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大学生必须遵守的计算机方面的法律规定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公布,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人,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37%。在2003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从年龄来看,网民中18~24岁的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近三年内下降较多,从2000年1月的30.8%降至17.0%,而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却很快,从2.4%增加到17.6%,这应该与网民中学生的比例增加有关。而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0.6%。从职业来看,网民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8%。学生网民所占比例仍然高居榜首并且稳步增长。与半年前相比,学生网民在比例上又增加了1.8%,绝对数量增加了454.8万,增长显著。专家分析,与其他职业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上网搭建了良好的条件,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也对学生上网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据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90%的同学都触过网,但低年级同学和高年级同学对网络的运用差别较大。大一学生大部分只懂得用QQ聊天,30%的新生不懂得发电子邮件,80%的新生不懂得下载有用程序等。但在高年级同学的影响下,很快懂得进入聊天室,开始打游戏等,但将网络主要用于学习的人却很少。高年级同学运用网络的能力就要强得多,90%以上的同学懂得运用聊天室等网络空间聊天,85%以上的同学懂得发电子邮件,60%以上的同学懂得在网上下载自己需要的文件、电影、程序等,40%的人懂得在网上查询各种自己需要的资料。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在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
二、大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量、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作为求知欲极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学生更是趋之若鹜。本来学习网络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可厚非,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也存在其弊端。
(一)大学生上网的利
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当步入网络社会,大学生在网络影响下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
1.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2.开拓大学生全球视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上网使大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大学生上网的弊
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身心、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个别学生达到网络成瘾的程度,问题十分突出。
1.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为不道德提供了温床,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
例如:一些男学生说:“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生,这样网友马上就过来了,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乱侃、信口开河,因为不必负责任,谁也不知道你是谁”。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关注”,讲的是合肥市公安机关已破获十几起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暴力抢劫的恶性案件,这种现象引起了公安机关、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担忧,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是导致他们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在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占41.9%。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在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有的学生这样说:“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想着网友,老想着聊天的内容,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这些长时间上网的学生根本听不进教师的教育,各科学习成绩极差,甚至被勒令退学。
3.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网吧里面都是烟雾缭绕、气味浑浊、乌烟瘴气,大学生在上网时呼吸这样的空气自然对身体健康不利。经常上网,就视力而言,根据有关报道,全国许多地区学生近视率在80%左右,而因上网近视的占60%。长时间持续上网,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人的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失去平衡,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同时,医学调查也表明,缺乏睡眠会导致食欲下降,身体免疫力下降,情感冷漠,心理活动异常,感知、记忆、思维、言语等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导致“脑死亡”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例如:2003年2月27日,武汉某大学计算机学院21岁的大一学生唐某上午课程结束后,顾不上吃午饭,便和同学直奔校门外的一家网吧打游戏,连续上网5小时后,突感头疼,呕吐。
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5.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沉溺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以后,大学生将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业余爱好让路。迷恋于互联网以后,他们对现实的各种活动,如打球、下棋、看电影以及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认为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
6.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使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上瘾的人主要表现出一种不自主地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使用者出现欲罢不能,难以自拔的现象,其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缺乏等症状。
例如: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考试多门“大红灯笼高高挂”。某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江科进学校时曾拿了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但是后来江科沉迷于电脑游戏,旷课成了习惯,现在已经有10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
7.不健康网站问题
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定位,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经常浏览黄色和暴力内容的网站容易使一个人的性格扭曲,严重者会出现人格分裂、精神变态和犯罪。
有关机构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专家称:“色情网站鼓励和暗示网民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又是现实无法满足的,长此下去,他们将沉迷于幻觉,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例如:杨某是某专科学校的一名优秀学生,来自农村,偶然一次趁同学不在寝室偷偷打开了电脑,突然弹出了一个色情网站。对“性”几乎一无所知的胡当即感到面红耳赤,连忙拔掉电源,但他事后又禁不住好奇再次打开那些赤裸裸的画面。此后杨某经常趁同学不在偷上黄色网站,最终导致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三、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犯罪的种类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人们在获取和传递信息时,又多了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能够提供空前“自由化”的选择,它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质量与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人们的许多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传输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对日露端倪的网络负面影响愈发担忧。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现状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上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网络犯罪已成为不得不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据统计,1998年美国FBI调查的侵入计算机事件共547件,结案399件;1999年则调查了1154件,结案912件。一年之间,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网络色情泛滥成灾,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软件、影视、唱片的著作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商家损失之大不可估计;网络商务备受欺诈的困扰,有的信用卡被盗刷,有的购买的商品石沉大海,有的发出的商品却收不回来货款,更有甚者,已经挑战计算机和网络犯罪几十年之久的黑客仍然是网络的潜在危险。根据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统计资料,两地网络色情案件均占网络犯罪总数的35%~50%,其他所占比例较大的,依次为网络欺诈、贩卖非法物品、恐吓与勒索、非法侵入、侮辱与诽谤等,结果与网络相关的犯罪丛生。防治网络犯罪,已成为犯罪学、刑法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计算机犯罪专家唐·帕克说“将来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特定的犯罪类型可能会不复存在,所有的经济犯罪都将是计算机犯罪,因为各种工商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
我国在1986年利用网络犯罪发案仅9起,在2000年2700余起,此后每年的发案还在增加。我国利用计算机犯罪的表现为:一是计算机网络犯罪在金融行业尤为突出。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发案比例占整个计算机犯罪比例的61%。二是“黑客”非法侵入或攻击计算机网络。目前,在我国负责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绝大部分都受到过“黑客”们的攻击和侵入。“黑客”们有的侵入网络为自己设立免费个人账户,进行网络犯罪活动;有的在网上散布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有的在网上传播黄色信息、淫秽图片;有的恶意攻击网络,致使网络瘫痪。三是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利用国际互联网向境内散布政治谣言,进行非法宗教宣传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二)大学生犯罪的常见形式
1.网络色情和性骚扰
它是利用淫秽网页的高点击率,吸引了部分广告商开发这些网页或者是在网页上传播色情照片、提供色情服务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而犯罪。
2.贩卖盗版光盘
因为个人计算机可以轻易地拷贝信息,包括软件、图片和书籍等,而且信息又很容易极快地传送到世界各地,这使著作权的保护更为困难。在网络上贩卖盗版光盘,其内容可能是各类计算机软件、图片、mp3、音乐CD或者影视VCD、DVD等等。同时,有的因为包含色情内容,也成为取缔的对象。
3.贩卖违禁物品、管制物品
在网络上贩卖违禁物品、违禁药品、管制物品或者管制药品,比如枪支、毒品、春药等。
4.销售赃物
在网络上以低价出售或者高价拍卖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得来的赃物。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待售的货物,尤其是二手货,其中有一些可能就是犯罪所得的赃物。
5.诈欺
和传统犯罪一样,网络犯罪中,诈欺也是造成损失较多、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种类型。互联网上存在10大类型的诈欺犯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