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过的很快,女人又像往常一样来到咨询室。
“这一周的时间里,我做了很多觉察,也想了很多问题。”女人首先开口道。
“你一直都很善于观察和反思。”咨询师微笑着说道。
女人听到这里,感觉身上的力量更大了,继续说道:“上次咨询完后,我回到家和儿子谈论起另外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聊着聊着我们就起了矛盾。和之前一样,我们吵了起来。不过,等我回屋后我就开始想,是什么让我们发生了矛盾?当时我很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又很担心像之前一样卡在那里。”
“你指的卡在那里是想表达?”
“就是和上次一样,聊嘎了。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不过,最后还是聊嘎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
“嗯嗯,也许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女人接着说:“不过我突然想到你给我讲的‘灰姑娘’的故事,我想到了门口守卫的话,一下子就有了动力。”
“这是你第一次自己想到‘灰姑娘’的故事。”
“嗯嗯,是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对我帮助太大了,它让我可以更好的突破自己。在认识你之前,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如此的强大。”
“你一直很强大,也一直很努力,这是属于你的。”
女人点点头,问道:“每个人都很强大吗?”
“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智慧,这些智慧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代接着一代传了下来。”[1]
“原来所有的人都很厉害,这让我想到了上学时学到的那些知识。”
“是的,它既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所有人。”
女人思考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我和儿子解释了,我并没有想和你吵架,只是想和你探讨一下这件事。可是我发现儿子并没有表达愿意,反而觉得很厌烦。”
“很厌烦?他表达了什么呢?”
“他说一探讨就吵架。”
“所以,他很担心因为探讨而吵架。”
“可能吧,好像我也很担心,就像我一开始不敢去找儿子讨论一样。”
“你们俩个都很害怕问题得不到控制,因而不去面对。”
“好像是的,我怎么突然觉得我和孩子爸爸的互动也是这样。而且比我和儿子之间的互动严重一些。”
“你透过现实看到了你们三个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在现实生活里,你很想去改变这个困扰你的模式,但在内心深处似乎还有一种声音告诉你:这不可以。他们似乎是矛盾的。”
“嗯嗯,我之前还没有发现是这样的。”女人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一个觉察似乎可以让我们想到一些事情。”
女人想了想接着说道:“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在我和儿子谈话的最后,儿子对我说‘你在要求我按照你的想法继续说下去’。那一刻我震惊了,一下子就从我俩的矛盾里跳了出来。”
女人笔直的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后背像一块石板一样站立在那里,嘴角不自然的抽搐着。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女人静了静,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随之眼泪也夺眶而出。
咨询师默默的看着女人。少顷,提示女人旁边有纸巾。
女人从纸抽盒里抽出纸巾,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继续说道:“我想起了妈妈叉着腰,指着我,正对我发脾气。”
“那个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我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看着地板。”
“是怎么坐的呢?身体有什么感受呢?”
“我的后背挺的笔直,僵硬的坐在那里,好像身体还在不停的抽搐。”
“笔直、僵硬、抽搐,是你那个时候的状态。”
“是的,我觉得妈妈在我头顶一边指着我,一边训斥我,我甚至能感受到妈妈的唾沫星子在飞舞。”
“那样的场景一定让你很难受。”
“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压抑,能具体的说一下吗?”
女人思索了一下,接着说道:“我觉得她在命令我,她在要求我。”
“她看上去是在命令和要求你。”
“那个时候我好难受啊,好恐惧,害怕。”
女人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还有愤怒!”
“恐惧、害怕、愤怒,都是你当时的情绪。”
“我好像突然有点明白儿子说的那句话了。”
“哦?”咨询师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女人。
“我在用同样的言语控制我的儿子。”
“很好的觉察。”咨询师冲女人笑了笑。
“我儿子可能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情绪,恐惧、害怕、愤怒!”
“也许这些也是你儿子当下的情绪。”
“哎……”女人叹了一口气。
“多么好的察觉,你知道吗?沟通的第二步,你已经找到了。”
“什么?我找到了?”
“是啊,你已经发现了。”
女人懵懵的看着咨询师:“难道是情绪?”
“是的,第二步是表达情绪。”
女人瞪大双眼,认真的听咨询师说。
“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具有表达情绪的能力,只是因为一些外在规范将这种能力囚禁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2]
“那我怎么解救它呢?”
“别人给我们定的规范那是属于他们的,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规范。”
“看来规则不但限制了我的情绪,还限制了我。”
“它对你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之后你要思考如何打破它?”
女人沉思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你这么一说,好像是的,比如父母讲给我们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女人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你和儿子之间的矛盾并不在事情本身上,真正让你们不舒服的地方是这件事带给你们的情绪体验并没有被对方承接到。”
“为什么是情绪呢?如果没有这件事,哪来的情绪?”女人插嘴说道。
“比如两个参加考试的人都没有通过,其中一个人认为无所谓,下次再努力就好了。而另一个人认为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竟然没有通过。他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想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所以,情绪和事件本身没关,只和我们如何看待它有关。”
“是的,情绪和事件、结果都没有关系。”[3]
女人点了点头,咨询师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化解矛盾的方法是如何承接对方的情绪。第一步就是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在刚才的描述中你已经学会了,你看到了儿子和自己当下都处在一种愤怒、恐惧、害怕的情绪中。在看到这一点之后,接下来,就是表达给对方。”
“表达?”女人听到这样的词语后,一边默默的说着,一边不自觉的摇了摇头。
咨询师看到女人摇头,停下来说道:“我看到你在摇头,你想表达什么呢?”
“我觉得我做不到。”
“它看起来对你比较困难?”
“我不擅长表达情绪。”此时,女人头脑中回想起灰姑娘的故事。“咨询师不会再给我讲一遍吧?我来个先入为主吧。”女人接着说道:“我知道灰姑娘做到了,可是我依然不会。”
咨询师笑了笑接着说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灰姑娘都可以做到,只是灰姑娘一直在努力尝试。”
说完,女人也笑了笑。“我太敏感了,那应该如何表达呢?”
“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你的情绪,或者他的情绪,前者叫表达,后者叫同理,当然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用。”
“能不能举个例子?”
“比如,你可以说,我很生气、我很开心、我很愤怒。也可以说你是不是很生气、你是不是很开心、你是不是很愤怒?”
“就这么简单吗?”
“句式上就是这样,看起来很简单。”
“我对情绪的词语了解的很少,是不是要学习一些情绪的词语?”
“这个句式的关键点在于可以准确的表达出当时的情绪,词语用的越准确,效果越好。”
“看来我得去查一些词语了。”
“是的,你再次想到借助外界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就像你借助朋友,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一样。”
“哈哈,真的是这样啊。我学会了这些词语之后,我应该在哪里用呢?”
“你可以和之前学到的描述一起用。”
“怎么用呢?”
“比如:我看到你刚才认真的学习如何表达情绪,我真的为你感到开心,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听到这样的表达,女人感到万分的开心,脸上浮现出了笑容,并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句子背下来。咨询师也感受到了女人的想法,继续说道:
“句子中的第一部分是前面讲的中立描述,表达‘我看到什么’,接下来是我的情绪,我表达了开心,为了让话题可以延续,同时也看到对方的情绪,我用了一个问句同理到了对方。这个时候,对方就会有一种被看到的感觉,话题就会被打开。”
女人认真的听着咨询师对句式的分析。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后两句换换位置。”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区别在于,通常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是说话人想表达的中心。比如,我问你今天想吃苹果还是吃梨?通常,我会希望你吃梨。所以,你想表达什么,取决于你怎么去表达。”
“嗯嗯。原来说话有这么多学问。我还有个问题,您刚才举得例子是开心的例子,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比如愤怒,那我应该怎么表达呢?”
“比如呢?”
“比如之前说的,一回家看到桌子上有很多盘子没有人收拾,而老公又在床上玩手机。”
“很好的例子,你在努力的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这很棒。那么,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怎么说呢?”
“我可以吗?”
咨询师冲着女人微笑了一下,说道:“不妨试一试。”
“我看到桌子上摆放着许多吃剩的空盘子,而你在床上玩手机,我真的很生气,你是不是……?”女人说着说着,顿了一下,“好像不能这么说。”
“哈哈,好像这么说是不太合适。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那应该怎么说呢?”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看到桌子上摆放着许多吃剩的空盘子,你在另外一个屋子玩手机,这让我很生气。’”
“嗯嗯,这样说就舒服了很多。可是,我觉得它很像半句话,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是的,这句话不太完整。”咨询师抬头看了看表,说道:“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感受一下,也许下次你直接就可以告诉我,沟通的第三步是什么了。”
女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咨询师的这个节奏,也没有多讲什么。
“你今天看起来更容易接受时间到了这件事。”咨询师说道。
“虽然前面几次我都有些愤怒,但是,我发现每次停留到这里的时候,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都会有收获。当然也会遇到问题。”
“嗯嗯,这种觉察让你逐渐的稳下来,你也就会看到更多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觉察到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资源和不足。”
女人点着头,咨询师接着说:“好了,带着这些未竟之事,去更好的了解自己吧。”
[1]古希腊神话里火是偷来的,而成语钻木取火告诉我们,火是一点点钻出来的;面对洪水,外国人的做法是在诺亚方舟里躲避,而大禹治水告诉我们思考是可以战胜困难的;如果一个人的家门口有一座山,搬家可能是这个人的选择,而愚公移山告诉我们,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搬走这座山的;还有像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一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人的努力不屈是从血液里流出来的。
[2]人一出生和世界交流的第一种方式就是情绪,父母通过婴儿的情绪来了解他的需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或许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不让它表达出来,认为那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而事实上,可以合理的表达情绪是一件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很重要的事情。
[3]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Ellis)创建的情绪ABC理论:他认为A是事件本身,B是对这件事的看法,C是事件的结果。A和C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由B产生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过久,还会引起情绪障碍。