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文物
一、古脊椎生物化石点
天祝古脊椎生物化石点有3处。
华尖东山梁化石点位于钱宝乡华尖东北面山梁,多为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属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化石点。
韭菜沟生物化石点位于华藏寺镇河东10公里处的韭菜沟村西北侧沿山一带。主要为牛、马、狗牙等骨骼化石,属上新世化石点。
红大大沙河生物化石点位于华藏寺镇红大村东北半山腰里。主要为牛、马等骨骼化石,属第三纪晚期化石点。
二、古文化遗址
1973年至1988年发现古文化遗址3处,其中2处已健全文物档案,于1984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天祝地区开拓于4500年以前。
坪山小沟遗址位于东坪乡塔布尕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罗家湾遗址位于东坪乡扎帐村为仰韶文化晚期类型。
华尖滩遗址位于钱宝乡华尖滩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三、古城堡遗址
松山古城位于松山乡松山村,又名牧羊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修建。
藏民堡子遗址位于松山乡藏民村中心处,属松山城附属设施——军事营堡。
红石堡子位于钱宝乡红石村,系宋代所筑。
岔口驿堡子位于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明代驿站遗址。
马营沟大营盘位于抓喜秀龙乡西南马牙雪山北脚下,为宋代古城遗址。
安远驿古城遗址位于安远镇安远村,为汉至明代的驿堡遗址。
三角城遗址位于大红沟乡三角城村的山丘上,属明代城堡。
安门古城遗址位于打柴沟镇安门村,系汉代古城遗址。
四、古建筑
中庄三官庙位于华藏寺镇中庄村北路口,系清道光年间所建。庙宇较完好。
朱藏沟口三官庙位于炭山岭镇朱藏沟口,系明末清初所建。除配殿和耳房门面被修改外,其它保存完好。
五、古长城、古烽墩遗址
天祝境内的古长城由东南向西北沿金强河谷地上乌鞘岭,下古浪西去,有汉长城、汉壕沟、明长城、明壕沟,当地群众称之为“边墙”。境内的汉长城筑于西汉中期,明长城筑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现仅有华藏寺镇华藏村水泉的500米、三里墩村的1000米和打柴沟镇打柴沟村的800米、金强驿村的2000米断垣残迹明显,其余基本成为土埂。
石洞沟梁长城位于打柴沟镇金强驿村,全长约2000米,残垣高2~4米,底宽3米,顶宽0.5~1.2米,为明代所筑。
乌鞘岭长城位于打柴沟镇安门村东北面甘新公路东侧和乌鞘岭北安远镇的南泥湾村,全长约10公里,墙垣已残缺不全,残高1.8~2.5米,底宽2~3米,沿长城附近有汉、明烽燧墩7座。在岭南坡明长城约100米处有汉长城,南北走向,已风化成土埂。
古烽燧墩天祝境内尚存汉、明所筑烽燧墩遗迹,均系夯土板筑。夯层在15~25厘米之间。
较大的纵横放有直径8~12厘米的木椽作“骨架”。
六、馆藏文物
县博物馆有馆藏文物639件,其中珍贵文物80多件。有远古时代的牛、马骨骼及犬齿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四大圈纹双耳彩陶罐、虫类纹双耳彩陶壶、素面红陶尖底瓶、绳纹灰陶童棺瓮,石斧、石刀、石羊、玉铲、骨锥,汉代木马、铜印,唐代象牙笏板,宋元时期的水壶、刻划画纹瓷瓶,明清的佛像、藏文经页及书画等。其中一级文物有铜牦牛、平行网线圈点纹双耳彩陶壶、虫类纹双耳彩陶壶、马家窑类型篦纹尖底瓶、西夏褐釉剔花瓷瓶。
七、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5月2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坪乡罗家湾遗址、赛什斯乡东大寺、天堂乡天堂寺、松山乡松山古城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上1981年省政府批准的乌鞘岭南坡明长城,天祝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均树有省文物局统一制作的文物标志石碑。2005年6月30日,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朱藏沟口三官庙、栗家庄汉墓群为天祝县境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石门寺、红石堡子、坪山小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等56处。
第六节旅游
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
1992年前,县内旅游业仅有自发性旅游观光,无旅游接待设施和经营性服务。1996年初,县政府设旅游局。6月,省畜牧厅、省草业公司、县畜牧局、华藏饭店4家单位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在石门沟建成了天祝第一个旅游企业草原公园。次年,在金沙峡设立了第一个私营旅游接待站。1998年,石门沟风景区新增旅游接待点6处。1999年,三峡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A等森林公园,2001年,成立三峡森林公园管理处。公园内旅游企业增至14家。开辟了石门沟草原森林度假区、金沙峡自然风景区、天堂寺藏传佛教名胜游览区。同年,接待游客13.4万人,综合营业收入155.74万元。2000年后每年接待人数突破20万人,旅游综合营业收入达到1900多万元。规模较大的旅游企业是草原公园和民族风情度假村。
2000年,县政府制定《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制定了《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县旅游产业开发委员会。2005年,景区内有旅游服务企业14家,总投资2500余万元,旅游商品开发企业5家,总投资1500余万元。2001~2005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6.4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10644.5万元。
2006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76万元。
二、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一)马牙雪山风景区
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藏语称阿尼嘎卓。位于天祝县城西部,主峰白石尕石达,海拔4447米,是祁连山东端最为奇异险峻的大山。山势麳麵,景色壮观,年均气温-6.5℃,呈西北-东南走向,从甘青边界起,至永登没入群山,全长80余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清代杨惟昶有诗赞曰:“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被当地人视为神山,其中有伦布什则、抓噶尔、史什则等山峰,有胜乐湖、白胜湖、圣母湖、依恬主湖、法圣赤三角湖等天池,据民间传说有108个。其中最大的是白蘒的拉姆兰措湖和丁却兰措湖,统称古古拉海子。上池拉姆兰措湖,长约500米,宽约200米,水清但不见底;下池丁却兰措湖,长约300米,宽约150米。两湖有一个奇特处,就是旱年水旺,涝年水歉。天池发育地带为典型的古冰斗冰川地貌,是典型的冰斗湖,位于“U”型谷陡坎之中,三面峭壁高耸,为典型的刃脊和角峰。谷中两壁的山坡上,巨石林立,有“观音讲经”、“千佛朝湖”、“狮子头”、“格萨尔王试剑石”、“珠姆王妃棋盘”、“雷公洞”、“马牙朝晖”、“马牙晚霞”等景观。马牙雪山顶峰有最典型的古冰川地貌,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探险价值。开辟有阿沿沟-马牙雪山天池长10.2公里的旅游专线。
火石沟风景区,山谷翠绿,石峡险峻,灌木密布,属马牙雪山北麓景点。
(二)卡洼掌高原风景区
卡洼掌,意为雪掌,位于县境西北,属祁连山冷龙岭,主峰大雪山(藏语称阿尼岗嘎尔)是甘青界山。东西长约22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海拔4874米,为天祝最高峰。山脚草原宽阔,山腰有灌丛分布,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分布。山势雄伟,自然资源丰富,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探险旅游景区。
(三)天祝三峡风景区
天祝三峡指大通河流域的朱岔峡、金沙峡和先明峡。天祝三峡森林公园是天祝西南部自然旅游景区。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A级森林公园。
五台岭藏语称夸兰尼哈,意为空中之路,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50公里。主峰海拔3200米,是进入天祝三峡、天堂寺、马牙雪山等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因是自下而上五个阶梯式山峰的最高峰而得名。五台岭属高山草原地带,其阴坡盛长高山杜鹃、山柳、金露梅等灌木丛,阳坡为草原。连通石门沟景区和天祝三峡直至天堂寺的石天公路,盘旋而过。登上山巅举目四望,便见万山起伏,云涛雾海,西面的祁连林海,北面的马牙雪山和乌鞘岭,东面的松山丘陵和老虎山,南面的庄浪河谷川地尽收眼底。“五台岭远眺”是游人不愿错过的观光机会。
朱岔峡位于天堂乡,峡长10余公里,以路曲、水秀、峡险为其特征。阴山和谷底有蔽天的桦树林,阳山险峻陡峭、危岩耸立,巨石峭壁上柏树傲立;峡谷狭窄处,两面山峰林海遮天蔽日。春天,冰雪消融,溪流淙淙,阳光婆娑,桦树吐翠;盛夏,鲜花烂漫,绿荫葱葱,百鸟啼啭,清爽宜人;秋天,满山的桦叶如霞,杨叶泛黄,松柏苍翠,色彩斑烂,层次分明。
隆冬又是雪覆山崖,霜压翠柏,一派琼崖玉树的北国风光。
金沙峡位于炭山岭镇,以林密、山奇、石怪、水碧、谷幽为基本特征。林木资源丰富,有树木10余种,在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云绕,苍松翠柏,蓝天如带,峡谷内奇岩树立,千姿百态,若渔舟唱晚,若金鸡啼晓,若恋人对视,若骏马奔驰,意态万千。峡谷狭窄处,蓝天如带。顺峡直上,一路有蘒匾、仙人洞、姊妹峰、痴心石、仙人峰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美丽的神话传说。峡中段的仙人泉,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其水甘冽,据说能祛病健身。景区建有接待站点3处,主要提供住宿、餐饮、以及藏、土族歌舞表演、土族婚礼表演、篝火晚会等项目。
先明峡位于赛什斯镇,与金沙峡仅一山之隔,峡内重岩叠嶂,奇峰参天,在长约10公里的峡谷中,山水树木皆为奇境。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倒虹吸横跨两座高山之间,以其107米的巨大落差,被列为亚洲第一,与秀美的自然景观珠联璧合。先明河纵贯峡谷,河两岸水田畦畦,垦于危岩巨石之畔;农庄簇簇,建于依山傍水之处。先明峡又是天祝历史上道教较集中的地方,有雷庙、旦台庙等道教庙观遗址。
大通奇险大通河上游的天堂乡大宗台有一钢索吊桥,横跨两岸,使天堑变通途。过吊桥沿大通河南下,对岸悬崖绝壁,类似华山“千尺幢”的“百丈崖”。这一带河床地势平缓,水流平稳,是进行顺河漂流的极佳河段。
(四)石门沟风景区
石门沟位于石门镇,距县城13公里,因两山对峙,峭壁如门,故名“石门”。深入峡谷10公里处是新开辟的石门森林草原度假旅游区,以水草丰美,林木茂盛,药水神泉,幽谷怪石和特有的民族风情而闻名。石门沟景区旅游景点遍布,分布于石天公路17~28公里之间,山峰有“骆驼山峰”、“犀牛望月”、“高峡锁月”等奇特景观。风景区建有藏、土、蒙古等民族特色的旅游服务接待点14处,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帐篷、房屋和古典式可移动的小木屋;有高标准赛马场。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歌舞表演,游客骑马比赛,藏、土族婚俗,篝火晚会等各具魅力。主要旅游接待点有草原公园、民族风情度假村、石门山寨、百花滩民俗风情苑、土族风情园、蒙古度假村、云雾山庄、华锐山庄、卓芳天盛、香巴拉娱乐园等。
药水神泉药水神泉在石门沟内的药水山下,泉水内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终年温度14℃,据传具有神奇的疗效,原有108眼,后因各种原因,只有10余眼泉出水,每眼泉的水都有不同的治疗功能,如治胃、治肺、治眼睛、治皮肤病、治瘟疫等等。清乾隆年间,大呼图克图三世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曾为药水神泉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周围数十里内的各族群众参加了这次大型佛事活动。在此之前很早的年代,药水神泉的神奇疗效就被附近的群众发现,寺院的藏医试验确定了每眼泉所具有的功效,并在泉石上用藏文刻上标记,这些标识性文字和药师佛像至今犹存。民国以前,常于夏天在这里举行药水节,人们有病便来取水饮之。2002年,在泉边修建了药王佛殿、佛塔和石拱桥。
(五)本康丹霞地貌风景区
本康丹霞地貌以天堂乡本康村为主,包括科拉、业土等地,它是由陆相白垩系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岩石颜色朱红,高低错落、造型奇特,线条舒缓优美,千姿百态,其形状如柱、如莲、如象、如牛、如猪,在不同视角,呈现出不同造型,如“本康宝顶”(也称“本康小麦积”)、“本康喇嘛”、“壁虎盗仙草”、“仙桃石”、“巨蜥”、“神剑洞”、“天窗月”、“石猴出世”、“飞来石”、“一线天”等。
(六)乌鞘岭风景区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日,位于县境中部,属祁连山东延冷龙岭分支,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10公里,主峰大洼顶海拔约3562米,是典型的高山草场。年均气温-2.2℃,无绝对无霜期。史书记载乌鞘岭有“炎天飞雪”的景观,今亦常见。虽无奇险峻峭之处,却显巍然雄浑之势,是河西走廊咽喉地带,古丝绸之路要冲。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翻山而过。岭脊有韩湘子庙遗址,汉、明长城及烽燧墩翻越山岭,蜿蜒西去。其南北两山在每年5~9月份分设有帐篷式接待点,提供餐饮、歌舞表演。2004年在岭上修建了佛塔和碑亭,以作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