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底层设备运行的网络也要与内联网连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计算机联网不仅是一个硬件连接的问题,必须在相应的软件支持下才能正常工作。我们把沟通不同单元的软件称为接口软件。
集成是信息化的核心。CIM哲理的第一条就是强调企业的不可分割性。集成是把企业联成整体的技术方案。集成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础工作首先是计算机联网,然后是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这些工作的完成只表明物理连接完成和信息已经沟通,不等于说企业信息化获得成功,也不一定能使企业运行达到优化。企业信息化还必须关注人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技术和管理的集成;这就是说,企业信息化不仅要考虑计算机应用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企业文化、思想观念、组织机构、运行模式等问题。
1.3.2企业信息化工程的技术
我们主要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说明企业信息化工程应该抓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技术的热点,其含义十分丰富。由于信息技术正在与传统的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在不同的领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所关注的信息载体也不同。对制造业而言,目前所关注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数据,所以其主要技术路线是数据的定义、采集、传输、集成、加工处理、分析决策等。
当我们把物流抽象为信息流以后,关心的内容不是理化实体,而是它们的信息特征。理化实体究竟是钢铁、木材、棉纱,还是化工原料,对信息系统而言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属性不同的数据而已。管理人员要学会通过数据了解理化实体,通过信息流的运动了解物流的运动。不同物料的加工设备和加工过程差别可能很大,但是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把一种数据转换为另一种数据。
对信息流的研究可以得到比对物流研究更深层次的结果。在信息系统中,我们十分关心对信息和信息流的分析,由此找到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规律,并把它们作为决策的依据。例如,在信息化以前,产品质量分析是很困难的工作,大多采用抽样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有了完备的信息系统,就可以保存全部产品质量档案、维修记录、用户意见等,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经营决策是更困难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凭领导的经验进行决策,如果我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建立一个好的决策支持系统(DSS),那么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将大有好处。
有些人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并不完全一样。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处理好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是支撑信息系统的主要工具。企业信息化工程必然要涉及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技术,大量的工程投资将花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的配置上。但是,建立了计算机系统不等于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还必须按照信息技术的要求把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完成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项工作,包括机构调整、管理规范化、信息收集和录入等。这些工作往往比建立计算机系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为了少走弯路,企业应该请咨询服务公司参与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咨询服务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作诊断,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制定信息化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工作步骤,帮助企业解决在实施信息化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企业信息化工程获得成功。
1.3.3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组织
尽管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决不能单纯地从技术的角度去对待它,还必须考虑如何组织工程实施的问题。组织的核心是人的集成,包含人员培训、队伍组织、机构调整、项目管理等内容。
人员培训贯彻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始终。培训大致分为3个层次:思想层、技术层、操作层。思想层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通过讲座、培训班、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原理和要求,以保证信息化工程顺利进行。企业的领导层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思考企业体制和运行模式将会发生的变化,制定企业改革方案和计划,逐步调整企业机构,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技术层次培训针对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系统维护和扩展的能力,成为实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主体。操作层次培训针对各部门现场使用系统的人员,培训目标是熟练应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准确完成相应的任务,具备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企业信息化工程会涉及企业内外的各种人员,合理组织这些人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人员是信息化工程的主体,由于企业人员一般都不是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因此有一个再学习的问题。企业外部的人员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电脑供应商和咨询服务单位。电脑供应商出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主要负责把设备按照要求在现场正确安装和调试,一般不管企业如何使用。咨询服务单位的任务是帮助企业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培训企业人员,为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这3支队伍结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整体优化,可以大大加快企业信息化工程的步伐。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机构调整是必然的结果。随着信息化的进展,企业的经营思想、制定生产计划的原则、企业运行模式,甚至报表格式和传递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必须调整原有机构才能适应新的变化。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原有机构过于臃肿,不适应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提倡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机构调整的过程中,人员重新定位是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社会和观念的变化,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会容易一些,但是机构调整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想办法妥善解决。
项目管理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问题。一些企业抓计算机应用很多年,花费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但是收效甚微,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企业一把手没有亲自过问,目标不明确,缺乏总体规划。我们主张企业把信息化工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抓,企业一把手任项目组组长。由于企业信息化工程涉及比较复杂的技术,还要成立专门的总设计师小组,负责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信息化工程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工程涉及面广,投资比较大,延续时间长,项目管理应该贯彻863/CIMS主题制定的20字方针:需求牵引,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重点突破。
1.4企业信息化道路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其目标是使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目前,可以看到这一过程大致经历3个阶段:单元技术应用、企业信息集成和跨企业信息集成。
1.4.1单元技术应用
正如前面所述,很多企业在全面规划信息化工程以前已经开始实现局部计算机应用,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各种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等。如果这些应用构成了一个局部信息集成系统,就可以称之为企业信息化的单元技术。企业早期的计算机应用不管其信息集成的程度和效果如何,都是企业信息化的先锋。很多企业后来决心建设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因为总结了过去抓计算机应用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程要有整体规划和专家指导。单元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在一些单元技术应用情况比较好的企业,实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相对比较顺利。对于没有单元技术应用基础的企业,我们建议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先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从单元技术应用开始切入企业信息化工程。
单元技术应用要体现局部信息集成。不要认为使用了几台计算机,已经连接成为局域网,就实现了单元技术应用。我们所说的单元技术大致相当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一个分系统,例如工程设计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分系统等。每个分系统又由若干子系统和一些功能模块组成,其中必然有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的问题。
有人把单元技术应用称为企业的第一次信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