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璧拿了茶花送到母亲房中,陈氏早就听到后院有声音,听起来还是个男人,她不禁问女儿:“方才是谁来了?”
沈璧不敢把阮氏买棺材一事告诉母亲,撒谎道:“隔壁那家的男人帮我运了松树回来,家里没炭了。”
陈氏看着瓶中鲜艳的茶花,咳嗽起来:“你的婚事我和老爷说了,老爷没松口,估计年根你就要嫁过去了。”
沈璧说:“娘,我不想嫁给许长顺,若是没有办法,我去出家为尼也好。”
陈氏苦笑:“老爷和夫人怎么会让你出家为尼呢,傻孩子。”
她说:“若我去借钱还他们,他们会允许我出家为尼么?”
陈氏道:“你哪里认识什么有钱人,还要人家愿意借钱给你?”
她来明月镇十年,都没怎么走出去过,没有朋友,更不认得有钱人。
“庙里不是也给俸禄么,我出家为尼的话,或许能拿点钱回来。”
楚国的寺庙由官家奉养,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每月分发给尼姑们俸禄,若是有寺庙愿意接纳她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事。
陈氏知道庙里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不一定比外头差,战火连天的时节,百姓吃不上饭,寺庙里却决计不会断了粮食,多少人争破了头也要当和尚尼姑,这么好的事情,怎可轮到玉娘子。
玉娘子命苦,陈氏深觉对不起她。
沈璧离开母亲住处,决心上山去瞧瞧,山上有座尼姑庵,叫桃花庵,庵里住了几个老尼,往年李家还会出银子供奉佛祖,不知老尼会不会卖这个面子。
次日,她起了个大早,把后院的木柴劈好,水缸填满了水,地里的白菜和萝卜都施了肥,衣裳烘干后每房里送过去,送到大夫人住处时,见她正喂湾儿吃米粥,沈璧乖巧地福身,把叠好的衣裳搁到大夫人床上去。
大夫人斜眼瞟她:“过段时日就嫁过去了,你我关系虽然说不上亲近,这么多年也有点情分,多厚的嫁妆我也出不起,你爹爹备了一份薄礼给你,你若是出息了,生下个一儿半女,坐稳了许家主母的位置,可别忘了娘家人。”
阮氏搁下碗来,从里屋取出一个漆色木盒,沈璧立在门边没去接,阮氏自个给她打开,木盒看着大,里头只躺着两银一铜的簪子,二两银子都不值。
用这点东西打发要饭的了,沈璧不是没见过大场面,五岁从沈家出来时,荷花镇的沈家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吃喝用度都是百里挑一,这么多年,虽然身为李家的奴婢,她的心气却从未低过。
若不是因为母亲原先做过沈家的主母,算得上有点脸面,李原也不会想纳妾。
沈璧道:“我本来就是个丫鬟,不值得夫人破费,若日后有了好日子过,我肯定忘不了夫人和爹爹的恩德。”
阮氏笑问:“你可真的会记得我们的好?”
她答:“自然了,你们给我吃穿,养我十年,这份情谊怎么会忘记呢。”
阮氏顺手关了盒子,又给收起来了,沈璧暗暗冷笑,看了一眼弟弟小湾,转身出去。
一大早把家里的活忙完,徐婶从前头收了碗筷回来,说:“夫人带公子出门去了,说是晚点回来。”
听得此话,沈璧把身上脏掉的衣裳换下,穿了干爽的一身布衣出来,从后门离开,走小道去桃花庵。
桃花庵在山上,有一条大道,要走个把时辰,还有一条小道,虽然陡峭,却只费半个来时辰,她计算好了时辰,要赶在夫人回来前到家,只能走悬崖峭壁上的小道。
她刚到山脚下时,撞见另一个人,棺材铺子的掌柜韩云中也要上山,二人在岔道上撞见,他扛着一个麻袋冲人打个招呼,沈璧有些害羞,低声应了一句,便走小道去了。
韩掌柜走的是大道。
沈璧走小道上山,半个时辰刚刚好,等她到了山顶时,又看见了韩掌柜,他月白色的衣衫迎风飘荡,满面热汗负手而立,面朝着桃花庵,扭头见她上来,意外道:“姑娘这么快。”
她也意外:“韩掌柜怎么会比我还快,你明明走的大道。”
韩云中解释:“在下脚力好,走得快一些。”
她累的满面绯红,低着头从他面前过去,他也跟进了桃花庵,一前一后,二人穿过前院,经过烧满线香的铜兽炉,又经过一个大水缸,水缸中的荷花已谢,留了些枯叶,还有几尾红色锦鲤游弋,山上已经打了霜,很快要下雪了,她走的羊肠小道,衣衫上沾了不少白霜,就这么走进前殿,和老尼说了几句话,跪在绣花的蒲团上双手合十祈祷。
韩掌柜立在宽大的殿门外看着她的侧颜,只有半张脸的话,她也算得上一位标致的女子,想必是为了她母亲的事情特意上山求佛,韩云中也是为了母亲的事情而来,不过他不是求佛,而是有别的事情。
在殿前站了一会,身形高瘦的男人转身沿着悠长的走廊去了后院,后院是柴房,有人在晒草药,见他过来,那个尼姑道:“韩掌柜来的巧,刚拔了了好些药回来,正要晒晒呢。”
韩掌柜道:“正好,都给在下好了。”
地上摊开来晒的是鱼腥草,山上多,但是冬日里也不多见了,他得为母亲多准备一些。
桃花庵的鱼腥草不卖,只送,他拿麻袋捡好后,留下另一个麻袋,袋子里是几个扎紧了口子的大葫芦。
老尼笑呵呵地收下这几个大葫芦:“韩掌柜种的芝麻炸出来的油最好吃了,阿弥陀佛,有劳了。”
棺材铺的掌柜自己种了些芝麻,常常送些上山来给尼姑们吃,尼姑们便还了草药给他。
他扛着个大麻袋走回前殿时,沈璧还在殿中与老尼攀谈,不知她们谈了什么,沈璧的表情一度很失望,老尼好像拒绝了她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