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中,之所以要求教师尊重家长、理解家长,是因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家长负有教育好他们子女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这不是教师或学生家长某一方面的任务,而是二者共同劳动、辛勤培育的结果,看不到或者割裂这个关系都是不正确的。
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家长,首先,就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要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更不要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其次,对学生的批评要慎重、中肯,要理解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感情;再次,要正确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地位和文化教养,一视同仁地看待他们;最后,要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批评和建议,即使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错误,也不要指责学生家长,更不要去指责他们的子女。
尊重学生家长,还包括班主任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一个德高望重、有教育理论修养的教师,不仅自己会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而且也会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他会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最初的生活知识、劳动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首先是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的;父母既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又是抚育自己成长的家长;一个人对自己父母的尊敬和热爱,是青少年的纯正感情,也是国家公民公德的表现,更是品德崇高、有觉悟、有道德的表现。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教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又是那么亲热和尊重时,就会由衷地感谢教师。结果是,班主任和家长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深团结和友谊,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统一对学生的教育。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在学生家长面前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也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无视学生家长的不符合教育学的观点和行动。为了圆满实现教育目标,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教师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要求每个教师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向学生家长提出他们对于子女进行不恰当教育的批评,并且有分寸地、适当地向家长提出教育学生的要求,并使他们认识到这些要求的善意与合理性,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和教育理论的修养,向学生家长说明他们在教育学上的无知对于青少年教育带来的危害。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班主任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案例一:
在家访的过程中,经常有家长会说自己的子女不愿与他们沟通,回家时父母还没说上三句,就说“你烦不烦,一回家就念紧箍咒”,然而与同龄人相处则无话不说,只要一个电话就往外跑。从中反映出当今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学生喜欢自由,但根本不会去想什么叫自由。而家长爱唠叨,认为多对子女讲讲总是有好处的,由于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教育的内容不加选择,讲来讲去是同样的几句话,导致学生不爱听。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要求普遍比较高,造成子女对家长的教育不理解,久而久之形成了难以逾越的代沟。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扮演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润滑剂,让自己的学生理解家长对他们教育的苦心,同时希望家长正确看待代沟问题,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理解并宽容他们的行事,从而解脱“代沟”所带来的困扰。
为了达到学生与自己的父母乐于沟通这一目的,班主任乔老师设计如下主题班会课。一、集体主义教育。二、三十年后,你自己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中间加一个作业,写一篇日记,谈一谈三十年后你打算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以下是有关集体主义教育的部分内容: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连心,同舟共济海让路。”可见集体主义是战胜一切困难,走向胜利的保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面对一切问题和困难呢?班主任乔老师提出了如下建议:1.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2.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然后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向大家提要求,要心中有学校,心中有班级。一个人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成长才是健康的。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班会课。
如果我是一棵草,那集体就是碧绿的草地;
如果我是一棵树,那集体就是茂密的森林;
如果我是一滴水,那集体就是无边的海洋;
……
我不伟大,伟大的是集体,
集体给了我力量,
集体给了我毅力,
集体给了我勇气,
集体给了我腾飞的翅膀,
热爱我们的集体吧!
通过这样的班会课,对部分学生来说效果明显,至少那段时间里违纪的学生少了,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了。
在日记当中,每一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想法,今后要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在一定层度上反映了学生自己的心声,希望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支持他们的行为。这为乔老师开展第二堂主题班会提供了素材,乔老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在班会课中请学生畅所欲言,讲讲自己的想法、做法。
问题一:如果你的小孩在读高一时,想退学去做网络生意,你作为父母如何去教育他(她)?
问题二:如果你的小孩基础相当薄弱,各方面的压力重,产生了自卑感,你作为父母如何去教育他(她)?
问题三:你认为到校为子女洗衣服合适吗?
问题四:你认为独立生活应该具有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培养?
问题五: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你要求老师如何与你一起展开活动?
……
主题班会中,部分学生答的相当有水准,如一位同学答第一问:带自己的小孩去网络公司参观,听网络公司员工讲解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那些素质。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现在还缺少必备的条件,等你学好了这些必备的知识,爸爸一定支持你。
通过这样的现场解答,对一部分不安心学习想去做生意的学生是一次绝好的教育,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父母的苦心。只有当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用心时,才有可能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沟通,说心里话,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代沟”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在时间上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同时又是一个生物事件。前者是指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使老年人和青年人有着不尽相同的社会经历,历史发展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任务肯定会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一个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带来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变化。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愿做他们的润滑剂,使学生乐于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减少一些心理疾病。通过两次主题班会,绝大部分学生有收获,行为表现有所好转,学生之间的矛盾能够正确处理,违纪率降低了不少。
案例二:
黄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她把尊重家长作为自己师德规范的准则之一。黄老师认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好朋友,经常进行联络和沟通,黄老师来到中学后不久,收到了一封不愿署名的学生家长的来信。
信中这样写到:“我的孩子在小学里是一名非常不讨老师喜欢的学生,我清楚地认识到这点,所以极力想通过老师把孩子教育好,别给老师添麻烦,改变老师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也像我的孩子那样变得怕老师。孩子在学校犯了一点小错误,老师一个电话就把我叫去,让我和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面前,听老师训斥,这真不是个味儿……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个侮辱。听孩子说,其他同学和他们的家长也有如此境遇。孩子要受到尊重,家长更需要尊重,我希望这种情况能随着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逐渐改变。”
读完这封信,黄老师心潮起伏,她深深地感受到一种震动和内疚。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自己有责任让家长改变如此的境遇。
于是,黄老师为自己制定了“四要四不要”原则:即:要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要设法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要争取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班级活动,指导他们正确地去爱自己的孩子;不随便请家长来校;不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不拒绝家长合理的要求;不将自己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为便于与家长、学生联系,黄老师家的电话多了一项功能——“热线电话”。她承诺只要晚上12点以前,无论休息与否,家长都可以打电话或到家找自己联系。
启示:
教师与家长接触,要始终以平等、热情的态度相待,充分尊重家长,尊重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期盼,决不能随意伤害家长的感情。发现学生有缺点、错误,也不能动不动就把家长叫来,居高临下地指责、埋怨一番,甚至把教师应尽的责任推卸给家长,把对于学生的愤怒情绪发泄到家长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