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一些不同恋爱心理和动机如果过度,就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会给当事人造成悲伤、忧郁、失望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痛苦。如渴望自身价值在对方身上得到认同的心理容易导致走极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的生活的全部都是你,失去了你,我将无法生活。”这样的心理极端化会使当事人迷失了自己,完全依照对方的价值评判来决定自己是否有生存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一旦提出分手或者终止恋爱关系,当事人极有可能在心理上崩溃,从而做出极端的事情,如自杀、自残、报复对方等。
(二)高职大学生的恋爱类型
高职大学生由于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在思考和处理各种问题时常常是理想化、感性化和本能化。所以,在对待爱情和恋爱这一问题时,表现为以下几种恋爱类型。
1.浪漫型。认为爱情和恋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将爱情和恋爱对象理想化、神圣化,让爱情和恋爱远离现实社会,不食人间烟火。
2.游戏型。视爱情和恋爱如游戏,不能投入真情实意,只求个人需要(性生理的需要或物质的需要等)的满足,对恋爱的对方不肯负任何责任,追求“但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3.占有型。一经确立恋爱对象,对所爱之人赋予极其强烈的感情,并要求对方回应以同样的感情;对其所爱之人具有极强的占有欲,要求对方不能对其他的异性有一丝情感,这种人对恋爱对象常常心存猜妒和防备心理。如果恋爱失败,将仇视对方或伤害对方。
4.伴侣型。这种类型的爱情和恋爱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建立在信任和真诚的基础上的,温情多于激情,信任多于嫉妒,是一种平淡而厚实的爱情,这种恋爱是可以结出幸福之果的。
(三)男女生恋爱的心理差异
男女青年在恋爱心理上存在一些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投入感情;男生比女生在追求对方或边缘性性行为中更积极主动;女生的防备心理比男生重;女生比男生更爱“面子”;女生比男生更重视爱情在生活中的作用;女生比男生更重视情爱,而男生比女生更重视性爱;男生在爱情表现上比女生更为热情和直截了当,而女生在爱情表现上比男生更含蓄更持久;女生在校期间对恋爱的迫切程度可能要比男生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女生认为步入社会后,自己选择的机会和余地要比男生少。
三、高职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
(一)情投意合
一些高职大学生认为爱情是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情。高职大学生们觉得自己的爱情较少有功利、世俗的色彩,选择恋人不过于看重金钱、家庭背景等,有的欣赏某人的聪明才智,有的喜欢对方的温柔体贴,有的是在一起很开心,有的是谈得来,志趣相投,只要彼此感觉不错。只要情投意合,便可成为恋人。
(二)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仍是男生们考虑女友的重要标准,而女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更看重学识、性格等。
(三)来自父母的影响
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初对男人、女人的认识,以及与男人、女人关系的建立,就是从父母开始的。高职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会受自己对父母的印象和态度的影响。简而言之,一个把父亲当成偶像,非常欣赏父亲的女生,会按照父亲的样子来选择男友。同样,一个对母亲欣赏备至的男生,也会按母亲的标准去选择恋人。当然,父母的感情如何,父母之间彼此相处方式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男人、女人的态度。如果一个女孩觉得父亲对母亲不好,可能会产生对男人不好的印象,会希望找一个尊重女性,使其有安全感的男孩;男孩也会同样如此。不过由于情感世界的复杂性,每个人对父母也会产生非常复杂的情感,在选择恋人上会表现得捉摸不定,徘徊犹豫,复杂多变。
(四)心理需要的满足
选择什么样的恋人也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特殊的心理需要有关。在心理上如果对某一方面特别渴望,就会特别看重对方的某一点。曾有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女生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同学,同去的女生对生病的同学照顾得特别细心周到,令这个男生特别的感动,觉得她特别善良,爱慕之心油然而生。这个男生生长在一个比较穷困的家庭,父亲工作在外,自己常被人欺负,他需要的是善意的对待,渴望的是善良的心灵,那个女生的品行一下就打动了他。
(五)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是选择恋人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性格特点,如内向、外向等,另一个重要的关于性别特征的研究,反映了对恋人选择的影响。
人们习惯对男性与女性特征作不同的描述。在选择恋人时,一般人们会觉得女性选男友,希望更具有男子特征,比如勇敢、坚强;而男性选择女友注重女性特征,比如温柔、顺从等。不过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标准时,会对男友选择标准上加上一些女性化的特征,如温柔、体贴;在选择女友时加上自信、独立等男性化的特征。这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双性化。双性化不但成为一种性格特征,而且直接影响到选择恋人的标准以及未来爱情及婚姻生活的满意度。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她认为适应最好的人是同时具备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人,她把这称为双性化。男性化主要由执着和控制等特征构成,女性化则主要涉及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男性化和女性化得分都高的人,被划分为双性化人。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认为双性化的人比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的人更受欢迎、更有趣、适应更好、能力更强、更聪明,而且更成功,双性化的人会是最好的伴侣。因为双性化的人更能意识到爱意并能表达出来。因为他们具有产生亲密感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果断性而且愿意冒险。
(六)社会时尚
由于人在一定社会上生活,特别是每个时代有着各自的特点,高职大学生也会受时代和社会时尚的影响。现代社会崇尚的开放、竞争、务实等特点,也会成为高职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男孩不坏女孩不爱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等带有争议性的讨论,多少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选择恋人的心态。金钱、地位等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选择恋人的标准。
以上的各种恋爱心态的出现是因为高职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决定的,高职大学生在生理上虽然已经成熟,但在心理上还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个性、情绪情感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尚未稳定和成熟,正确的恋爱观尚未形成。
四、高职大学生恋爱的条件
高职大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爱的意识,渴求爱情的愿望是青年期正常的心理反映,但需要爱情未必懂得爱情,未必能够把握爱情。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还未定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时,他就不能对爱情做出正确的抉择。因此,恋爱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成熟的时机的,成长中的高职大学生应该慎重对待恋爱问题。高职大学生恋爱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是大学生恋爱的必备条件当代社会,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是否成熟,主要依据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以个体生理成熟特别是性成熟为标志的身体的长成;二是以个性的成熟稳定,主要是自我意识的提高为标志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三是以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担任角色,及其相应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为标志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并不平衡——-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性生理发育成熟时间与其心理发展成熟时间相比较,明显地提前了,而心理发展则相对滞后。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滞后的现实,表现为大学生不稳定的情绪,反映出他们不成熟的心理状态。不成熟的心理通常表现在有时易冲动、焦虑、困惑、迷茫、失落等。学业方面,有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感觉学习压力过大,有考试焦虑症、厌学等;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大学生感到人际交往困难,缺乏人际交往技能,人际关系不良,孤独闭塞,经常有自卑感等;恋爱与性方面,有的大学生与异性交往困难,对性冲动有不良心理反应,对性自慰行为产生过多自责,有盲目恋、苦恋、失恋、多角恋等倾向。大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挫折承受能力较弱,也说明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恋爱观的不稳定性和对恋爱时机把握的不准确性。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谈恋爱,就容易将爱情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和浪漫化,并因此造成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因为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恋爱,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有的大学生恋爱中遇到挫折时不能自拔,使自己置身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有的大学生在恋爱中情绪波动,不仅影响了学业,也打乱了正常生活规律。因此,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是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必备条件。
(二)人生观相对稳定是大学生恋爱时机成熟的标志之一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统一,是人对自己的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在世,都有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虽然已经树立起来,但是大多数还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不稳定性,表现在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对人的本质等一些重大人生问题,往往存在片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人生观决定恋爱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大学生的恋爱观是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是对他们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巨大推动力量。正确恋爱观的形成,需要稳定人生观的指导;不稳定的人生观,将会导致不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人生观稳定之前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难免存在片面性,他们对人的本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对爱情与事业、爱情与集体、爱情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有时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恋爱行为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义务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等,也都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相对稳定的人生观,是当代大学生恋爱时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相对牢固的学识基础是大学生恋爱的前提条件爱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情绪上的欢愉和振奋、生活上的充实和满足。爱情固然重要,但它毕竟不是大学生生活的全部,也不是首要的东西,与学业相比较,爱情只能是次要位置上的,因为学业才是大学生的主课,是首要任务。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而要圆满地完成学业,则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学业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能过于分散。在打下牢固学识基础之后,才可以从事如恋爱等学业以外的活动。如果学业基础还不牢固,甚至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那就说明恋爱的条件还不成熟。学业基础不牢固情况下的恋爱,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者会引起大学生情绪上的波动,造成厌学、辍学等严重后果。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个十分有代表性的悖论:许多大学生固执地认为他们自己能够做到恋爱与学业两不误。不少大学生把恋爱与学业并列起来看待,认为它们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因此他们在恋爱方面情愿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往往是将学业搞得一塌糊涂。因此,大学生到底该何时谈恋爱,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看他是否具备了相对牢固的学识基础。
(四)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是大学生恋爱的社会基础恋爱是大学生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后代的繁衍和社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恋爱实践,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态度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无论是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无病呻吟的爱情歌曲,还是充斥着商业目的的广告故事,经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录像、互联网络等大众主流传媒充分炒作、大肆渲染后,显得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给青年大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所发生和流行的一切,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心理和思想,也影响着大学生恋爱观的价值取向和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