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鱼,其鱼种规格、生长速度和养成商品鱼的大小规格不一,因此放养密度应各不相同。较大型的鱼(如草鱼)比较小型的鱼(如鲫、鲮等)的放养尾数应较少而放养重量就较大。同种不同规格鱼种的放养密度应作适当调整。若商品鱼规格过大,单位产量不高,表明放养过稀,需调整放养密度。
5、池塘管理
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日常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效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渔谚“增产措施千条线,通过管理一根针”是很形象的比喻。
(1)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
池塘养鱼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生产活动。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养鱼全过程和各种因素间的联系,以便控制池塘生态环境,取得稳产、高产。
在精养鱼池中,养鱼取得高产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水质和饲料矛盾的过程。一方面要不断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使鱼类不断地得到量多质好的饲料。在高密度精养的池塘中,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大量投饵施肥后,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水质过肥,甚至是恶化,反而限制了投饵施肥,又容易引起鱼类浮头和泛池。如果不施肥、少投饵,则水质清淡,鱼产量很低。可见水质和饲料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因此,要提高鱼产量,在池塘管理中就必须抓住水质和饵料肥料这对主要矛盾,促使它们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和发展。池塘养鱼中解决这对矛盾的经验是: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施肥保持“匀、好、足”。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出现频率高。
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
匀——一年中应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和肥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之间投饵量和时间间隔均应相差不大,以保证投饵量既能满足池鱼摄食的需要,又不过量而影响水质。
好——肥料、饲料的质量应是上乘的。投喂的饲料质量高,营养丰富,鱼类利用充分,排泄物和饵料残留量减少,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
足——施肥量和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鱼能将投饲物吃完,使池鱼足而不饥、饱而不剩。
(2)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①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早、中、晚巡视池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有无残饵,有无浮头预兆。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便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发生。
②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池塘水质既要较肥又要清新,含氧量较高。因此,除了根据施肥情况和水质变化,经常适量注入新水,调节水质水量外,还要随时捞去水中污物、残渣,割除池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影响溶氧量。
③及时防除病害细致地做好清洁池塘的工作是防除病害的重要环节,应认真对待;一旦发现池鱼患病,要及时治疗。
④施肥有机肥料除了直接作为腐屑食物供滤食性鱼类摄食外,还可培养大量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作为鱼类的饵料。但是有机肥料耗氧量大,在高温季节施用,容易恶化水质,并且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饵,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等在水中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因此没有必要再施含氮量高的肥料。此时,水中磷的含量很低,一般在0.01mg/L以下,氮磷比严重失调,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故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施用磷肥,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冬春和晚秋应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而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需经常施以少量的无机磷肥。一般放养前至3月份的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有机肥料在池塘中逐渐分解,耗氧较低,肥效稳定,水质不易突变。肥水池塘或养鱼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多,一般施基肥量较少或不施。追肥要少量多次,应选择晴天,在良好的溶解氧条件下用泼洒的方法进行,闷热的天气,不能施肥,以避免耗氧量突然增加。有机肥料必须腐熟后,在晴天中午用泼洒的方法施肥。施肥要避开食场。
无机磷肥应先溶于水中,在晴天上午9:00-10:00,泼洒于池内。此时,池水pH值一般在8以下,有效磷的退化速度较慢,加之上下水层不易对流,使上层水溶性磷保持较高浓度,利于浮游藻类吸收,可提高水溶性磷的利用率。
⑤投饵一年中各月饵料的分配计划,主要根据各月的水温,鱼类生长情况以及饵料供应情况来制定。每日的实际投饵量还要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一年之中,投饵应掌握“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投饵应实行“四定”投饵原则。
⑥合理使用渔业机械,搞好渔机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用电安全。
⑦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每口鱼池都有养鱼日记,对各类鱼种的放养及每次成鱼的收获日期、尾数、规格、重量,每天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情况,都应有相应的表格记录在案,以便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并为以后制定生产计划,改进养殖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2.2.2湖塘养殖
近年来宁夏大宗水产品消费市场的草鱼、大规格鲢、鳙鱼售价持续偏高。而商品鱼出塘时贩运要求一次数量大且草、鲢、鳙按一定比例搭配出售。精养池塘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一次性满足贩运要求,几口池塘搭凑销售又存在转运伤鱼而被压价影响养殖效益的情况。在此宜渔低洼盐碱湿地湖塘养殖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我区拥有18.7×104hm2的宜渔低洼盐碱地、湖泊湿地,合理开发引黄灌区低洼盐碱荒地及湖泊湿地资源发展渔业大有广阔前景。
1、湖塘条件准备
在宜渔低洼盐碱湿地修坝筑堤围合面积为6.67~20hm2大塘,紧挨堤坝开挖下底宽10~15m,上顶宽20~30m、深0.8~1m的集鱼环槽,环槽两边坡比为1:4,环槽内每100~150m修筑横档土坝一个,把环槽分为3~5个长条形小塘。原地貌为浅滩,其上水草保留。开挖引水渠道,设进、排水口。引水渠与水源相通,进、排水口要严格分道,并设拦鱼栅、调控闸门。3月初用明火焚烧浅滩干枯水草,逐步加水,先使环槽蓄水,待浅滩水草嫩芽萌发后,每隔7~10天,加水15~25cm。
水源为无污染的农田退水、地表径流水、地下渗水、黄河补水。环槽最大水深2.3~2.8m,浅滩最大水深1.5~1.8m。沿一条堤坝每50~80m设置可移动投饵台3~5个,每个投饵台放置3KW叶轮式增氧机1~2台。若套养河蟹,在立秋前15~20天用蔬菜棚膜沿大塘堤坝设置河蟹防逃围栏,围栏棚膜每2~2.5m用木桩固定支撑,棚膜下埋入土10cm,地上高50~55cm。
2、鱼种放养
低洼盐碱湿地湖塘一次性出塘数量较大,只适宜成鱼养殖,可套养少量苗种。根据近年大宗水产品市场草鱼、河蟹需求旺盛、售价坚挺,和低洼盐碱湿地丰富水草是草鱼、河蟹天然饵料和栖息场所的特点,故采用以草鱼为主的成鱼养殖方式,考虑鲤鱼吞食河蟹脱壳软体、夏花苗种,又根据是否搭养鲤鱼、河蟹、夏花苗种情况分为两种养殖模式,每666.7m2鱼种放养。鲤鱼种为一龄鱼种,草、鲢、鳙鱼种均为二龄鱼种。3月中下旬放入河蟹,4月中旬分别放入鲤、草、鲢、鳙鱼种,6月中下旬放入鲢、鳙鱼(比例3?fe551)夏花。
3、饲养管理
(1)饵料
4-5月份投喂粗蛋白33%、粗脂肪4~5%、粒径2.5~3.5mm的草鱼成鱼前期饲料;6~9月份投喂粗蛋白29%、粗脂肪3.5~4.5%、粒径4~4.5mm的草鱼中期饲料。
(2)驯化投喂
湖塘浅滩丰富水草使初期下塘的草、鲤鱼种不会主动选择人工饲料,故驯化初期要延长驯化时间。把投饵机出料口调至最小位置,每次驯化2~2.5h,每天两次。约15~20天后,鱼种可驯化成群。
采用人工手动调节投饵机,以开始投喂速度慢、中间快、末期慢;每次出料量开始少、中间多、末期少的投饵方法,按湖塘中吃食鱼体重的3~5%驯化投喂,每次驯化投喂1.5~2h。日投饵量可根据天气、水温等具体情况,以来集群吃食的鱼“八成饱”灵活调整,即以每个饵料台集群鱼数量还剩三分之一时为好。4、9、10月每天投喂两次,5、6、7、8月每天投喂三次。
在风浪较小的6月到8月中旬,在第三次投喂前2~1.5h,打开饵料台处增氧机1h,使饵料区与外围水质充分交换。每20~25天更换移动饵料台位置,防止沉累残饵腐败分解消耗过多溶氧,使投饵区水质溶氧高于4mg/L,保证饵料台处集群鱼正常摄食。
(3)施肥
化肥溶水后,全塘泼洒肥水。在5、6、7月每10~l5天施肥一次,8、9月每20~25天施肥一次。施用磷酸二铵和尿素合剂(3?fe551),每0.067hm2施用3500~2500g。
(4)水位调节
低洼盐碱湿地湖塘养殖产量较低,加之宽敞水面、地形风力形成的“风摆浪”补充溶氧,水质较稳定,不存在单位水体鱼载量大、水质突变而形成的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现象。养殖期间只考虑鱼种入塘后逐步加水和日间蒸发补水,无排水。每间隔7~10天,加水15~20cm,在7月达到最大水位,此后只适量补水保持水位不变。
(5)疾病预防
在草鱼种刚入塘时投喂药饵3~5天;从6月始每15~20天投喂药饵一天。为防止养殖鱼类抗药,交替使用盐酸沙拉沙星和氟苯尼考药饵,剂量为每公斤鱼体重投喂:10mg盐酸沙拉沙星或15mg氟苯尼考。
6~9月份在每个投饵台前呈品字型放置5~8个镂空漂浮药袋,每个盛放150~250g药物,每15~20天轮流放入敌百虫、硫酸铜、三氯异氰尿酸钠。使养殖鱼类集群吃食时局部高浓度药浴,预防鱼病。
(6)防逃
每天定时巡塘,及时修补填实鼠洞和进排水口渗漏处。立秋后,更要注意巡查河蟹围栏,及时发现并修补破损。一旦发现围栏边有河蟹夜间频繁活动痕迹,尽快设置捕蟹地笼,适时捕蟹,提高商品河蟹回补率。
2.2.3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法。
我国淡水网箱养鱼自1973年开始,根据淡水网箱养鱼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利用天然饵料基础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种类型的网箱养鱼,这两种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培育鱼种,在水库、湖泊中利用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细菌絮凝物等天然饵料,在网箱中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二是在水质肥沃的水库、湖泊中利用天然饵料饲养滤食性鲢、鳙鱼,或利用草型湖、河中丰富的水草资源饲养草食性鱼类;三是完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生产商品鱼,主养鲤鱼、草鱼等吃食性鱼类。此外,近年来还发展了网箱养鳜、大口黑鲈等肉食性鱼类。
1、网箱养鱼高产原理
生态学原理网箱养鱼虽然把鱼类限制在很小的空间,但借助于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的溶氧、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与网箱外的广大水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得网箱内的鱼群同样可以“享受”整个大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使网箱内始终保持鱼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生境。氧气充足,天然饵料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鱼类代谢活动中排出的废物、残饵和粪便均能及时地随水流向周围扩散、稀释、分解。因此在选定网箱养鱼的水域时要对水域条件加以考察了解;在实施网箱养鱼时,关于网箱的形状、规格、网线粗度,网目大小、网箱的布置,以及日常管理中清洗网箱等,均要着眼于如何有利于网箱内外充分的水交换。
小体积网箱能比常规网箱有几倍之高的载鱼量,而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其原因就在于小体积网箱有更高的换水率。网箱越小,其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也就越高,自然水流和鱼的游动所造成的水体交换率也就越高。
生理学原理网箱把鱼类的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袭击,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增加了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有利于生长和育肥。网箱内的鱼类受到空间结构的限制,减小了运动量,能量消耗减少,增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