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开展单元技术应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我们把不能够与外界交换信息或者与外界交换信息十分困难的信息系统称为信息孤岛。形成信息孤岛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缺乏开放性,不能与其他信息系统连接,实现互操作。改造老的信息系统时经常会碰到这类问题。其次是数据库的问题。小型数据库的价格便宜,但是不能支持大型信息系统工作,与其他信息系统连接也非常困难,例如某些MRPⅡ产品使用的数据库是专用的小型数据库,很难与其他分系统连接。第三是应用软件,特别是企业自己开发的软件,往往只能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运行,很可能成为进一步集成的障碍。
要消除信息孤岛的隐患,在系统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以一组标准、规范或者约定来统一信息系统的接口、通信以及与外部的连接,使系统能容纳不同厂家制造的设备,同时又能适应未来新技术的发展。开放系统应该具备4个特征:可移植性、互操作性、伸缩性、通用性。可移植性是指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可以在不同厂商的多种不同硬件平台上顺利运行,也就是说,可以将程序从一个系统不加改变地移至另一个系统。互操作性是指系统内任一机器上的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直接调用任何其他机器上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包括系统内各站点之间交换文件(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图形数据文件等),即系统各站点上的用户或应用程序可以相互调用或传输文件,也包括各专用系统之间互用对方资源的能力。伸缩性是指不同品牌、不同规模、配置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均可以加入开放系统,在系统内无障碍地互传信息。通用性是指各种标准硬件和软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而不依赖于个别供应商。
单元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如果单元技术的基础没有打好,会给今后的信息化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很可能会浪费投资。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的过程,如何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安排投资是个重要问题。一般说来,在实施单元技术时,设备能满足当前或者近一两年的需要就可以了,所谓“一步到位”的想法往往会造成投资浪费。但是,网络特别是主干网的投资要看得长远一些,宁可当前留有一定的富余量,也不要进行第二次主干网建设。
1.4.2企业信息集成
如果企业通过单元技术的应用,领导和职工基本上接受了CIM哲理,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有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了一支信息技术队伍,完成了部分管理流程和数据的规范化工作,那么,就有条件开始企业级信息集成了。本书把企业级信息集成系统称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总体设计中,一般都要把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3个至6个)分系统。一个分系统可能对应一种单元技术,也可以不与单元技术相对应。
在习惯上,分系统的划分与企业的职能部门密切相关。由于某些单元技术的商品化软件已经很成熟,所以划分分系统也经常参考软件的集成范围。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使用的软件十分复杂,开发的工作量很大,需要反复试用才会逐渐成熟,达到实用的水平。鉴于企业的技术力量有限,一般都不自行开发,尽可能购买商品软件。成熟的商品软件蕴涵着企业信息化的哲理和逻辑,在使用和推行这类软件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也得到了改造。改造企业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把企业级信息化过程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可以相辅相成,同时达到目标。
分系统之间的集成,在技术上是商品软件之间的集成。目前流行的商品软件由于历史和专业的原因,开发的起点并没有把眼光放在企业级信息集成上,只是在某个专业的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从类别上看,有面向生产计划和管理的、面向产品设计的、面向生产过程控制的、面向办公自动化的、面向设备自动化的。不同类别的商品软件在运转平台上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软件开发人员没有考虑系统的开放性问题,按照我们的看法就是信息孤岛,这是当前企业级信息集成的困难所在。
这个问题将在第5章重点讨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支持软件开放性的技术逐渐成熟,软件设计人员在开发新一代ERP(企业资源计划)和PDM(产品数据管理)等集成化单元技术软件时,开始考虑开放性问题。如果企业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那么,实现企业级信息集成的困难会少得多。在这方面,国产软件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金思维公司的JSERP产品和亿格软件有限公司的Brilliance-ERP产品,设计的起点就把握了开放性思想,使用了多种支持软件开放性的技术,从而保证软件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程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企业级信息集成的标志性工程,它为企业奠定了进入信息社会的基础。一方面,在技术上为企业建设了在网络经济下运转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上帮助企业建立了新的运转模式。同时,使企业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力。随着市场竞争和科技的发展,企业必然要考虑跨企业信息集成的问题。
1.4.3跨企业信息集成
跨企业信息集成按其范围可以分为企业集团内部集成、联邦式企业集成和动态联盟集成;按专业可以分为经营管理集成、产品开发合作、商贸关系等。
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集成以经营管理集成为主,总公司关心的问题是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报告、业绩等,而对生产的安排、产品开发、产品销售等具体问题一般不加干预,这种跨企业的信息集成通常使用远程信息访问和电子邮件便可。
一些跨国集团公司已经在使用有关的集成技术。
联邦式企业是指经营和财务彼此独立但因为业务关系而联合在一起的企业,例如因为产品供应链、委托设计、委托开发、转包等建立起来的业务关系。这种跨企业集成通常涉及的技术是供应链技术、异地设计和异地制造技术、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目前有关的技术还不十分成熟,仅在较低层次上得到应用。
动态联盟是当前跨企业信息集成研究的前沿。它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其基本想法是:为了某一项任务,例如共同开发一种新产品,把有关企业组织在一起,根据双赢(win-win)策略,使大家共同获利,当任务完成后合作关系即宣告结束。动态联盟需要十分复杂的跨企业信息集成技术支持,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财务、技术、生产等以及企业之间的敏捷供应链、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电子商务、多人异地决策等方面的支持。
当今社会中市场国际化已成定局。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格局将打破地域界限,完全国际化。跨企业的信息集成将促进企业向网络制造的方向发展。
因特网将成为网络制造的重要基础,企业信息化工程中使用的软件会进一步向因特网靠拢。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工程中使用的软件主要建立在局域网或内联网的基础上,企业级信息集成主要是指内联网内各计算机辅助单元之间的信息集成。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与外界交换信息,但一般不在因特网上共享软件。
网络制造将改变这种情况,把企业使用的软件由目前单纯依靠内联网支持转变为依靠内联网和因特网共同支持。
网络制造将是跨企业信息集成的主要支撑技术。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因特网共享应用软件。电子商务、敏捷供应链、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等跨企业的应用软件都应该建立在因特网的基础上,甚至支持一个企业运行的软件也可以建立在因特网上。一些没有能力或者不想建立专门信息技术部门的小型企业可以向软件公司“租用”软件,并且委托软件公司管理数据和维护系统。这就是ASP(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的原始设想。几个大型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公司已经开发出这种软件,当因特网进一步发展、应用软件进一步完善后,这种设想可以成为现实。
1.5小结
本章介绍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哲理是企业信息化的纲领。按照CIM哲理,企业信息化就是要把物理和化学加工过程转变为信息处理过程,通过信息流来控制、优化物流和资金流。不管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产品的性质如何,实现信息化都必须考虑信息的定义、采集、传输、管理、集成、加工处理、分析和决策等问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化的基础,观念更新和管理改革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保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单元技术集成、企业级信息集成、跨企业信息集成3个发展阶段。目前支持前面两个发展阶段的相关技术比较成熟,是我国企业当前信息化追求的目标。跨企业信息集成是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还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