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图书出版
1989~2005年间,全县先后编辑出版了一批文化图书。其中公开出版的图书23种,内部出版的图书25种。
书名出版社作(编)者出版时间备注
《雪山情》中央民族出版社宣传部、文化局1990.7小说集《华锐诗草》中央民族出版社宣传部、文化局1990.7诗集《华瑞·饶布萨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县编译室收集整理1991藏文版《方向》甘肃人民出版社朵生春1991诗集《松山6.2级震资料汇编》地震出版社刘新民主编1992《华锐历史文献选编》甘肃民族出版社县编译室收集整理1994《五凉全志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县古籍办1994《华锐藏族民间文学集》青海人民出版社乔高才让、旺绪多杰1995.8藏文版《华热藏族史略》甘肃民族出版社乔高才让、李成森、洲塔1998.12《华锐藏族民歌选》青海民族出版社马祥云1999藏汉文对照版《凉州佛教》甘肃文化出版社乔高才让、李占忠2001《休闲天祝》甘肃文化出版社桑吉仁谦2002《家庭经济研究报告》甘肃文化出版社桑吉仁谦2002《私营企业家成长报告》甘肃文化出版社桑吉仁谦2002《美丽的谎言》甘肃人民出版社桑吉仁谦2003.12小说集《读遍生活》甘肃人民出版社桑吉仁谦2003.12散文集《天祝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乔高才让主编2004《天祝历史人物》甘肃文化出版社乔高才让主编2004《歌者》重庆出版社魏金山2004诗集《甘肃土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甘肃民族出版社李占忠、闫万象、哈守德2004《县域经济论》兰州大学出版社李文祥2004《甘肃藏族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洲塔、乔高才让2004《风中的眼睛》作家出版社靳万龙2005散文集《阳光部落》作家出版社仁谦才华2005诗集第三节广播影视一、机构设置1951年2月,自治区以一部“长江牌”直流收音机建起收音站。1956年3月,天祝县广播站成立,1976年4月6日,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1982年改名为县广播事业局。1978年9月,天祝县电视差转台建成,覆盖半径15公里。1989年,建成毛毛山微波台;1995年,建成“天祝人民广播电台”,1998年,“天祝人民广播电台”和“天祝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2002年1月,天祝县电影公司整建制划归县广播电视局管理,5月,县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天祝县广播电影电视局。至2005年,局属科级单位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毛毛山微波台、网络中心。
二、设施建设与服务
1995年,建成县城区域性有线电视网,当年发展用户2000户。1996年,建成天堂、东大滩、赛什斯、石门、西大滩等5座卫星地面收转站,转发中央一套电视节目。同年,建成安远、钱宝、朵什、祁连、赛什斯5个乡镇有线电视网,发展用户700户;扩大城区有线电视网,延长改造主干线路10公里。1998年,建成毛毛山多路微波农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传输12路电视节目,覆盖安远、抓喜秀龙、打柴沟、华藏寺、钱宝、石门等乡镇,发展用户6000户。同年,在县城有线电视传输网中开通了中央台四套加密频道,县城有线电视节目由12套增加至16套。1999年,建成华藏寺至炭山岭74公里长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工程,传输18套电视节目、1套广播节目,覆盖华藏寺、炭山岭、石门及天祝煤矿、天祝建材厂等,当年发展入网用户3000余户。同年县电视台节目点对点微波传送至毛毛山向全县发射。2000年,加装了毛毛山多路微波管理系统,2005年,建设了华藏寺至炭山岭广电光纤技术改造及延伸工程,架设炭山岭至赛什斯46公里长的光纤传输主干线。2006年底,全县广播混合覆盖人口21.14万人,混合覆盖率91.5%。电视混合覆盖人口21.6万人,综合覆盖率93.8%,有线电视网络通达13个乡镇71个行政村210个自然村,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8000多户。
三、广播节目设置
天祝人民广播电台节目除播出藏汉语《天祝新闻》外,开设有《社会之窗》、《农牧区之声》、《走向市场》、《相约周末》、《报摘新闻》、《华锐纵横》、《小说连播》、《雪域文艺》等专题专栏节目。2001年,增设《一周要闻》。服务类节目有《节目预告》、《天气预报》、《广告》等。
天祝县藏语广播事业起步于50年代。90年代末,县电台成立了藏语部,实行采编播一体化,每周播出4次5小时。2001年,实施“西新工程”新闻类节目设置《天祝新闻》、《新闻译报》、《今日雪域》等栏目,对象性节目设置《教育园地》,知识性、服务性节目设置《科技之光》、《健康之声》,文艺节目有《每周一歌》。2003年,开办了《科学与生活》、《道德与法制》、《华锐风情》等栏目。
四、电视节目设置
天祝县1992年开办电视节目,转播央视一套、甘肃电视台一套电视节目外,开设少量的自办节目,每天播出2小时。1995年7月,天祝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设置有《华锐纵横》、《天祝经济》、《华锐风情》、《科技天地》、《生活平台》、《一周要闻》、《荧屏导视》、《点歌台》、《每周一歌》、《雪域文艺》、《周末大观园》等栏目。藏语电视节目每周播出1次45分钟。2003年开设互动点播频道。2004年,设置《今日华锐》、《百姓生活》两个专栏节目。
2001年4月,对藏语节目进行全面改版,除播出藏语《天祝新闻》外,新创办藏语《华锐风情》、《雪域文艺》两个栏目,2004年设置《雪域风》栏目。
五、电影放映、发行
1953年,甘肃省牧区文化服务第三队来天祝,巡回公映影片。1958年,省牧区文化服务第三队划归天祝,改名为天祝县电影一队,1959年1月,组建了县电影二队,1978年全县有30个放映单位,共放映电影5889场。1989年,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县财政差额补贴,1992年,停止财政补贴。1990年5月,公司迁至新县城华藏寺,共有职工20人。1995年8月,天祝影剧院建成投入使用,年放映电影250多场次。2001年12月,电影公司整体出售给私人经营。2002年1月,整建制划转县广播电视局管理,负责全县的电影放映,同时参与多种经营。2003年,开始实施2131工程,即在21世纪一个村一月看一场电影,至2006年底,共放映电影8000多场(次)。天祝县被评为全国、全省农村电影工作先进集体。
第四节科学技术
一、科技概况
(一)科技机构与培训
1988年,县属科技事业单位有农牧机械站、草原监理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经营管理站、农业广播学校、种子公司、水土保持站、二道墩草原试验站、水利工程设计室、林木病虫害防治站、林业工作站、林木种子站、林业勘察设计队、城乡建设设计室、环境保护办公室、地震办公室、标准计量管理所、农村能源办公室、计划生育指导站、401站、妇幼保健站。全县农、林、水、牧、工、商、科、教、文、卫等部门有技术干部1578人,占干部总数的57.72%。其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272人,初级职称978人。1983年后科技普及培训每年达0.6~2万人(次),正规培训每年约在800~3000人(次)。1989~2000年,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乡镇长进行科技讲座和培训,累计达2010人(次)。1999年11月,天祝县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称号。2000年后,先后有2510多人(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引进高技术人才160多人。“八五”以来,通过自学和联合办学形式,共开设32个专业,参加继续教育人数6652人;县职业中学、农广校、卫生学校等培训农村各类技能人才1480多名;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1230”工程(每户有一名懂科技、会管理的明白人,每户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全县普及30项新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农牧民进行农业、林业、畜牧业、节水、农机、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适用技术培训,年均培训4.5万人次,骨干培训2000多人,技术入户率达96%。建立科技示范村50个,科技示范户5000户。至2005年,全县农、林、牧、水、科、教、文、卫等部门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92人,其中高级职称105人,中级职称986人。
(二)科技管理与普及
1988年以前与省内外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的科技协作项目主要有:
甘肃高山细毛羊基地在甘肃省家畜改良站协助下建成;高山草原中间试验由甘肃农业大学主持、协作进行;冷凉灌区小麦丰产栽培试验得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支持;农牧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在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配合下完成;白牦牛保种选育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协助下完成。
1986年引进西北铁合金厂、白银公司的矿热电炉设计技术,生产硅铁、硅锰合金;1988年引进兰州钢厂铬铁生产技术。
1989~2005年,共实施了174项科技项目。其中农业49项,林业24项、畜牧业62项、水利4项、其它35项。
从1989年起,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科技协作开发,至2000年底,共实施开发了20项项目。“十五”期间,主要实施了“杂交油菜制种”、“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牛羊肉精加工制品技术研究及应用”、“天祝县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高原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等科技项目。
1998~2005年底,科研成果共有81项,其中省(部)级14项、地(厅)级45项、县(处)级22项。
二、地震监测
(一)机构与设施
1989年,县地震办公室升格为科级建制,隶属县政府办公室。1998年更名为县地震局,隶属县人民政府领导。2005年,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副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全县建立测报点3个、宏观哨8个。2003年,开通了地震信息通讯网。
(二)地震考察
1983年以来,国家地震局将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圈定为全国四大重点地震监视区之一。1984年1月6日旦玛发生5.5级地震,同年12月7日哈溪发生5.0级地震。1987年9月28日在安远镇附近发生了3.5级和3.0级2次有感地震,10月2日发生了4.0级地震。1987年10月由国家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及法国专家组成的联合地震考查组先后两次在天祝抓喜秀龙、安远、松山、哈溪等乡镇进行了地震考查和断层论证。
1.松山6.2级地震考察
1990年10月20日,天祝县松山乡与景泰、古浪3县交界处发生Ms6.2级强烈地震。震区范围东起景泰县,西至天祝县松山乡大圈湾西侧,北止阿门岘,南到大圈湾、车路沟一带。呈北85°西走向,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2.5公里,发震构造为北80°西走向的毛毛山——老虎山全新世活断层。宏观震中在松山、东大滩、钱宝3乡及武威地区天祝种羊场。震区松山乡囊锁、藏民、蕨麻、松山城、松山街和旧寺沟等村破坏严重。断裂全长150公里,总体走向北西,呈斜列展布,局部地段走向方位有转折,是一条以走滑为主的断裂。
2.安远5.4级地震考察
1996年6月1日20时49分在天祝县安远镇马家台、抓西秀龙乡南泥沟及古浪县古丰乡一带发生Ms5.4级地震。此后至6月23日共记录到余震101次。余震主要往北东方向展布,长轴17.5公里,短轴6公里。此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安远镇马家台、黑河滩村和古浪县古丰乡一带。震中区烈度为6度,其中安远镇冯家庄、三沟台,抓喜秀龙乡红圪、代乾和哈溪镇友谊、东滩村为5度区、6度区,呈较椭圆形,长轴方向约北西20°;5度区近圆形且沿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延伸较长,其中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为6度异常点。
(三)地震灾害
1.天祝松山6.2级地震受灾情况
此次地震受破坏严重的松山乡、东大滩乡为牧业区,大多数居民以牧为主,分散居住。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道路坍塌、交通受阻。震区出现山崩、滑坡和地裂缝。遭受破坏区域达814平方公里。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有松山乡囊锁、藏民、松山城、松山街、蕨麻村和东大滩乡旧寺沟等33个村,3450户17588人。直接经济损失总额5749.88万元。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2.天祝安远5.4级地震受灾情况
此次地震使安远、抓喜秀龙、哈溪3乡镇受灾严重,朵什、西大滩、毛藏、打柴沟等大部分乡镇程度不同受到损失。共有86个村的23139户107365人受灾。其中重灾村18个,9500户43400人;轻灾村68个,13639户63965人。地震造成经济损失5899.57万元。
震后3~5日,安远、朵什、西大滩、抓喜秀龙、哈溪、赛什斯等6个乡镇52个村又分别遭受了严重的洪涝、冰雹、冻灾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3.6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