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定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甲醛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特种药品。
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一、毒品及毒品的分类
(一)毒品的概念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这里的药物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溶剂等,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
制毒物品是指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毒品,有些是可以天然获得的,如鸦片就是通过切割未成熟的罂粟果而直接提取的一种天然制品,但绝大部分毒品只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取得。这些加工毒品必不可少的医药和化工生产用的原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毒物品。因此,制毒物品既是医药或化工原料,又是制造毒品的配剂。
(二)毒品的分类
1.从毒品的来源分
从毒品的来源分,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
(1)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
(2)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3)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2.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分
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看,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
(1)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鸦片类。
(2)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如苯丙胺类。
(3)致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如麦司卡林。
3.从毒品的自然属性分
从毒品的自然属性看,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生理依赖性的药品,如鸦片类。
(2)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如苯丙胺类。
4.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分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1)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
(2)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二、毒品的特征
毒品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一)依赖性(即成瘾性)
依赖性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
1.生理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的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的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程度除了与吸毒者自身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使用药物种类、用药时间、频率和剂量等因素有关。据研究,鸦片类毒品所产生的生理依赖性最为强烈,在第一次用药后就可能出现,用药者一般在停药8~12小时后表现出一系列中毒症状。
2.心理依赖性
心理依赖性是指人在多次用药后所产生的在心理上、精神上对所用药物的主观渴求或强制性觅药的心理倾向。心理依赖性的产生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以往用药所体验到的某种效果或感受驱使,用药者为了不断追求这种效果或感受而产生继续使用该药的强烈欲望;二是为逃避停药时出现的烦躁、不安等心理反应而渴望继续用药。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虽然表面上不如生理依赖性明显、强烈,但极难根除,它是吸毒者在生理脱瘾后复吸率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
(二)耐受性
耐受性是指不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物后,药用效果会出现退化现象,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迟钝、变弱,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相同的药效。由于毒品的药物耐受性,几乎每个吸毒者都会经历逐步增大吸毒量、缩短吸毒间隔时间以及改变吸毒方式的过程。
(三)非法性
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我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以及非法提供毒品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必须予以严惩。
(四)危害性
毒品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危害。吸毒者不仅身心健康受损,而且易感染和传播多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性病与艾滋病。毒品对家庭的危害主要是对家庭经济的消耗、对家庭成员间亲情的疏远以及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毒品对社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诱发违法犯罪,阻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败坏社会风气方面。
毒品的四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其他毒物的自然特征;由此产生的对吸毒者本人、家庭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为了消除毒品的危害,法律必须要规范和限制人们对这一类化学物质的生产、制造、销售和使用,对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加惩处。因此,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三、毒品上瘾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类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类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二)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环境能否获得毒品,社会动荡不安对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哪些人易成为毒品的俘虏,社会法律对毒品的态度等等。 (三)个人的心理因素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在不同性格的人当中易冲动,对社会常规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对挫折忍受力差者这三类人,有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较高的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性。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总之,毒品成瘾问题,往往是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毒品的危害及预防
(一)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对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经济文化,对整个社会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二)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生理依赖性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一而再、再而三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