物、针刺综合治疗,以迅速解除症状和根治。
配穴方二主穴:膀胱俞、阴陵泉、三焦俞、行间、太溪、中极。配穴:血尿甚者,加血海;排尿无力者,加气海、水道;小便浑浊如膏者,加气海、百会;少腹坠胀者,加关元、足三里;肢厥喜温者,加关元、神阙等。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6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2~4穴,各灸7~10壮,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盐灸,取食盐适量,研细炒微热,置神阙穴上,上放艾炷,点燃灸5~7壮,每日灸1次,5~7次为1个疗程。此法用于虚证者效佳。
主治:淋证(血淋虚证、气淋虚证、膏淋虚证、冷淋、劳淋)。附记:引自《艾灸疗法》。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配穴方三①肾俞、次髎、膀胱俞、三焦俞、水道、中极、三阴交;②肝俞、脾俞、小肠俞、大椎、曲池。
灸法:一般灸疗取①组穴,急性或热毒甚者再取②组穴配合针疗或刺血,用泻法。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①组穴中3~5穴,各灸3~7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用艾炷隔药片灸,每次取①组穴中3~5穴,取对证药丸或药物,切成薄片置穴上,上放艾炷点燃灸之,各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用艾条温和灸,取①组穴,各灸5~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用温针灸,每次取①组穴中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主治:急、慢性泌尿系感染。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效果甚佳。若配用车前草(每次用15~30克)煎水代茶饮,可提高疗效。在治疗期间,应禁食辛辣、肥腻、油炸食品,绝禁房事,避免过劳。
癃闭
癃闭是指排尿困难,甚则闭塞不通,多属危候,古谓:“大便七日、小便一日,过则危。”现代医学则称之为尿潴留或称尿闭。
【病因】
多因肾虚而气不化、膀胱不利所致。且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上焦肺热气壅,中焦湿热不解,下焦肾阳不足,均可导致膀胱气化无度而致病。
【症状】
小便短涩仅点滴而下,小腹胀坠不舒;或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急欲死,多属危候。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水道、三阴交。配穴:癃闭急症者,加利尿穴、内关、归来、小肠俞;脾肾阳虚者,加内关、命门、归来、关元;肺热壅盛者,加三焦俞、大椎、尺泽、归来、肺俞。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每次取3~5穴,各灸5~7壮,每日灸1或2次,至小便通畅为止;②用艾条温和(或雀啄)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至小便通畅为止;③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